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思维”格斗训练与《运动训练学》(一)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fj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逆思维“带有《武术技击训练学》的味道
  
  有这么一件事,或许该跟大家说明一下,就是:如果你是练散打的,你的教练就该精通“散打训练学”。否则的话,他是瞎指导,你是跟着瞎练习。这一规律对其它的运动也适用,教拳击的要精通“拳击训练学”,足球教练必须精通“足球训练学”,至于武术技击,武术技击也是人体运动之一项,所以教武术技击也要遵循“武术技击训练学”。但是遗憾,武林目前没有这么一部书(指导散打训练的不计)。
  好在有一部叫《运动训练学》的书可供我们借鉴——其实散打、拳击、足球等项目的训练学,也都是在“运动训练学”的指导下搞出来的,在原理上,不出运动训练学的范畴。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运动训练学是讲什么的?
  告诉大家,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的普遍规律”的。
  这个“普遍规律”,包括技术训练的普遍规律,身体训练的普遍规律,心理训练的普遍规律,战术训练的普遍规律等等。
  当然,在运动训练学这个“普遍的大规律”里,不同的运动,譬如拳击、散打、足球等等,其训练,又有适合自己特点的小规律。
  说到武术,它在训练“拳、腿技术,功力(即身体素质),胆量、心理、战术等方面”,也有自己的小规律。不过,如同拳击、散打、足球一样,武术训练的小规律,跳不出运动训练学这个“普遍的大规律”。
  话说到这里,我要跟大家透个底,我所提倡的“逆思维”格斗训练,就是在运动训练学的指导下,对武术训练这个小规律的研究,因此带有一些“武术技击训练学”的味道。至于我管它叫“逆思维”,不过是因为它跟“流行的传统”大相径庭罢了。若换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来看,“逆思维”一点不逆。不但不逆,它还顺得很、正得很。
  
  武术——训练要与实战结合得严丝合缝
  
  看过我“逆思维格斗训练”文章的人,恐怕都会有一个印象,我爱反复强调“训练围着实战转”、“用实战指挥训练”、“用实战检测训练”之类的观点,这种不同于“流行传统”的观点,既出自我二十几年的探索,也有暗合运动训练学之处。了解运动训练学的读者知道,运动训练学的宗旨,就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它在训练上的任何一项原则和方法,都直指比赛(实战)这一目的,从不允许有些许的偏离。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为了比赛(实战),《运动训练学》这门学问就没有必要搞了。谁想搞,他也只能出于个人兴趣。
  只有“用实战监督训练”,训练才能少走弯路,尤其武术爱好者,大家都是业余在练,每天只能拿出一、两个小时。但越是时间有限,大家越要“把训练和实战严丝合缝地结合起来,尽量让训练一点不浪费地为实战服务”,因为大家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供浪费嘛。
  要想使训练和实战严丝合缝地结合到一块,需要有一套与实战结合得严丝合缝的训练方法。这套训练方法,不用说,武术爱好者自己是难以搞出来的。何况,它也不是爱好者的任务,它属于武术教师的分内之事。
  
