骡马记忆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8383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老家那一带人大多都会说一句话,“三个壮汉,不及一匹瞎骡跛马能干。”若问何故,“那山梁梁,那坡坡儿,不靠骡马咋个吃得成!”老家人会这样理直气壮地回敬你。
  可说来也奇怪,老家人的认识里,骡子与马匹,图的无非就是驮物拉磨,只要使唤着顺手,都一样。因之,习惯上将骡和马都唤作马。
  因为几近家家户户都养马,马场一向都是寨子里最热闹的场所。所谓马场,实为寨子正中的一溜闲地,既供骡马休闲打滚,也为阉割牛马牲口提供便利。去势后的雄性牲口更加矫健勇壮、有力柔顺,更能耐寒冷气候,据说此法最早起源于古老的游牧民族。人类文明的演进往往夹杂着些血腥和罪恶,尧舜禅让如此,古代王朝的更替亦如此。
  马场没有主子,唯一的“建筑物”独独只有赤脚兽医备用的一个木头架子,无数雄性牲口在它的帮衬下改变了它们本来的面目,每年一拨或几拨。嚯地一刀下去,一阵血糊淋喇的哀嚎中,那带着腥味的肉团随即成了某些人滋补身子的仙丹妙方,同时也给牛马主人添了几分厚实的心理宽慰。
  马场实在是个热闹的场合,即使专给牛马牲口动刀子出了名的胖墩子兽医不到此施展他精湛的技艺,马场也很少闲着。劳作归来,或闲暇的清晨,饭菜还没出锅,马场就聚了众多的人。老的小的,青头发黑头发,都一应地牵了自家的良驹宝贝,给它们任性地打几场滚,或在场外的清水沟里给洗上一趟冷水澡;或将马绳头缠了腰身你来我往传递着水烟筒唠上一段家常,然后一路响铃归了各自的屋去,这是一天的开始或是结束。忙碌而又悠然。
  偶尔也有在闲聊中众人撮合着圆了某桩牲口买卖的,那是马场最不平凡的节日,既产经济又生情谊。做成了买卖、数过了钱的人当然咽不下独食,自费掏了腰包从马场一旁的“小卖部”里买来“扁担烟”或半袋子糖果挨个地分着吃,以示“一堵篱笆三个桩,一场买卖众人帮。”古来就有的规矩,人们乐得慷慨积德。要是谁家新近添了一匹马骡,主人自然也少不了要到马场散一次糖、分发一回烟。但这回可得有些讲究,再不起眼的烟、再少的糖果,也要慎重其事地给新添的马骡驮运着到马场才分给众人慢慢享用。其寓意是“福从马上来,良驹贺众人。”
  可山里人尽是些忙干不忙吃的急性子,还未等马篮子落地,人群就嚷嚷着沸腾起来,这边的刚检验过新家伙的牙口,那边的又急切地要过马绳头品评一番,生怕落下一袋烟的功夫就被人抢先占了新鲜去。那劲儿似乎人人都可做饲养行的能手,人人都是出色的驯马师。那畜生,无论优劣好坏,都是山里人的最爱!即使是拉不出厩门的三脚毛驴,只要一朝在手,也叫人心底踏实。
  俗话说“勤换骡马慎调房屋。”老家那一带人从不轻易以住宅作交易物,却最勤于调骡换马,但此来彼去马厩里总不闲着。因此我少年时代的土布书包里,总鼓起一柄捏得黑亮的镰刀把子,那是我每天都不能落下的另一个课堂。
  马与牛,都以草木果腹,都以吞食草料为生。但牛们长于反刍,胃口佳好,稍带绿色的草料均能随口下肚,主人实在无暇顾忌时,几捆干稻草和了半瓢食盐水也能勉强凑合着度上几日。再则牛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每年栽插结束就交给在山间筑巢讨生活的牛倌看管,或干脆打发到野地各自觅食去了。牛也懒得跟人较劲,乐得漫山遍野寻伴谈情,锻炼筋骨。
  马生就一副劳碌命,风里雨里忙出忙进,不仅要给人当坐骑,还要承接驮运货物、上架拉磨等汗水活。偶尔自带口粮出趟远门长长见识,也是短短几日,与旅游观光无缘。这情形即使回溯到冷兵器时代想必也不例外——马虽与兵卒齐名,但象棋盘上显目的位置一再说明,它作为贴身侍从的角色古来如此,亘久未变。
  马干起活来舍得卖力,在食物的選择上却很挑剔,即使是面对一堆青草也要作番精挑细选。但也有另外的情形,若见了一种哈尼人叫“haqsa”(哈尼语:哈散)的水草就不停地卷在嘴里,若饿鬼进食,不顾吃相。而对狗尾草、茅根一类的粗食则现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不断地打着响鼻,放着连环屁,厚厚的嘴唇懒懒地翻动着眼前的食料,却很少张嘴下肚。因此,割草喂马是一门很讲究的粗活,得瞅准马宝贝疙瘩的胃口,问客下菜。
