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沐浴着信息化的春风,CIO的职业看上去越来越有吸引力。只是在光鲜的背后,有很多烦心事却不得不面对。
CIO手握企业的IT生命线,处在企业信息化的最前端,接触到的都是高科技,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弄潮儿;而且CIO还代表了企业的“甲方”地位,在选型的时候掌握着供应商的“生杀大权”。看上去,CIO的生活是光明和美好的。 虽说如此,做一个好的CIO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CIO跟信息化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项目失败了,CIO理所当然要承担起责任,项目成功了,却往往没有人把成绩归功给CIO。因此,在看似光鲜的职业背后,CIO还是有很多难题不得不面对。
其一,大势所趋的压力。
毫无疑问,对于很多企业,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企业进行深层次变革的原动力。对于任何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无法置身于这个潮流之外,否则将面临被时代淘汰的命运。因此,很多企业将提升竞争力的着力点放在IT上,我们从IT管理职位的名称从“电脑房主任”到“IT经理”到如今的CIO的职称变化也可以反映这种趋势。头衔大了,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更大的责任。从单纯的技术到技术业务兼备,CIO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种潮流下,左邻右舍都在建设信息系统,而且听说有的同行还干得不错。作为企业的CIO开始坐不住了,看着别人都出成绩了,咱不能没所作为!
其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话说老板也有意建设信息系统了,自己铆了一股子劲也想要大干一场了,可是一旦开头发现还真不是说起来那么容易。现在技术手段日新月异,应用形式花样翻新、业界又没标准,CIO一时很难适应,又感觉无从下手。
技术是好东西,但用的好坏却大有学问。具体到一个IT项目,CIO还面临着多角度的聚焦和审视。从企业的股东,企业员工以及经营管理层,到最近大行其道的IT审计,多方面的要求都要满足,CIO可谓苦不堪言。很多人只注意到了CIO这个让人羡慕的职称光环,大以为CIO们可以安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对下属呼风唤雨,殊不知信息化项目一开始,就有一大罗筐的繁琐小事装满了他们的头脑,新技术要学习,各方的要求要满足,CIO已经变得“一个头两个大”了。
其三,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项目的事情终于有个眉目了,可是合适的人才却是很难找。企业的规模不够大,用于信息化的投资也很有限,给不了高薪很难吸引高手来参与信息化建设。没有合适的人才,那就找一些新兵来培养吧。新人往往好学上进,如果恰逢企业信息系统上马,这些年轻人如鱼得水,一两年就成长为骨干了。这时,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告一段落了,一些基本的运维工作让骨干觉得很没有挑战性。这时怎样留住人才又成了CIO的难题了。某公司IT部门的两名业务骨干相继离职,CIO很意外也很苦恼,骨干离职就像抽走了支撑IT部门的几根柱子。
其四,失败的阴影无时不在。
因为信息化成功的案例实在太少,看多了这种失败的苦果,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决策时常常会谨小慎微,患得患失。遇到一些小的挫折,就会开始怀疑整个决策,老板担心花掉的钱无法带来回报,IT部门担心一旦失败了,所付出的努力都是出力不讨好。这时,所有的压力都在CIO身上,一时间如负千斤重担。
特别是来自于企业管理层对ROI的算计如同顶在CIO头上的一块巨石,时时刻刻要关注。IT项目过程已经不止于项目前期和中期,要更注重项目后期,而这个过程会长达好几个年头。即使一个不大不小的项目也会影响老板和企业对CIO能力的看法。
如此说来,面临那么多的压力,好像CIO这个吸引人的职位看起来真是没法干了。其实不然,问题总有解决之道,为CIO送上以下几招。
招法一、积跬步而成千里的耐心。
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CIO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首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有总体的规划,系统需要强调扩展性和兼容性;其次,CIO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小步走,如果每一小步都能取得成功,能够以实际行动和效果打动老板和手下的员工,以后的工作开展会顺利很多,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积累信誉和经验;第三,由辅入主的原则,用一句俗话来说叫做“先捏软柿子,再啃硬骨头”。从容易取得效果的系统做起,再逐步来攻克难关,这样就会避免信息化遇到难题而失败的命运。
招法二、要权的艺术。
