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更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掌握已经成为21世纪生活的基本技能之一,这门学科更是作为高中阶段必修科目,并且要求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合格等第,其重要性日益显现。然而,信息技术的教学不同于其他传统的学科,它有其自己的特殊性:动手操作性很强,目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都还处于发展阶段,加上新科改的相关要求。所以在平日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碰到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我虽然才工作四年,但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中注意观察和小结,发现教学中以下几个常见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问题1:学生间基础存在差异。
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差异,尤其像我们学校有很多农村地区的学生,学生间信息知识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对电脑的基本操作比较熟练,能够运用常用软件,如IE、QQ、Word等,有的学生可能都没有上过网,只会简单的文字录入。个体间的基础差异使得教学增加了难度。
解决方法:采用分组协作教学模式。
分组协作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分成若干小组,使小组内部成员的知识水平呈梯形分布,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习能相互协作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缩短差距,达到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平衡。这样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绩的共同提高,更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实施分组协作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是:由教师向各小组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并且提供必要的材料和资源(如操作的题目、网络,等等),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任务,最后展示结果。
另外,分组协作教学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问题二: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完整。
很多学生虽然能熟练地操作电脑,但使用电脑仅仅是为了娱乐,很少用于学习,其信息技术知识不够全面,局限性很强,面对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应掌握的诸多操作一知半解,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完整。
解决方法: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有一定的操作基础是好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技能用于学习,这对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例如:讲授“搜索引擎”一节时,可以搜索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指导学生如何建立自己的博客,如何美化网页,等等。
问题三:学生的信息素养不高。
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把信息技术作为平时学习、生活的基本工具。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学生大多还是为了“学”而学,真正的“用”少之又少,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意识不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没有一种主动自发的信息需求,不能灵活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
解决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所谓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检索、评估、筛选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信息技术教育应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新课改下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它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隐含在某个具体任务之中,以任务为线索,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思考,驱动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例如:将信息技术与热点新闻结合,搜索世界杯的比赛赛程及比赛结果,等等,再将搜索的相关文字、图片内容利用Word或Frontpage制作成简报,要求美化加工。
问题四:教学内容具有局限性。
与传统课程比较,信息技术还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涉及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虽然也是精心编写,包含了Windows基本操作、网络技术知识及常用软件的使用,但是教师围绕这些教学是不够的,很难适应学科发展要求,遇到新的问题不能更好地进行解释。
解决方法:与时俱进,拓展教学内容。
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而且要教会他们“如何学”。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即使知识不断更新,也能适应今后终身学习的发展要求。同时,教师自己也必须不断“充电”,与时俱进,掌握新的学科知识,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授知识。
以上就是我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提出来与同仁交流,有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问题1:学生间基础存在差异。
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差异,尤其像我们学校有很多农村地区的学生,学生间信息知识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对电脑的基本操作比较熟练,能够运用常用软件,如IE、QQ、Word等,有的学生可能都没有上过网,只会简单的文字录入。个体间的基础差异使得教学增加了难度。
解决方法:采用分组协作教学模式。
分组协作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分成若干小组,使小组内部成员的知识水平呈梯形分布,让学生在小组内学习能相互协作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缩短差距,达到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平衡。这样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绩的共同提高,更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实施分组协作教学的一般过程可以是:由教师向各小组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并且提供必要的材料和资源(如操作的题目、网络,等等),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任务,最后展示结果。
另外,分组协作教学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问题二: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完整。
很多学生虽然能熟练地操作电脑,但使用电脑仅仅是为了娱乐,很少用于学习,其信息技术知识不够全面,局限性很强,面对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应掌握的诸多操作一知半解,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完整。
解决方法: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有一定的操作基础是好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技能用于学习,这对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例如:讲授“搜索引擎”一节时,可以搜索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指导学生如何建立自己的博客,如何美化网页,等等。
问题三:学生的信息素养不高。
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把信息技术作为平时学习、生活的基本工具。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学生大多还是为了“学”而学,真正的“用”少之又少,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意识不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没有一种主动自发的信息需求,不能灵活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
解决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所谓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检索、评估、筛选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信息技术教育应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新课改下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它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隐含在某个具体任务之中,以任务为线索,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思考,驱动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例如:将信息技术与热点新闻结合,搜索世界杯的比赛赛程及比赛结果,等等,再将搜索的相关文字、图片内容利用Word或Frontpage制作成简报,要求美化加工。
问题四:教学内容具有局限性。
与传统课程比较,信息技术还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涉及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虽然也是精心编写,包含了Windows基本操作、网络技术知识及常用软件的使用,但是教师围绕这些教学是不够的,很难适应学科发展要求,遇到新的问题不能更好地进行解释。
解决方法:与时俱进,拓展教学内容。
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什么”,而且要教会他们“如何学”。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即使知识不断更新,也能适应今后终身学习的发展要求。同时,教师自己也必须不断“充电”,与时俱进,掌握新的学科知识,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拓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授知识。
以上就是我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提出来与同仁交流,有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