  春水泛绿时节,马草最容易得手。只需两个时辰的光景,几捆草料就可顺顺当当地带回家了。最好选在清晨出行,露水还未脱尽,草儿容易拢成团,刀影过处,大把比韭菜芽儿还嫩几分的草料就捏在掌心里了。要是择了午后割草,不仅要担心蛰伏草丛深处的长蛇一类动物冷不丁窜出身来,牧草茎叶上的细白茸毛也易跟身上的汗渍黏在一起,那感觉像无数蛆虫蚂蚁上了身,稍刻不得消停。
  满坡的田野是割草的绝好去处,草儿潮湿,“哈散”簇拥,尽是些刚冒土不久的水草嫩芽。把镰刀磨得白里透紫,双膝跪成磕头状从田埂的这头顺势割草行进,或干脆就把双脚探到埂脚水里,顺着埂坡从下到上地缓缓而割,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对一个熟练的割草能手而言,割草这活儿是无需用手尽力去割的。只需双手摆出一副割草的姿势,让锋利的镰刀影儿轻声游走于青绿的田埂,那草儿就齐刷刷被拦腰截断了。那“嚓嚓嚓”的声响分明不是水草的断裂声,是一曲最适宜年轻的舞者翩翩起飞的美妙音乐。转眼回头之际,一向懒于修理边幅的田埂就容光焕发了。
  若是偶尔被前来清理田水的主人撞见,他东瞅瞅,西看看,却并不恼。临走时不冷不热地地送上一句:“小哥,可别伤了苗穗啊!”那语态分明邀你还去做不讨薪酬的锄草工呢!
  虽得以美言相赠,但你可别急着乐,那明晃如雪的镰刀影儿不停地在你骨肉做就的手心手背下游走,其势如同刀口上舔血。有很多回,我左手几个指头险些给锋芒毕露的镰刀口子啃了去,好在另一只手隐忍及时,那刃锋碰到硬骨也立刻缩了回去。虽受了些皮肉之苦,但终未有更大险情。而那锯齿形的牧草叶片一向是与人刀戈相向的,长此以往,一双手总是“旧愁未了,又添新愁。”
  庄稼人素来以血汗养命,我的无数“新愁”自然不能赖于割草,却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村头有一位专捡驴粪蛋子养花护苗的牧羊女,与我一道撒尿和泥“过家家”渐长成一树水莲,并常常乐于与我隔了一条“三八线”傻傻地坐到月落星稀才肯回屋睡去。我于是认定了这就是所谓的爱情。   日月渐长,我壮足了胆儿试着执子之手,以示一份懵懵懂懂的爱恋。不料她竟将手儿猛地缩了回去,正言道:“阿哥,莫怪我不依你。家有家训,我娘老说手茧粗大的男人挨不得!”稚嫩的我顿时立成一尊朽木,不知所措,只感觉那只刚伸出去的手无论怎么努力也难能收回来。
  从此,葱绿的田埂上,常有一位割草少年吸着响亮的口哨不断地排解着来自爱情的忧伤。事后未出几月,那个喊惯了我阿哥的牧羊女,其人生方向就有了新的安排。我也因此无望地改变了夜里溜达于她家屋前的习惯,那些猫在墙角里用咳嗽声、手电筒传递接头暗号的美好夜晚一去不返。
  母亲探明就里,夜里安慰我说:“她娘说得也在理,铁门对木门的,终究不是个事儿。还是专心下田割草吧,等明儿赶集,娘为你置办一件‘的确良’去。”我鼻子一酸,连忙搭腔道:“娘,去年你做的格子衫还在床头木箱子底下压着呢……”
  那一夜,我又一次梦到了牧羊女。梦中的牧羊女与先前判若两人,活脱脱一副贵妇人的模样,她体态盈盈,似笑非笑,举手投足间透出一种高不可攀的至尊与从容。她经营着偌大一个花园,带刺的黑玫、染血的杜鹃、雍容的牡丹,红的白的紫的,五花八门,数不尽数。一片花红柳绿中,我衣着褴褛,赤臂上阵,做着一份以养花锄草换取衣食的活计,依旧烈日下挥汗如雨,豆大的血茧布满宽厚的掌心。
  次日清晨,我又赶早起身下田去割草,可梦境里的情节不断在脑海里回放。正当我背负牧草往回赶时,一不留神连人带草地栽进田里去了。之后好长一段时日,我精神恍惚,印堂发黑,托人往落水处长长地叫了一次魂,身体状况才尽显奇迹,渐有好转,而我那青涩的爱情却再也没有唤得回来。很多年后,我才慢慢弄明白,来自心灵最深处的刺痛仅凭一壶精神汤剂是不可见效的,只能交给时光老人慢慢去消耗。
  那会儿家里正养着一匹年轻俊秀的赤马。此马下腹厚实,身长腿健,可食量大得惊人,每日两背草料还撑不到天黑。但赤马干活有一股憨劲,行将起来脖上的铜铃摇得叮当脆响,再重的驮子压在身上也从不含糊。仰首阔步间,人已落在数十米以外了。
  赤马本是一把做活的好料,却狂热于大众场合将阳具展示予人。几次严鞭施教,但终无悔改之意。有一回随人驮肥下地,众人凑拢着打伙吃午饭间,赤马又再次犯浑,噎得父亲一阵脸红筋胀,恨不能一棒子将它打翻在地。
