不惊人,毋宁死

来源 :新电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ead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演:昆汀·塔伦蒂诺
  主演:乌玛·瑟曼、大卫·卡拉丹、戴瑞·汉娜、迈克尔·曼德森、刘家辉
  评分:★★★★★
  


  昆汀再次让我们大大的意外,电影院中多次兴奋、痛快又百感交集的鼓掌、欢呼,众多逗留到片尾音乐歇止,才恋恋不舍地离去的观众,都证明了,迷恋昆汀的电影,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谋”之快意
  
  距离[干掉比尔2]上映前的两个月,每次到影院,都会习惯性地寻找海报。后来看到海报的左下角,有血红色的四个中国繁体字“谋杀比尔”。当时极度不以为然,因为从酣畅淋漓的[干掉比尔1]来看,用“杀死”或“干掉”来翻译Kill一词,显然更符合昆汀的大杀四方的影像风格。但看完[干掉比尔2]的那一刻,才发现,“谋杀”虽然在我们和译者理解的意义上仍有距离,但不可否认的是,[干掉比尔2]深得“谋”字真味,如果说[干掉比尔1]是一朵怒放的暴力之花,那么[干掉比尔2]让这花朵美丽的理由不仅仅得益于极致的暴力美学。人物对垒过程中的奇峰陡现,使得欣赏暴力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因女主角在复仇过程中增长的智谋而充满趣味。
  昆汀在解释拍摄[干掉比尔]的初衷时说,他之所以要让乌玛·瑟曼做女主角,是因为人们都爱看女人打架,更何况是乌玛这样美丽、高贵同时性感的女人。当女性传统的气质和血肉横飞的厮杀相混合,的确会产生一种残忍的美感。如果这还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女人,人物本身的魅力无疑间更加彰显。
  [干掉比尔1]让我们多次被昆汀精心设计的意外震惊,但那更多的是来自于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某个人物在动作上的突然出动,或者难以预料的流血场面的出现,所呈现的“无常”气氛。在[干掉比尔2]中,“无常”主要是来自于“黑蛇”(乌玛·瑟曼饰)渐增的智谋,她在用无穷尽的体力来完成漫漫复仇的同时,在关键时刻都巧妙而正确地运用了学习来的武技。虽然我们都知道她最终走到幕后元凶比尔(大卫·卡拉丹饰)面前,但[干掉比尔2]除了“黑蛇”和“加利福尼亚蛇”(戴瑞·汉娜饰)在车屋中的相斗重新让我们回味了[干掉比尔1]的动作场面,其余人物之间的制服和反制服,都来自于互相的斗智:置之死地而后生,运用对手难以猜测的招式,巧妙利用对手的心理。在我们看到斗争形势由于某一方精妙并突如其来的一个招式而逆转,那种纯粹的快乐是难以形容的。
  
  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
  
  [干掉比尔2]的意外还有渐渐展露的人物性格,谜底都逐一显现:为什么比尔要在婚礼彩排当天残忍无情地杀死所有人,为什么女儿也无法挽回“黑蛇”杀死比尔的决心;我们同时也看到,比尔和“黑蛇”的相处原来也有那么平静的时光,比尔的弟弟巴德(迈克尔·曼德森饰)原来是这样的一个人,“加利福尼亚蛇”的阳奉阴违表明了她作为一个女人的极度凶残。昆汀在人物感情和心理上所下的功夫,在细节上的扎实,随着“黑蛇”复仇路上的步步前进,衔接上了[干掉比尔1]留下的许多伏题,在意料之外的同时给了我们意料之中的答复。
  [干掉比尔2]的情节转折,都有种此因,得此果的感觉。本集人物的命运不再像[干掉比尔1]那般直来直去,不管是巴德的死,“加利福尼亚蛇”的落败,还是结局中比尔的死,都令人反复玩味于因果循环的惊人。布德是[干掉比尔2]中惟一没有被“黑蛇”亲手干掉的杀手,虽然他是所有人中让“黑蛇”几乎遭到最大失败的一名(也许比尔应该除外)。仔细探究巴德的死因,其实是来自于他自身的性格和长年杀手生涯所处的复杂环境使然,一时的贪念最终导致了死亡,“加利福尼亚蛇”对他的不屑也体现了这点。巴德被杀死的一场戏,是极为出彩的一段,通过两个角色个怀鬼胎的心理状态,让意外的到来极具戏剧性:意料中的事是巴德的死,意料外的却是杀人的手段(使我们不得不叹服昆汀永不枯竭的灵感)。
  “加利福尼亚蛇”中招的过程虽然与巴德大相径庭,然而仍在因果循环下无所遁形:她因为某种原因失去右眼,几年后虽然面对的人不同,却因同样的招式再次面对同样的结果。她永远笑里藏刀的毒辣阴狠和行事方式,激发了“黑蛇”的怒火,也使得她作出了冷静智慧的最后一击,而这一击与他们彼此在过去的因都有着极大的关联。比尔的因果似乎比较曲折,但仍有迹可循。他在最后决斗中被“黑蛇”击倒,充满了苦涩的因果倒错。“黑蛇”由于比尔向白眉学艺,最终因“黑蛇”对自白眉处学来的绝技的隐瞒,比尔一败涂地。其中“无常”的意味从来没有这样强烈。意料中的果,意料之外的因,成了观看[干掉比尔2]显著的感受。
  
