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性化是组织意志结合主观意志之后的直接表达,可以被引导和塑造;合理化是组织意志的权衡应变,通过修正、权衡和调整,使得事物正常平稳地运行和发展;制度化是组织意志的规范化执行,把过程及其结果给予约定和遵守,是对人性化和合理化的规制。人性化、合理化、制度化三者的关系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需要辩证地认识,包括合理化后的人性化、制度化后的人性化、人性化后的合理理念、制度化后的合理理念、人性化和合理化的制度制定与执行的全过程。人性化是合理化、制度化的基础,贯穿于合理应变和制度制定与执行的全过程,核心是人本主义。
【关键词】人性化;合理化;制度化;人本主义
一、人性化、合理化、制度化管理理念
知识形态可能会因为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但是它们的精神内涵却一脉相承,本土管理理念中的情、理、法與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便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是儒家思想架构的现代通俗化表达。人性化、合理化、制度化是现代管理理论实践中情、理、法理念的规范化学术表达,现从人性化、合理化、制度化管理理念切入,对三者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作以阐释。
人性化的核心是人本主义,是组织意志结合主观意志之后的直接表达。人性具有复杂性和可塑造性,不同于X理论认为的人天性好逸恶劳,没有志向,喜欢逃避责任;也不同于Y理论认为的组织成员乐于发挥自身潜力和获得自我满足,都能积极承担责任和自我控制。人性可以被引导和塑造,顺从人性的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刺激,就可以使个体行为轨迹沿着组织目标行进。合理化是组织意志的权衡应变,是组织意志在被执行过程中,通过修正、权衡和调整,使得人事物正常平稳地运行和发展,权变是合理化的核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因时因地因人因物而制宜,权衡应变,进而使事物正常平稳运行。制度化是组织意志的规范化执行,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化的作用便是把这个过程及其结果给予约定和遵守,同时也是对人性化和合理化的规制,是基于对长远的考虑。
二、人性化、合理化、制度化的辩证认识
人性化、合理化、制度化三者的哲学范畴是从抽象到具体,从主观到客观,从感性逐渐到理性,从强调灵活性到遵循原则性,从艺术性逐渐过渡到科学性,从可操作性弱变得可操作性强。
为表述方便,现将人性化、合理化、制度化分别用p、q、r表示,人性化p、合理化q、制度化r三者两两组合后产生的普遍联系路径一共有六条,关于p、q、r三者动态交错与相互影响的探讨如下:1、合理化q对人性化p的影响,即为合理化之后的人性化。人性化理念运用在管理实践中,必然会产生表层理性问题与深层伦理道德问题的牵扯,继而影响组织人事物的安定状态。通过合理化理念对人性化理念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人性化进行权衡应变使之合理,使人性化的运用合乎实际情况,合乎客观规律,从而在一定层面、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或者全部问题;2、制度化r对人性化p的影响,即为制度化之后的人性化理念。对人性化作以规制,作为彼此严格遵守的约定,是人性化的长远保障。把关于人性化管理的元素形成组织文化规制,通过组织价值取向、伦理观念、组织成员思维模式、工作作风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继而在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人事物上体现出来;3、人性化p对合理化q的影响,即为考虑人性化理念之后的合理化。长久以来我们一贯追求合情合理,认为浅层次表达的合理化来源于深层次蕴含的人性化理念。在考虑合理化的同时应考虑人性化的存在,只有符合人性化的合理才是真正的合理,没有考虑人性化的合理虽然在当下层面符合事物状态的发展,但是却不符合人情,是不全面不安定的合理;4、制度化r对合理化q的影响,即为制度化后的合理化理念,将合理理念进行规范化,将权宜应变、凡事皆求合理作为实践的准则,作为一种规制来遵守。将一定层面、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和决策权下放,给予合理化一定的权利条件和决策空间,让合理化的权宜应变在制度层面获得许可;5、人性化p对制度化r的影响,即为人性化的制度制定和制度执行过程。真理的相对性决定了结果的形成必然是复杂和曲折的,制度制定过程中对个体特殊性的把握只有通过共同探讨与民主协商这些人性化的手段才能实现。另外,制度的执行只是普遍性的约束,在面对特殊的、例外的组织事物状态时,依然需要考虑经过合理化后的人性化理念;6、合理化q对制度化r的影响,即合理化理念对制度制定和制度执行的影响。制度制定过程中把灵活性与原则性进行结合,形式多样,民主协商,集思广益,让各种利益充分斗争,让各种不安定因素充分展现,从而使组织矛盾在时间和空间上提前显现,继而能被提前解决,最终使得形成的制度贴合管理实际环境,合理可行。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落实已经被规制的合理化理念,使组织长期在合情合理合规的状态下运行。
三、人性化是合理化、制度化的基础
人性化是合理化、制度化的基础,核心是人本主义。合理化、制度化以人性化为出发点,管理过程中做到合理的人性化,同时在制度制定过程和本身制度条例中体现出来。人本主义应该作为管理协调中始终遵循的原则,在矛盾处理时,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因应制宜,把握人本主义不变,协调好人本和资本的关系,继而使组织内的人事物达到安定的状态;同时,人本主义也贯穿于制度形成前期的调查协商和制度执行过程中的调整纠偏,保证制度的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平衡协调。全过程中都能考虑到人性化,能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那么组织中的人事物就会朝着积极向上的状态发展。
【参考文献】
[1]曾仕强.现代化中国式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陈春花.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研究的内涵认知[J].管理学报,2011.
