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涨正在拖累企业业绩下降;通胀压力推动企业存货量再创新高;而紧缩压力下赊销盛行,应收账款创出近三年新高,应收账款拖欠正在成为拖垮企业资金链的元凶。
近日,由国际信用保险及信用管理服务机构科法斯发布的《2010中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调查报告》显示,因客户财务困难引发的拖欠货款比例约为50%,而原材料上涨以及融资渠道有限都是企业财务困难的主要原因。
大宗商品仍牛 成本倒逼转型
据市场数据,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涨正在成为上市公司业绩下降的最大元凶。成本上升危及生存,很多企业被迫谋求转型。一些公司在这种背景下选择剥离低端制造资产,转而投资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产业,或毛利率更高的资源型行业;一些公司则加大了自主研发的力度,或提高产品附加值;还有一些公司则通过淘汰落後产能,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效率。分析人士表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外在压力,将迫使企业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制造业通过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抵御成本上升,另一方面通过工艺流程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另外两项影响业绩波动的「隐形炸弹」也在不断发出警报。通胀压力推动上市公司存货量再创新高,曾经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後出现的「去库存」现象可能再度出现;而紧缩压力下赊销盛行,非金融行业的应收账款创近三年新高,宏观风险下应收账款拖欠正在成为拖垮企业资金链的重要原因。
赊销盛行 内销账期延长
「账期已经成为一个竞争手段。」某台资物流有限公司信用控制总监Sam说。他所在的企业经营纸张贸易,其上游供应商是本土的大型纸厂,而下游客户则主要集中於印刷厂、出版社、图书公司、广告公司。由於纸张生产目前仍是卖方市场,而纸张流通领域又已经全面竞争,因而Sam的客户都有很强的议价能力。而从外部竞争环境上,作为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每年都有新的进入者参与其中。同时,来自互联网、移动设备的替代性威胁更是逐步加深。为此,Sam坦言这个行业始终处於低水平的竞争,「拼的就是价格、账期。」
Sam所遇到的境况正是眼下不少企业的缩影。科法斯数据显示,2010年曾提供放账交易(赊销)的企业占比87.6%,其中53%的受访企业是因为大陆市场竞争激烈而增加放账交易。这部分企业中有44.6%是希望借助这个方式拓展内销市场,这个比例比2009年增加了7.1%。
「赊销是带动销售的一个因素,尤其当市场需求放量的时候。」但是Sam坦言,实际利润的增长并不如预期理想,一个主要原因正是客户欠款。「到现在还有2009年的货款没有收回来。」他说。应收账款拖欠正在成为拖垮企业资金链的元凶。
风险陡增 信用管理浮出水面
眼下越收越紧的信贷政策是企业最为忧心的。
台商吴先生经营机床产品,企业对於资金周转的需求较高。2011年年初,上游的供应商就开始以钢材等原物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向他们施加付款压力。「一方面我们自己的资金周转压力加大,另一方面是下游客户也遇到财务紧张的问题,货款就更要不回来了。」他透露,由於客户很多项目都是与政府有合作,项目资金部分来自於政府审批,所以拖延的时间就更长了。
为了缓解资金链压力,2010年下半年,吴先生尝试性地与广州一家银行签订了供应链融资协议。「以应收账款做抵押进行贷款,目前已经进行了第一期。不过因为加息,估计利息也还会涨,能不能对冲收账损失现在还说不好。」
科法斯的数据显示,37.2%的企业认为2011年最可能影响其业务的因素是中央刺激政策的大规模退出,其次则为紧缩货币政策和银行收紧信贷(比例为31.1%)。企业也愈来愈注意到通胀压力对买家带来的影响,认为原材料价格上升令企业财政困难并导致拖欠货款的比率由2009年的7.5%上升至2010年的17.5%。尤其对附加值低、劳动密集型及依靠低成本竞争的企业而言,资金流动性压力加大,导致违约可能性增大。大部分企业缺乏信用信心,33.3% 受访企业预计拖欠货款情况将难以改善。
风险加大 信用管理再受重视
据科法斯的数据,85.4%的受访企业表示,曾在2010年实行相关措施以管理信用风险。其中有42.3%的企业表示曾於2010年采用信用保险,这个比例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1%。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正视现金流管控的风险,内销贸易中企业对於信用风险的重视正在提高。据统计,从2009年到现在,本土企业采取信用风险管控的比例上升了20%。
