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呢?本文从个性化的阅读、个性化的写作、人性化的课堂、个性化的作业、个性化的比赛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农村 语文教学 个性化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随着信息技术对各学科的不断渗透、整合,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出路了。想学市区中学的教学模式,可农村中学的设备跟不上,农村学生的阅读量较少,上网查资料更是没机会,所以,很多自主学习的活动是很难开展的。因此,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一直都难以走出传统教学模式。既枯燥疲软,又增加学生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个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个性化的阅读
1.个性化地选择文本
农村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阅读量一般都不大。他们一学期的阅读量几乎就是教材中的那几十篇文章了。对这些文章,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对自己喜欢的文章总是一睹为快。所以,开学初,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出最喜欢的文章,然后进行分组统计。选出最受学生喜爱的文章先教。教的时候,可让喜欢这些文章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让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2.个性化地理解文本
农村学生,习惯于直接从教师那获取知识,特别是对文章的感悟,几乎都是教师一手包办。其实,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章,都是作者感情和个性的凝结。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从审美趣味到语言特色,无不显示出各自的特点,而读者的个性心理不同,也决定了其阅读感受和欣赏体验的不同。“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一道理。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经历、情感,走近文本、走进作者,与之对话,从而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最终达到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阅读课。
二、个性化的写作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写作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语文个性化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写作的个性化。长期以来,农村学生,最怕的也许就是写作。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单调、呆板、毫无生气。学生选取的材料陈旧俗套,本来是最充满个性的学习,却变成了毫无生气、个性受到压抑的机械式运动。而个性化写作,就是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写作的自由和乐趣。
1.亲近自然,走近生活
鼓励学生利用农村特有的条件,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写作,诸如乡村的节日、乡村的夜晚等,还有家里饲养的家禽等。
2.作文的训练方式应多样化
多样化的作文方式减少了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可让学生放开手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贴近学生生活的命题,可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写作的兴趣也大大地提高了。
最常见的就是写个性化周记,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能写出真实的事件,表现自己或他人的喜怒哀乐,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学习生活的,有成长烦恼的,有乡村变化的,有同学友谊的,有家庭琐事的,有社会见闻的,内容丰富,眼界开阔,材料充足,这为创作个性化作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作文评语的个性化
传统的作文评语都比较公式化、呆板化,不是结构不完整,就是首尾不照应等,缺少感情,如能采用赞美为主的评价方式,把缺点说成改进建议,把大大小小的优点有意识当众表扬反复表扬,然后再提改进措施,学生肯定欣喜无比且更易改进。对不同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评分标准,等分而不等值,尤其应以鼓励态度的转变为重点。
三、个性化的课堂
语文课不是学课文,而是欣赏课文,是学知识,学技能,学运用;是陶冶情操,培养人格。所以,语文课完全可以上得形式多样,充满乐趣。
1.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1)学前读。笔者教给学生“预习三步法”:初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读课文,划生词,说说文章的大致内容;三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2)学中读。学习课文离不开一个“读”字,但“读”时也不能毫无目的、方法,一味“让我们读一遍”、“让我们再读一遍”,这样只能变成“老和尚念经”。如何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趣来,应注意方法的指导。
(3)学后读。课文学完,应强调对精彩片断的熟读成诵,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欧阳修讲述作文之道时曾说:“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2.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报载,某地开公开课,请了外国专家来指导。课始,老师设计得滴水不漏,学生答得完美无缺。课毕,上课与听课的老师松了一口气,外国专家却不置可否,第一句话是:“为什么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呢?”
