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意义重大,本文以社会调查资料为依据,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家庭与学校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中学生性教育;家庭;学校;现状;建议
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性生理和性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性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学阶段是实施青春期性教育的关键时期。 为此,我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调查了4033位初、高中学生,847位中学教师,558位中学生家长,得到了较有说服力的数据,并据此对中学生性教育中家庭与学校施教现状作了粗浅的分析,进而提出了我们认为可行的改善对策。
一、中学生性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中学生性知识现状堪忧
1.中学生性生理知识不足。2000年胡珍教授主持的“新世纪大学生性文明调查”表明,32.5%的男生和20.5%的女生在初遗或初潮前不知道这是正常现象。初潮和初遗作为性生理成熟的标志恰就发生在中学阶段,也是最基本的性知识。不知道这是正常生理现象极有可能引发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虑,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中学生性价值观教育尚需加强。调查显示,在“如何看待中学生中男女关系密切且经常有接吻或相互爱抚等亲昵行为”一项中,23.3%的受访者回答“不清楚”,13.3%回答“能够理解”,2.2% 默许。可见,近四成的中学生对这种涉性行为不能作出正确判断。这些数据说明,部分青少年尚未确立正确的性价值观,这方面的教育亟需加强。
3.中学生性知识来源不规范。中学生基本性知识主要来源于书本和同学,而非父母和老师。调查表明,从书上(包括一些不健康的书刊)得到这些知识的占34.1%,从同学那里知道的占19.2%,两项合计53.3%,远远大于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到这些知识的比例(分别为24.4%和11.3%,合计35.7%)。这两种来源,对本身就缺乏性知识鉴别能力的中学生来说,其教育的科学性可想而知。此外,网络、影视等现代媒体传播的性信息良莠不齐,一旦成为中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渠道,就更有可能误导中学生。
(二)家庭性教育亟需改进
1.父母对孩子的性发育情况关注不够,性教育缺乏针对性。调查显示,44.5%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遗精或月经情况,更有21.5%的父母对此根本就没有关心过。
2.父母对性教育的错误认识和自身性知识的不足,是造成中学生家庭性教育缺憾的直接原因。家庭教育是青春期性教育必不可少的,父母作为施教者必须首先掌握一定的性知识和性教育的方法,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40.1%的父母认为中学阶段不适合与孩子谈性;10%的父母认为根本用不着谈,孩子长大后自然会知道;此外,不知用什么语言与孩子谈性的父母占24.4%;父母想与孩子谈性,但孩子不配合的仅占全部受访对象的12.5%。由此可见,影响家庭性教育的主要原因不在孩子,而在于父母对性教育的错误认识和自身性知识的不足。
3.对在子女性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认识不到位。因为血缘关系和性教育的隐私性特点,家庭应该是实施性教育的最佳场所之一。但调查显示,仅有13.3%的父母认为由父母进行性教育更适合,65.2%的父母认为学校开课是更适合孩子接受性知识的途径,其他如同学交流、从各种传媒中学习等共占20.4%,也就是说,只有一成多一点的父母认为应由父母承担子女性教育的责任。
4.对子女性问题处理不当而影响交流,也是导致家庭性教育问题的原因之一。适当的自慰是青少年在性空白期释放性压力的正常行为,它不仅使受抑制的性欲和性冲动得到解脱,而且能使这些处于性空白期的青少年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平静地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关系。调查显示,对孩子的自慰行为,31.2%的父母会加以斥责,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会使孩子对自慰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还极有可能因为遭到呵斥、伤了自尊、丢了面子而拒绝今后与父母进行性问题的交流,进而影响家庭性教育实施的效果。
(三)学校性教育瑜不掩瑕
大多数中学教师已认识到了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这使我们看到了学校性教育的希望。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学校性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1.对青少年性发育特点不了解。调查显示,70.1%的中学教师认为自己对青少年性发育特点的了解程度一般,认为自己对青少年性发育特点很了解的仅占17.6%。这种状况必然会使中学教师由于“不知该教些什么”而使学校性教育缺乏针对性。
2.对学校应承担的性教育责任认识不足,性教育实施效果不理想。高达60.3%的教师认为目前我国中学生性教育开展得不好的主要责任在于家庭对性教育不重视,家庭应承担主要责任。因此,教师没有主动承担起性教育的责任。42.6%的教师从未对学生进行过性教育,34.7%的教师只是偶尔进行过性教育。由于认识不足、行动不够,中学生对学校性教育实施状况不满也就成了必然。46.6%的中学生回答学校很少进行性教育;32.6%回答学校没有进行过性教育;即使在进行过性教育的学校,学生对性教育的印象分别是“很满意”为6.7%,“满意”为18.3%,“一般”占51.6%,“不满意”为8.5%,“很不满意”为3.8%。可见,学校性教育实施效果很不理想。
3.领导不重视、师资不够、教材滞后等因素是制约学校性教育的重要原因。学校领导的观念往往就是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领导是否重视性教育是学校能否有效开展性教育的首要因素;教师是否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的性知识,是否掌握了科学的性教育方法是制约学校性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性教育教材与课外读物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中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需要,则是开展有效性教育的必要因素。但调查表明,上述三方面均不尽如人意。可见,领导观念、师资力量、教材水平均须改进。