  好梦难圆,但烦心的事儿即使绕了十道弯也会找上门来。一向循规蹈矩尾随赤马做护卫的黄狗似乎也受了赤马的同化,隔三差五寻邻家的母狗偷爱作欢。毛头小儿见状,以长棍挑拨,借以取乐,常常羞得路过的小媳妇大姑娘们只能以袖口掩了脸面避而远之。
  猪狗无言人有言,马骡无忌人有忌。同一道屋檐下的牛马犬羊如此大逆不道难免给人落下笑柄。父亲横下心,将黄狗售以村人剥皮炖了肉,赤马则远卖了他乡。
  赤马易人是春末的午后,来人介绍说是某畜牧场专做品种提纯研究的,低头查看了一阵赤马外露的下腹,便认定赤马为马中上品,也没怎么讨价还价就大大方方地数过了钱。父亲迟疑着卸下马脖子上的铜铃,准备礼送到村口。赤马仿佛明白了此行的寓意,显出从未有过的惊慌,如临大刑般前腿蹬定门槛,后腿反倒坐将下去,死活不肯跨出门槛半步。母亲见状,哆嗦着从土楼上撮来半升称玉米喂食,赤马方才随了新主人怏怏离去。之后好几个年头,马厩一直空着。逢人问起,父亲便绕了道说:“先前我养过一匹赤马,正盘算着过足了两岁就交给‘胖墩子’呢,只是到后来……”此类话题,往往以父亲的“后来”作结束。是后悔,是惋惜,抑或自责,只有父亲自己弄得明白。
  赤马刚走那阵子,有村人几次登门询问起那铜铃的去向,父亲都以“卖马不卖鞍”为借口搪塞了回去。只是后来的几年,每到秋末寒尾,父亲像又记起了什么,时不时从房梁上取下铜铃叮叮当当地拨弄几声,然后又不动声色地将其放回原處。一份鲜活的记忆,似乎全回荡在几下尴尬的铃声里。
  这情形我们做儿女的自然看在眼里,都说父亲老了,动不动就念叨那些陈芝麻烂谷子。可我们哪能猜得透他的心思,有好几回,一个外乡货郎一路响铃到寨里贱卖,父亲蹒跚着循声而去,便歇斯底里地向人盘问起马铃的出处。好在那货郎眼看父亲一脸的诚实相,也没怎么深究。父亲老了,父亲真的老了,我们都这么说。
  父亲终于从投注了半辈子汗水的土地上解放了下来,轻活重活一概不再沾手。忽一日,父亲悠哉乐哉地在集镇畜牧市场上瞎转悠,忽地,眼前顿时一亮,一影似曾相识的赤色马匹撞入他的眼帘,便不由分说地阔步凑上前去,三言两语就将此物买下。父亲有一项充足的理由,说“赤马老了,不能再受人作贱了。‘哈散’遍地蔓着,我不连累人。”
  尘封了多年的铜铃再一次配上了用场,而那个曾经的割草少年,一想到那明晃晃的镰刀影儿,便为年老的父亲平添了一份隐隐的担忧。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一  转眼之间,外孙子Ethyn过两天就九周岁生日了,九岁的他已经是美国内华达州“天才班”(三年级)的学生。能考进“天才班”的学生,智商可谓是千里挑一,还要通过心理学博士面试才能录取。  “Ethyn真是太棒了,”跟他视频时,我由衷夸赞他说,“今年生日想要什么礼物?wiwi送你。”“wiwi”是我老家雷州话“梅梅”的读音,是他弟弟给我起的英文名字,这里还有个小故事呢!  去年我去美国探望他们,一天
期刊
去金沙江捡石头是酝酿了好久才成行的,因之前经常听资深石友们说,“能拥有几块亲自去金沙江捡的美石,才真正算得上入门级的石友。”为了能成为所谓的藏家,也为了有几块能拿得出手的奇石,我才有了这次远行。  “有险江必有美石”,金沙江发源于青海境内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  据说金沙江还有黑水、绳水、淹水、泸水、丽水、马湖江、神川等名称。沿河盛产沙金,“黄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
期刊
你生,或者不生  年龄就在那里  不上不下  你乐,或者不乐  政策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愿,或者不愿  机会就在那里  机不可失  来我的不惑里  或者  潇洒走一回  优柔寡断,好不欢喜  2015年冬日凌晨,挑灯夜读的我突发感慨,在朋友圈里宣告如此心情,标题《致二胎政策》,引来评论无数。  那段时间,生二胎绝对是中国老百姓最热门的话题,喝茶聊、饭桌聊、散步聊、姐妹聊、哥们聊……  同事、
期刊
