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着眼于创新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学习和应用创新教育理论,重新研究构建英语课堂思路,拓宽英语学科教学渠道,以利于提高学生素质,更显得尤为重要。构建英语教学新思路,至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 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视学生为课堂主人,并在广泛的思维训练中提供广阔空间,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才会变教和学的矛盾为教和学的统一,才会产生教学的高效率。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开创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友好而亲密的师生关系。
  
  二、 构建课堂教学新思路,为学生提供创新契机
  
  着眼于创新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注意尊重主体,更重要的是会开发主体。所谓开发主体,就是要在基础知识教学教程中,注意开发学生智力,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第一,导入新课要创新。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固然可行,但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凭借影视、画面、人物介绍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导入新课,更会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的产生。导入新课要创新,应根据教材的内容而确定创新形式,切不可一刀切。第二,揭示教学目标要创新。教师直接提示目标,使教师围绕目标导,学生围绕目标学。师生围绕目标转,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组织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是值得大力提倡的。第三,训练方法手段要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方法手段就是教学质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往往取决于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创新,还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质疑环节上。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第四,布置作业要创新。进一步贯彻落实“减员增效”的精神,适当布置学生课外作业,是完全必要的。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语言训练的作业,对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能力,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三、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获得成功的過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次,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用英语讨论。
  只要我们坚定创新教育信心,不断用创新教育理论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一种前所未有的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思路必将逐步形成。(迁安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英语教学的实践一再表明,"听、说、读、写、"四种训练是相互依赖、紧密相连的,说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听的能力。人们在社会生活的语言文字使用中,75%是通过听说来完成的
保险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银行主要提供融资服务、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主要从事投资中介服务不同的是,保险公司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风险保障是一种基本的
文化对于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校园文化的界定,不同的角度强调不同的侧重点,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美国学者华勒强调的是学校组织内部的群体对学校文化的影响,其他关于学校文化的研究也聚焦于学校的价值观念、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这些综合起来正是学校组织文化的核心要素。  学校的精神传统与文化个性。学校组织的精神传统,具体说来就是对人自身发展和需要的终极追求。之所以称“终极”,是因为这种追求指向理
摘要: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二外日语教学的教学手段也要紧跟时代,充分利用先进的利学技术,更新观念,大胆变革和尝试,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可以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提高教学质量,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第二外语;教学    当今社会,随着国际交往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把各个国家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而对信息化、全球化的大环境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任何一门成功的教学都是高度的科学性与精湛的艺术性相结合的成果,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在英语教学这个大系统中,英语阅读这个子系统的教学模式也同样要具有相关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教师应该重视如何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英语素质,实是众多英语教学工作者值得深思探究的课题。我们的课文整体教学法的设想就是基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强调发挥学习主动性的考虑之上的。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人,诗意的安居。”是的,我们以万物灵长的骄傲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诗意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的生活。  但是,我们——一群古老的文明与古老的语言的薪火传承者,竟然失落了语文的诗意——生命的诗意。为了应付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各级各类考试,我们的课堂,我们——传教者与接受者的心灵不得不被一些毫无诗意的东西充斥着。  余生也晚,不能容自己深爱着诗歌的心灵在盛唐歌吟、宋词流转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