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定居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nfei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探讨如何将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法,更好地运用于幼儿园及一年级的科学与工程实践教育。目前,我们为混合班开设了五次关于火星定居的课程,学生在学习期间将会分角色扮演太空探索的故事,这样,他们可以从第一视角了解在地球外旅行和生存是什么样的。
  一、角色扮演的益处
  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方法有许多好处。它将孩子们置于鲜活的角色中,让他们表现出与角色相关的行为、思想和动作,增强了孩子们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学生通过扮演假定的角色,不仅能获得新的认知,而且加深了对该角色在现实生活中的理解。在我们的课程中,角色扮演是已定故事情节的一部分,用以帮助孩子们理解成为宇航员和在其他星球定居的复杂性。学生饰演的宇航员培训生,需要为他们的飞行任务做准备。他们要了解如何去火星旅行,以及如何在该星球上定居和生存。
  二、教学设计和过程
  在写《火星定居》的故事情节和规划科学与工程实践课程活动时,我们采取了逆向设计的方法。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火星建立聚居地,不考虑最终目的的话,可以加入一些与科学和工程实践相关的活动,并将许多故事情节连结起来。每一个活动都能推动情节的发展,最终达成目标。例如,在剧目一中,学生登上太空飞船,准备离开地球大气层飞往火星。在宇宙飞船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绘制出太阳系。这个活动引发了关于飞往火星需要多长时间和飞行航线的讨论。对我们来说,故事情节推动并帮助我们选取最适于达到最终目标的活动。
  剧目一:飞往火星
  故事围绕着宇航员开始新生活的任务展开,他们是第一批飞往火星并建立居住地的人类。学员们准备就绪,登上宇宙飞船,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起飞。离开地球大气层后,飞船接收到国际空间站关于宇航员太空生活的消息。我们的学员完成了最后的准备,筹划好路线,开始飞向火星(如图1)。
  剧目一的舞台说明:剧目一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飞离大气层需要做哪些准备,太阳系由哪些星球组成,在外太空旅行的体验如何,以及飞往火星的路线。教师将通过一些既定的问题、太阳系图谱的完成情况和火星降落等模拟游戏对学生进行评估。
  课程开始时,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尽快融入故事尤为重要。作为引导性活动,学生利用纸板和纸盘制作太空背包和头盔,为飞船起飞做准备。还要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宇航员,这有利于增强他们以后参与科学活动的信心和动力。换句话说,一旦他们“成为了”宇航员,他们将会对太空相关活动倍感亲切。
  当我们的使者团在一个铝箔包裹的纸板航天飞机里准备飞离地球时,老师提出了关于飞离大气层需要哪些条件的讨论问题。该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为了离开大气层,我们的飞船需要达到什么速度才行?”停泊在国际空间站时,学生观看了描述真正宇航员生活的影像。为了飞往火星,学生绘制出太阳系的图像以及各大星球的运行轨道,然后对他们飞往火星的路线进行预测。为了检验他们的预测和加深他们对曲折飞行路线的理解,每位学生都将进行飞往火星头脑风暴模拟游戏,都必须准确预测他们的起飞时间,从而“修正”飞船飞往火星的路线。学生们对地球、太阳,以及其他星球的位置进行学习,基于轨道模式作出了飞行的预测。
  剧目二:生存
  故事继续于飞船迫降火星。每位使团成员都需要对此负责,但学员们现在必须做出如何生存和建立居住地的规划。他们开始调查附近的地形,寻找水源和其他资源。由于食物是生存的首要条件,学员们也开始建立农场撒播种子。
  剧目二的舞台说明:迫降增加了紧张感,从而将故事情节由剧目一中的太空旅行主题过渡到剧目二中的生存主题。故事同时也过渡到了剧目二的学习目标——强调孩子们对人类基本需求的理解。为了加深对这些需求的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水源、种植和培育等知识(如图2)。学生们也加强了对火星岩石的调查,寻找水的痕迹,还需了解风化模式。
  剧目二一开始的迫降展现了剧情概要,学生的讨论反映了他们在火星上生存需要的条件,他们的讨论结果将作为活动进展的评估。教师将学生的回答与他们的计划相关联,使得故事得以进行下去,不会出现停顿或中断。
  根据学生的生存清单(食物、水、庇护所、氧气、交通、能源,如图3),使团成员分成三队,轮流对周围地区进行调查,红色屋子是他们的驻地。在其中一个驻扎地,学生决定通过嗅觉和视觉来分辨四种有色液体(糖浆、洗洁精、水和植物油),同时观察它们的密度。在另一驻扎地,学生讨论决定种植什么作物,最后决定在聚居地农场种植芸豆。在最后一个驻扎地,学生观察并对比火星和地球的照片,了解水蚀和风化作用。
  剧目三:能源探索
