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语录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c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不容易下去一趟,我才不呢!”
  (邓小平全家最后一次去北戴河时,北京医院几经研究终于同意他下海,他很高兴。护士婉转地说:“今天下海咱们表现好一点,少游一会儿,明天就还能批准咱们再游。好吗?”)
  “卓琳呀,快来看,丝瓜又开花啰!”
  (江西流放。邓小平面对生活的困难,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并在院子里种上了菜,精耕细作,自得其乐。)
  “你给我烟,我就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不给我烟,我就不告诉你。”
  (邓小平得到烟后,对红四方面军31军参谋长李聚奎说:“你升官了。”)
  “从三九年起我就身无分文,谁有钱找谁要去。”
  (1993年邓小平视察首都机场,过机场路收费站邓榕向父亲要钱。)
  “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东亚,中国的饭菜最好;在欧洲,法国的饭菜最好。”
  (1971年初,邓小平抵美后前往美国总统顾问布热津斯基的郊外住宅参加家宴。宴会上,布热津斯基说:“中国人和法国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认为自己的文明优于所有其他国家。”邓小平不置可否却又颇为得意。)
  “天塌下来有你们大个子顶着。”
  ( 1984年10月10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1.90米个头的德国总理科尔时说。)
  “我们的部队当时已经包围了那个城市。”
  (1979年1月29日上午,邓小平应美国总统卡特邀请访美时,卡特总统在白宫南草坪为其举行了正式的欢迎仪式。会谈前,卡特寒暄说:“1949年4月,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潜艇军官曾在青岛呆过。”邓小平机智的回答使卡特对其产生了好感。)
  “首先必须承认自己落后。本来很丑,就不应该表现得像美人一样。”
  (1978年10月访日时,在记者招待会上。)
  “那证明你脑筋用得太多。”
  (哈佛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得知自己72岁,小平74岁时感慨道:“你仍满头乌发,而我早已秃头了。”)
  “我们不应该听他们指挥。”
  (1974年邓小平与基辛格在纽约第一次会晤时,面对众多摄影记者,基辛格说:“他们要我们三个人(邓小平、基辛格、乔冠华)一起握。”)
  “不要怕被人抓辫子,我这个人就像维吾尔族的姑娘,辫子多,一抓一大把,不要怕。”
  (1975年5月29日,邓小平在《当前钢铁工业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中的讲话。)
  “你‘大德’,我‘小平’。”
  (1972年,邓小平在广昌县问该县革委会主任邓大德叫什么名字。)
  “我从来不走回头路。”
  (1992年在珠海南巡时登山,下山时道路崎岖,警卫建议原路返回。)
  “我们过去的银行是货币发行公司,是金库,不是真正的银行。”
  (1986年12月19日,邓小平在听取几位中央负责同志汇报当前经济情况和明年改革设想时的谈话。)
  “为什么有近路不走,还要走远路?中国革命的道路本来就是曲折的,不是笔直平坦的。”
  (1972年复出前,在瑞金视察,随从人员说走大路有一段路,有条小路,但坑坑洼洼。)
  “我们这一代缺少智慧,谈这个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下一代总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1978年10月25日,邓小平在东京巧答记者提出的“尖阁列岛”(即“钓鱼岛”)的归属问题。)
  “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如果收不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 1984年,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时所说。)
  “请不要欺负中国。例如,宝钢的打桩机就是从日本运来的旧货。”
  (1979年6月,和公明党访华团的谈话。表示了对中日合作的宝山钢铁联合企业的不满。)
  “我们不搞政治游戏,不搞语言游戏。我个人爱好打桥牌,但中国在政治上不爱好打牌。”
  “我们不是悲观主义者,我们只是提出战争的危险性。”
  (《中国的对外政策》(1982年8月21日))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南昌,八一大桥两头有一黑一白的大猫赫然矗立,成为这句话的符号。)
  “占着茅坑不拉屎怎么行?”