近日,由国际信用保险及信用管理服务机构科法斯发布的《2010中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调查报告》显示,因客户财务困难引发的拖欠货款比例约为50%,而原材料上涨以及融资渠道有限都是企业财务困难的主要原因。
大宗商品仍牛 成本倒逼转型
据市场数据,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涨正在成为上市公司业绩下降的最大元凶。成本上升危及生存,很多企业被迫谋求转型。一些公司在这种背景下选择剥离低端制造资产,转而投资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产业,或毛利率更高的资源型行业;一些公司则加大了自主研发的力度,或提高产品附加值;还有一些公司则通过淘汰落後产能,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效率。分析人士表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外在压力,将迫使企业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制造业通过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抵御成本上升,另一方面通过工艺流程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另外两项影响业绩波动的「隐形炸弹」也在不断发出警报。通胀压力推动上市公司存货量再创新高,曾经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後出现的「去库存」现象可能再度出现;而紧缩压力下赊销盛行,非金融行业的应收账款创近三年新高,宏观风险下应收账款拖欠正在成为拖垮企业资金链的重要原因。
赊销盛行 内销账期延长
「账期已经成为一个竞争手段。」某台资物流有限公司信用控制总监Sam说。他所在的企业经营纸张贸易,其上游供应商是本土的大型纸厂,而下游客户则主要集中於印刷厂、出版社、图书公司、广告公司。由於纸张生产目前仍是卖方市场,而纸张流通领域又已经全面竞争,因而Sam的客户都有很强的议价能力。而从外部竞争环境上,作为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每年都有新的进入者参与其中。同时,来自互联网、移动设备的替代性威胁更是逐步加深。为此,Sam坦言这个行业始终处於低水平的竞争,「拼的就是价格、账期。」
Sam所遇到的境况正是眼下不少企业的缩影。科法斯数据显示,2010年曾提供放账交易(赊销)的企业占比87.6%,其中53%的受访企业是因为大陆市场竞争激烈而增加放账交易。这部分企业中有44.6%是希望借助这个方式拓展内销市场,这个比例比2009年增加了7.1%。
「赊销是带动销售的一个因素,尤其当市场需求放量的时候。」但是Sam坦言,实际利润的增长并不如预期理想,一个主要原因正是客户欠款。「到现在还有2009年的货款没有收回来。」他说。应收账款拖欠正在成为拖垮企业资金链的元凶。
风险陡增 信用管理浮出水面
眼下越收越紧的信贷政策是企业最为忧心的。
台商吴先生经营机床产品,企业对於资金周转的需求较高。2011年年初,上游的供应商就开始以钢材等原物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向他们施加付款压力。「一方面我们自己的资金周转压力加大,另一方面是下游客户也遇到财务紧张的问题,货款就更要不回来了。」他透露,由於客户很多项目都是与政府有合作,项目资金部分来自於政府审批,所以拖延的时间就更长了。
为了缓解资金链压力,2010年下半年,吴先生尝试性地与广州一家银行签订了供应链融资协议。「以应收账款做抵押进行贷款,目前已经进行了第一期。不过因为加息,估计利息也还会涨,能不能对冲收账损失现在还说不好。」
科法斯的数据显示,37.2%的企业认为2011年最可能影响其业务的因素是中央刺激政策的大规模退出,其次则为紧缩货币政策和银行收紧信贷(比例为31.1%)。企业也愈来愈注意到通胀压力对买家带来的影响,认为原材料价格上升令企业财政困难并导致拖欠货款的比率由2009年的7.5%上升至2010年的17.5%。尤其对附加值低、劳动密集型及依靠低成本竞争的企业而言,资金流动性压力加大,导致违约可能性增大。大部分企业缺乏信用信心,33.3% 受访企业预计拖欠货款情况将难以改善。
风险加大 信用管理再受重视
据科法斯的数据,85.4%的受访企业表示,曾在2010年实行相关措施以管理信用风险。其中有42.3%的企业表示曾於2010年采用信用保险,这个比例与200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1%。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正视现金流管控的风险,内销贸易中企业对於信用风险的重视正在提高。据统计,从2009年到现在,本土企业采取信用风险管控的比例上升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