  学员们躲过了在火星无法生存的威胁,然而,他们现在必须想办法利用能源为居住地提供能量。学员们在新建的火星发电站处建造了一个小型风电场。之后,使团乘着气垫船去远处的极地冰冠寻找水源。即使只能收集到干冰,他们依然对探索和生存充满信心。
  剧目三的舞台说明:剧目三的学习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空气。首先,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利用空气并将其转化为能源;其次,学生需要学习空气流动是如何让气垫船悬浮于火星表面的。
  学生通过风力发电解决了居住地的能源问题。我们首先展示了风力机如何利用马达生产电能。然后,学生制作纸风车,代表风力涡轮机,用线将其与火星发电站连接(如图4),为居住地模拟能源资源的产生。
  学生之后需要乘坐氣垫船完成寻找火星极地冰冠的任务。在乘船前,学生需要学习气垫船的驾驶和注意事项。乘坐和降落气垫船时需要提前将其关闭,为进一步确保安全,我们告诉学生仅能坐在气垫船上。对于学生来说,坐在气垫船上,以一个安全的速度牵引它,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为了完成任务,这部分活动也存在一定风险。学生们搜集了许多证据,发现空气流动性的缺失与否,会对推、拉木质气垫船产生影响。
  剧目四:建造庇护所
  学员们完成了大多数任务,现在,他们需要设计和建造居住地。学员们自主设计,共同谈论关于庇护所的观点。然后,学员们分成小组,开始建造多处庇护所。
  剧目四的舞台说明:剧目四的学习目标在于让学生由先前的行为转向设计和建造庇护所。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由剧目二的生存清单过渡到整合庇护所设计。然后,学生需进行小组合作,根据他们自己的想法建造一系列纸板庇护所。
  剧目五:外星生物来访
  最后,学员们将庇护所、发电站、种植农场和气垫船站整合到一起,完成了他们的居住地。突然,他们的雷达发现一些不明物体在远处移动。学员们遇到了充满好奇心的外星人来访,这些友好的外星人正观察他们建造的居住地。一阵问候后,学员们向外星人展示了他们新建的居住地。作为两组人员互惠的标志,学员们和外星人合作制造了小型火箭,这使得从火星往返地球成为可能。
  剧目五的舞台说明:考虑到家长的参与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将家长参与和孩子学习进程相连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学生完成最后一个任务期间,给家长布置了穿上外星人服装的任务。
  作为总结性任务,孩子和家长一起拜访了居住地周围的五个站点。每一站点代表课程的一个部分,学生们最终完成了“在火星建造居住地”的学习目标。在每个站点,家长需要大声朗读工作表,学生判断正确与否。为了使故事情节完整,学生和家长还要一起用泡沫管、橡皮带和不用打结的领带制造火箭(如图6)。
  三、总结
  在火星定居课程中,我们发现角色扮演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提高了他们参与课程活动的舒适感。学生扮演了航空员,也由此获得了参与火星定居的机会。
  (译者:张雅伦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硕士;校对:刘忠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综合理科室)
其他文献
当一棵大树有了蔽日的能量,当一片丛林成了珍贵的氧吧,我们是否想起它们最初破土而出,努力生长的步步历程?  一、结缘:萌发于少年时代的兴趣  赵建东小时候喜欢白天看云,夜晚观星,然后试着把自己的观察和气象谚语结合起来,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随着准确的次数越来越多,叔伯们都叫他“小天气预报员”。  那时候,他少有零花钱,等终于攒够五毛钱的时候,旧书摊上的杂志《少年科学》会成为他最爱的选择,等攒的钱稍多些
科学家对一块1600万年前的琥珀进行CT扫描后,首次证实一只弹尾虫利用成年蜉蝣“搭顺风车”。  在这块琥珀中,一只微小的弹尾虫静静地寄栖于一只蜉蝣翅膀形成的V型凹槽之中,它用自己易于卷曲的触角缠着蜉蝣的身体,保证“运输安全性”。  (补充材料)为得到这张照片,科学家先使用一个高分辨率CT扫描仪,再从不同角度拍摄了3000多张X射线照片,最后合成而成。  科學家有幸找到了一枚上亿年前的琥珀化石,完整
本课是四年级《力与运动》单元中的第1课,教材的安排是:在日常生活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亲自“感受力的作用”及亲历“弯道竞走”的游戏,引导他们重新认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力的现象,意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力,知道力的要素,从而构建关于力的知识体系,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知道生活中的力、尊重证据、愿意与人合作和交流的目标。  这一课学习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力的现象有所了解,他们可能体验过某些力