  制订一套能提高学生实战能力的训练法,是武术教师的分内之事
  
  刘翔能夺奥运金牌,一靠他本人超乎寻常的天赋,二靠教练孙海平的高水平训练。说到教练的价值,可以说,假如孙海平不掌握一套极有效、极先进的训练方法,刘翔纵然再具天赋,他也成就不了今天的辉煌。因为平庸的教练——不管是教跨栏的还是教武术的,他们的训练方法只会人云亦云,跟在“流行的练法”后头亦步亦趋,而绝不会像孙海平那样,在训练方法上追求“实用、求新”(孙海平的口头禅)。如果说平庸的教练连一个运动天才都能毁掉,那么,绝大多数天资普通的武术爱好者,假如不幸遇上这样的教练,命运的悲惨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武术爱好者普遍不能打这件事,如果追究责任,首先要追究教武术的人。按照运动训练学的观点:教练在“制订训练计划、指导训练”等等方面,负有直接的责任——当然,如果爱好者身体极弱、胆量极小,或者每天练习不到一个小时、每周训练少于五次、持续练习坚持不了一年,责任则不在教练。
  在武术训练上,教师要制订的“训练计划”,其核心部分就是训练方法。这套方法用到爱好者身上,起码要能够有效地提高如下三方面的能力:
  (一)提高一般的身体素质,提高专项的身体素质(或曰:一般功力,专项功力),增进有机体的机能。
  (二)使爱好者掌握武术技击所需要的拳腿技术、战术,使拳腿技术及战术达到“自动化”的程度——需要强调一点,拳腿技术的掌握,指的是能在实战对抗中打出来,不能光会练、不能打。
  (三)改善心理素质,提高爱好者应对实战对抗的心理承受能力。
  如大家所知,格斗,也即武术技击,若离开“身体、心理、拳脚技战术”这三方面的素质,那是绝对玩不转的。
  但是,提高“身体、心理、拳脚技战术”的能力,说起来简单,具体操作难。因为怎么安排训练是有讲究的,或者干脆说,它就是一门学问——别看武术技击本身是一门技能,但是教武术,搞训练,却是大学问。
  教武术绝不是个简单事。按照“运动训练学”的观点,各项运动的教练员要明白很多学问,仅是“必须掌握”的学问就有: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专项运动理论、运动营养学等(见《运动训练学基础》,马冬梅著)。如果有人觉得这个标准高了,那么我告诉你,此外还有“应掌握”的学问呢,诸如: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等。够武术教师学几年的。笔者对于这些学问均有涉猎。至于我为什么要先结合运动训练学来谈逆思维(或武术技击训练),一是因为运动训练学是直接指导训练的学问,二是因为“运动训练学是整个运动理论的核心”,所有的运动理论都在运动训练学中有所反映。
  下面,我由运动训练学的两个概念——“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入手,来展开我的话题——武术的技击训练(逆思维格斗训练)。
  