  (1975年,邓小平针对许多军队、铁路的领导办事不力,严厉斥责。)
  “有人讲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我看未必。”
  (1990年7月,小平前往亚运村视察。)
其他文献
1970年代末,随着内地推行改革开放,香港大众得以再次循正常途径往返内地,基于实际的生活需要、对内地发展的好奇,以及对中华文化和身份的認同;加上交通相对便捷、旅费相对廉宜等客观条件,促成了大量港人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大规模地往返内地探亲、旅游、公干和进行文化交流。  在这些人之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批正值青壮年、属于战后成长一代的年轻作者。他们大多在香港出生,或自小就移居香港,在香港接受教
期刊
山水含清暉之四(油画)
期刊
中国是诗的国度。自古以来,诗人的作品、生活,尤其是通过诗歌建构起来的精神和品格,都对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华语电影诞生后,也迅捷地捕捉着诗人的形象。自1926年的《三笑姻缘》(又名《唐伯虎点秋香》)始,诗人形象便在银幕上占据了独特的一角。在有关诗人的华语电影中,最常见的两种形象莫过于正面和负面。在正面形象中,诗人是诗意的立法者,是心忧天下的知识分子,肩负着崇高的价值;在负面形象中,诗人跌下了神坛,
期刊
我昨天到了现场,在教室里捡到一本没有写完的练习本,上面写着“4+4=6”,这个孩子叫尼古拉耶夫,不知道他有没有活着  9月1日,新学期第一天。  但对于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小镇的孩子们,灾难却在开学典礼时从天而降。  上午9点零5分,30多名恐怖分子突然包围了别斯兰第一中学的操场,1000多师生和家长被扣为人质。之后的3天,泪水、鲜血、伤痛,将3万3千人的小镇紧紧裹住,令全世界为之揪心。  
期刊
上海策防“白发城市”    上海为缓解户籍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已采取相应措施遏制白发时代来临。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年型人口的城市。2003年末,本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54.67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99.49万。如果人口不流动的话,2020年上海3个人中将有1个老人。上海将成为“白发城市”。  上海的人口自然变动已经持续11年负增长。2003年,上海户籍人口出生5
期刊
邓绍昌,也许有很多原因解释他为什么送16岁的儿子出国,但他给中国的今天,送出了一个奇迹。    发蒙    1904年8月22日(清光绪三十年七月十二日),一个孩子诞生在川北道顺府广安州望溪乡姚坪里(今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其父邓绍昌,按谱系为这个孩子取名邓先圣。  邓家原籍江西吉安卢陵县。1380年,邓鹤轩以兵部员外郎入蜀,遂家广安。邓氏一脉诗礼传家,人才辈出,一直是广安的名门望族。  1909
期刊
过去两年内,他从国内各主要城市的地产商的头上抢走了1200万平方米的土地。他个人则多次放言,要从大腕们的头顶上跨过去,成为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商  能在凌晨2点,拿出自己的内部文件,向一个远方来客,反复念叨着枯燥的名词,解释自己的公司战略,这样的老总,你见过没有?天津顺驰的大老板孙宏斌就是这么一个固执而认真的人。  8月末,天津城酷暑渐去。孙宏斌在他的总部接受了《南方人物周刊》的专访,希望一次性将“以
期刊
小时候,他不叫小平。也没有人说他会改变什么。  历史让我们困惑:如果他15岁那年,父亲将儿子送往欧洲的决定,在母亲挽留的眼泪中终止会有什么答案?  他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数十年后,人们和世界发现,那个叫邓绍昌的中年四川人,送给中国和世界一个奇迹。  他和普通青年一样,开始拥有爱情,开始孕育属于自己生命延续的后代,开始在工作中结交朋友。开始有自己的政敌。  1978年开始,邓开始发言,他还原了经典马克
期刊
在纽约,差点要宣布破产了,手里紧抓住最后一张可透支6万美金的信用卡和一台小摄录机,对自己说 :“我还是要拍电影”  听话筒里她在说话,声音沙沙的,礼貌而有距离感,怎么也该40岁了。  与她在星皓电影公司见面,居然是一张令人羡慕的BABY FACE,白鞋、浅灰裤、深灰衣、铅灰帽,帽上有可爱醒目的小红边,这副模样,怎么看也就二十多岁。  坐下来与她交流,说话快得就像泉水一样汩汩冒出来,透着女人少见的坦
期刊
他热爱着事业,也倚重家庭,在家里,他是妻子永远的爱人同志,妻子是他至诚的随行者。  他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却始终做他们的倾听者。在孩子们眼中,小平是一位随和亲切而又威严的父亲。  他最终的愿望实现了,过上一个真正的平民的生活。    桥牌 海水 足球    邓小平酷爱打桥牌。他的桥牌技艺常常令专业选手叫好,被外国人誉为中国的“高级桥牌迷”。  他说:“唯独打桥牌时,我才什么都不想。”这种特殊的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