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性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也是衡量学生智力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教学工作的发展,人才的竞争,作为低年级的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身体和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课堂教学,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把培养学生的思维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从而为向新世纪输送创造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一、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思维训练
小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以一定的具体的感性认识为基础逐步引向抽象思维,对小学生来说,离开了具体的感性材料,是无法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所以教师就应该尽量使学生接触各处感性材料,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比较,概括、综合,逐步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并向逻辑思维方面发展。低年级学生抽象能力差,但好奇心强,他们对抽象的事物不容易理解,对具体形像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鲜动人的事物却比较敏感,容易接受,特别是对能演示的活动数据更有兴趣,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把静态的画片制成色彩鲜艳的活动教具重现到课堂上,也演示,也叙述,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独立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讲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先用8颗水果糖,分别给了4个学生,第一个学生分了四颗,第二个学生分了三颗,第三个学生分了一颗,接着我又拿了8颗水果糖,分别分给了另外四个学生,每个学生分了2颗,问学生:第一种分法,每个学生分到的糖颗数相等吗?学生答:不相等。又问学生:第二种分法,每个学生分到的糖颗数相等吗?学生答:相等,第二种分法分到糖颗数相等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就是等分。得出结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这种除法也叫等份除法。列式:8÷4=2(颗)。在此基础上,我又拿出8颗糖分给学生,给第一个学生分了2颗,给第二个学生分了2颗,给第三个学生分了2颗,给第四学生分了2颗,问学生:第五个学生还能不能分到糖?学生答:不能。问学生“为什么?学生答:因为8里面只有4个2。所以每个人分2颗,只能分给4个学生。得出结论: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这种除法也包含除法。算式8÷4=2(颗)。用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具,采用比较、分析、概括、综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有兴趣的活动中接收了新的知识,学生不但学得高兴,而且很愿意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建的思维,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是后天培养和训练的结果。根据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过度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具体向抽象逻辑发展从中启发,激励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意识,发展想象力,是小学数学探索的一个新课题。
我在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没有什么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思维,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一例,先让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制作的长方形,量出长,宽和一周的长度,接着指定两个学生分别报出所制作的长和宽,我很快准确地说出它们各的周长,问学生:我计算出的周长和你们算出的是否一样。学生给予满意的回答,然后顺着学生思路,紧接着向他们提出问题。于是使学生在了解,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学习长方形周长浓厚的兴趣,紧接着抓住这个机会,及时导入新课《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在学生理解了周长的含义后,拿出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教具,要求学生算出它的周长,一学生回答:8+8+6+6=28厘米,另一学生回答8×2+6×2=28厘米,又有几个学生也做了正确的回答,最后我在同学们经过自己思维的基础上,利用启发式。终于使学生的答案归纳到(8+6)×2=28(厘米),这样学生积极劳动从一般认识上升到高度认识,由具体一般性思维,通过引导上升到逻辑抽象思维进而发展到创造性思维,在教师从几个不同方面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得出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结论。使每个同学都能讲清这种算式带有普遍概括的理由,这样使抽象的、枯燥的数字通过积极思维与实践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概括性思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推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的公式。又如:在教学中对10以内数字的加减。也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典型示范,教学中摸索规律,找出理解运算的巧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特点,编了这样的顺口算法:一位数相加要满十,看着大数想凑数,大数是9就想1,大数是8就想2,大数是7就想3,大数是6就想4,分解小数看剩数,剩几加几和是几,例如7+9=?大数是9要想凑1得10,7借9一个,剩6个,看成10加6得16等。使学生由一般记忆潜移默化上升到理性记忆,将学生思维通过这个顺口溜开发出来,在别的运算法则中找出或创造出学数学掌握运算规律的“捷径”来,象“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接力算等,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动也不同形式地加以开展,引导学生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兴趣。寓教育于娱乐活动也不同形式地加以开展,引导学生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兴趣。
三、 注重口语表达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低年级学生往往语言不完整、不准确、语言无序、思维杂乱,这就需要注重数学语言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100以内的退位减法25-8,教师让学生拿出25根小棒(2捆加5根),5减去8不够减怎么办?启发学生打开1捆(10根)合并起来得17。学生操作后,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回顾操作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很好展示了学生操作思维的过程。
在教学中通过上述两种思维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开阔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维的习惯,教育改革由侧重于传授知识而逐步向培养智能发展迈进了一步。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面向现代化,认为教育以于知识的传授与掌握来说,又关键在于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的培养,这个问题又必须从儿童抓起。我们民族的振兴,国家的昌盛,不能只是满足于祖先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低下时的创造上,要继承祖先光辉的成就,开拓现时代科学的创造,必须具有掌握现代的本领与素质,而这个机能则必须从幼儿,儿童智力训练抓起。教师必须从学生入学起,除了培养好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外,更要有计划,有目的确地培养学生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有条理符合逻辑。形成良好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加强训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智能,重视认知规律在思维训练中的启迪作用,就会使学生逐渐学会思维的方法,逐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一、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思维训练