  无法退后的人物
  
  在[干掉比尔2]和[干掉比尔1]中,虽然我们再无机会看到[干掉比尔1]中恣意横行的血腥场面,但[干掉比尔2]着重的不在于“杀”,而是杀的过程当中慢慢理清的人物线索和饱满性格,昆汀让角色们慢慢展露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干掉比尔1]中仅以声音、侧影出现的比尔,在本集中则血肉丰满,他也有苦涩的皱纹,也曾经和“黑蛇”有过一段美好时光,而片尾处两人“面对面”以及女儿的出现,使得[干掉比尔2]展现的心理层次异常丰富。“黑蛇”在看到女儿的一刻,难以置信、凄酸、欣喜、百感交集都写在脸上,相信任何人看到那个表情都会动容(乌玛的表演绝对应该给高分,宜动宜静,既是百炼钢,亦能化为绕指柔。如果她不能凭此角获得明年奥斯卡影后提名,只能说是美国演艺学会的遗憾)。此后她和比尔的对话,尽管没有动作交锋,但是相当惊心动魄,而且体现出一个母亲的万般柔肠,这正是对“黑蛇”坚定的复仇信念最好的解释。
  昆汀往往喜欢在塑造人物时,表现自己对于社会文化和大众现象的关注,[低俗小说]中两个杀手的趣味横生的对话即是。[干掉比尔1]中昆汀在对白上的趣味似乎落了空,而在风格迥异的[干掉比尔2]中,他再次发挥了在台词上的才华。昆汀的人物说话都有明显的风格,喜欢用大众文化中固有的形象来解释面对的现象,发表一些旁人视为奇谈怪论的看法。[干掉比尔2]中“加利福尼亚蛇”给巴德念网络上关于蛇毒的解释,以及比尔在与“黑蛇”决斗前论述漫画英雄的一段话,都潜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更清晰地表露了昆汀对于社会文化的独特看法和理解。这可以说是昆汀电影不变的特征。
  
  语不惊人死不休
  
  看昆汀的电影从来都是冒险旅程,他的创造力极为随意挥洒、卓尔不群。不管是借用老电影的桥断也好,还是大杂烩了各个时期的音乐也好,甚至是引来不同地域(尤其是东方)的文化元素也罢,这些芜杂的东西,被昆汀巧妙地运用在[干掉比尔2]各处,都显得极尽服帖。
  昆汀对于[骇客帝国]以及[指环王]系列都是很不以为然的,认为大量使用特效的趋势已经开始消解电影最初打动人的力量。姑且不论他的观点是否偏激,在充分运用所有电影技巧(除电脑特效)之后,昆汀的电影在影像和音乐的配合上,总是具有无与伦比的冲击力量,这种形式上的美感,在[干掉比尔1]中表现得最为完美,最终产生了不可替代的昆汀风格。
  和[干掉比尔1]类似,4年前的婚礼作为[干掉比尔2]的第一个章节,明亮高调的光线运用,主要人物的脸部和衣裙旁边,都出现了白色光晕,仿佛不真实的梦境。但因为观众事先都预知了惨剧,所以从门外那悠悠的笛声开始,随着比尔和“黑蛇”的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细微表情,观众的神经都难以放松,气氛营造极其成功(此处演员表现极佳,比尔深藏不露的狠辣,若无其事然而充满危险,“黑蛇”强烈的不安、意外、惊惧,极有层次地通过卡拉丹和乌玛的表演展露出来)。随着章节的变化,影片色彩也在不断变化:“黑蛇”上山在白眉处学艺故意处理得古旧之极,颗粒粗糙(其中“黑蛇”反复击打木板的场面倒是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看的[武当],女主角也是在石板上击打下了累累血痕);而其余章节,都采用了正常的光线。
  [干掉比尔2]由于意外重重,在动作场面上比较简洁。虽然血腥程度比之[干掉比尔1]大大降低,但昆汀还是在“加利福尼亚蛇”落败一场大胆妄为地给了观众一个极度暴力和血腥的镜头。也许是因为[干掉比尔2]大多观察角色的心理,出现了很多次的人物面部特写镜头,甚至有时候只有角色的脸填满整个银幕,在绝妙的音乐陪衬下,捕捉人物细微的面部表情。
  
  后记
  
  [干掉比尔2]是今年第二部我认为值得给满分的电影。当然昆汀强烈的个人风格使得他的电影有诸多争议,正如他本人的性格,喜欢的人会痴迷其中,不喜的人可能会骂得他体无完肤。在两部电影都看完之后,会发现昆汀在上下两卷中的诉求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有极大的差异。如果连成整体来看,[干掉比尔1]的影像和动作冲击力之后,[干掉比尔2]方才绵密地叙事,两者其实并不孤立,而且慢慢地在解答问题,表露昆汀最终想说的话。
  
