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案例属于《思想品德》八年级第八课第一框“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的内容。通过教学,学生认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理解“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关系”、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履行自己的应尽义务。”在课堂上,教师要选择和运用观看新闻视频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思品教学;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36-1
【案例描述】
一、视频展示,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新闻视频——赵丽蓉和巩汉林的《打工奇遇》
二、问题探究。根据学生观看视频的感受,引领他们思考:
1.视频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齐答:侵犯消费权)
2.我们身边有类似的事件发生吗?你碰到过没有?(吸引学生注意力,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这样,也就自然过度引入到了课题。
三、欣赏歌曲《天亮了》,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消费者权利的必要性。
教师问:现实生活中,顾客应该是“上帝”,但作为“上帝”的消费者的权利却屡屡被侵犯,你能举出些例子吗?
学生踊跃回答。
生1:经营者惟利是图使得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生2:经营者为了谋取暴利,不顾消费者生命安全。
生3:“大头娃娃”事件,、苏丹红时间、三聚氰胺奶粉等事件层出不穷,这些利欲熏心的经营者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
……
显而易见,这样的活动设计和课堂气氛带来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感动,从而更加激发起他们的维权意识。
教师:消费者的权利屡屡被侵犯,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损失的同时,世界各国消费者纷纷觉醒,消费者运动应运而生,用实际行动捍卫自己的权益。
四、学生质疑并解决问题。教师建议学生根据预习进行思考,并根据需要与同学进行讨论,提出疑问。此时学生纷纷要求发言,接连提出问题。按提问的顺序,依次为:
1.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权利?
2.为什么把消费者比喻成“上帝”?这一比喻恰当吗?
3.消费者有哪些具体权利?
4.为什么吃亏的都是消费者?
5.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
6.为什么要成立消费者协会?
7.为什么要把每年3月15日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8.消费者有没有责任?要不要承担义务?
9.我们的消费权利被侵犯后怎么办呢?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以问题的逻辑关系为顺序,让学生发表解决问题的意见,并不时地请发言的学生举一些自己的例子(略)。在这个过程中,气氛很热烈,探讨非常深入。
五、情感升华。教师在学生归纳小结的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后,再次观看音乐视频《放心消费之歌》:
“美丽的江苏我的家,放心消费靠大家,诚实守信手牵手,放心消费乐万家。商品是人品诚信最根本,消费关联千万家,責任就在你我他,责任就在你呀你我他,微笑欢迎您,诚信服务您,放心送给您……,……。”
在优美而富有哲理的歌声中结束了这一节课。
【教学反思】
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享有消费者的权利,中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进行本节课教学时,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探究认识到“上帝”即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理解保护“上帝”权利的必要性,认识“上帝”享有的权利,并明确应该怎么做一个文明的“上帝”。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选择和运用观看视频新闻、引入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习的热情。
有位专家说过,成功的课可以不拘形式而各具特色,但都要求闪现出“亮点”来,这个“亮点”能让学生兴奋,可以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就是观看新闻视频后引发的学生激烈讨论,继而提出疑问,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九个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获得不少启发:第一,创设情境,问题引领。教师要改变过去把学生当成灌输知识容器的做法,通过师、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谈谈感受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他们一定的探索空间,从而使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第二,教师要放手,课堂要民主,学生要自由。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要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要给学生发言权,自由交流的民主权,在大胆发言与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第三,新闻视频要有时效性。热点新闻才能“给力”课堂,才能抓住学生眼球,才具有讨论的价值、探索的热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新闻视频的采集、选取,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以探究的热情。
关键词:思品教学;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36-1
【案例描述】
一、视频展示,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新闻视频——赵丽蓉和巩汉林的《打工奇遇》
二、问题探究。根据学生观看视频的感受,引领他们思考:
1.视频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齐答:侵犯消费权)
2.我们身边有类似的事件发生吗?你碰到过没有?(吸引学生注意力,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这样,也就自然过度引入到了课题。
三、欣赏歌曲《天亮了》,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消费者权利的必要性。
教师问:现实生活中,顾客应该是“上帝”,但作为“上帝”的消费者的权利却屡屡被侵犯,你能举出些例子吗?
学生踊跃回答。
生1:经营者惟利是图使得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生2:经营者为了谋取暴利,不顾消费者生命安全。
生3:“大头娃娃”事件,、苏丹红时间、三聚氰胺奶粉等事件层出不穷,这些利欲熏心的经营者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
……
显而易见,这样的活动设计和课堂气氛带来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感动,从而更加激发起他们的维权意识。
教师:消费者的权利屡屡被侵犯,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损失的同时,世界各国消费者纷纷觉醒,消费者运动应运而生,用实际行动捍卫自己的权益。
四、学生质疑并解决问题。教师建议学生根据预习进行思考,并根据需要与同学进行讨论,提出疑问。此时学生纷纷要求发言,接连提出问题。按提问的顺序,依次为:
1.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权利?
2.为什么把消费者比喻成“上帝”?这一比喻恰当吗?
3.消费者有哪些具体权利?
4.为什么吃亏的都是消费者?
5.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
6.为什么要成立消费者协会?
7.为什么要把每年3月15日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8.消费者有没有责任?要不要承担义务?
9.我们的消费权利被侵犯后怎么办呢?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以问题的逻辑关系为顺序,让学生发表解决问题的意见,并不时地请发言的学生举一些自己的例子(略)。在这个过程中,气氛很热烈,探讨非常深入。
五、情感升华。教师在学生归纳小结的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后,再次观看音乐视频《放心消费之歌》:
“美丽的江苏我的家,放心消费靠大家,诚实守信手牵手,放心消费乐万家。商品是人品诚信最根本,消费关联千万家,責任就在你我他,责任就在你呀你我他,微笑欢迎您,诚信服务您,放心送给您……,……。”
在优美而富有哲理的歌声中结束了这一节课。
【教学反思】
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享有消费者的权利,中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进行本节课教学时,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探究认识到“上帝”即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理解保护“上帝”权利的必要性,认识“上帝”享有的权利,并明确应该怎么做一个文明的“上帝”。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选择和运用观看视频新闻、引入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习的热情。
有位专家说过,成功的课可以不拘形式而各具特色,但都要求闪现出“亮点”来,这个“亮点”能让学生兴奋,可以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就是观看新闻视频后引发的学生激烈讨论,继而提出疑问,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九个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获得不少启发:第一,创设情境,问题引领。教师要改变过去把学生当成灌输知识容器的做法,通过师、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谈谈感受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他们一定的探索空间,从而使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第二,教师要放手,课堂要民主,学生要自由。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要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要给学生发言权,自由交流的民主权,在大胆发言与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第三,新闻视频要有时效性。热点新闻才能“给力”课堂,才能抓住学生眼球,才具有讨论的价值、探索的热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新闻视频的采集、选取,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以探究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