要想做成事,必须有足够的权力,对于CIO而言,也是如此。但是由于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没有被所有的企业管理者所认同,所以很多CIO的工作也并不是企业的核心,CIO更难以拥有决策权。
某CIO谈起他在一家小型企业做信息主管,负责企业信息化项目的一段经历时,失败带来的痛苦仍然使他无法释怀。当时企业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整个信息部门包括他在内只有两个人。企业考虑要上ERP项目,主要是管理销售和财务的系统,最后选择的方式是找供应商来做开发。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销售、财务等各部门的抵制。最后,项目因为迟迟不能验收,以失败而告终了。这次失败让他意识到,没有决策权的CIO要做成一件事情,可谓困难重重。而如何要到权力,建议可以分三步走:先设计事; 再设计权; 最后向领导要权。
招法三、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CIO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跟各种各样的供应商打交道,而如何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则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很多时候,项目的成功将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选择真正合适的供应商。在跟供应商合作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原则需要遵循。
第一,在选择的时候,CIO需要明确信息化的目的,全面考察供应商的实力,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不应该仅仅考虑价格,不要过分注重价格,记住“一分钱一分货”的老话。第二,在合作的过程中,要达成共赢的共识。一旦选定供应商,整个项目就变成了双方共同的事,要相互理解和扶持。可靠的伙伴、稳固的合作关系,和真诚的协作与理解是除了产品之外还需要从供应商那里得到的。第三,除非原则问题,否则尽可能不要中途更换供应商。一旦选定供应商,就不应该再觊觎别家的产品。动辄更换供应商的做法,只会让原来的积累付之东流,而且还会影响以后跟供应商的合作。
招法四、掌握正确的思维逻辑和关键点。
想清楚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仔细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系统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要采用什么样的应用模式?用什么样的软件架构?用什么样的硬件支持等等。
有了整体思路以后,有一些关键的地方还需要着重强调。坚持服务理念,要认识到信息化是一种服务,其核心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 知道为谁服务,首先CIO要向老板负责,然后是企业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最后是一般的员工。有了优先级,在安排工作顺序时才会掌握要领。明白怎么服务,提供基于数据的服务是最容易取得信任的。选择正确路线,如果你是一位很厉害的CIO,你需要寻求创新,做业内的领头羊;如果你的积累还不够,那最好跟着已经非常成功的榜样走,借鉴别人的经验,才能少走弯路,并且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注:本文中企业与人物为虚构,如有相同纯属偶然)
CIO手握企业的IT生命线,处在企业信息化的最前端,接触到的都是高科技,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弄潮儿;而且CIO还代表了企业的“甲方”地位,在选型的时候掌握着供应商的“生杀大权”。看上去,CIO的生活是光明和美好的。 虽说如此,做一个好的CIO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CIO跟信息化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项目失败了,CIO理所当然要承担起责任,项目成功了,却往往没有人把成绩归功给CIO。因此,在看似光鲜的职业背后,CIO还是有很多难题不得不面对。
其一,大势所趋的压力。
毫无疑问,对于很多企业,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企业进行深层次变革的原动力。对于任何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无法置身于这个潮流之外,否则将面临被时代淘汰的命运。因此,很多企业将提升竞争力的着力点放在IT上,我们从IT管理职位的名称从“电脑房主任”到“IT经理”到如今的CIO的职称变化也可以反映这种趋势。头衔大了,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更大的责任。从单纯的技术到技术业务兼备,CIO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种潮流下,左邻右舍都在建设信息系统,而且听说有的同行还干得不错。作为企业的CIO开始坐不住了,看着别人都出成绩了,咱不能没所作为!
