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题专家解析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aka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10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7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命制。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下面一起来看看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专家解析。
  立德树人:立意高远,春风化雨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精准落实“立德树人”的考查重点,突出了高考的育人功能。全国卷Ⅰ作文题“中国关键词”,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认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在此基础上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让考生在写作中体味“月是故乡明”“风景这边独好”。命题在正面引领价值观的同时,也为考生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空间,启发考生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春风化雨,引导考生领会命题背后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全国卷Ⅱ作文题“中华名句”,选取了六个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名句,包含着自强奋发、家国情怀、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敢于正视、勇于担当等丰富内涵。北京卷作文题“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以2049年共和国百年华诞为情境,要求考生通过拍照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小切口,大开掘,暗合“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有利于考生发挥想象,也激发了考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017高考作文命题立意高远又力避空泛,积极回应考生在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的困惑,培养考生正面的情感态度,满足考生的发展需求和期待。浙江卷作文题“人要读三本大书”,强调“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对人成长的意义,契合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这样的作文命题可以帮助考生自我认知与反思,提升精神境界,获得全面发展。
  文化自信:融通古今,传承发展
  2017高考作文命题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全国卷Ⅱ作文题“中华名句”,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历久弥新,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与生生不息。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名句需要在使用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作文题要求“合理引用”,引导考生将传承与发展优秀文化落到实处。北京卷作文题“说纽带”明确提到“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都需要纽带”。文题借助“纽带”的比喻意义,意在引导考生深入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天津卷作文题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要求考生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展开写作,让考生以长辈的人生经历为镜鉴,思考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及其当代体现。
  时代气息:贴近考生,贴近生活
  贴近考生、贴近现实生活,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亲切,容易产生思想情感共鸣与交流,是作文试题命制的不懈追求。全国卷Ⅲ作文题“我看高考”,对于正在高考考场的考生来说,几乎是感触最深、最有话说的题目。大到国家社会,小到家庭个人,高考的重要性与影响力不言而喻。加之时值恢复高考40周年,2017高考作文直接写“高考”,既出人意表又在情理之中。
  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坚持以考生为本,力求让考生看得懂、感受深、易接受、有兴趣。国家热点战略“一带一路”、大众娱乐活动“广场舞”、当前发展得如火如荼的“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关键词出现在全国卷Ⅰ作文题中,让人耳目一新。江苏卷作文题由“生活中离不开车”切入,并从车的“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帮助考生展开丰富联想,引导考生积极关注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山东卷作文题取材于真实的新闻,材料涉及的夜读、24小时书店、书店中的流浪者与拾荒者等都是考生有所感悟、可以发挥的话题。上海卷作文题以“生活充满变数”为背景,启发考生调动积累,展开对“预测”的思考,有助于培养考生的思维品质与理性精神。
  任务写作:指令明确,利于发挥
  材料型作文题经多年实践已趋于成熟。今年作文题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写作要求,指令明确,发展了任务型写作,更有利于考生发挥。全国卷Ⅰ作文题要求“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考生须通过两三个关键词形成自己对中国的整体印象;关键词使用要求“形成有机的关联”,考生可以正向搭建,也可以逆向勾连,还可以是主题式关联,构成有新意、有创造性的组合;“帮助外国青年”则增强了写作的对象感。全国卷Ⅱ作文题要求“合理引用”两三个名句,意在要求考生在理解与发掘这些名句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引用名句,或简单借用,或深度化用,使之自然融入全文,对写作语言的创新性、综合性运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卷Ⅲ作文题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意在引导考生立足于“我”,突出思想与情感的表达主体,既可写实,亦可虚构,为考生的思想表达、经历叙述与情感抒发提供了更大空间。北京卷作文题“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在任务型写作方面也作出了有益探索。
  总体而言,2017高考作文命题精准落实“立德树人”,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关注社会热点,凸显时代主题,贴近考生实际,同时发展了任务型写作,更有利于人才选拔与教学引导。