其他文献
影帝刘德华:     你必须看过那部[大只佬],而不是内地公映时改了名的[大块头有大智慧],才会知道他为什么会成为今年的影帝。换句话说,我们根本没资格凭那部缺斤短两的[大块头],来评价华仔的演技和这部电影的好坏。华仔和[大只佬]的摘桂其实是名至实归——看过[大只佬],这一结论就会深入人心。 影后张柏芝:     她天生就是吃这行饭的,出道6年即拿下影后就是明证
期刊
读者参与信箱 [email protected]  ☆电影找茬     本次图片选自在中国公映的美国电影[冷山],共有六处错误。  ☆你还敢当超级英雄吗?看看成为超级英雄的必要条件吧  首先,相貌必须对得起观众。虽然漫画形象本来就是以希奇古怪取胜,但凡事都得有限度。因此有几点需要注意:其一,千万不能让女孩子讨厌。女人到哪都是半边天,如果女性观众不欣赏,人气起码掉了一半。其二,英雄的形
期刊
本届金像奖协会主办的第三场“香港与内地电影更紧密关系研讨会”在香港洲际酒店举行。昨天的研讨上,双方展开相互指责与激烈争论。而争论的焦点一是内地电影审查尺度,一是音像市场的混乱。  港方认为:审查设置人为障碍。昨天出席座谈的港方代表有导演刘伟强、陈可辛、陈庆嘉、马伟豪、黄真真、陈木胜等。陈可辛导演首先自我批评,认为华语电影之所以陷入低潮,一大原因即中国电影人不够团结;此外香港电影商只顾眼下,大公司日
期刊
[战争迷雾]The Fog of War  导演: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  国别:美国 2003  片长:107分钟  推荐指数:★★★★    1、什么是“战争迷雾”?  “没有一个军事指挥官能说自己一生没犯过错误。有一个著名短语,叫‘战争迷雾’,形容战争是如此的复杂,人脑的能力是不能去理解所有变数的。我们的判断,我们的理解,不是全部恰当的。我们不必要地杀了人。”  ——罗伯特·
期刊
这其实是一部影片,但现在出现这样两个版本——港版叫[大只佬],内地版叫[大块头有大智慧];港版92分钟,内地版84分钟;删掉那8分钟,主要是因为涉嫌“迷信”(因果说);内地版剩下的部分,经部分剪辑、修改;修改最多的是台词;下面是港版与内地版几处重大差别的对照……港版是金像奖最佳影片,内地版是烂片。 (注:大只佬简称“大”,李凤仪简称“李”)
期刊
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晚会举行的前3天,十几位内地和香港的电影圈内人士召开了一次名为“香港与中国内地电影更紧密关系”的研讨会。从吴思远摆出证明“内地市场潜力巨大莫测”的详实数据,到陈可辛自述他观察、等待几年后得出的“进入内地市场时机已经成熟”的结论,无论作为与会者的内地导演,还是单纯的旁观者,都能强烈感觉到香港电影人抢滩内地市场的决心,有的媒体说得更直接,就是野心。试想,如果日后有一天,另一部像[无间
期刊
导演:让-雅克·贝奈克斯   主演:贝尔特丽丝·达勒、让-雨果·安格拉德   年代:1986   爱情是什么,或者生命是什么?这电影完全可以这么严肃,严肃到它可以不是一部电影。影片讲的就是最普通不过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不同的是那女人身体上有些缺陷,她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她刺瞎了自己的眼睛,然后她死了,被她的男人杀死了。男的叫查格,女的叫贝蒂。    非常态    这样的一场恋恋风暴,对于每天
期刊
香港特区特首董建华先生应邀出席2004年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承诺港府继续用实际行动坚挺港片    香港电影人把目光纷纷投向国内,这对他们既是契机,也是挑战。但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香港电影的曙光。徘徊、观望、秉持所谓个性,构成了后香港电影时代的多元纷杂。所谓“左中右”,是我们对80年代后香港电影所作的简单梳理。    向左走     这类影片大都能在内地畅通无阻,有些是符合历史潮流,有些是少有西方
期刊
随着“香港与中国内地电影更紧密关系”会议精神的传递,香港电影在内地所占的份额会越来越重,香港电影的尺度在内地规定和观众的直接需求之间所出现的不平衡现象,也将会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尽量保持港片的原有风味和顺利公映,这样的两全其美不仅需要香港电影人对内地形势做更多的了解、推动,也需要内地电影人士对香港电影的支持力度更加加大。    2003年9月29日,杜琪峰、韦家辉导演,刘德华、张柏芝主演的
期刊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出口地之一,在亚洲,这个弹丸之地出品的电影是最具活力及影响力的。从70年代初起, 香港影片逐渐打开国际市场。最初由邵氏电影率先开始,但其影响最大的是由嘉禾制作,李小龙、成龙等主演的功夫片。据2003年3月的统计,香港拥有2831家电影从业机构,从业人员约19320人。但诸多香港电影均出自几大实力中雄厚的综合娱乐集团,在这些集团所属的电影公司中一直存在一种携手合作与良性竞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