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指导的缺失,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是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明显问题。叶圣陶的略读思想是他众多阅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从根本上整顿和理清人们对于对略读的认识,同时对于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也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叶圣陶 略读思想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76-01
叶老认为:“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 “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做‘略’。一半系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却已熟能生巧,不需要多用心力,自会随机肆应,所以叫做‘略’。”由此可以看出,略读不等同于粗略的阅读,而是其运用在精读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去阅读精读选文以外的长篇短章,并非是粗略地、不求甚解地去阅读。笔者认为,要“授之以渔”,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略读方法,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正确的读物。
古人云:“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中学生学业繁重,不应该耗费过多的精力去读一些相对无益的书籍,因此对课外读物应该“非拣选不可,拣选那正确的,当前合用的书来读”。关于择优阅读的问题,要遵循“不读问世不到一年的書;不读没有名气的书;不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在众多课外读物中,笔者推荐《读者》、《读写天地》和《语文报》,里面的文章多短小精悍,适合学生略读,当然还有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里推荐的名篇名著,篇幅较长,不易精读,也是略读的最佳读物。此外,学生也可以上面的“三不”为原则选取适当的书刊来拓展阅读。
二、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略读方法。
教师要想运用略读理论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读一些用来消遣的书籍,可以采用“浏览泛读法”,这是一种相对比较轻松的不需要经过太多思考的阅读方法,也是我们常说的那种“随手翻翻”,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指导学生用电脑搜索书目及其作家背景、内容摘要等相关信息;读一般性的报刊杂志或自然文史之类,可采用“搜寻猎读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捕捉自己所需的重要信息,有重点有目的地阅读;阅读语言文学理论或科普文等文章,可采取默读法,边读边思考,这一类文章往往比较晦涩难懂,学生一般还不具备基本的文学素养,往往一时间不知该从何下手,这便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慢慢地将学生进入阅读的大门,一步步追求和领会作者的意思,才会与作者真正达到心灵相同,精神共鸣。当然,课外阅读并非完全不能采用精读的方法,课外读物当中的一些美文佳作、经典片段等等,还是值得学生用细琢细磨的工夫慢慢咀嚼的。
三、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不加约束,要做好检测和评价工作。可以进行量化统计,比如统计学生的课外阅读篇目、字数等等来检测学生课外阅读数量,也可以通过调查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笔记等等来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检测和评价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例如开展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设置读书笔记展示台、读后感园地等等。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检测和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独特的阅读体验,接受学生的多样化思维,可以适当采取一些奖励措施。此外,教师还应该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又宽松自由的检测评价氛围,尽量鼓励家长也一起参加到这诸多活动中来,使课外阅读活动能够良性而持续地发展下去。
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在课外的独立阅读活动,也同样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和拓展延伸,有着课内阅读教学无法替代的功能,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的指导往往很容易在阅读教学中被教师忽视,目前,很多教师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却无从下手,面对这样的情况,重拾叶圣陶的略读理论,对中学课外阅读教学,对深化当前语文教学改革,都有着积极的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卷二)[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卷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方雅君(1993-),女,福建漳州人,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生,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关键词】叶圣陶 略读思想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76-01
叶老认为:“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 “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做‘略’。一半系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却已熟能生巧,不需要多用心力,自会随机肆应,所以叫做‘略’。”由此可以看出,略读不等同于粗略的阅读,而是其运用在精读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去阅读精读选文以外的长篇短章,并非是粗略地、不求甚解地去阅读。笔者认为,要“授之以渔”,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略读方法,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正确的读物。
古人云:“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中学生学业繁重,不应该耗费过多的精力去读一些相对无益的书籍,因此对课外读物应该“非拣选不可,拣选那正确的,当前合用的书来读”。关于择优阅读的问题,要遵循“不读问世不到一年的書;不读没有名气的书;不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在众多课外读物中,笔者推荐《读者》、《读写天地》和《语文报》,里面的文章多短小精悍,适合学生略读,当然还有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里推荐的名篇名著,篇幅较长,不易精读,也是略读的最佳读物。此外,学生也可以上面的“三不”为原则选取适当的书刊来拓展阅读。
二、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略读方法。
教师要想运用略读理论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读一些用来消遣的书籍,可以采用“浏览泛读法”,这是一种相对比较轻松的不需要经过太多思考的阅读方法,也是我们常说的那种“随手翻翻”,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指导学生用电脑搜索书目及其作家背景、内容摘要等相关信息;读一般性的报刊杂志或自然文史之类,可采用“搜寻猎读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捕捉自己所需的重要信息,有重点有目的地阅读;阅读语言文学理论或科普文等文章,可采取默读法,边读边思考,这一类文章往往比较晦涩难懂,学生一般还不具备基本的文学素养,往往一时间不知该从何下手,这便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慢慢地将学生进入阅读的大门,一步步追求和领会作者的意思,才会与作者真正达到心灵相同,精神共鸣。当然,课外阅读并非完全不能采用精读的方法,课外读物当中的一些美文佳作、经典片段等等,还是值得学生用细琢细磨的工夫慢慢咀嚼的。
三、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不加约束,要做好检测和评价工作。可以进行量化统计,比如统计学生的课外阅读篇目、字数等等来检测学生课外阅读数量,也可以通过调查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笔记等等来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检测和评价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例如开展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设置读书笔记展示台、读后感园地等等。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检测和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都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独特的阅读体验,接受学生的多样化思维,可以适当采取一些奖励措施。此外,教师还应该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又宽松自由的检测评价氛围,尽量鼓励家长也一起参加到这诸多活动中来,使课外阅读活动能够良性而持续地发展下去。
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在课外的独立阅读活动,也同样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和拓展延伸,有着课内阅读教学无法替代的功能,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阅读的指导往往很容易在阅读教学中被教师忽视,目前,很多教师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却无从下手,面对这样的情况,重拾叶圣陶的略读理论,对中学课外阅读教学,对深化当前语文教学改革,都有着积极的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卷二)[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卷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方雅君(1993-),女,福建漳州人,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生,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