  全国卷Ⅰ
  2017年全国卷Ⅰ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作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命题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考生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考生从大处着眼,而材料提供的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聯网中国。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凡此种种,都可以写出上佳的作文。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考生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的空间。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本题的立意空间极其广阔,不仅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在立意行文的过程中,使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并不难;但要实现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关键词组合,并能由此写好作文并不那么容易。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务驱动”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外国青年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作文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如何理解并落实“帮助”,则与预设的读者类型相关,也会影响立意的深度以及写作的难度。
  此外,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且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类、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即可。
  通过以上努力,本题既给考生提供了巨大的写作空间,又能有效防止考生套作或宿构,从而极大提高了测试的区分度和效度。
  全国卷II
  2017年全国卷Ⅱ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材料由精心选取的六个名句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考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试题既让每个考生有话可写,又让优秀考生能够脱颖而出。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试题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为命题加大了空间纵深,也为考生写出优秀作文提出了明确指向。
  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名句,有诗词有随感,或豪迈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试题将六句并列,从《周易》到毛泽东,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有自、传承有序与生生不息,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生动写照。
  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也可能更看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無数名句化育后世”带给他的感触与思考,而由此出发立意行文,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分析,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讲述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论说名言警句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命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应了《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诗词记诵热,更隐含了“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的认知。“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作文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将名句自然融入作文、与全文浑然一体,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写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同时,这一任务型材料作文的创新,也为辨识考生水平高下、强化区分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全国卷III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以此命题显然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2017年全国卷Ⅲ高考作文直接写“高考”,既出人意表又在情理之中,一方面,该作文题无疑是要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另一方面,更是要带动全社会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也由此感悟古今融通和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等重大问题。
  “高考”,人人参与其中,但绝大多数考生又未系统地思考与梳理过,所以细想又有些陌生,这在经验储备相对公平的基础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维护了所有考生的话语权,每位考生可以见仁见智,在较为宽松的空间里写作。
  试题材料中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与生长性,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考生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这不同于一般的话题作文,聚焦审视与表达的主体——“我”,唤醒考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考生“锁定”作文立意提供支架。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写实,亦可虚构。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的选择上预留了写作空间,这样的架构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   就本题写作的预估和建议来说,若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写作则相对集中。考生须从标题的拟定开始,就聚焦对于“高考”的看法与评价:既可肯定高考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如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价值,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意义,对于个人提升的引领作用,等等;也可质疑高考考查的科学性,讨论录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乱象,等等。
