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季羡林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季老常用戏谑的口吻说:“近年季羡林走俏。”但我近来有一种冲动,总想跟人说说媒体迷雾后面的季老的本色。二十余年来,他称我为“小友”,我亦终身以“良师益友”相对之。他是北大校园中一位真实的正直的学者,一位内心仁慈细腻而经常沉默的老人。
  我所认识的季羡林,执著于记忆中的每一桩珍贵往事。他曾对我讲过鲁迅,讲过胡适,讲过他的恩师陈寅恪。其神情谦恭无比,如师长犹在前。他说,他们都非常爱护年轻人。北大郝斌曾跟我讲过他陪季老去台湾的事。他说,当时邀请一来,季老马上就答应了。说明他心里有事,想去。到了台湾,季老就提出要去谒胡适墓。那天,郝斌跟在他后头。季老上前就恭敬地朝着胡先生的墓三鞠躬,然后回头对跟在后面的郝斌说:“鞠躬!”语气很严厉,容不得半点商量。这在季老平时是很少有的。郝斌于是赶紧鞠躬。后来郝斌跟我说:“他不叫,我也是要鞠躬的。因为他在我前头,我意思得等他行礼退下,我再上前行礼。不料季老那么性急。他怕我不行礼。”情之急切,可以想见。回来之后,季老写了“在胡适墓前”的文字。这埋藏在他心中已久的感情终于宣泄。可见,季老是一个有心灵底线的人。面对多少年来对胡适的谩骂,季老只能沉默不语。但该守望的东西,他没有丢掉。
  季羡林是认真的人。学者的严谨个性也体现于平素的处世中。我在拍摄《西南联大启示录》时,提出要采访他。季老先是拒绝,以为不合适。他还从来没有拒绝过我什么事。但这一次,因为他本人不是西南联大的,抗战时期他正留学德国。我说,我采访他是因为这部片子需要谈谈陈寅恪,而国内能够谈陈的人不多了。季老才答应了。他着重地给我讲了陈寅恪一家“三世爱国”的传统。他说:“爱国,也是遗传。”他们是唯一的三代人进入《辞海》的世家。采访时,也请他谈西南联大,他谈得非常审慎,自己的身份摆得很恰当。我当时曾暗想:今后我也要这样,不能什么都插一杠子。季羡林不是圣人。作为一个从建国后各种“运动”中走出的知识分子,他的脚步不可能是笔直的,也有过若干的徘徊,而一旦猛醒,便不随大流。铁肩担道义,衰躯护犊子。这是我由衷敬佩季老和愿意一生追随他的原因。
  那时我在海南,曾想创办一所职业大学。季老欣然地支持我,还为我筹了六十万韩币,让我用发票来取。但大学没有办成,钱也就没动。在那以后,他对我说得最多的是:一个民族最需要的是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的人,他希望我做这样的人。每一次见面,他都要求我坐下来写作,要坐冷板凳。他说:“曼菱要能坐下来,必有大成就。”关于名誉,他曾在电话里对我说过一句话:“实至名归。”
  最近,他住在301医院里,仍然在问起我:“她现在在做什么?”李玉洁老师答道:“反正她两只手不会闲着。”这一次季老为《张曼菱文集》的题辞,我要用它了。我知道,他以风烛残年,辗转病榻之躯,两手为我握笔,慎重加印,目的就是在勉励我提醒我,要写下去,要“坐冷板凳”。坐冷板凳,其实正是季羡林的本色,本色,也是他心安理得之处。
  他爱引用的一句话是:“任重而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他一生致力于东方文化的研究。这在他的《学海泛槎》一书中一一作了交代。而近年来人们瞎给他称号,其实有损他的学者风范。
  “什么‘一代宗师’,好像听着不入耳。”季羡林这样反应。
  再问他:“如果给您下一个定义,应该是什么?”