三、中学生性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正确认识性教育的系统性,构建三位一体的性教育体系
就内容而言,青春期性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应当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制、性美育等所有涉性内容。但当前青少年性教育普遍偏重于性生理知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而且性生理知识中涉及性器官、生殖器特征等“关键知识”又往往让学生自己学,导致性知识教育似是而非;性道德教育往往只是枯燥说教,缺乏案例和生动性。可见,确立内容全面的、科学的青春期性教育体系,是改善中学生性教育的首要任务。
就主体而言,青春期性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理想效果。然而,学校与家庭互相推卸责任导致性教育主体缺位是造成当前中学生性教育滞后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主体角色认识,使学校、家庭、社会主动承担起性教育责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是改善中学生性教育现状的根本所在。我们认为,社会是性教育的大背景,应主动承担起净化社会环境、为青少年性教育创造良好背景的责任;学校是性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开展系统科学的性教育,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全面的性健康知识;家庭是性教育的天然场所,父母应充分实施有针对性的性教育。家庭、学校、社会不仅应主动承担性教育的责任,而且三方应紧密配合,构建互动式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二)充分发挥学校性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学校是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教育的场所,应当成为青少年性教育的主阵地。从学校责任角度看,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作为全面发展重要内容之一的性健康发展自然是学校教育的应尽之责;从教育资源角度看,学校有较为完备的教育手段,可以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组织图书阅读等多种形式开展性教育;从知识水平角度看,作为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教师所掌握的青春期性知识远比家长多,所授知识要比家长更为科学;此外,由于当前教育体制等原因,使得学生在学校度过的时间远远多于在家庭等其他场所度过的时间。因此,学校在青少年性教育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要充分发挥其主阵地作用。
1.转变观念,建立并完善性教育评价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树立科学的性教育观,建立一套科学的性教育考评机制,并指导相关部门和教师实施。我们认为,首先,相关领导要自觉加强学习,充分认识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学校要保证性教育的时间,既要安排一定的课时保证课堂教育,又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保证学生阅读性教育书刊;再次,还要配备必要的教育资源,包括购买一定的性知识阅读资料、性教育音像资料等;更为关键的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与指导,才能使中学性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加强性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既要引进和培养专职教师,又要建设兼职师资队伍。一方面,学校可通过招聘等途径引进专职教师,也可以把本校有志于从事青少年性教育的其他专业的教师送往相关师范院校进修,培养专职教师;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职教师的辐射作用,定期开设培训班,向其他教师传授青春期性知识,建设兼职性教育师资队伍。另外,要特别重视发掘班主任队伍在性教育中的作用。班主任由于跟学生接触时间多,所以更了解学生,更易于成为学生的知心人。通过这种“点专面全”的方式,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性教育的施教者,从而把学校性教育推向深入。
3.完善学校性教育方法。学校性教育应改变“我说你听”的枯燥的说教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课堂性教育要利用有限时间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科学性知识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挑选不同年级学生最需要的内容作重点讲授,并可采用提问、讨论、分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其次,要把整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性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集中授课、举办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性知识,同时又要针对个别学生,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开通青春热线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性苦恼,解决好个别学生的性问题;再次,要充分发掘学科的性教育功能,如生物课可以兼讲性生理内容,健康课要渗透性心理内容,思想品德课要进行性道德教育,从而使学生随时接受性教育。
4.加强教材及性教育读物的科学性。中学生性教育相对而言还是新生事物,教材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是制约中学性教育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做好教材开发工作。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及性教育研究专家学者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具体情况,做好教材开发工作。如针对中学生学习任务重、课外时间少的特点,编写适当的课外读物。性教育读物的开发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通过建立科学的性教育网站、编写性教育电子读物、开设专职教师主持的网上论坛等形式,使学生更广泛地接受科学的性知识。