  若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比较大,选择的文体也较多。如记叙类文体,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可以通过个人轨迹折射时代变迁。有能力的考生还可以将其虚构为小说,间接传达“我”之于“高考”的独特体验与个性理解。此题也有散文、诗歌等文体的写作空间。
  北京卷
  2017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要求;在考查考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2016年北京卷以两道大作文题供考生选择作答的方式收到了预想的效果,2017年北京卷沿袭这样的做法,为考生充分发挥写作优势提供平台。此外,为了减少考生选择题目时付出的时间代价,北京卷作文题采用了“给题目”的命题方式,指向明确,简练清晰,且每道题对每个考生来说都有话可说。
  第一题:“说纽带”
  2017年北京卷作文命题思路与前两年有所不同,作文题目不是从大阅读文本中引出的,而是直接命题的。
  以“说纽带”为题,意在借助“纽带”的比喻意义,联系历史或现实阐述其作用、价值和意义等,以考查考生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题目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既有历史感,也有现实感,无论是从较为宽阔的视野,还是从相对微观的视角,考生都可以提出观点、展开论述,有利于那些平时重积累、有思想并在议论文写作方面有实力的考生展示其思考与议论的能力。
  第二题:“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2049年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时刻。“两个一百年”的内涵是考生应知的内容。届时,今天的考生正值壮年,是国家骨干力量。作文题目设计“为共和国拍照”这样一个情境,请考生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既有利于考生展望共和国的辉煌前景,增強“四个自信”,也有利于考生想象力的发挥。
  题目在具体要求上注意小切口,大开掘。考生可以就拍摄的一幅画面展开叙述和描写,也可以就几幅画面展开叙述和描写。写作要求上,除了记叙文的一般要求之外,在2016年基础上继续强调“有描写”,这是针对考生记叙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提出的,不仅是阅卷的评分参考点,也对中学记叙文写作教学具有引导作用。
  两道作文题虽然是各自独立的,但都满足三个要求:1.每个考生都有东西可写;2.分值相等;3.评分标准基本相同。在此前提下,题目在写作对象和文体上又各有侧重。第一题侧重议论能力的考查;第二题侧重记叙能力的考查。
  这两道作文题,分别限定了文体。其原因一是北京卷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够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二是限定文体,有利于减少考生选择题目的时间。
  天津卷
  2017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展开写作。该作文题从考生十八岁步入成人的年龄特点出发,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及人文素养的培育提升,引导考生展开联想,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见解。
  一、关注传统文化,饱含人文情怀
  人伦关系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命题意在引导考生调动家庭与个人、长与幼的相关经验,重新理解长辈的深沉情感、丰富智慧及其对于青年成长的宝贵意义,引导考生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体现。题目需要考生从凝聚个人真切情感的生活阅历中选材,关注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时代的关系,既唤醒内心的真挚情感,又思考个人精神成长,富有人文情怀。
  二、立意角度丰富
  “长辈”既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年长亲人或老师等。依据材料,考生可以通过长辈的人生经历重新思考过去的时代与历史,思考家族传统和民族传统方面的文化积淀,思考长辈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教训,也可以在长幼互动关系中,以长辈为镜鉴重新发现与认识自我,从“我”的视角观照长辈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上的进步与成熟……
  立意角度多元,可叙可议,便于各层次考生发挥个性特长。
  三、富有思辨性
  写长辈、写日常生活很容易入手,但以“十八岁成人”的眼光来重新思考,在思想碰撞中触摸灵魂,考生则需要处理好感性生活与理性思考的关系,需要处理好表象与本质的关系,需要思考延续传统与突破传统的关系,需要思考传统中核心价值的恒定与时代变化的关系……考生要想写出有深度与个性的作文,就要具备处理这一系列辩证关系的理性思考能力。
  上海卷
  2017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引导考生结合社会生活背景对长期而广泛存在的预测行为进行思考,具有认知意义和实践意义。预测是人类应对未知的重要行为,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预测的工具越来越强,运用的范围也日益扩大,预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近年来也备受瞩目。因此,如何看待预测行为,采取何种态度面对与自己有关的预测,成了每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作文题目提供了需要考生思考的行为,也指出了社会既有态度的分歧。考生要对题目提供的现象进行充分思考,首先要联系题目中“生活充满变数”这一背景,考察预测行为出现的原因以及这一背景对预测效果的影响,然后需要联系自身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思考个人对待预测所应采取的态度。题目内容有一定的历史感,也关乎生活实际,而思考的方向则指向理性精神。
  从呈现方式来看,作文题目语言通俗,表达清晰,且在下达写作指令前对核心概念作了必要的界定和思考方向的引导。这样的呈现方式有利于考生尽快适应题目内容,避免浅思维习惯下应试作文的模式,降低了考生的审题难度,从而更好落实作文所要求的测量目标。   从测量目标来看,作文题目考查非常明确,较大程度地避免了分析、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对考生作文能力测量的干扰。作文题目勾连预测行为的久远性和现代生活的新趋势,一方面,既可以让考生调动积累,又可以让考生从身边提炼事例;另一方面,由于内容与考生生活具有一定关联度,较容易激发考生的思维主动性,让考生有话可说,使得测量更集中于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水平。