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我家就有一只猫。  这只猫身色土黄,外表如虎,机动灵活,捉鼠猛烈。它为了保护家里的粮食财产安全,在家不停地四处巡逻,只要搜寻到一只老鼠,立马就抓到手里,决不让跑掉,老鼠只要听到它的叫声,就远远的返回原路逃跑了,再不敢跑出来。  这只猫为家效忠,是保护我家粮食财产的一个“好警察”。  后来,它生下了一只小花猫。小花猫出生三天后自己就可以走路行动了。可爱的小花猫蹦蹦跳跳,摇摇摆摆,
期刊
掀開透明的玻璃窗,我像往常一样看着窗外的景色。而这一次不同,一缕刺骨的寒风拂面而来,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瑟瑟的初冬已在我身边,它悄无声息地来临了。  灰蒙蒙的天空中悠然地漂浮着鹅毛大雪,不一会儿,冰冷的寒气也跟随着雪花的脚步来到了人们的身边。人们浑身颤抖缩成一团,在风雪中茫然失措地奔跑着。汽车似乎也略显焦虑急匆匆地跑来跑去,路上的树木也披上了一层雪白的衣服,让人看着有几分喜爱。初冬景色真是既让人迷
期刊
《西部散文选刊》2019年第1期,头题推出青海“青稞艺术流派散文作品大展”,可谓开门隆重,给足了咱青稞“面子”。巧的是,入选的作家皆来自曾经和如今青稞种植的富集地,即互助、大通和门源三县。门源不用说,众所周知,河湟流域所有区县,唯有互助、大通等地现还有青稞耕种。所以,这些作品正儿八经属于青稞产地原创。本辑的点评专论,由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新锐评论家贺颖执笔。来自北京的学者为青海青稞鼓与呼,不啻是一
期刊
微风,三月。听说武汉的樱花开了,不知是怎样的灼灼热烈。此刻,我们比立春时节更温柔地期待着,草木生,万物荣。  己亥末,庚子春,在这次浩大的时光轮回中,神州大地上杂染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搅动着万千人心。这似乎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起点,现在,疫情甚至卷席了全球,在万众瞩目下,狂妄地不肯收束。  沸腾的,已在前线无声地奋战了好多个日日夜夜;平静的,已渐渐习惯宅在家中,用心和念去做
期刊
不记得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儿的陪父母说说话了,每天的重心都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圈内不停地忙,总有很多的事由来拒绝父母的相邀,尽管同在一个城市,尽管只是仅仅回去吃顿饭的時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忙似乎成为了成年人一个固定的口头禅,也成了一种固定的状态模式,总是会认为忙就会换来更多的收获,总是觉得万一懈怠一会儿就会错过很多,却很少真正的去思考在忙的背后,还有亲人的诸多期待和盼望。  那天父亲突然打来
期刊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不太记得最早接触到这首诗是在哪年哪日,印象中我那时还是在校学生,正沉醉于金庸梁羽生的武侠世界,对风靡校园的琼瑶言情小说尚沒多大兴趣,更别提写诗的席慕蓉了。同学把诗抄下来递给我时,出于礼貌和面子,我勉强一看,没想到,读着读着竟有了一丝说不出的感动,十
期刊
迎着冬日暖阳,心情格外舒畅,笔者兴致勃勃地从贵阳市观山湖绿地联盛出发,途经十余个公交车站点,来到了久负胜名,地处贵阳市云岩区枣山路的黔灵山公园。  刚到公园门口,抬眼便见几个至上而下的红色草书大字“黔南第一山”。呵!难怪当我问及周围邻居贵阳哪里最好玩时,邻居们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说:黔灵山公园。这不,“黔南第一山”的“第一”两字不就是最好的诠释吗?  怀揣着“黔南第一山”的神秘,我跟随如织的人流排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