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听众收听习惯的改变以及广播的“窄播化”,在广播信息传播中长期占据最重要位置的广播新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并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文章将对当前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广播收听行为的变化趋势、广播新闻在广播传播中受到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新闻;分众化传播
从20世纪开始,新媒体强势崛起,互联网络空前发达,移动手机终端快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应用层出不穷。然而,崛起的新媒体在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为在大众传播领域曾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带了巨大的冲击。在中国,对于广播媒体这一在媒介竞争格局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传统媒体来说,尽管随着80年代末期“珠江模式”的诞生、调频的发展,90年代初专业化台以及交通、音乐等频率的崛起,广播通过自己的方式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没有为时代所淘汰,但新媒体全新的技术特性对于广播曾经赖以生存的优势造成了新的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广播新闻生存格局
1.新媒体强势崛起。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实现人类在传播手段上的又一次飞跃。以这两项技术为依托,互联网迅速步入千家万户,移动终端也渐渐和人们的生活变得密不可分。可以说,以互联网和移动网络为标志的新媒体,以其爆发式的发展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极大地拓展着整个人类的信息空间。
2.网络广播发展迅速。面对新媒体的强势崛起,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既面对着其在分流受众方面的巨大竞争,同时也在不断吸纳新媒体技术为己所用,探讨一条互利共赢的道路。在这种条件下,媒介融合应运而生。从字面上看,“融合”的意思就是“集中不容的事物合成一体”。在广播领域,媒介融合最突出地表现在网络广播的出现上。对于网络广播的界定,目前仍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定论,就功能和内容上来看,我们可以暂时把它看作是傳统的开路以及闭路广播在网络领域的延伸。
二、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广播新闻面临的挑战
1.新媒体的强势冲击。尽管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广播的传媒王者的地位就已经让位于电视媒体,并且从80年代开始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但是随着80年代末期“珠江模式”的诞生、调频的发展,90年代初专业化台以及交通、音乐等频率的幅起,广播的发展也找寻到了自己的路径,并且逐渐呈现出回暖之势。然而,这种回暖止步于新媒体的强势崛起。高时效性、海量信息、高互动性以及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都让新媒体获得了更多人尤其是年轻群体的青睐,广播受众迅速被分化。根据CSM媒介研究近几年在全国一百多个城市的基础研究数据显示,在受众接触各类媒介的比例中,接触互联网的受众比例上升最快,在2009年,这一数据是28%,而到了 2011年,短短两年之间,这一比例迅速蹿升至50.8%。然而与之相对,传统广播听众的收听却有所下滑。
2.分众化传播、“窄播化”下的业内竞争加剧。对于广播新闻来说,不仅面临着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压力,以及来自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就广播媒体内部来看,广播的分众传播以及“窄播化”的发展趋势也同样加速了受众的分流。随着广播大众传播作用的不断削弱以及受众日益多元化的媒介诉求,广播已经越来越从原先的大众传播媒体向着分众传播媒体演变,呈现出“窄播化”的特征,而这一特征,以广播频率的专业化表现。广播频率专业化是指广播电台根据广播市场的内在规律和广播听众的特定需求,以一个频率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节目内容和频率风格能够比较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领域的广播听众需求。而国内广播的专业化整合自上世纪末至今,也在一步一步的开展着,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等级的广播电台基本上都整合成了新闻、交通、音乐、经济等几个专业频率。
3.广播收听产生新变化。广播收听群体的整体层次也不断提升,呈现出相对的高端化的态势。从全国广播听众受教育程度来看,根据CSM媒介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广播听众中,74.7%的听众接受过初中以上的文化教育,这一数据比2010年的统计数据高出了 3个百分点,并且包括了正在上学的学生群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城市机动车拥有量高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大于道路交通网络的发展速度,多是城市的交通网出于饱和状态甚至负荷承载。路网改善的滞后现状使得机动车出行时间量大量增加,这也为在驾乘中收听广播的时间增加提供了客观条件。与此同时广播覆盖面不断扩展,使得不仅在城市里,在县乡、村镇以及高速公路上,车载电台均能接收到广播节目,为私家车广播收听的增长提供了条件。