(三)家庭性教育要增强科学性
家庭在青少年性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就社会责任而言,父母作为子女的法定监护人,要保证子女健康成长,对子女实施性教育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要使家庭性教育真正收到实效,作为施教者的父母尚需在诸多方面作出努力。
1.科学认识青春期性教育。改善家庭性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家长科学的性教育观。要使家长认识到中学阶段是性生理成熟时期,是性教育的关键时期,把握不好,极易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正常的人际交往,甚至可能导致性罪错,进而使家长主动承担起性教育的责任。
2.自觉加强性知识学习。当代中学生的父母在性成熟之前和青春期,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性教育,他们的性知识大多来源于对婚姻生活的体会和书刊影视等,因此,他们自身的性知识就不科学、不全面。所以,掌握科学的性知识对中学生家长而言就显得十分必要。
3.注意把握性教育尺度。调查发现,部分家长感到想与孩子谈性,但孩子不配合。我们通过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家长没有把握好性教育的原则。家庭性教育要适时、适当、适度。适时,是指要把握好性教育的时间,一般应在子女即将出现某一方面的性问题之前把这方面的性知识教给他,太早,子女会因感觉没必要而影响教育效果;太迟,又可能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适当,是指性教育的手段要讲求科学性,对孩子的性问题不能回避,更不能制止、呵斥,而要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式把这些知识教给孩子。适度,是指性教育要循序渐进,要用孩子能够接受的语言,有针对性地选择孩子最需要的性知识,而不是把所有性知识在朝夕间全部教给孩子。
4.积极配合学校性教育。尽管学校在中学生性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学校往往因为教育资源等问题更多地关注一些共性问题,不可能对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都非常清楚,而家长的努力则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因此,家长应该关注子女的生理变化,及时与学校沟通,使学校性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本报告是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实施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
课题负责:四川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胡 珍
本课题主研:西南科技大学 史先锋 陈运遂
本课题主持:四川成都市妇联 吴春梅
数据分析:四川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王进鑫 程 静
调查组织:四川成都教育科学研究所 曹璇
问卷审查及课题主持:四川省教育厅体卫处 赵晓玲 卢旭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西南科技大学。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于 洪
关键词:中学生性教育;家庭;学校;现状;建议
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性生理和性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性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学阶段是实施青春期性教育的关键时期。 为此,我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调查了4033位初、高中学生,847位中学教师,558位中学生家长,得到了较有说服力的数据,并据此对中学生性教育中家庭与学校施教现状作了粗浅的分析,进而提出了我们认为可行的改善对策。
一、中学生性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中学生性知识现状堪忧
1.中学生性生理知识不足。2000年胡珍教授主持的“新世纪大学生性文明调查”表明,32.5%的男生和20.5%的女生在初遗或初潮前不知道这是正常现象。初潮和初遗作为性生理成熟的标志恰就发生在中学阶段,也是最基本的性知识。不知道这是正常生理现象极有可能引发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虑,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中学生性价值观教育尚需加强。调查显示,在“如何看待中学生中男女关系密切且经常有接吻或相互爱抚等亲昵行为”一项中,23.3%的受访者回答“不清楚”,13.3%回答“能够理解”,2.2% 默许。可见,近四成的中学生对这种涉性行为不能作出正确判断。这些数据说明,部分青少年尚未确立正确的性价值观,这方面的教育亟需加强。
3.中学生性知识来源不规范。中学生基本性知识主要来源于书本和同学,而非父母和老师。调查表明,从书上(包括一些不健康的书刊)得到这些知识的占34.1%,从同学那里知道的占19.2%,两项合计53.3%,远远大于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到这些知识的比例(分别为24.4%和11.3%,合计35.7%)。这两种来源,对本身就缺乏性知识鉴别能力的中学生来说,其教育的科学性可想而知。此外,网络、影视等现代媒体传播的性信息良莠不齐,一旦成为中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渠道,就更有可能误导中学生。
(二)家庭性教育亟需改进
1.父母对孩子的性发育情况关注不够,性教育缺乏针对性。调查显示,44.5%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遗精或月经情况,更有21.5%的父母对此根本就没有关心过。
2.父母对性教育的错误认识和自身性知识的不足,是造成中学生家庭性教育缺憾的直接原因。家庭教育是青春期性教育必不可少的,父母作为施教者必须首先掌握一定的性知识和性教育的方法,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40.1%的父母认为中学阶段不适合与孩子谈性;10%的父母认为根本用不着谈,孩子长大后自然会知道;此外,不知用什么语言与孩子谈性的父母占24.4%;父母想与孩子谈性,但孩子不配合的仅占全部受访对象的12.5%。由此可见,影响家庭性教育的主要原因不在孩子,而在于父母对性教育的错误认识和自身性知识的不足。
