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公”经费就是指政府部门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三项经费,是政府部门单位正常运行基本经费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李克强总理在审计署考察工作及座谈时对审计机关提出的要求,使其审计机关监督的重点。根据审计实践经验,本文就“三公”经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三公经费;问题;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三公经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预算编制管理不规范。财政年初编制部门预算时,按人头定额安排“公用经费”,只有经费总额,没有按“三公”经费项目进行明细预算。有部分单位虽然预算了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但预算标准过低,不切合实际,没有起到预算约束的作用。
(二)政策法规滞后,支出控制乏力。一是目前通用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标准为1998年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即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开支标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目前沿用这一标准衡量定性被审计单位虽然合法但不太切合实际,法规效力“打折”。二是2006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各级党政机关应当……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公务接待的范围和相关开支标准”,但是目前本地党政机关未制定相应的公务接待管理实施办法及开支标准。三是公车运行费、出国(境)费同样缺乏行之有效的支出控制标准。
(三)部门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一是部分单位未建立公务车辆、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费管理的内控管理制度。2013年审计调查14个单位中,有42%的单位未建立健全“三公”经费内部控制制度。二是部分单位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有部分单位虽然制定了“三公”经费内控制度,但执行流于形式,支出审核把关不严。
(四)“三公”经费支出数额大,核算不规范。一是公务接待费支出数额大,核算不规范。由于公务接待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范围,各部门之间为融洽关系,同城招待和本部门吃请随意性大,有些部门为了争取更多的资金和利益,重形式、讲排场,提高接待标准,加上物价飞涨等因素,导致接待费用数额大。要核算方面有部分单位为了避免账面公务接待费数大,将部分土特产、礼品等在其他科目核算,甚至直接以房屋租金抵扣或者直接在职工食堂列支,达到隐瞒公务接待费的目的。二是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支出不断增加。尽管我国政府对单位公务用车编制予以限制,对购置品牌、价格和排量都做了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有较大操作余地。如有的单位按领导职数配车,超编的车辆则由企事业单位和下属单位购置给领导使用;有些单位按国家规定的品牌、价格、排量等标准购车,但在车辆装潢时却提高标准豪华装饰车辆,并将装潢费用未入车辆成本核算;有些单位私自借用、占用、出租、出借、调换车辆,甚至出现资产管理混乱的现象。另外由于制度规定不细致、有效监管缺位以及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等因素,致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营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得多的成本。2013年,审计调查14个单位,公务车辆运行费实际支出2012年较2011年增长9%,公务车辆运行费车均费用8万元,2个单位存在固定资产(车辆)账实不符的现象。三是出国(境)费管理和核算不规范。有些单位领导以考察、学习、交流、招商引资等种种名义,轮流“坐庄”频繁出国旅游,并将出国(境)费向相关单位和下属单位摊派,甚至占用其他项目资金,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二、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三公”经费财政预算制度。年初编制批复部门预算时,应当明确细化纳入预算管理的部门非税收入具体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明确切合实际的支出定额标准,通过强化预算约束,真正做到从资金源头上釜底抽薪,控制“三公”支出规模。
(二)制定实施办法,健全内控制度。一是地方政府党政机关应依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黨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管理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三公”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便于具体操作执行、考核监督,有效遏制“三公”经费支出居高不下的乱象。二是单位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和完善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细化具体内容,完善管理措施,例如对公务用车实行一车一卡、定点加油,派车集中管理和派车单制度;对公务接待实行派餐“四单”管理等措施。三是预算单位要严格执行“三公”支出的控制标准,财务人员要把好“三公”支出财务结算关,并规范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三)四是加强监督,构建综合监管体系。一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监督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大对“三公”支出的监督管理,对严重违反规定的“三公”消费行为,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二是通过健全问责制度,将违反财政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公职人员,根据其性质、情节、危害程度,依法依纪追究其相应的责任,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来,着力提高“三公”经费的运行效能。三是要完善“三公”经费的公开制度,将“三公”经费预算及支出情况予以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促使“三公”经费开支更加规范透明。
“三公”经费事关国家和政府的形象,事关社会的长治久安,事关人民的利益,国家必须遏制“三公”消费的泛滥,控制“三公”经费的数额,本文分析了“三公”经费运行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管理的对策建议,只要政府加大整治“三公”经费的决心,“三公”经费中存在问题必将得到有效的改善,政府也必将能给人民构建一个良好的节约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周浩.“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交通财会,2012,06:35-38.