三、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广播新闻发展对策探究
1.顺应时代发展,改善经营战略。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广播新闻传播需舍弃原有的“大众传播”思维,加入广播分众化传播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在媒介资源尤其是新媒体媒介资源高度丰富,受众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的情况下,作为弱势媒体的广播媒体不可能再大范围拥有忠实听众,转而需要稳定一批中小规模、高质量、高忠诚度的听众,以确保频率生存,获得广告投资。
由于媒体资源的空前丰富以及社会总信息量已经超出了个人的接受能力范畴,可以说,媒介竞争早已进入了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广播新闻要想扩展节目的影响力,不仅要依靠节目本身明确的定位和优异的质量,更离不开强力的推广,让受众能够迅速认识、辨别并且记忆频率或者节目。这就要求广播新闻媒体在战略布局时,要将非节目范畴的多领域经营放在重要位置。
2.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加强媒介合作。新媒体依仗技术特性构造了一个庞大的信息库,这种海量信息的优势对于广播新闻既是一种冲击,又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如果能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广播新闻信息的内容将得到巨大提升。
由于人们对于打破传统大众传媒传播主体地位以及自己在媒介信息传播权上的迫切需求,能否给受众提供一个广阔的参与平台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关键之一。尤其在目前我国存在大量社会矛盾急需解决的情况下,构建一个公共舆论空间,为公民提供表达观点态度以及利益诉求的空间也是包括广播媒体在内的大众传媒从社会良性发展层面应有的作用。
四、结语
就媒介发展规律来看,任何一种新的媒介形式的诞生都不会让旧的媒介形式消亡,新旧媒介将共同存在和发展。因此,尽管新媒体的崛起,对于广播新闻传播来说,在传播时效、内容上带来了诸多挑战,但同时也给广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字广播、网络广播的出现,广播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的增多,车载电台的兴盛发展,继续放大广播伴随性收听的特点,并使得广播的移动化收听拥有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渠道。新媒体互动性社交网站和应用的开发,拉近了广播传受者之间的距离,让广播听众对节目的高度参与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陈若愚主编.2012中国广播收听年鉴[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2] 邓圻圻.动力与困窘:中国广播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 丁俊杰黄升民主编.中国广播产业报告[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新闻;分众化传播
从20世纪开始,新媒体强势崛起,互联网络空前发达,移动手机终端快速发展,各种新媒体应用层出不穷。然而,崛起的新媒体在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为在大众传播领域曾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带了巨大的冲击。在中国,对于广播媒体这一在媒介竞争格局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传统媒体来说,尽管随着80年代末期“珠江模式”的诞生、调频的发展,90年代初专业化台以及交通、音乐等频率的崛起,广播通过自己的方式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没有为时代所淘汰,但新媒体全新的技术特性对于广播曾经赖以生存的优势造成了新的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广播新闻生存格局
1.新媒体强势崛起。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实现人类在传播手段上的又一次飞跃。以这两项技术为依托,互联网迅速步入千家万户,移动终端也渐渐和人们的生活变得密不可分。可以说,以互联网和移动网络为标志的新媒体,以其爆发式的发展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极大地拓展着整个人类的信息空间。
2.网络广播发展迅速。面对新媒体的强势崛起,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既面对着其在分流受众方面的巨大竞争,同时也在不断吸纳新媒体技术为己所用,探讨一条互利共赢的道路。在这种条件下,媒介融合应运而生。从字面上看,“融合”的意思就是“集中不容的事物合成一体”。在广播领域,媒介融合最突出地表现在网络广播的出现上。对于网络广播的界定,目前仍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定论,就功能和内容上来看,我们可以暂时把它看作是傳统的开路以及闭路广播在网络领域的延伸。
二、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广播新闻面临的挑战
