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新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我们初中生掌握汉语知识、增强语文涵养的关键渠道之一。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对初中语文教师而言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相关经验,着重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探索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初中的语文考试当中,阅读部分总是让初中生感到无比的头疼,几乎是每每见到阅读题就望而却步,根本无从下手。因此,需要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认真研究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一、构建情境,培养兴趣
  教学情境的构建方法是各不相同的,而笔者要说的是,利用网络多媒体课件来进行阅读教学这一活动,可以具有更为独特的教学优势;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相关情境,可以有效地填补初中生缺乏情境的体验。比如,在对契诃夫的《变色龙》这一篇文章进行教学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初中生对变色龙出于对自己的保护本能会在不同环境中变换自己身体的颜色的这个特征了解不够,这样的话,初中生就无法确实体会到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哀和可怜,导致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一个“可笑”的层面之上。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借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变色龙特性的相关录像,这样可以很快地让初中生进入到为什么把奥楚蔑洛夫称作变色龙的教学情境。再如,在对《雨说》这首诗歌进行教学时,怎样才能够使初中生体会到那个时期诗人创造这首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怎样才能使初中生体会到“雨”对初中生的那一份关爱之情?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初中生播放一段有关春雨录像,而且在播放一些“文革”时期孩子们受难的片段,如此便可以帮助初中生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还可以帮助初中生感受诗里边的那一份真切的关爱之情。教师构建起这样的一个教学情景,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初中生进入阅读教学生动又形象的情景,而且这样的情境还富有很强的知识性,从而可以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让初中生能够进入到一种积极向上的阅读学习状态之中。
  二、重视初中生的阅读体验
  身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初中生对阅读的感受与体验,注重初中生的情感感受,也是时下初中新课程标准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要求。所谓注重初中生的阅读体验也就是指要带领初中生让他们自己到文章中去体验那些文本当中含有的人文内涵以及独特的情感色彩,同时,让初中生逐步地接受文本的熏陶和感染。不过,此时应该避免让初中语文教师单纯对文本的讲解来代替初中生自身的感悟。例如,在对《春》这篇散文进行教学的时候,文本中的文字非常精美且有很强的画面感和耐人寻味的意境,可是相对其他文章而言,文章内容比较抽象,文章里面所涉及的东西并不是我们现实中所能触及到的“春”。而且,也有的是因为不同区域的气候性原因,初中生所亲身体验到的身边“春”也许与朱先生所写的《春》并不是很吻合。所以,笔者首先引导初中生将自己亲身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进行回忆,然后再口述或者用文字表述出来,接着让初中生将自己的春与课文中的所描述的春进行对比,将自己对春的切身感受和《春》这一文本内容进行融合,从而促使初中生在内心深处感受到那一种只属于《春》的特别之美,让初中生真真切切地理解到文本中所含有的深层的内涵。
  三、深入理解,培养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比较好地培养初中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就应该注重初中生阅读审美情趣的培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对需要阅读的内容进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在教学某篇课文之前,笔者认为可以先引导初中生到课外文本中去积累一些与之有联系的文章。例如,在对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进行教学之前,笔者就先让初中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去阅读那些和亲情有关联的文章,同时还特意组织了一节散文赏析课,着重介绍怎样来欣赏和品读散文,也鼓励学生把自己在课外收集到的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神态描写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与班上学生一起分享,并且引导初中生进一步交流了自己对亲情一类文章作品的审美体验。这样一来,学生阅读文章时就变得更加具有语感,也更能体会到文章给自己带来的独特感受。
  四、扩展课外阅读,拓宽视野
  要想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与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单单靠课堂阅读便能够完成的,所以加大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是非常必要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训练和指导,应该大力鼓励初中生开展课外阅读,一定要避免初中生在看那种所谓的和学习没有关的课外书籍,便好像碰到了天敌般的情况发生。对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实施禁止和批评的方式,也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挫伤初中生对阅读的兴趣;再则初中语文教师在给予初中生合理的表扬的同时,也应该向初中生筛选出一些对他们有益且适合的优秀作品。实践表明,引导初中生大量阅读对他们有益的课外书籍,使初中生到阅读当中去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到优秀作品当中去感受文本的艺术美以及丰富的内涵,可以很好地提高初中生内在的语文涵养,挖掘初中生积极学习的浓厚热情,进而让初中语文阅读课充满生机与活力,使阅读课成为学生很感兴趣的一门课。
  综上所述,应该高度重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探讨。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苦练内功积极探索阅读教学的新方法,并把这些新方法引入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与创新,以期更好地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章旭君.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J]
  [2]张宝寿.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3]趙玉江.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4]车静.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体验性学习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各种相关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方兴未艾。《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对此情有独钟, “体验”一词先后被表述达16次之多,成为课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体验性学习  近年来,体验性学习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各种相关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方兴未艾。《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对此情有独钟,“体验”一词先后被表述达16次之多,
期刊
摘要: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能够起到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等作用。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完善自己的教学,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外作业 课堂教学效果  好的语文课外作业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据调查,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约有80%的老师重视练习的作用,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对学生情况的研究
期刊
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和他是否具有敏锐的语感密切相关。大凡具有较高文学修养的人,如作家、诗人总是具有那种对语言的敏感。虽然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一定是培养作家和诗人,但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种敏锐的感受力,对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包含的意义及表现的感情色彩有一种丰富的了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至关重要的方面,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就以构成文章的最基本的单位——词语来说,文章中对词的理解有两
期刊
目的:观察补髓生血颗粒加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之难治性贫血(MDS-RA)的临床疗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VLA-5/CD49e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探讨MDS-RA发病机制及补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  【关键词】语文朗读 方法 指导  语言是一个民族睿智的积淀,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炎黄子孙值得骄傲的一笔宝贵财富。可是,纵观目前我国小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不由令人担忧:课堂教学中老师大量的分析讲解与问答交流替代了儿童朗朗的读书
期刊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从内容到形式作出的整体评价。小学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让每个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获得自信和前进的动力,这是新课程标准对作文评价提出的要求。目前,小学生作文评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价不切实际。比如,明明是材料新颖,评语却说是描写具体;明明是语言不通顺,评语却说是句子不生动。二是评价空泛笼统。比如,以后要尽量写得生动些;文章写得不错,只是有些
期刊
期刊
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他们敢于自主学习,敢于探索创新的结果。但是在一些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提问者主要还是教师,不是学生;对于问题的操纵只流于形式等等。思考源于疑问,有疑才有思。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期刊
摘要:朗读,就是出声诵读,更确切地说,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对学生而言,朗读是他们与文章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我认为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使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领悟真、善、美,陶冶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语文教学 情感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新课程改革在不断
期刊
在农村语文教学当中,很多语文老师对标点符号还不够重视。这个情况可以从学生语文课文朗读和作文书写的情况窥见一斑:一是朗读读不出情感,表现不出应有的语气,很难做到抑扬顿挫。二是作业和作文书写时,有的学生不写标点符号或者一种标点符号用到底,让人无法开口阅读。这样的现象都是语文教学时忽略了标点符号而出现的问题。  标点符号是标号和点号两类构成的:一是标号标号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间隔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