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凡尔纳小说中的情景不断成为现实以来,科幻文学就一次又一次扮演着预言帝的角色。科幻文学描绘未来,科学家则把它变成现实。这些科幻文学不枯燥,行文循序渐进,我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畅想未来。
菜鸟级 入门从早期科幻开始
一般来说,早期的科幻小说比较适合菜鸟这一级别的科幻类,因为那时的科幻所涉及的科技内容现在已经是人们的常识,在知识方面,其阅读门槛较低。同时与现代科幻文学相比,早期的科幻小说更注重于讲述好的故事,文笔更为清晰流畅。
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从地球到月球》《机器岛》等
凡尔纳的科幻作品尚未完全从欧洲的探险小说中脱胎出来,但科幻文学最具魅力的因素已经显现。科学技术作为重要的角色首次在小说中出现,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代替了人与人的关系,成为主要的描写对象。虽然小说中的大部分内容已经不是科幻而成为现实,但丝毫没有降低作品的魅力。需要指出的是,凡尔纳的作品风格十分独特,在以后的科幻文学中几乎没有再出现。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科幻小说:《时间机器》《世界大战》《神的食物》等
威尔斯的作品在社会学方面比凡尔纳的作品要复杂许多,同时也颠覆了凡尔纳的技术乐观主义,展现了对未来的忧虑。威尔斯对世界科幻文学的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他对外星人、时间旅行以及生物科学的描写等,都为以后的科幻小说提供了最初的范式。
职业级 了解便懂得择己所爱
这一级别的科幻迷已经对科幻文学的整体轮廓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科幻文学汇集风格各异的作品,不同风格的科幻小说之间差别很大,职业级的读者对自己喜欢的作品类型应该有一个大概的定位。
技术型科幻 阿瑟·克拉克的《天堂的喷泉》
两千年前,在赤道附近的岛国塔普罗巴尼发生了一场血腥的宫廷政变,暴君卡利达萨借机上台。此人并不满足于人间的欢乐,他要在高山之巅建造天国,向天神挑战,于是诞生了“天堂的喷泉”。两千年后,国王与帝国早已化为尘土,人类迈向了太空时代。为了方便快捷地进入太空,工程师摩根要在“天堂的喷泉”旧址建造登天电梯,实现前人未曾实现的梦想。但摩根要面对的,除了世俗舆论、宗教僧侣的轮番挑战,还有无穷的技术困难……这是一首歌颂人类精神的伟大赞歌,是科幻黄金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小说以技术构思为核心展开想象和故事,这种类型被称为“坎贝尔式的科幻小说”,迄今仍代表着最被大众认同的对科幻文学的定位。
文学型科幻 雷·布拉德伯里的《火星编年史》
该小说讲述了1999年至2026年间,地球上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火星成为人类最后的希望。虽然前三批火星探险者都死于掌握神奇力量的火星人之手,但不屈不挠的人类还是得以在火星上安身立命。火星人销声匿迹,火星俨然成了另一个地球。而地球上的矛盾日益加剧,毁灭性核战一触即发。定居火星的人类心怀故土,纷纷返回地球参战,地球和火星双双走向衰亡……在火星巨大的火红色背景下,13个浪漫婉转的故事汇聚成一部独特而神奇的火星编年史。作者以诗人般清秀隽永的笔触,渲染出一幅盛极而衰的火星文明图景,读来让人不胜唏嘘。
明星级 科幻迷就该看经典大作
这一级别的科幻迷对科幻文学已经有了较深的认同感,有众多可供阅读的经典之作。
艾萨克·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基地系列
《银河帝国》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经典科幻小说,银河帝国三部曲、基地七部曲和机器人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贯串起来,竟是一部横跨两万年的长篇史诗。其中,基地系列的灵感最初来自罗马帝国衰亡史,因此在故事架构中,气数已尽的银河帝国占有很重的份量,而这一类的时空背景如今早已成为科幻小说的重要原型。贯穿于这部史诗中的最重要的人物是心理史学宗师、基地之父哈里·谢顿,耐人寻味的是,作者晚年时愈来愈认同这个人物,而他也的确与谢顿一样,对人类文明有着高瞻远瞩、悲天悯人的关怀。
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系列