1.新媒体的强势冲击。尽管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广播的传媒王者的地位就已经让位于电视媒体,并且从80年代开始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但是随着80年代末期“珠江模式”的诞生、调频的发展,90年代初专业化台以及交通、音乐等频率的幅起,广播的发展也找寻到了自己的路径,并且逐渐呈现出回暖之势。然而,这种回暖止步于新媒体的强势崛起。高时效性、海量信息、高互动性以及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都让新媒体获得了更多人尤其是年轻群体的青睐,广播受众迅速被分化。根据CSM媒介研究近几年在全国一百多个城市的基础研究数据显示,在受众接触各类媒介的比例中,接触互联网的受众比例上升最快,在2009年,这一数据是28%,而到了 2011年,短短两年之间,这一比例迅速蹿升至50.8%。然而与之相对,传统广播听众的收听却有所下滑。
2.分众化传播、“窄播化”下的业内竞争加剧。对于广播新闻来说,不仅面临着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压力,以及来自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就广播媒体内部来看,广播的分众传播以及“窄播化”的发展趋势也同样加速了受众的分流。随着广播大众传播作用的不断削弱以及受众日益多元化的媒介诉求,广播已经越来越从原先的大众传播媒体向着分众传播媒体演变,呈现出“窄播化”的特征,而这一特征,以广播频率的专业化表现。广播频率专业化是指广播电台根据广播市场的内在规律和广播听众的特定需求,以一个频率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节目内容和频率风格能够比较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领域的广播听众需求。而国内广播的专业化整合自上世纪末至今,也在一步一步的开展着,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等级的广播电台基本上都整合成了新闻、交通、音乐、经济等几个专业频率。
3.广播收听产生新变化。广播收听群体的整体层次也不断提升,呈现出相对的高端化的态势。从全国广播听众受教育程度来看,根据CSM媒介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广播听众中,74.7%的听众接受过初中以上的文化教育,这一数据比2010年的统计数据高出了 3个百分点,并且包括了正在上学的学生群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显著提高,城市机动车拥有量高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大于道路交通网络的发展速度,多是城市的交通网出于饱和状态甚至负荷承载。路网改善的滞后现状使得机动车出行时间量大量增加,这也为在驾乘中收听广播的时间增加提供了客观条件。与此同时广播覆盖面不断扩展,使得不仅在城市里,在县乡、村镇以及高速公路上,车载电台均能接收到广播节目,为私家车广播收听的增长提供了条件。
三、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广播新闻发展对策探究
1.顺应时代发展,改善经营战略。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广播新闻传播需舍弃原有的“大众传播”思维,加入广播分众化传播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在媒介资源尤其是新媒体媒介资源高度丰富,受众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的情况下,作为弱势媒体的广播媒体不可能再大范围拥有忠实听众,转而需要稳定一批中小规模、高质量、高忠诚度的听众,以确保频率生存,获得广告投资。
由于媒体资源的空前丰富以及社会总信息量已经超出了个人的接受能力范畴,可以说,媒介竞争早已进入了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广播新闻要想扩展节目的影响力,不仅要依靠节目本身明确的定位和优异的质量,更离不开强力的推广,让受众能够迅速认识、辨别并且记忆频率或者节目。这就要求广播新闻媒体在战略布局时,要将非节目范畴的多领域经营放在重要位置。
2.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加强媒介合作。新媒体依仗技术特性构造了一个庞大的信息库,这种海量信息的优势对于广播新闻既是一种冲击,又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如果能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广播新闻信息的内容将得到巨大提升。
由于人们对于打破传统大众传媒传播主体地位以及自己在媒介信息传播权上的迫切需求,能否给受众提供一个广阔的参与平台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关键之一。尤其在目前我国存在大量社会矛盾急需解决的情况下,构建一个公共舆论空间,为公民提供表达观点态度以及利益诉求的空间也是包括广播媒体在内的大众传媒从社会良性发展层面应有的作用。
四、结语
就媒介发展规律来看,任何一种新的媒介形式的诞生都不会让旧的媒介形式消亡,新旧媒介将共同存在和发展。因此,尽管新媒体的崛起,对于广播新闻传播来说,在传播时效、内容上带来了诸多挑战,但同时也给广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数字广播、网络广播的出现,广播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的增多,车载电台的兴盛发展,继续放大广播伴随性收听的特点,并使得广播的移动化收听拥有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渠道。新媒体互动性社交网站和应用的开发,拉近了广播传受者之间的距离,让广播听众对节目的高度参与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陈若愚主编.2012中国广播收听年鉴[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2] 邓圻圻.动力与困窘:中国广播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 丁俊杰黄升民主编.中国广播产业报告[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