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pr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教学需要有效导入。所谓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的切入口和教学内容的联结点,也是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手段。因此,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教学过程各环节构成的联系是通过导入这一环节启动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掌握导入的艺术。成功的导入,犹如倏然拉开的帷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一个精彩的舞台,犹如悠然流淌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动人的乐章。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导入方法 启发性原则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學的第一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如果安排和设计得好,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情感和知识的桥梁,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接受知识,使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自然、生动、和谐,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导入也是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因此,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必须充分重视导入艺术。
  一、导入的功能
  1.诱导功能——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心理,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导入最首要的作用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学习方向上来,并使之得以有效的保持,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因此,有人把它比做磁石。
  2.激励功能——可以诱发学生的期待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主动求知的起点。巧妙的导入设计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愉快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定向功能——可以利用学生的求异心理,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
  良好的导入的就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新的知识情境,启迪学生去思索、去设想,另外又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所指引的方向逐步深入,从而为整堂课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做好铺垫。
  4.协调功能——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营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导入的作用
  1.凝聚作用——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
  新颖、别致、生动、形象的导入能及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课堂秩序的安定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
  2.激发作用——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恰如其分、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期待心理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即将开始学习的新的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
  3.置信作用——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
  置信作用,即消除学生对新课、新学业的惧怕、怀疑心理,使学生对新课、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友好感和信任感。
  4.铺垫作用——铺设桥梁,衔接新旧知识。
  艺术而巧妙地导入能为整个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并能由此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发展、扩散,把课程的进展不断地推向高潮。
  三、导入的方法
  1.图片漫画导入法。
  漫画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恰当地把漫画引进思想政治课教学,能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对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好处。
  2.用典故进行导入。
  课堂教学导入还可以引用典故、谚语、名言、警句、诗词等作为开头,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因为诗词、名言、警句、典故、谚语等语意新颖,言简意赅,有深刻的哲理,用上述方法开头,形象,生动,逼真,学生也乐于接受。在讲联系观点时就可借助“唇亡齿寒”的典故;在讲质变量变时可以运用“滴水穿石”的成语;在讲现象与本质时可以借助“兔死狐悲”的典故,理解“狐悲”是假象,背后掩盖的本质却是“狐喜”,是形悲实喜,而且正是这种假悲才暴露了其真喜,无须费多大的口舌就能具体形象地让学生领悟假象,也同样反映事物本质的哲理。
  3.故事导入法。
  中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他们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经常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对问题的讲解,将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导入法,如:音乐导入法,讲评导入法,检查预习导入法,剖析关键词导入法,等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导入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努力探索,开拓创新,为课堂教学创造一个美好的开端。
  四、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
  导入只是为新课开头引路,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步骤,并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故不能过于枝蔓扩展,否则会造成时间、资源的浪费。
  2.要追求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在设计导入时,要扣住教学目标,根据每节课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形式要新颖多样、不拘一格,还要根据不同的需要不断探究新的导入方法,不能被几种特定的方法所束缚。
  3.要讲究趣味性和幽默感。
  导入的目的是为了引出新课,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求知欲,所以,在设计导入时尽可能设计得巧妙、活泼、幽默、有趣,努力营造一种轻松诙谐、欢乐的情调,使学生想学、爱学,有兴趣、有收获。
  4.要遵循启发性原则。
  在导入环节贯彻该原则有其特殊性,一是具有对理解新课主题的启发性,二是具有对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的启发性。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以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教学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设计每堂课的导入,使每堂课的导入设计言语幽默一点,话题轻松一点,课堂气氛活跃一点,学生表情愉悦一点,让思想政治课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刘洪波.创设乐学情境,让思想政治课赢得学生[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日渐突出,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作为未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者,执教能力问题关系重大。本文主要论述了执教能力的有关概念、构成,分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执教能力的现状,提出了提升教育技术学本科生执教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本科生 执教能力 信息技术  新课改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信息素养受到重视,这一变化给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带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既要学好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然而,由于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不好,对理论知识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差。因此,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该如何把信息技术知识既全面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兴趣,进而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很值得我们研究。我数年来在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做了一些实践性探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布置任务,
摘 要: 优化课堂教学,从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优化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优化方式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之际,《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若干意见》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支持赣州开展教育综合改革试验。  振兴发展,教育先行。《若干意见》出台后,苏区振兴发展之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一学生在小学里接触过计算机,再加上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所以他们往往对初一信息技术不屑一顾,觉得太简单了;部分学生学习缺乏远大理想,情绪不稳定,不善于自治,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听课精力不集中,每堂课下来都是糊里糊涂,经常留下“课后累”,学习成绩迅速下降,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