  从对考生思维品质的测量来看,作文题目为考生的写作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逻辑关系与层次。考生即使在某一观点上“立足”“站定”,对他所选定观点的思考仍能有纵向深入的可能空间,这使得本题目能很好完成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另外,本题目贴近考情,与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较强的契合性。题目表述平白浅近,但其提示的思考内涵丰富:考生正处在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题目的思考不仅能考查考生的作文水平,而且还有利于培养考生的理性精神,增加考生生活中的理性因素。
  江苏卷
  2017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日常生活为材料作文命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生活中离不开车”,是生活的常识,也是题目的引子,引导考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车。第二句话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考生展开联想。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车,如童车、碰碰车、自行车、三轮车、汽车、动车等,又如共享单车、网约车、无人驾驶汽车等,车的速度有快有慢,车的容量有大有小,车的使用方式有新有旧,或是平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进步之成果,体现不同的生活理念,彰显各自的时代记忆。各种车都能写,地区发展的差异,个体体验的独特,都是写作的宝贵资源。第三句话是材料的关键所在。“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车流来往,也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车来车往”是本句中四个分句的共同主语,也是不同写作角度的相同出发点。四个分句提示了不同的写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可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时发生的亲情故事;可观往知来,讨论变迁的生活理念,如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保的转变;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前两个角度侧重感性,后两个角度侧重理性。这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还可以综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写作才华的空间。
  材料的三句话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表达凝练,意蕴丰厚。材料立足现实生活,立足考生实际,积极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发展,采撷生活浪花,选取适当文体,抒写真挚情怀。尚奇者可追热点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画之长,情笃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发独到之论。人人眼中有车,故上手容易;个个感受不同,故精彩纷呈。本题目既有力地彰显了公平原则,又有效地保证了试题的区分度,對中学作文教学也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浙江卷
  201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的材料源自作家卢新华的《读三本书,走归零路》(初发于2015年12月10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于2016年第5期转载)。作者认为,人要读好“三本大书”,观点较为全面,有利于提升考生核心素养,促进考生全面发展。特别是作者不但强调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还强调读“心灵之书”,提倡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于考生精神层面的人格养成。
  《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写三类文体(应用类、论述类、文学类)。针对近年来考场作文缺乏客观、冷静、理性的思考,不具备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以及缺少整体结构感、空疏而有欠严谨的“伪抒情文化散文”的泛滥,浙江省加强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重视考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思辨能力的培养,所以此次命题仍着重论述类文体,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突出语言、思维与表达品质的提升。命题对于文体虽无显性的规定,却有隐性的指向,题干中“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就引导考生写成论述类文体。这既能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也体现了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延续性,更符合浙江省高中老师和考生的心理预期。当然,为体现高考的公平性原则,考生写成其他文体,只要能表达自己的看法,根据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
  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考生生活,审题难度不大。考生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生活,或自然与社会”(行万里路)、“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等。总之,该作文题具有可写性,让考生有写作的欲望,能展开论述。
  山东卷
  2017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的材料来源于2016年12月23日《光明日报》对于安徽合肥一家新华书店24小时营业模式的评论短文。命题者经过修改,把时评型材料处理为没有明显主观评判色彩的客观事实材料,把情感价值隐含在对事实现象的客观叙述中;要求考生在材料给定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自主选好角度,选择立意,选择文体。
  一、材料内容贴合考生实际,贴近时代脉搏
  1.考生对材料中的“书店”“书”“顾客”“读者”等相关概念非常熟悉,这些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产生关于书店的功能、文化属性以及人们阅读意义等方面的感悟和联想。
  2.材料中关于各类“顾客”的内容,尤其是“夜读人”元素的加入,表现了人们对于知识、文化、文明的渴望,展示了书店不仅是人们汲取精神营养的场所,更是人们的精神寄托所、心灵栖息地,由此可以引导考生思考阅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思考书店的社会价值和象征意义,思考书店在当今社会中的文化传播、文化建设的责任担当问题。