几乎每一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都有《沙丘》,它是科幻小说史上的必读经典。《沙丘》入选美国亚马逊一生必读的100本书、BBC英国最受欢迎的100本书、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科幻·奇幻小说TOP100等多项榜单,更是首部同时获得雨果奖与星云奖的作品,摘得《轨迹》杂志“20世纪最佳科幻小说”桂冠。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我们才知道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哈勃用望远镜揭开了河外星系的神秘面纱,我们才知道宇宙中还有千亿个银河系;“自由号”发现了黑洞的存在,我们才知道也许宇宙之外还有宇宙,我们只是宇宙中一颗微小的沙粒。当一切会思考的机器都被摧毁后,宇宙的焦点重回人类之间的争夺。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沙丘》系列作品不仅仅是科幻小说,它里面有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生态学、未来学等,更把人性、人的本质放在宇宙的尺度上进行思考。
骨灰级 从非主流文学中拎出科幻
这一级别的读者大多会尝试读一些在很多人看来比较另类、前卫和难读的作品,其实科幻是大众文学,作品的隔阂感很大程度上与文化的差异有关。
金·斯坦利·罗宾逊的《火星三部曲》系列
美国科幻作家金·斯坦利·罗宾逊的作品曾荣获近百项各种提名,并最终赢得星云奖、雨果奖、轨迹奖等二十余项世界级科幻大奖,《火星三部曲》系列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包括《红火星》《绿火星》和《蓝火星》。作为一部关于火星移民的奠基之作,《火星三部曲》堪称史诗般的巨著。书中的故事跨越百年,讲述了2026年到2128年之间,首批地球移民在登陆火星之后如何克服种种困境,将火星改造为适合人类居住的家园。它不以惊险情节取胜,只凭硬知识烧脑;它包罗万象,从自然百科到高新科技,从火星地理到地球哲学,从政治到宗教,从人性到数学。火星的自然景观、开拓者的雄心壮志、人与人的纷争、天和地的巨变……罗宾逊通过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让这些气势恢宏的场景一一展现。该作品奠定了后续火星科幻题材的基调,在其后关于火星的所有论述中,罗宾逊都是一个必须提及的名字。
除了《火星三部曲》,骨灰级的科幻迷们还可以阅读菲利普·迪克的《城堡中的男人》、康妮·威利斯的《末日之書》、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等作品。
菜鸟级 入门从早期科幻开始
一般来说,早期的科幻小说比较适合菜鸟这一级别的科幻类,因为那时的科幻所涉及的科技内容现在已经是人们的常识,在知识方面,其阅读门槛较低。同时与现代科幻文学相比,早期的科幻小说更注重于讲述好的故事,文笔更为清晰流畅。
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从地球到月球》《机器岛》等
凡尔纳的科幻作品尚未完全从欧洲的探险小说中脱胎出来,但科幻文学最具魅力的因素已经显现。科学技术作为重要的角色首次在小说中出现,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代替了人与人的关系,成为主要的描写对象。虽然小说中的大部分内容已经不是科幻而成为现实,但丝毫没有降低作品的魅力。需要指出的是,凡尔纳的作品风格十分独特,在以后的科幻文学中几乎没有再出现。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科幻小说:《时间机器》《世界大战》《神的食物》等
威尔斯的作品在社会学方面比凡尔纳的作品要复杂许多,同时也颠覆了凡尔纳的技术乐观主义,展现了对未来的忧虑。威尔斯对世界科幻文学的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他对外星人、时间旅行以及生物科学的描写等,都为以后的科幻小说提供了最初的范式。
职业级 了解便懂得择己所爱
这一级别的科幻迷已经对科幻文学的整体轮廓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科幻文学汇集风格各异的作品,不同风格的科幻小说之间差别很大,职业级的读者对自己喜欢的作品类型应该有一个大概的定位。
技术型科幻 阿瑟·克拉克的《天堂的喷泉》
两千年前,在赤道附近的岛国塔普罗巴尼发生了一场血腥的宫廷政变,暴君卡利达萨借机上台。此人并不满足于人间的欢乐,他要在高山之巅建造天国,向天神挑战,于是诞生了“天堂的喷泉”。两千年后,国王与帝国早已化为尘土,人类迈向了太空时代。为了方便快捷地进入太空,工程师摩根要在“天堂的喷泉”旧址建造登天电梯,实现前人未曾实现的梦想。但摩根要面对的,除了世俗舆论、宗教僧侣的轮番挑战,还有无穷的技术困难……这是一首歌颂人类精神的伟大赞歌,是科幻黄金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小说以技术构思为核心展开想象和故事,这种类型被称为“坎贝尔式的科幻小说”,迄今仍代表着最被大众认同的对科幻文学的定位。
