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活动 立人塑魂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i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教育活动以其内容的针对性、灵活性,形式的多样性,成效的丰富性,成为学校德育的有效载体。湖北省荆门市竹园小学(以下简称“竹园小学”)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注重科学化、课程化、常态化、协同化、实践化,取得了较好效果。
  导向科学化,让每一次活动有的放矢
  在实施各项德育主题活动的过程中,竹园小学坚持紧扣德育目标,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了5大德育内容,即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围绕这5大内容确立具体的活动主题,提出了明确、科学的活动目标,为活动提供了正确导向。
  比如,着眼于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强化价值观教育、促进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开办了“红领巾电视台”,确立了电视台的形象宣传语: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电视台开设了4个专栏:童眼看世界(摘录播报国内外大事件);校园新闻(播报校内新动态);师生风采(播报优秀师生事迹);文明大看台(播报班级和学生的文明行为,并对不文明行为曝光)。为办好这些节目,学校少先队成立了小主持人、小记者社团,组织开展新闻采编及节目主持活动。这一活动不仅通过新闻舆论引导学生从小关心天下事,激扬民族情,激发强国梦,分辨真善美、假丑恶,养成文明习惯,促进思想成长,而且学生在采访摄制过程中锻炼了合作创新能力,也培养了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课程化,让每一次活动精彩纷呈
  活动即课程。有了这样的认识,活动才能高效实施。活动课程化,就是强调活动应像课程一样有一個科学完整的过程,包括活动项目的确立、方案和计划的设计、活动实施、中期督查、总结评价5个环节。
  每年三月,学校都会开展科普文化节活动。首先,学校在全校教师大会上提出启动该项活动,征求教师意见,明确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究科学的兴趣,激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积极创新,长大为祖国的科技现代化做出贡献;紧接着,学校信息处负责拟订活动方案,设计丰富的活动内容,包括科普讲座、科技征文、科技板报比赛、航模竞赛、讲科学家故事、教师创客培训、科技小制作、科技作品秀卖活动等;然后,各项活动内容的负责人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并关注活动进展,深入班级督查,协助班主任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活动圆满成功。活动中,学校对各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查,适时进行调整;活动结束后,学校组织各类评选,对整个活动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如此,一项主题活动就像一门短时课程一样,经历了从立项到评价的完整过程,师生在每个环节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
  活动常态化,让每一次活动春风化雨
  活动常态化,可以让活动有序有效地融入学校教育与管理过程,避免突击式活动带来的无序。主题教育活动只有和学生需求相结合,和突破教育改革的重难点相结合,和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才能常态化地开展。
  学校常态开展的主题活动形式丰富,包括每年三月的科普文化节活动,每年六月的艺术节活动,每年十月的读书节活动;每周的“艺术之星”大擂台活动,“竹园之星”评选活动;每学期末的诗歌考级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学校得以常态发展,除了项目本身具有明确价值和鲜明特色,还在于活动内容的丰富和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比如,“艺术之星”大擂台活动,分年级举办,学生自愿报名展示才艺,可以是器乐、舞蹈、声乐、美术、书法、朗诵等。学生参与门槛低,在活动中尽显其才,自然容易产生兴趣和信心。再比如读书节活动,不是强制、枯燥地要求学生读书,而是引导学生全员参与,设立班级读书排行榜,开展班级阅读打卡,评选读书达人,开展“读书卡”制作比赛,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到校讲座,交流读书经验等,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体验读书的乐趣,养成阅读好习惯。
  活动协同化,让每一次活动意犹未尽
  协同指的是校内外协同,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有了这种协同,活动才能有最好的质量保证,学生才能在活动中迸发潜能。协同代表合力,代表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利用。
  学校持续开展的“竹园之星”评选活动,共包括6项内容:每天在学校或者家里做一次卫生;每天做一件孝敬长辈的事;每天阅读一篇课外文章;每天背一首古诗文;每周写一篇周记;每周背诵一句名言警句。学校印制了《“竹园之星”活动记录手册》,发给学生记录“六个一”活动实践情况。每周班会时间,由年级组织评选,每个年级评选出一名“竹园之星”。整个评选活动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实践并记录;第二阶段,家长、学生、教师评价;第三阶段,家长参与学校微信专题访谈。校长主持的微信家校访谈主要围绕家庭教育展开,一期一个主题。两年来,有数百名学生获得这项荣誉,数百名家长参与了校长微信访谈。这项活动已成为学校的一张德育名片。
  活动实践化,让每一次活动有声有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好的活动是对学科教学的有益补充,这种补充价值正是源于活动中学生的动手动脑实践和劳动。