是啊,长期“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已让学生渐渐丧失“问”的能力,以至课堂上出现了教师再三鼓励,学生无人提问,只好继续“师问生答”的尴尬局面。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引导学生善于提问。
3.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授、解”皆用“口”也。于是,多少年来,教师便在讲台上担当了滔滔不绝的角色,而学生也习惯于抬头听,低头抄,成了一个知识的“闷罐子”。如何让学生“说”起来?笔者认为要满足学生的欲望,增强学生说的信心,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
四、个性化的作业
传统的作业布置,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后进生的接受能力,去设计多梯级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可以采用作业的分层布置,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阶梯作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水平、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自主选择,力争让每位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五、个性化的比赛
为培养学生的个性,笔者的语文课常常上成朗读比赛课、演讲比赛课、课本剧表演比赛课,甚至还有书法比赛课、听力比赛课等,各种各样的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掌握知识、巩固知识,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只有打破传统,体现个性,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史爱荣、孙宏碧:《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5
[2] 卓志望:《素质个性化教育探索》,科学出版社,2003.11
[3] 岳锦锦:《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金色年华》2011第五期
(作者单位:536003广西北海市银海区银滩中学)
【关键词]】农村 语文教学 个性化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随着信息技术对各学科的不断渗透、整合,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出路了。想学市区中学的教学模式,可农村中学的设备跟不上,农村学生的阅读量较少,上网查资料更是没机会,所以,很多自主学习的活动是很难开展的。因此,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一直都难以走出传统教学模式。既枯燥疲软,又增加学生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个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个性化的阅读
1.个性化地选择文本
农村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阅读量一般都不大。他们一学期的阅读量几乎就是教材中的那几十篇文章了。对这些文章,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对自己喜欢的文章总是一睹为快。所以,开学初,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出最喜欢的文章,然后进行分组统计。选出最受学生喜爱的文章先教。教的时候,可让喜欢这些文章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让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2.个性化地理解文本
农村学生,习惯于直接从教师那获取知识,特别是对文章的感悟,几乎都是教师一手包办。其实,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章,都是作者感情和个性的凝结。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到体裁的运用,从审美趣味到语言特色,无不显示出各自的特点,而读者的个性心理不同,也决定了其阅读感受和欣赏体验的不同。“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一道理。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经历、情感,走近文本、走进作者,与之对话,从而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最终达到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阅读课。
二、个性化的写作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写作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语文个性化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写作的个性化。长期以来,农村学生,最怕的也许就是写作。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单调、呆板、毫无生气。学生选取的材料陈旧俗套,本来是最充满个性的学习,却变成了毫无生气、个性受到压抑的机械式运动。而个性化写作,就是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写作的自由和乐趣。
1.亲近自然,走近生活
鼓励学生利用农村特有的条件,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写作,诸如乡村的节日、乡村的夜晚等,还有家里饲养的家禽等。
2.作文的训练方式应多样化
多样化的作文方式减少了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可让学生放开手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贴近学生生活的命题,可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写作的兴趣也大大地提高了。
最常见的就是写个性化周记,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能写出真实的事件,表现自己或他人的喜怒哀乐,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学习生活的,有成长烦恼的,有乡村变化的,有同学友谊的,有家庭琐事的,有社会见闻的,内容丰富,眼界开阔,材料充足,这为创作个性化作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作文评语的个性化
传统的作文评语都比较公式化、呆板化,不是结构不完整,就是首尾不照应等,缺少感情,如能采用赞美为主的评价方式,把缺点说成改进建议,把大大小小的优点有意识当众表扬反复表扬,然后再提改进措施,学生肯定欣喜无比且更易改进。对不同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评分标准,等分而不等值,尤其应以鼓励态度的转变为重点。
三、个性化的课堂
语文课不是学课文,而是欣赏课文,是学知识,学技能,学运用;是陶冶情操,培养人格。所以,语文课完全可以上得形式多样,充满乐趣。
1.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1)学前读。笔者教给学生“预习三步法”:初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读课文,划生词,说说文章的大致内容;三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2)学中读。学习课文离不开一个“读”字,但“读”时也不能毫无目的、方法,一味“让我们读一遍”、“让我们再读一遍”,这样只能变成“老和尚念经”。如何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趣来,应注意方法的指导。
(3)学后读。课文学完,应强调对精彩片断的熟读成诵,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欧阳修讲述作文之道时曾说:“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2.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报载,某地开公开课,请了外国专家来指导。课始,老师设计得滴水不漏,学生答得完美无缺。课毕,上课与听课的老师松了一口气,外国专家却不置可否,第一句话是:“为什么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呢?”
是啊,长期“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已让学生渐渐丧失“问”的能力,以至课堂上出现了教师再三鼓励,学生无人提问,只好继续“师问生答”的尴尬局面。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引导学生善于提问。
3.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授、解”皆用“口”也。于是,多少年来,教师便在讲台上担当了滔滔不绝的角色,而学生也习惯于抬头听,低头抄,成了一个知识的“闷罐子”。如何让学生“说”起来?笔者认为要满足学生的欲望,增强学生说的信心,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
四、个性化的作业
传统的作业布置,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中后进生的接受能力,去设计多梯级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可以采用作业的分层布置,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阶梯作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水平、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自主选择,力争让每位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五、个性化的比赛
为培养学生的个性,笔者的语文课常常上成朗读比赛课、演讲比赛课、课本剧表演比赛课,甚至还有书法比赛课、听力比赛课等,各种各样的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掌握知识、巩固知识,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只有打破传统,体现个性,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史爱荣、孙宏碧:《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5
[2] 卓志望:《素质个性化教育探索》,科学出版社,2003.11
[3] 岳锦锦:《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金色年华》2011第五期
(作者单位:536003广西北海市银海区银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