文学型科幻 雷·布拉德伯里的《火星编年史》
该小说讲述了1999年至2026年间,地球上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火星成为人类最后的希望。虽然前三批火星探险者都死于掌握神奇力量的火星人之手,但不屈不挠的人类还是得以在火星上安身立命。火星人销声匿迹,火星俨然成了另一个地球。而地球上的矛盾日益加剧,毁灭性核战一触即发。定居火星的人类心怀故土,纷纷返回地球参战,地球和火星双双走向衰亡……在火星巨大的火红色背景下,13个浪漫婉转的故事汇聚成一部独特而神奇的火星编年史。作者以诗人般清秀隽永的笔触,渲染出一幅盛极而衰的火星文明图景,读来让人不胜唏嘘。
明星级 科幻迷就该看经典大作
这一级别的科幻迷对科幻文学已经有了较深的认同感,有众多可供阅读的经典之作。
艾萨克·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基地系列
《银河帝国》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经典科幻小说,银河帝国三部曲、基地七部曲和机器人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贯串起来,竟是一部横跨两万年的长篇史诗。其中,基地系列的灵感最初来自罗马帝国衰亡史,因此在故事架构中,气数已尽的银河帝国占有很重的份量,而这一类的时空背景如今早已成为科幻小说的重要原型。贯穿于这部史诗中的最重要的人物是心理史学宗师、基地之父哈里·谢顿,耐人寻味的是,作者晚年时愈来愈认同这个人物,而他也的确与谢顿一样,对人类文明有着高瞻远瞩、悲天悯人的关怀。
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系列
几乎每一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都有《沙丘》,它是科幻小说史上的必读经典。《沙丘》入选美国亚马逊一生必读的100本书、BBC英国最受欢迎的100本书、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科幻·奇幻小说TOP100等多项榜单,更是首部同时获得雨果奖与星云奖的作品,摘得《轨迹》杂志“20世纪最佳科幻小说”桂冠。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我们才知道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哈勃用望远镜揭开了河外星系的神秘面纱,我们才知道宇宙中还有千亿个银河系;“自由号”发现了黑洞的存在,我们才知道也许宇宙之外还有宇宙,我们只是宇宙中一颗微小的沙粒。当一切会思考的机器都被摧毁后,宇宙的焦点重回人类之间的争夺。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沙丘》系列作品不仅仅是科幻小说,它里面有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生态学、未来学等,更把人性、人的本质放在宇宙的尺度上进行思考。
骨灰级 从非主流文学中拎出科幻
这一级别的读者大多会尝试读一些在很多人看来比较另类、前卫和难读的作品,其实科幻是大众文学,作品的隔阂感很大程度上与文化的差异有关。
金·斯坦利·罗宾逊的《火星三部曲》系列
美国科幻作家金·斯坦利·罗宾逊的作品曾荣获近百项各种提名,并最终赢得星云奖、雨果奖、轨迹奖等二十余项世界级科幻大奖,《火星三部曲》系列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包括《红火星》《绿火星》和《蓝火星》。作为一部关于火星移民的奠基之作,《火星三部曲》堪称史诗般的巨著。书中的故事跨越百年,讲述了2026年到2128年之间,首批地球移民在登陆火星之后如何克服种种困境,将火星改造为适合人类居住的家园。它不以惊险情节取胜,只凭硬知识烧脑;它包罗万象,从自然百科到高新科技,从火星地理到地球哲学,从政治到宗教,从人性到数学。火星的自然景观、开拓者的雄心壮志、人与人的纷争、天和地的巨变……罗宾逊通过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让这些气势恢宏的场景一一展现。该作品奠定了后续火星科幻题材的基调,在其后关于火星的所有论述中,罗宾逊都是一个必须提及的名字。
除了《火星三部曲》,骨灰级的科幻迷们还可以阅读菲利普·迪克的《城堡中的男人》、康妮·威利斯的《末日之書》、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