作者简介:
虎龙(1993—),延安大学工程管理学士、行政管理硕士,工作于陕西建工第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人性化;合理化;制度化;人本主义
一、人性化、合理化、制度化管理理念
知识形态可能会因为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但是它们的精神内涵却一脉相承,本土管理理念中的情、理、法與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便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是儒家思想架构的现代通俗化表达。人性化、合理化、制度化是现代管理理论实践中情、理、法理念的规范化学术表达,现从人性化、合理化、制度化管理理念切入,对三者之间存在的辩证关系作以阐释。
人性化的核心是人本主义,是组织意志结合主观意志之后的直接表达。人性具有复杂性和可塑造性,不同于X理论认为的人天性好逸恶劳,没有志向,喜欢逃避责任;也不同于Y理论认为的组织成员乐于发挥自身潜力和获得自我满足,都能积极承担责任和自我控制。人性可以被引导和塑造,顺从人性的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刺激,就可以使个体行为轨迹沿着组织目标行进。合理化是组织意志的权衡应变,是组织意志在被执行过程中,通过修正、权衡和调整,使得人事物正常平稳地运行和发展,权变是合理化的核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因时因地因人因物而制宜,权衡应变,进而使事物正常平稳运行。制度化是组织意志的规范化执行,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化的作用便是把这个过程及其结果给予约定和遵守,同时也是对人性化和合理化的规制,是基于对长远的考虑。
二、人性化、合理化、制度化的辩证认识
人性化、合理化、制度化三者的哲学范畴是从抽象到具体,从主观到客观,从感性逐渐到理性,从强调灵活性到遵循原则性,从艺术性逐渐过渡到科学性,从可操作性弱变得可操作性强。
为表述方便,现将人性化、合理化、制度化分别用p、q、r表示,人性化p、合理化q、制度化r三者两两组合后产生的普遍联系路径一共有六条,关于p、q、r三者动态交错与相互影响的探讨如下:1、合理化q对人性化p的影响,即为合理化之后的人性化。人性化理念运用在管理实践中,必然会产生表层理性问题与深层伦理道德问题的牵扯,继而影响组织人事物的安定状态。通过合理化理念对人性化理念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人性化进行权衡应变使之合理,使人性化的运用合乎实际情况,合乎客观规律,从而在一定层面、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或者全部问题;2、制度化r对人性化p的影响,即为制度化之后的人性化理念。对人性化作以规制,作为彼此严格遵守的约定,是人性化的长远保障。把关于人性化管理的元素形成组织文化规制,通过组织价值取向、伦理观念、组织成员思维模式、工作作风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继而在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人事物上体现出来;3、人性化p对合理化q的影响,即为考虑人性化理念之后的合理化。长久以来我们一贯追求合情合理,认为浅层次表达的合理化来源于深层次蕴含的人性化理念。在考虑合理化的同时应考虑人性化的存在,只有符合人性化的合理才是真正的合理,没有考虑人性化的合理虽然在当下层面符合事物状态的发展,但是却不符合人情,是不全面不安定的合理;4、制度化r对合理化q的影响,即为制度化后的合理化理念,将合理理念进行规范化,将权宜应变、凡事皆求合理作为实践的准则,作为一种规制来遵守。将一定层面、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和决策权下放,给予合理化一定的权利条件和决策空间,让合理化的权宜应变在制度层面获得许可;5、人性化p对制度化r的影响,即为人性化的制度制定和制度执行过程。真理的相对性决定了结果的形成必然是复杂和曲折的,制度制定过程中对个体特殊性的把握只有通过共同探讨与民主协商这些人性化的手段才能实现。另外,制度的执行只是普遍性的约束,在面对特殊的、例外的组织事物状态时,依然需要考虑经过合理化后的人性化理念;6、合理化q对制度化r的影响,即合理化理念对制度制定和制度执行的影响。制度制定过程中把灵活性与原则性进行结合,形式多样,民主协商,集思广益,让各种利益充分斗争,让各种不安定因素充分展现,从而使组织矛盾在时间和空间上提前显现,继而能被提前解决,最终使得形成的制度贴合管理实际环境,合理可行。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落实已经被规制的合理化理念,使组织长期在合情合理合规的状态下运行。
三、人性化是合理化、制度化的基础
人性化是合理化、制度化的基础,核心是人本主义。合理化、制度化以人性化为出发点,管理过程中做到合理的人性化,同时在制度制定过程和本身制度条例中体现出来。人本主义应该作为管理协调中始终遵循的原则,在矛盾处理时,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因应制宜,把握人本主义不变,协调好人本和资本的关系,继而使组织内的人事物达到安定的状态;同时,人本主义也贯穿于制度形成前期的调查协商和制度执行过程中的调整纠偏,保证制度的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平衡协调。全过程中都能考虑到人性化,能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那么组织中的人事物就会朝着积极向上的状态发展。
【参考文献】
[1]曾仕强.现代化中国式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陈春花.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研究的内涵认知[J].管理学报,2011.
作者简介:
虎龙(1993—),延安大学工程管理学士、行政管理硕士,工作于陕西建工第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