3.对在子女性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认识不到位。因为血缘关系和性教育的隐私性特点,家庭应该是实施性教育的最佳场所之一。但调查显示,仅有13.3%的父母认为由父母进行性教育更适合,65.2%的父母认为学校开课是更适合孩子接受性知识的途径,其他如同学交流、从各种传媒中学习等共占20.4%,也就是说,只有一成多一点的父母认为应由父母承担子女性教育的责任。
4.对子女性问题处理不当而影响交流,也是导致家庭性教育问题的原因之一。适当的自慰是青少年在性空白期释放性压力的正常行为,它不仅使受抑制的性欲和性冲动得到解脱,而且能使这些处于性空白期的青少年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平静地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关系。调查显示,对孩子的自慰行为,31.2%的父母会加以斥责,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会使孩子对自慰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还极有可能因为遭到呵斥、伤了自尊、丢了面子而拒绝今后与父母进行性问题的交流,进而影响家庭性教育实施的效果。
(三)学校性教育瑜不掩瑕
大多数中学教师已认识到了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这使我们看到了学校性教育的希望。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学校性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1.对青少年性发育特点不了解。调查显示,70.1%的中学教师认为自己对青少年性发育特点的了解程度一般,认为自己对青少年性发育特点很了解的仅占17.6%。这种状况必然会使中学教师由于“不知该教些什么”而使学校性教育缺乏针对性。
2.对学校应承担的性教育责任认识不足,性教育实施效果不理想。高达60.3%的教师认为目前我国中学生性教育开展得不好的主要责任在于家庭对性教育不重视,家庭应承担主要责任。因此,教师没有主动承担起性教育的责任。42.6%的教师从未对学生进行过性教育,34.7%的教师只是偶尔进行过性教育。由于认识不足、行动不够,中学生对学校性教育实施状况不满也就成了必然。46.6%的中学生回答学校很少进行性教育;32.6%回答学校没有进行过性教育;即使在进行过性教育的学校,学生对性教育的印象分别是“很满意”为6.7%,“满意”为18.3%,“一般”占51.6%,“不满意”为8.5%,“很不满意”为3.8%。可见,学校性教育实施效果很不理想。
3.领导不重视、师资不够、教材滞后等因素是制约学校性教育的重要原因。学校领导的观念往往就是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领导是否重视性教育是学校能否有效开展性教育的首要因素;教师是否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的性知识,是否掌握了科学的性教育方法是制约学校性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性教育教材与课外读物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符合中学生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需要,则是开展有效性教育的必要因素。但调查表明,上述三方面均不尽如人意。可见,领导观念、师资力量、教材水平均须改进。
三、中学生性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正确认识性教育的系统性,构建三位一体的性教育体系
就内容而言,青春期性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应当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制、性美育等所有涉性内容。但当前青少年性教育普遍偏重于性生理知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而且性生理知识中涉及性器官、生殖器特征等“关键知识”又往往让学生自己学,导致性知识教育似是而非;性道德教育往往只是枯燥说教,缺乏案例和生动性。可见,确立内容全面的、科学的青春期性教育体系,是改善中学生性教育的首要任务。
就主体而言,青春期性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理想效果。然而,学校与家庭互相推卸责任导致性教育主体缺位是造成当前中学生性教育滞后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主体角色认识,使学校、家庭、社会主动承担起性教育责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是改善中学生性教育现状的根本所在。我们认为,社会是性教育的大背景,应主动承担起净化社会环境、为青少年性教育创造良好背景的责任;学校是性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开展系统科学的性教育,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全面的性健康知识;家庭是性教育的天然场所,父母应充分实施有针对性的性教育。家庭、学校、社会不仅应主动承担性教育的责任,而且三方应紧密配合,构建互动式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二)充分发挥学校性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学校是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教育的场所,应当成为青少年性教育的主阵地。从学校责任角度看,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作为全面发展重要内容之一的性健康发展自然是学校教育的应尽之责;从教育资源角度看,学校有较为完备的教育手段,可以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组织图书阅读等多种形式开展性教育;从知识水平角度看,作为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教师所掌握的青春期性知识远比家长多,所授知识要比家长更为科学;此外,由于当前教育体制等原因,使得学生在学校度过的时间远远多于在家庭等其他场所度过的时间。因此,学校在青少年性教育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要充分发挥其主阵地作用。