[2]张志红.“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审计与理财,2011,10:30-32.
[3]郭文静,张维剑.地方“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2013.
关键词:三公经费;问题;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一、“三公经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预算编制管理不规范。财政年初编制部门预算时,按人头定额安排“公用经费”,只有经费总额,没有按“三公”经费项目进行明细预算。有部分单位虽然预算了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但预算标准过低,不切合实际,没有起到预算约束的作用。
(二)政策法规滞后,支出控制乏力。一是目前通用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标准为1998年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即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招待费开支标准不得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目前沿用这一标准衡量定性被审计单位虽然合法但不太切合实际,法规效力“打折”。二是2006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各级党政机关应当……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公务接待的范围和相关开支标准”,但是目前本地党政机关未制定相应的公务接待管理实施办法及开支标准。三是公车运行费、出国(境)费同样缺乏行之有效的支出控制标准。
(三)部门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一是部分单位未建立公务车辆、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费管理的内控管理制度。2013年审计调查14个单位中,有42%的单位未建立健全“三公”经费内部控制制度。二是部分单位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有部分单位虽然制定了“三公”经费内控制度,但执行流于形式,支出审核把关不严。
(四)“三公”经费支出数额大,核算不规范。一是公务接待费支出数额大,核算不规范。由于公务接待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范围,各部门之间为融洽关系,同城招待和本部门吃请随意性大,有些部门为了争取更多的资金和利益,重形式、讲排场,提高接待标准,加上物价飞涨等因素,导致接待费用数额大。要核算方面有部分单位为了避免账面公务接待费数大,将部分土特产、礼品等在其他科目核算,甚至直接以房屋租金抵扣或者直接在职工食堂列支,达到隐瞒公务接待费的目的。二是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支出不断增加。尽管我国政府对单位公务用车编制予以限制,对购置品牌、价格和排量都做了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有较大操作余地。如有的单位按领导职数配车,超编的车辆则由企事业单位和下属单位购置给领导使用;有些单位按国家规定的品牌、价格、排量等标准购车,但在车辆装潢时却提高标准豪华装饰车辆,并将装潢费用未入车辆成本核算;有些单位私自借用、占用、出租、出借、调换车辆,甚至出现资产管理混乱的现象。另外由于制度规定不细致、有效监管缺位以及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等因素,致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营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得多的成本。2013年,审计调查14个单位,公务车辆运行费实际支出2012年较2011年增长9%,公务车辆运行费车均费用8万元,2个单位存在固定资产(车辆)账实不符的现象。三是出国(境)费管理和核算不规范。有些单位领导以考察、学习、交流、招商引资等种种名义,轮流“坐庄”频繁出国旅游,并将出国(境)费向相关单位和下属单位摊派,甚至占用其他项目资金,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
二、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三公”经费财政预算制度。年初编制批复部门预算时,应当明确细化纳入预算管理的部门非税收入具体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明确切合实际的支出定额标准,通过强化预算约束,真正做到从资金源头上釜底抽薪,控制“三公”支出规模。
(二)制定实施办法,健全内控制度。一是地方政府党政机关应依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黨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管理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三公”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便于具体操作执行、考核监督,有效遏制“三公”经费支出居高不下的乱象。二是单位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和完善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细化具体内容,完善管理措施,例如对公务用车实行一车一卡、定点加油,派车集中管理和派车单制度;对公务接待实行派餐“四单”管理等措施。三是预算单位要严格执行“三公”支出的控制标准,财务人员要把好“三公”支出财务结算关,并规范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三)四是加强监督,构建综合监管体系。一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监督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大对“三公”支出的监督管理,对严重违反规定的“三公”消费行为,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二是通过健全问责制度,将违反财政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公职人员,根据其性质、情节、危害程度,依法依纪追究其相应的责任,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来,着力提高“三公”经费的运行效能。三是要完善“三公”经费的公开制度,将“三公”经费预算及支出情况予以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促使“三公”经费开支更加规范透明。
“三公”经费事关国家和政府的形象,事关社会的长治久安,事关人民的利益,国家必须遏制“三公”消费的泛滥,控制“三公”经费的数额,本文分析了“三公”经费运行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管理的对策建议,只要政府加大整治“三公”经费的决心,“三公”经费中存在问题必将得到有效的改善,政府也必将能给人民构建一个良好的节约型社会。
参考文献:
[1]周浩.“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交通财会,2012,06:35-38.
[2]张志红.“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审计与理财,2011,10:30-32.
[3]郭文静,张维剑.地方“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