  3.材料中工作人员“不驱赶任何人”的表述,表现了书店的人文关怀和经营理念,由此可以引发对书店经营目的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思考。
  4.材料中“经营模式”和“工作意义”这两个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的问题,探讨创新、发展理念的关系问题,思考书店等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出路问题,思考关于经济发展与精神文化同步提升和共赢同享的关系问题。
  二、材料立意多元,适合个性表达,能给考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写作空间
  1.从书店角度立意。就其功能来讲,书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场所,能够给人们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给社会的进步提供文化滋养;就其经营理念而言,其人文发展理念、创新理念、共享理念、公平理念都符合时代精神;就其象征意义而言,它具有精神寄托、心灵成长、文化滋养的文化意义。
  2.从顾客、读者角度立意。可以联系给定材料,书写个人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与享受,或书店这样的文化环境对于自己成长的滋养价值意义,也可以紧扣书店文化环境谈人际关系问题,等等。
  根据自己的感悟与联想,考生可以叙写书店这类文化空间助使心灵成长或提供精神栖息港湾的感人故事,也可以阐发由这一现实事件引发的理性思辨或问题探究。不管是文学类的小说、散文、戏剧、小品,还是实用类的议论文,都能对考生的感悟能力、联想能力、理解能力、发现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并且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情感价值判断和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接受残缺,半途而废,不可完尽,接受变化和结果。  ——题记  一座低矮破旧的四合院在一片密不透风的钢筋水泥“林”中突兀地存在着,那是数十年前一家单位的公房,由于工厂倒闭,职工工资始终谈不拢,所以公房就在巨大的争议中侥幸地存留了下来。从高处看,它就像是密集的房间中开启的天窗,小小的区域,供人微微喘息。  那是我家,一个绿色的四合院。  四合院的色彩是靠它们“填充”的:三棵健硕的大白杨,四棵香椿,两棵
期刊
2017年4月14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安徽名人馆调研时表示:“博物馆作为公共事业,应当引入市场机制,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在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开办特展销售门票。”公共博物馆与市场机制联姻,到市场里去闯闯,近年来渐渐成为共识。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就确定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活化文化遗产”理念,如今已是街知巷闻
期刊
一“罪”:不细看招生章程  不仔细阅读招生章程,考生不能及时了解院校当年的招生情况,很有可能在填报的时候填写了不在本省招生的大学或专业;也极易看错招生院校的所在地,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二“罪”:一门心思奔名校  能考上名牌大学固然是好事,但完全从“名牌”出发选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专业因素,则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的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具有很强的
期刊
“我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面对“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的问题,一位小学三年级女生的回答让家长瞠目结舌。显然,“网红”这一近年来的流行现象不仅和互联网经济挂上了钩,还影响着很多青少年,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如何面对孩子们的这一“理想”,不仅让家长踌躇,也在测试主流文化的回应能力。(“人民网”)  与美国《时代》杂志2015年评选出的30位最具网络影响力的“网红”相比,大多数中国“網红”不具有“不可替代
期刊
全国:取消五大加分项目  占历年高考加分项目54.55%的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加分项目五大加分项目取消。  全国:优先录取5A级志愿者  教育部发布《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其中新增一项规定:在2017年高校招生中,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在与其
期刊
“感谢,每天早上7点45分左右,停靠南京静淮街的829路公交车司机。”近日,正在家中坐月子的窦女士特意发了一条微博,想要感谢一位素不相识的公交司机,在她怀孕期间,每天为行动不便的她等上约半分钟,让她心里暖暖的。在讲究效率、追求精准的现代社会,争分夺秒成为许多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紧了发条的匆忙步履,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时间就像一个紧箍咒,裹挟了许多人的喜怒哀乐。不少司机患上了“速度烦躁症”,
期刊
2017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其中,比例较大的是学生,而且互联网已经悄悄地改变着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不仅游戏,连同吃饭、娱乐、购物等都已基本通过网络加以解决。长此以往,网络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给沉迷于此、生活空虚的人们带來了各种弊端—
期刊
早年间北平一条胡同里有这样一座建筑,这是座在四合院的环绕下与众不同的弄堂。弄堂可容纳好几十人,弄堂正前方矗立着一座土垒的台子,台子上安放着一条长约一米、高约半米的木桌,木桌刷着红漆,油光可鉴。弄堂檐处挂着一块牌匾,上书四个大字:“听者为客”!这里是听书的地方。  当年这里可是有名的听书馆,东家请的都是方圆之内有名的说书人,所以来此听书喝茶的人络绎不绝。这里最有名的说书人大家都叫他“口悬河”,意思嘛
期刊
【事迹】  1998年,阿布列林被选举为哈密市法院院长,是出了名的“黑脸包公”。妹妹向阿布列林提出调换工作部门的请求,作为院长的阿布列林断然拒绝了。他说:“法院是国家机关,不是我们自己家。作为院长,如果我们自身不正,又谈何去领导别人?”阿布列林勤勉为民,从事建筑装修的张宏奎活干完快一年了,老板却赖账躲了起来。无奈之下,他把官司打到哈密市法院。阿布列林得知此事后多次督促办事人员,最后,张宏奎得到了4
期刊
“剧本荒”“编剧荒”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近些年几乎年年都在说,且有加剧之势。“剧本荒”的一个表现就是,制片方或院团在选剧本时,首先看的不是剧本质量,而是编剧的名气。而知名编剧对资源的“虹吸效应”,会让尚未出名的年轻编剧被边缘化,长期难以“上位”。久而久之,一些有才华的年轻编剧迫于生存压力,可能会离开编剧行当,这又反过来导致编剧人才“青黄不接”,加剧“编剧荒”。  有的制片方和院团不愿使用年轻编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