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认同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路径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vi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厘清辅导员职业认同影响因素及其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建设路径,认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职业化、专业化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职业认同是职业化、专业化的前提与基础,专业化是职业化的实现途径与依靠力量,专业化、职业化是实现职业认同的有效保证。影响辅导员队伍职业认同的四个因素包括社会评价、组织评价、群体认知和个体认同,对此应分别从政策支持与保障、优化队伍建设和学科结构、提升队伍核心竞争力、结合特点找准定位等四个方面推进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认同;职业化;专业化
  一、引言
  2014年3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整十年之后,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各职业等级能力标准进行了规范。这十年间,全国高校专职辅导员的人数从2004年的4万多人增加到近13万人。选拔、培养、激励、保障等机制逐渐完善,社会对辅导员队伍的认知度不断提升,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保障。尽管如此,辅导员缺乏职业认同、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迷惘困惑、职业倦怠、离职转岗等老问题依然存在,还需要我们继续研究解决。
  二、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概念与影响因子
  业界对职业认同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但普遍认为 “职业认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认同主体对职业的主观看法。心理学家Meyer将职业认同构建了一个三维模型,其中包括情感认同、持续认同和规范认同。其中,“情感认同”是指个体情感上对职业的依恋、认同和心理投入。就辅导员工作而言,主要是社会认可、学校肯定、学生及家长的评价、个人的自我成就与满足。“持续认同”是指个体知觉到自己离开某一职业而必须承受的成本和代价,从而不得不继续从事某一职业。从辅导员工作来说,工作收入相对稳定、福利待遇也有保障、寒暑双假齐全是其工作优势,并且还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比如晋升高一级的职务职称或通过考试调任其他岗位等。“规范认同”是指个体出于对职业忠诚的规范,出于互惠原则而形成对职业的忠诚感,这往往与工作过程中辅导员的个人成长与专业素养提升有关。
  三、辅导员职业认同与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关系
  从辅导员职业认同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来看,职业认同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心理基础,是实现职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对职业充满了认同感,才会推动辅导员走上职业化的道路,职业化道路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定要依靠专业化的建设,而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走好了也会反过来推动队伍的职业认同。
  综上所述,辅导员的职业认同、职业化、专业化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职业认同是职业化、专业化的前提与基础,专业化是职业化的实现途径与依靠力量,专业化、职业化是实现职业认同的有效保证,三者有机协调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推动这一职业的稳步发展。
  四、职业认同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下面将从社会评价、组织评价、群体认知和个体认同四个方面,来分析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存在的困境,并提出建设思路。
  1.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是指社会环境、观念、政策对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影响。社会环境是辅导员队伍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与支撑。自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实施以来,辅导员队伍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队伍数量不断壮大,品牌项目不断成熟。总体来说,辅导员队伍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评价均得到了切实有效的提升。但是,在其迅速发展的背后,职业准入门槛不高、职业认知度不高、社会地位不高等三“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高校辅导员的招聘要求普遍为专业不限,人们思想观念上一般也将辅导员作为一种岗位而不是一种职业,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有时也会带来社会认知的混淆。
  针对以上问题,要提高对于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我们认为最根本的还在于政策支持与保障。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在建立辅导员职业相对独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确立辅导员职业概念、明确辅导员的职业要求等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地位、职业公信力和社会认知度等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辅导员的职业化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2.组织评价
  “组织评价”是指高校环境、观念、政策对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影响。组织评价是辅导员队伍持续健康发展的直接动力。高校辅导员队伍在高校安全稳定、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涌现出了一些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专家,也成为很多高校甚至地方政府后备管理干部的重要来源。对于这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高校对予其的认同越来越强。尽管如此,辅导员队伍在高校中依然存在着职业职责不明确、职业体系不明晰、职业路径不明朗等三“不明”的问题。
  3.群体认知
  “群体认知”是指辅导员队伍自身对辅导员职业的根本性的看法。群体认知是辅导员队伍持续健康发展的组织保证。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矛盾”,一是辅导员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缺乏与工作所需的专业能力间的矛盾,这个问题的产生既与辅导员所需的多元理论与知识有关,也与辅导员职业准入门槛不高有关。二是辅导员成就动机与实际效果间的矛盾。部分辅导员曾经认为这一职业是类似高校专职教师的岗位,但实际是琐碎繁杂的行政工作和与学生谈心的交流疏导工作。这种心理落差,再加上时间、情感的付出与所得存在一定差距,就容易让辅导员对现实的职业产生困惑。三是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与发展方向间的矛盾。目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道路的方向已经逐渐清晰,但其发展路径与方式依然处于探索初期。因此,发展问题还将是继续困扰这支队伍并影响其群体认知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认为比较有效的方式在于“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4.个体认同
  “个体认同”是指辅导员个体在进行职业体验后对于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情况。个体认同与上述的社会评价、组织评价和群体认知密切相关,但又因人而异,存在着相对独立性,是辅导员队伍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力量。
  结合职业认同的三维模型,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不”:一是遇到挫折逆境时,情感上不认同;二是遇到职责模糊时,规范上不情愿;三是遇到周而复始的重复劳动时,心理上不可持续。以上是造成辅导员职业缺乏个体认同的主要原因,也是辅导员岗位无法职业化的根本原因。
  四、结语
  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认同中存在的问题不是单方面原因引起的,而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组织、群体和个人都会对辅导员职业认同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此,本文认为应分别在政策支持与保障、优化队伍建设和学科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结合特点找准定位等四个方面共同推进辅导员的职业认同,从而推进辅导员职业化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元,张晓玲,罗大贵.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研究综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2]黄菊,黄祥嘉.试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与专业化[J].教师教育,2008(12).
  [3]张炳武.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4]罗会德.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建设的借鉴及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1(8).
  作者简介:周洵瑛(1982- ),女,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槐花、槐米和槐叶中的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分别提取槐花、槐米和槐叶中的脂溶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从槐花中分离鉴定了22个化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其学习能力同步,其思想觉悟也要与实际能力保持一致。唯有如此,大学生才能在生活与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因此,高校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而教育生活化是众多教育方式中的一种。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路径  一、创造生活化教学条件,营造教学环境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的认识更加深刻,在潛移默化中将主旨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医疗水平也有了大步提升,在医疗方面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与其他高等院校不同,医学院学生的学习任务更重,学习压力更大,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医院进行阴道分娩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盲选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
摘 要:近年来,体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技师学院的体育教学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对有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出发,以此为基础,提出德育渗透途径,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技师学院;体育教学;德育渗透;途径  技师学院是在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特别是在高技能人才日趋短缺的情况下举办的,是在国家真正意识到技能人才不足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下的产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学生的课余生活逐渐得到丰富,众多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在学校中成立,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加入不同的社团。从表面上分析,學生社团的成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学生多元化生活的肯定,但是从深层次中剖析会发现在学生社团管理中存在很多管理上的漏洞。因此,本文围绕高职院校在学生社团的管理方面应当使用怎样的管理方式才能够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