  学校坚持将实践化作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必然要求和基本方式,开展活动突出过程性,突出学生动手动脑和体验感悟,突出学生经历和结果评价。比如,学校的“竹园之星”评选活动,要求学生实践6项内容,包括持之以恒的劳动、孝亲、阅读等;诗歌考级活动,学生要经历从个人积累、班级选拔、年级比拼,最后到校级考查的过程,诗歌积累等级从一级到九级。在实践化的活动中,学校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思考生活,培养行动能力和创造力,在活动中明理、通情、励志、导行。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竹园小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
其他文献
班会课是学校最重要的德育活动课程之一,也是班级育人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受育对象全类化。班会课的受育对象应包含教师和学生,而其中容易被忽略的是教师这个主体。这被称为第一个消失的“我”。二是受育个体自省化。受育个体应处于道德“自省”过程,而不是“责它”过程。缺乏道德自觉意识的受育个体不是班会课最终要培育的受育主体,这被称为第二个消失的“我”。这两个“我”的消失,会使班会课效果大减
“你们都来看看这大块大块的馒头和成堆的剩菜,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不懂得勤俭节约呢?”一位班主任对着已冒尖儿的垃圾桶感慨着,其他人立马随声附和:“是呀,关于节约粮食的主题班会每学期不知道开多少次,怎么依然无效呢?”  作为班主任,大家的慨叹亦是我的心声——为何绞尽脑汁设计出来的教育方案,总是入不了学生的心?为何不管是严格要求还是谆谆教诲,都刹不住这股浪费之风?  一次手工课上,一个细节引发了我的思考:
现实社会中,竞争无处不在,挫折在所难免,小学生也必须学会应对挫折。本节班会课中,我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情境……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认识挫折、体验挫折、提出战胜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认识挫折  1.猜一猜  (1)师:请从老师的描述中猜一猜这是一本什么书?这是一本名著;这是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一本;这本书讲的是西天取经的故事……  生(异口同声):《西游记》。  (2)师:请从老师的
秦望  “8 1”工作室主持人,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教师。河南省“十佳”班主任,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班主任,主编《高中系列班会课》,著有《光辉岁月》等。  教师不会写教育案例,就会极大妨碍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教育案例呢?原始案例的撰写  首先要了解案例的结构。  案例的内在结构:主题、背景、结果、细节、评析。  案例的外在结构:案例背景、案例介绍、案例分析。  其次,
一个不想成长的教师,即使给他提供触手可及的平台和機会,他也不会珍惜。相反,一个愿意进步的教师,即使没有合适的平台和机会,他也会不断突破自我成长的瓶颈,进行职业规划,准确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  改变——从内打破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教师的成长亦然,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李镇西老师在《自己培养自己》一书中写道:说到人的成长,我们总是喜欢说是“领导的培养”。这里的“培养
马志国  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委員,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心理健康专家,CCTV等多家电视台心理节目特邀专家,著有《怎样做学校心理咨询》《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等著作40余部。  问题:孩子没有上进心了  这一天,一对中年父母陪同孩子远道来访。  初步沟通
没有年龄感的夏娟娟,时而成熟如知心姐姐,时而纯真得像一个小女孩。  你很难将夏娟娟和这些荣誉联系在一起:  “全市教育系统双创主题教育优秀个人”“武汉市功勋班主任”“武汉市十佳班主任”“武汉市第一届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武汉市百优班主任”“武汉市少先队新闻宣传先进个人”“江岸区政府优秀教师”“江岸区首届首席班主任”“江岸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江岸区首届人才培养园丁奖”“江岸教育楷模提名奖”……所带班级
马国新  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校长,湖北省校长协会初中分会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德育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生导师,国内“帮教育”的倡导者。  教育源于生活,也为了生活,更是为了生命的美好和人的尊严与幸福而存在。但当下的教育,除了知识和关于知识的考试,已经难觅生活的痕迹,更无生活的味道。  所以,我们需要探寻走向生活的教育。  事实上,探寻走向生活的教育并不是一
缘起  一次课间休息,我坐在讲台旁边的凳子上和学生聊天。说说笑笑间,虎头虎脑的小宇凑到我耳边神神秘秘地说:“老师,浩浩从来不写家庭作业。”“嗯?不对呀!每次小组长检查后都说全做完了呀?”我说出了心中的疑惑。“小侦探”神秘一笑说:“他每次都给小组长两块钱买零食,小组长当然不说了。”这还了得?!才二年级的孩子就学会这一套了?我想起了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小皮球”花钱买球队的替补资格,花5元钱抄作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似乎是一个人人认可的真理。然而,现实的普遍情况是,有爱且施以无尽之爱的教育,却依然难以收获满意的果实。问题在哪里?“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对不上号。”最近,笔者有幸读到《教育的情调》一书,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  在我们身边,一些父母或教师常常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挂在嘴边,可是在实施教育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