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轻人眼中的广州说起

来源 :游遍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java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遍天下》邀我以“年轻人眼中的广州”为题写点东西。首先,我要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年轻广州人”。太年轻的幼齿就不算数了,九零后,刚刚毕业的广州后生。他们已经迫不及待要接管这座城市,发出的声音越来越清晰,问题是,九零后眼中的主流世界,色彩组成太乌托邦,美好但脆弱,说服力还差一点点。八零后广州人,已经站在“年轻人”和“中年人”的交界处,绝大部分已经被现实被生活打击过,真正实践过“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人生哲理,这群年轻人眼中的广州,有理想、有矛盾、有回忆、有希望,或许是现阶段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说这一大堆。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我这个八零后广州人是有资格去说这个话题的。
  年轻的广州人,对这座城市的爱很复杂。前阵子的“保卫粤语”行动,就是由这样一群年轻人发起的,虽然行动最后被官方定义为“伪命题”,但广州的年轻人并没有去计较这种名声,大家只关心结果,谁胜谁负,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得很。
  我们更爱的,并不是这座城市繁华喧闹的所谓CBD,而是那陈旧泛黄的历史。广州的年轻人,可能多数都没有关心过珠江新城那幢亚洲第一高究竟有多高,但却能迅速团结起来,为保卫恩宁路的旧骑楼奔走相告。“东山少爷”的歌,就是唱给广州人听的,其实这就代表年轻人心目中的广州形象。我每每听见“落雨大,水浸街”的传统童谣在耳边响起,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年轻人都在集体怀旧,虽然这座城市从不乏新鲜的东西。
  身为这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名城的后代,这是我们的市民福利,能随时拿出来炫耀的资本。在广州年轻人圈子中,能随口说出一两段关于广州的有趣野史。是一种非常时尚的行为,像歌手“东山少爷”,把古老的历史转变成可以炫耀的时尚,这就是广州年轻人可爱的地方。
其他文献
摘要: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石油企业为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需要不断的在油田勘探开发的过程中,增加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才能更好的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实现经营收益的增加。本文结合某油田企业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效益提升的过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油田勘探开发;应用  前言:  某油田企业,在进行油田勘探开发的过程中,为更好的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管理风险,加大力度进
期刊
游珠江(上图)可以坐船从天字码头开出,选经江湾大酒店、大元帅府、水上居民区、海印桥,二沙岛、中山大学、滨江东路、广州大桥、珠江新城、琵洲塔、会展中心等地方,其中既有大元帅府、水上居民区、中山大学、琵洲塔等蕴藏着广州历史文化的景点,更有二沙岛、滨江东路、珠江新城、琵洲会展中心等标志着广州发展新变化的亮点,夜游珠江(下图)则并有一番风情。
期刊
旧广州西关一带富者(商贾)多,东山一带贵者(官宦)多。这西关女子似乎确实比东山女子多点儿故事。    广州市荔湾区的老城区,俗称西关。旧广州西关一带富者(商贾)多,东山一带贵者(官宦)多。这西关女子似乎确实比东山女子多点儿故事: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蜚声遐迩,区梦觉解放后担任广东省委领导,还有女英雄向秀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在西关这块土地上产生了独特的西关文化。比起广州许多地方,西关并不十分古
期刊
几年前我曾和凤凰卫视的军事评论员马鼎盛先生有过一次长聊。当时我还在凤凰周刊供职,做一个他的专访。当然,避不开问到他的父母——粤剧大师马师曾和一代名伶红线女。    几年前我曾和凤凰卫视的军事评论员马鼎盛先生有过一次长聊。当时我还在凤凰周刊供职,做一个他的专访,当然,避不开问到他的父母——粤剧大师马师曾和一代名伶红线女。我问他,你母亲的艺名“红线女”是不是来自《唐宋传奇》里的侠女红线?他颔首称是。并
期刊
那几十座大小不一的苏式厂房建筑内,机器早已被搬空,空旷开阔的厂房,陆续变成咖啡厅、红酒馆、画廊及艺术家工作室等。听说,这儿已被人称作广州的798了。    这里原是员村珠江边鹰金钱罐头厂的旧厂区,现变身为新的创意艺术生活区。那几十座大小不一的苏式厂房建筑内,机器早已被搬空,空旷开阔的厂房,陆续变成咖啡厅、红酒馆、画廊及艺术家工作室等。听说,这儿已被人称作广州的798了。我曾去过798,当油画家的妹
期刊
2010年9月27日。世界旅游日的全球主会场庆典暨中国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在广州盛大开幕。今年世界旅游日的口号是:旅游与生物多样性。由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本届旅游文化节的特色项目达到189项,超过前五届。本次旅游文化节的亮点颇多:岭南民间艺术展演、海外杰出华人广东行系列活动、广东国际旅游展览会、第二届中国粤菜峰会、“我心中的美好家园”万名儿童画卷及征文活动、世界旅游组织高端
期刊
张国荣的“十三少”,在片中的最后一段,满头苍苍银发,还不忘少年时的轻狂,确实是末代西关少爷的最好写照。    董桥曾经把张国荣形容为“最后一代的西关少爷”,我看了颇惊讶,毕竟,哥哥不是长在西关的人,但是细细想想,西关少爷的神韵在哥哥身上,或者说哥哥饰演的角色里,确实入木三分。  民国时期流行一种说法,“西关小姐,东山少爷”,东山是官宦聚居地,少爷都带官气。西关则是富户集中的寰区,西关的小姐都沾着富
期刊
这边刚听了东山少爷的《西关小姐》,那边电话听筒里就传出他的声音,感觉有些微妙。一首首歌对照歌词听下来,不禁好奇这位歌手身上发生过怎样的故事,让他对广州这城市有了如此多的感慨与爱。    叫得东山少爷,却不是广州人?其实“东山少爷”廖寰出生在肇庆,10岁随父母移民深圳,1998年15岁考上星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之后他才来到了广州,读书、工作、成家,转眼便是十二年光阴。    我在广州十二载    和很
期刊
这部剧,伴随着广东人吵吵闹闹、嘻嘻哈哈,—转眼十年已过,在群众的欢呼声中越拍越火,俨然成为羊城人的家常菜,不知不觉创造了中国肥皂剧之最。而“康家”那位时而和善时而固执但永远是全家主心骨的老头已成为广东家长的典型代表。    “生仔未必就是福,要娶新抱要分屋,老屋分入D外来燕,鸡同鸭讲眼碌碌。公公婆婆坐客堂,望得俺门心发慌,大红花轿I LOVE YOU,最怕日日要煲靓汤……”这是已经播放了1800集
期刊
自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移到广州大道,小洲就成了广州的城市中心。在这中心点上,万亩果园被规划为城市绿肺,给城市供应氧气和负离子。小洲古村就座落在其中。    多年前,我就很喜欢小洲,我把工作室从市中心搬到当时还是“城市边陲”的小洲村,并不是因为这里将要成为闹市,恰恰相反,我喜欢小洲,是因为这里至今还保留着那种乡村气息的美丽、宁静和清纯。就好像一个美丽的村姑,并不需要脂粉的装扮,却能显现自然健康的美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