【摘要】信访人以走访形式请求县级以上党政负责人解决问题,此举与古代直诉制度大同小异。笔者通过实证研究,总结党政机关适用直诉制度之不足,并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信访;直诉制度;制度完善  一、直诉制度的概述  (一)直诉制度的概念。直诉的概念并非自古有之,至于何时产生,笔者查阅了诸多相关资料,无从考证。敢肯定的是“直诉”一词是学者在研究这一制度时依其性质给予命名。关于其概念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成效,可以通过对教学方案的阅读、对教学实施情况的观察、对教学结果的评测等方式进行评价。其中,对课堂教学实施情况的观察是对教学设计有效性的重要判断途径。  本文在厘清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几个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日常课堂教学观察,反思和发现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儿童、认识儿童,确立儿童立场,将儿童放在教学的中央这一根本的问题解决途
可燃冰是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下结合的化合物,因形似冰块却能燃烧而得名。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  ① 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③ 墨西哥湾海底966米深处发现的可燃冰  ④ 印度洋海底发现的可燃冰样本  (补充材料)  可燃冰形成条件苛刻,需要20个大气压以上,且温度在0度到10度之间。  可燃冰开采难度巨大,目前还没有
随着科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设计逐渐引起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科学探究旨在创造和检验关于自然界及其运行规律的解释和预测,而工程设计旨在制造产品,以解决问题或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关注科学教育中工程设计的特征外,还要关注其设置的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方式,采用恰当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撰写日志的方式随时记录想法、解决问题。  工程设计与科学探究的比较  工程设计和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科学与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透彻,逐渐具备合理用药的健康意识。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群最容易患的疾病,高血压的病情若控制不好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脑梗死、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合理化个性化治疗,使血压稳定在安全范围,减小发病的风险,同时有效降低死亡概率。现国内外常用的一线降压药主要有利尿药、钙通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摘要]心肌肥厚是心脏在应急情况下的代偿反应,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诱发因素,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极高,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更加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心肌肥厚,对疾病的预防和全球范围内人们生活生活之恋的提高均有帮助。本文将从相待医学和祖国医学两个方面,介绍目前对与心肌肥厚的病因、病机、治疗方面的研究认识。  [关键词]心肌肥厚;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
“一种探究习惯”课程是由数学、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拓展,以智力七巧板、科学小实验和研究性学习为载体的探究性课程。该课程努力体现陶行知先生 “教学做合一” “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的教育思想,面向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开设,目的是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提升探究意识,掌握探究方法,发展探究能力,养成探究习惯。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洋溢着生命活力的 “全人课程”, “一种探究习惯”课程属于拓展型课程之一,课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