1.转变观念,建立并完善性教育评价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树立科学的性教育观,建立一套科学的性教育考评机制,并指导相关部门和教师实施。我们认为,首先,相关领导要自觉加强学习,充分认识青少年性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学校要保证性教育的时间,既要安排一定的课时保证课堂教育,又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保证学生阅读性教育书刊;再次,还要配备必要的教育资源,包括购买一定的性知识阅读资料、性教育音像资料等;更为关键的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与指导,才能使中学性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加强性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既要引进和培养专职教师,又要建设兼职师资队伍。一方面,学校可通过招聘等途径引进专职教师,也可以把本校有志于从事青少年性教育的其他专业的教师送往相关师范院校进修,培养专职教师;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职教师的辐射作用,定期开设培训班,向其他教师传授青春期性知识,建设兼职性教育师资队伍。另外,要特别重视发掘班主任队伍在性教育中的作用。班主任由于跟学生接触时间多,所以更了解学生,更易于成为学生的知心人。通过这种“点专面全”的方式,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性教育的施教者,从而把学校性教育推向深入。
3.完善学校性教育方法。学校性教育应改变“我说你听”的枯燥的说教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课堂性教育要利用有限时间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科学性知识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挑选不同年级学生最需要的内容作重点讲授,并可采用提问、讨论、分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其次,要把整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性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集中授课、举办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性知识,同时又要针对个别学生,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开通青春热线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性苦恼,解决好个别学生的性问题;再次,要充分发掘学科的性教育功能,如生物课可以兼讲性生理内容,健康课要渗透性心理内容,思想品德课要进行性道德教育,从而使学生随时接受性教育。
4.加强教材及性教育读物的科学性。中学生性教育相对而言还是新生事物,教材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是制约中学性教育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做好教材开发工作。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及性教育研究专家学者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具体情况,做好教材开发工作。如针对中学生学习任务重、课外时间少的特点,编写适当的课外读物。性教育读物的开发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通过建立科学的性教育网站、编写性教育电子读物、开设专职教师主持的网上论坛等形式,使学生更广泛地接受科学的性知识。
(三)家庭性教育要增强科学性
家庭在青少年性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就社会责任而言,父母作为子女的法定监护人,要保证子女健康成长,对子女实施性教育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要使家庭性教育真正收到实效,作为施教者的父母尚需在诸多方面作出努力。
1.科学认识青春期性教育。改善家庭性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家长科学的性教育观。要使家长认识到中学阶段是性生理成熟时期,是性教育的关键时期,把握不好,极易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正常的人际交往,甚至可能导致性罪错,进而使家长主动承担起性教育的责任。
2.自觉加强性知识学习。当代中学生的父母在性成熟之前和青春期,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性教育,他们的性知识大多来源于对婚姻生活的体会和书刊影视等,因此,他们自身的性知识就不科学、不全面。所以,掌握科学的性知识对中学生家长而言就显得十分必要。
3.注意把握性教育尺度。调查发现,部分家长感到想与孩子谈性,但孩子不配合。我们通过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家长没有把握好性教育的原则。家庭性教育要适时、适当、适度。适时,是指要把握好性教育的时间,一般应在子女即将出现某一方面的性问题之前把这方面的性知识教给他,太早,子女会因感觉没必要而影响教育效果;太迟,又可能导致焦虑等心理问题。适当,是指性教育的手段要讲求科学性,对孩子的性问题不能回避,更不能制止、呵斥,而要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式把这些知识教给孩子。适度,是指性教育要循序渐进,要用孩子能够接受的语言,有针对性地选择孩子最需要的性知识,而不是把所有性知识在朝夕间全部教给孩子。
4.积极配合学校性教育。尽管学校在中学生性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学校往往因为教育资源等问题更多地关注一些共性问题,不可能对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都非常清楚,而家长的努力则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因此,家长应该关注子女的生理变化,及时与学校沟通,使学校性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本报告是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实施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
课题负责:四川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胡 珍
本课题主研:西南科技大学 史先锋 陈运遂
本课题主持:四川成都市妇联 吴春梅
数据分析:四川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王进鑫 程 静
调查组织:四川成都教育科学研究所 曹璇
问卷审查及课题主持:四川省教育厅体卫处 赵晓玲 卢旭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西南科技大学。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