  他说:“我是北大教授,东方学者。足够了。”他还说:“对一个人,要给他名符其实的定义,他自己心安理得。如果不名符其实,他自己也吃睡不安。好多事情不是这么出来的。什么是‘国学大师’?先得把这概念搞清楚。”在他心中,王国维够称作“国学大师”。
  最后一次到他家中,是在卧室中见他的。他于半坐卧中对我说:“够本了,就这样吧。”神情非常恬静。季老很多方面不像他的先师陈寅恪,但有一点绝同,这就是九死而无悔,将生命和进了中国泥土,一辈子没有离开中国的大学。
  
  编辑 张金余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2005年,我在东莞东坑镇一家生产空白录象带的公司做啤工。(正音读pi,但在企业中读bie,德语beer的译音)什么是啤工?我也是在培训时才弄明白的,注塑机操作员俗称“啤工”。注射成型机,简称注射机或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成型设备。啤工就操作这些设备。  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我们分白班和晚班,轮流上班12个小时,半个月才转换一次班。上班时只能站不能
纯真是生命之罩,遮挡成长的风沙  我不知道,长大和成熟是不是以失去纯真为代价?  有一些学生离开学校后,刚刚涉世就感到困难重重和心灵的迷茫挣扎,他们不约而同地问我一个问题:老师,我想保持自己的个性、棱角和纯真,你说能行吗?   这个问题让我感到很有压力,跟这些孩子交流沟通时谨慎又谨慎,想给他们一种温暖、一种鼓励。这种压力来自两方面:其一,这么多年,我也一直在坚持着某种纯真,深知其中的艰难和对生命的
《唐山大地震》的观影会上,数位唐山老市民满含热泪、几度哽咽地回忆起34年前的那场惊天灾难。  大地震发生后,在废墟堆里爬出来的原唐山开滦煤矿矿工许和平急忙骑上一辆自行车,匆匆赶到父母和妹妹的居住地。七十多里路,那天他只用了45分钟就到了。等到了,许和平发现父母和妹妹们所住的房子已经被夷为平地了,他在废墟中拼命地寻找着、呼喊着。终于,发现了父亲被埋的地方,接着他又在父亲的周围发现了母亲和妹妹。因为距
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女孩,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我对这个社会大课堂既好奇又惶恐,好奇的是,好多东西都不曾经历过,什么都是新鲜的;惶恐的是。好多东西特别微妙,一不小心就会触犯这个社会,受到惩罚。  她看过我的几本书,最喜欢《成功者》。  说来巧合,女孩也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从偏远的小村庄一下子踏入大都市,在辛苦熬得大专学历之后,靠亲友的帮助进入一家公司,有了两千元的月薪。但在这个岗位上,她干得很吃力。对
自作聪明   不如自甘平凡    我写的文章并不少,甚至很多,但我对某些人、某些事表示出沉默不语的时候则更多。而且,沉默无语的时候我像个哑巴,像个木头,连一句话一个字都不说,连一丝一毫的表情都没有。是装出来的吗?不是。  那是为了什么?是因为我对那样的人和事不懂,至少是不深懂。  比如当一个像我一样的老头子,对年轻的作家、演员以及其他名人看不惯或大发愤言的时候,我绝对是一言不发的,甚至呆若木鸡。即
职场中,细节既能为你的形象增辉添彩,也能使你被动受损,正所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因细节而坏了大事,也许你不服气,感到委屈,但你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唯有检点自身的言行。    1.求职败在一份弄皱的简历上——能力在细节中降低    小陈是江汉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参加招聘会的那天早晨,他不慎碰翻了水杯,将放在桌上的简历浸湿了。为尽快赶到会场,小陈只得将简历简单地晾了一下,便和其他材料一起匆匆塞进背包
编者按: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迫使大学生们求职剑走偏锋,另辟蹊径。我们发现,当依靠专业求职受挫时,很多大学生走了一条“兴趣求职”的道路。在专业优势不再成为优势时,他们身上的兴趣特质往往恰当地凸现出来,成为求职出奇制胜的法宝。    征文“征”出来的工作机会    计算机专业的张川爱好文学,偶尔有作品见诸报端,他希望毕业后能够在IT行业工作。大三暑假,张川在自己经常访问的某国内知名网站武汉分公司的主页
长胜将军在终点时总是想到起点    亚瑟·戈登是美国著名的励志作家和心理咨询专家,他的代表作《给年轻人的最好忠告》一书使无数的年轻人受益,并因此改变了人生轨道。然而,很多人都不会想到,这位为他人提出了许多正确有效人生建议的心理专家不仅也会遭遇人生低谷,而且也会在低谷面前束手无策。他在《趋势的转变》中详细描述了这段人生经历。  有一段时间,戈登突然感到他的生活一下子变得苍白乏味起来,对每一件事情都失
40多年前,退伍老兵刘远理临终前立下遗愿,把对自己有过救命之恩老战友王永福托付给了膝下的三个儿子。刘远理的妻子改嫁时,带走了小儿子刘文友,将另外两个孩子过继给了王永福。兄弟三人成家立业后,王永福不幸患上了肺癌。他亲手带大的两个孩子均弃老人于不顾户,重情重义的刘文友独自承担起了照顾王永福的重担,倾其所有为王永福治病。亲友的不理解、妻子的离去、巨额的债务……这一切都没有改变刘文友赡养王永福的决心,他用
一滴水很容易被阳光蒸发,   一滴水融入海洋则可以存留    一、孤岛不是安全岛    心中的小算盘:“我不站队,就不会在他们火拼的时候受伤。”  残酷现实:独孤只能求败  小王在一家大企业驻外办事处上班,她属于只干自己分内工作、完全不管周边事的内向、踏实的人。这个办事处内部主要分两派,开始的时候,小王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完全摸不清形势,也分不出哪个派系在机构中更加强势些,于是小王选择了回避,拒绝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