其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话说老板也有意建设信息系统了,自己铆了一股子劲也想要大干一场了,可是一旦开头发现还真不是说起来那么容易。现在技术手段日新月异,应用形式花样翻新、业界又没标准,CIO一时很难适应,又感觉无从下手。
技术是好东西,但用的好坏却大有学问。具体到一个IT项目,CIO还面临着多角度的聚焦和审视。从企业的股东,企业员工以及经营管理层,到最近大行其道的IT审计,多方面的要求都要满足,CIO可谓苦不堪言。很多人只注意到了CIO这个让人羡慕的职称光环,大以为CIO们可以安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对下属呼风唤雨,殊不知信息化项目一开始,就有一大罗筐的繁琐小事装满了他们的头脑,新技术要学习,各方的要求要满足,CIO已经变得“一个头两个大”了。
其三,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项目的事情终于有个眉目了,可是合适的人才却是很难找。企业的规模不够大,用于信息化的投资也很有限,给不了高薪很难吸引高手来参与信息化建设。没有合适的人才,那就找一些新兵来培养吧。新人往往好学上进,如果恰逢企业信息系统上马,这些年轻人如鱼得水,一两年就成长为骨干了。这时,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告一段落了,一些基本的运维工作让骨干觉得很没有挑战性。这时怎样留住人才又成了CIO的难题了。某公司IT部门的两名业务骨干相继离职,CIO很意外也很苦恼,骨干离职就像抽走了支撑IT部门的几根柱子。
其四,失败的阴影无时不在。
因为信息化成功的案例实在太少,看多了这种失败的苦果,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决策时常常会谨小慎微,患得患失。遇到一些小的挫折,就会开始怀疑整个决策,老板担心花掉的钱无法带来回报,IT部门担心一旦失败了,所付出的努力都是出力不讨好。这时,所有的压力都在CIO身上,一时间如负千斤重担。
特别是来自于企业管理层对ROI的算计如同顶在CIO头上的一块巨石,时时刻刻要关注。IT项目过程已经不止于项目前期和中期,要更注重项目后期,而这个过程会长达好几个年头。即使一个不大不小的项目也会影响老板和企业对CIO能力的看法。
如此说来,面临那么多的压力,好像CIO这个吸引人的职位看起来真是没法干了。其实不然,问题总有解决之道,为CIO送上以下几招。
招法一、积跬步而成千里的耐心。
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CIO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首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有总体的规划,系统需要强调扩展性和兼容性;其次,CIO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小步走,如果每一小步都能取得成功,能够以实际行动和效果打动老板和手下的员工,以后的工作开展会顺利很多,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积累信誉和经验;第三,由辅入主的原则,用一句俗话来说叫做“先捏软柿子,再啃硬骨头”。从容易取得效果的系统做起,再逐步来攻克难关,这样就会避免信息化遇到难题而失败的命运。
招法二、要权的艺术。
要想做成事,必须有足够的权力,对于CIO而言,也是如此。但是由于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没有被所有的企业管理者所认同,所以很多CIO的工作也并不是企业的核心,CIO更难以拥有决策权。
某CIO谈起他在一家小型企业做信息主管,负责企业信息化项目的一段经历时,失败带来的痛苦仍然使他无法释怀。当时企业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整个信息部门包括他在内只有两个人。企业考虑要上ERP项目,主要是管理销售和财务的系统,最后选择的方式是找供应商来做开发。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销售、财务等各部门的抵制。最后,项目因为迟迟不能验收,以失败而告终了。这次失败让他意识到,没有决策权的CIO要做成一件事情,可谓困难重重。而如何要到权力,建议可以分三步走:先设计事; 再设计权; 最后向领导要权。
招法三、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CIO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跟各种各样的供应商打交道,而如何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则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很多时候,项目的成功将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选择真正合适的供应商。在跟供应商合作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原则需要遵循。
第一,在选择的时候,CIO需要明确信息化的目的,全面考察供应商的实力,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不应该仅仅考虑价格,不要过分注重价格,记住“一分钱一分货”的老话。第二,在合作的过程中,要达成共赢的共识。一旦选定供应商,整个项目就变成了双方共同的事,要相互理解和扶持。可靠的伙伴、稳固的合作关系,和真诚的协作与理解是除了产品之外还需要从供应商那里得到的。第三,除非原则问题,否则尽可能不要中途更换供应商。一旦选定供应商,就不应该再觊觎别家的产品。动辄更换供应商的做法,只会让原来的积累付之东流,而且还会影响以后跟供应商的合作。
招法四、掌握正确的思维逻辑和关键点。
想清楚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仔细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系统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要采用什么样的应用模式?用什么样的软件架构?用什么样的硬件支持等等。
有了整体思路以后,有一些关键的地方还需要着重强调。坚持服务理念,要认识到信息化是一种服务,其核心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 知道为谁服务,首先CIO要向老板负责,然后是企业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最后是一般的员工。有了优先级,在安排工作顺序时才会掌握要领。明白怎么服务,提供基于数据的服务是最容易取得信任的。选择正确路线,如果你是一位很厉害的CIO,你需要寻求创新,做业内的领头羊;如果你的积累还不够,那最好跟着已经非常成功的榜样走,借鉴别人的经验,才能少走弯路,并且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注:本文中企业与人物为虚构,如有相同纯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