小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是以一定的具体的感性认识为基础逐步引向抽象思维,对小学生来说,离开了具体的感性材料,是无法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所以教师就应该尽量使学生接触各处感性材料,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比较,概括、综合,逐步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并向逻辑思维方面发展。低年级学生抽象能力差,但好奇心强,他们对抽象的事物不容易理解,对具体形像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鲜动人的事物却比较敏感,容易接受,特别是对能演示的活动数据更有兴趣,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把静态的画片制成色彩鲜艳的活动教具重现到课堂上,也演示,也叙述,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独立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讲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先用8颗水果糖,分别给了4个学生,第一个学生分了四颗,第二个学生分了三颗,第三个学生分了一颗,接着我又拿了8颗水果糖,分别分给了另外四个学生,每个学生分了2颗,问学生:第一种分法,每个学生分到的糖颗数相等吗?学生答:不相等。又问学生:第二种分法,每个学生分到的糖颗数相等吗?学生答:相等,第二种分法分到糖颗数相等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就是等分。得出结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这种除法也叫等份除法。列式:8÷4=2(颗)。在此基础上,我又拿出8颗糖分给学生,给第一个学生分了2颗,给第二个学生分了2颗,给第三个学生分了2颗,给第四学生分了2颗,问学生:第五个学生还能不能分到糖?学生答:不能。问学生“为什么?学生答:因为8里面只有4个2。所以每个人分2颗,只能分给4个学生。得出结论: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这种除法也包含除法。算式8÷4=2(颗)。用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具,采用比较、分析、概括、综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有兴趣的活动中接收了新的知识,学生不但学得高兴,而且很愿意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建的思维,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是后天培养和训练的结果。根据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过度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具体向抽象逻辑发展从中启发,激励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意识,发展想象力,是小学数学探索的一个新课题。
我在教学中也做了一些尝试,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没有什么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思维,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一例,先让学生拿出自己事先制作的长方形,量出长,宽和一周的长度,接着指定两个学生分别报出所制作的长和宽,我很快准确地说出它们各的周长,问学生:我计算出的周长和你们算出的是否一样。学生给予满意的回答,然后顺着学生思路,紧接着向他们提出问题。于是使学生在了解,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学习长方形周长浓厚的兴趣,紧接着抓住这个机会,及时导入新课《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在学生理解了周长的含义后,拿出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教具,要求学生算出它的周长,一学生回答:8+8+6+6=28厘米,另一学生回答8×2+6×2=28厘米,又有几个学生也做了正确的回答,最后我在同学们经过自己思维的基础上,利用启发式。终于使学生的答案归纳到(8+6)×2=28(厘米),这样学生积极劳动从一般认识上升到高度认识,由具体一般性思维,通过引导上升到逻辑抽象思维进而发展到创造性思维,在教师从几个不同方面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得出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结论。使每个同学都能讲清这种算式带有普遍概括的理由,这样使抽象的、枯燥的数字通过积极思维与实践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概括性思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推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的公式。又如:在教学中对10以内数字的加减。也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典型示范,教学中摸索规律,找出理解运算的巧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特点,编了这样的顺口算法:一位数相加要满十,看着大数想凑数,大数是9就想1,大数是8就想2,大数是7就想3,大数是6就想4,分解小数看剩数,剩几加几和是几,例如7+9=?大数是9要想凑1得10,7借9一个,剩6个,看成10加6得16等。使学生由一般记忆潜移默化上升到理性记忆,将学生思维通过这个顺口溜开发出来,在别的运算法则中找出或创造出学数学掌握运算规律的“捷径”来,象“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接力算等,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动也不同形式地加以开展,引导学生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兴趣。寓教育于娱乐活动也不同形式地加以开展,引导学生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兴趣。
三、 注重口语表达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低年级学生往往语言不完整、不准确、语言无序、思维杂乱,这就需要注重数学语言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100以内的退位减法25-8,教师让学生拿出25根小棒(2捆加5根),5减去8不够减怎么办?启发学生打开1捆(10根)合并起来得17。学生操作后,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回顾操作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很好展示了学生操作思维的过程。
在教学中通过上述两种思维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开阔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维的习惯,教育改革由侧重于传授知识而逐步向培养智能发展迈进了一步。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面向现代化,认为教育以于知识的传授与掌握来说,又关键在于对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的培养,这个问题又必须从儿童抓起。我们民族的振兴,国家的昌盛,不能只是满足于祖先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低下时的创造上,要继承祖先光辉的成就,开拓现时代科学的创造,必须具有掌握现代的本领与素质,而这个机能则必须从幼儿,儿童智力训练抓起。教师必须从学生入学起,除了培养好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外,更要有计划,有目的确地培养学生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有条理符合逻辑。形成良好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不断地探索,加强训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智能,重视认知规律在思维训练中的启迪作用,就会使学生逐渐学会思维的方法,逐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