  “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缺一不可
  
  “一般训练”指的是什么?拿武术来说,就是在练习中“使用非武术动作”,对爱好者的身体素质、器官机能进行全面地提高。对这个“一般训练”,大家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身体素质训练。
  “专项训练”呢?就是在练习中“使用武术本身的拳脚动作”,来增进武术技击所需要的专项的身体功能、身体素质、拳脚技术(包括战术、心理等等)。譬如:拳脚空击,拳脚对抗,踢打沙袋、拳脚靶等等。
  我所以要引进“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这两个概念,是因为在武林中:
  (一)普遍漠视一般身体训练。普遍漠视专项训练(踢打沙袋、拳脚靶等)。
  (二)对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区别,认识模糊。
  (三)因为对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关系理不清,在每天、每一周、每一阶段的训练安排上,缺少对这两种训练的合理调控。
  说起来,在真正的传统武术里,本来是存在一般训练的,只不过没有使用“一般训练”这个词罢了。比如:八极拳用“兔子蹦”(近似一般训练中的连续跳高、跳远)来提高下肢爆发力,用“压胳膊蹲起”(类似一般训练中的'深蹲')来增进腿部力量,用“顶拳头”来提高上肢及胳膊的力量,用“纵跳摸高”来提高脚下的弹跳力,用“不定向移动”来练反应速度和灵敏性。等等不一而足。
  “专项训练”在真正的传统训练里也是常见的,比如:八极拳的踢桩打袋——用八极拳的拳脚技术来踢树桩、打沙袋,在提高拳脚力量的同时掌握拳脚技术。再比如八极拳的对抗训练——用来提高反应速度、灵敏性及熟悉拳脚技术在实战中的使用。至于“踢打拳脚靶”,虽然在真正的传统训练中也是没有的,不过,一旦引进,它就属于武术技击训练中的“专项训练”了。
  其实,大多数的武术爱好者尽管没听说过“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这两个术语,但对它们所练的内容,往往并不陌生(对上述八极拳的那些训练,有谁不多少了解一些呢?)。在这个时候,教武术的人就应该顺水推舟,在给学生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同时,进一步从运动训练学的角度讲解“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之间关系——一般与专项的关系是绝不可漠视的,否则,教师就是瞎教,学生就是瞎练。
  按照运动训练学的原理,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存在如下的两种关系:
  (一)一般训练是专项训练的基础。就是说,一般训练一定要认真搞,不重视一般训练,专项训练的水平绝对上不去。所以,武术教师在训练中,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只练专项的踢打沙袋,而放弃基础性的一般训练。
  (二)专项训练代表一个人的训练水平。一般训练虽然重要,但它不是最终目的,一般训练是为了促进专项训练水平的。对于武术来说,只搞一般训练而远离专项训练,则不叫练武术(因为各项运动的一般训练,尽有相同之处)。不过,要说明一点,专项训练是有副作用的,像踢打沙袋,髋、膝、踝关节和肩、肘、腕关节和四肢的肌肉要承受很大的负荷,天长日久,会导致相应的神经系统出现疲劳,造成运动损伤。好在副作用并非不可避免,在练习中穿插一些一般训练,即可有效地调节。
  了解了“一般”与“专项”的关系,我们也就知道,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二者缺一不可,要结合起来练,相互提高。至于怎么结合?这涉及到“训练周期”、“训练负荷”、“训练强度”及具体的训练方法等等问题(什么叫周期、负荷、强度?大家可以去问自己的老师,也可听我下次讲解)。
  作为本系列文章的开头,该篇只是做了些简述,尚没有展开细说,不过,尽管如此,我想大家已能明了,一套能增长爱好者实战能力的训练法,是有科学讲究的,它既是武术科学化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对武术教师水平的考查——教师在教学中是否遵循运动训练学的原理和方法,是衡量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准。
  (责编:高生)
其他文献
五、单手立圆推手训练图解  1、互行抱拳礼  甲乙两人面向并步站立,身体自然放松、保持中正。两人的距离约1-1.5米,互行抱拳礼(图1)。华夏大地是礼仪之邦,未习武先明礼、先明德。行抱拳礼即是尊重对方又是庄重宣布严守武德,潜移默化修养心性、完善人格,以礼始、以礼终,武术交手训练不可或缺。拳技乃诡道,武德是圣道,以圣道统制诡道是中华武术的传统。  2、预备势  礼毕,甲乙两人双臂自然下垂,相互注视对
期刊
枪为百兵之王,可见枪术在传统武术中的地位。历代军中皆以长枪为主,可见枪法的威力和便利。武谚有云:“年刀月棍当时枪”,即是说枪法最易学,学即能用,立竿见影。武谚又云:“年刀月棍一辈子枪”,则是说枪法易学难精,枪法中的堂奥需要人用一生来修证。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枪术要数杨家枪,无论战场还是游场均是赫赫有名,从明代的武术著作中我们得知,当时的枪法杨家枪稳坐第一把交椅。杨家枪始自何人法创何时,早在明时人们
期刊
方便连环铲,简称方便铲,又名月牙铲(因其一头形如月牙),为传统武术中求取功力的一种重兵器,要求轻则十余斤,重则二三十斤不等。  此兵器本为佛道两门之法器,乃方外出家之人所专用,佛家称为禅杖,道家名曰道铲。和尚与道士云游参学时,常随身携带此兵器,一来可挑担行李,二来可防身护体,但主要作用是用其多行方便善事。如在云游途中可挖路铺道(听出家道士讲,旧时主要是用其铺平马车在土路上所压车辙方便行人及其它车辆
期刊
姬氏枪法源于六合枪    众所周知,心意六合拳是以枪法化拳法而形成的拳术,在心意六合拳谱中《六合十大要序》中记载了姬龙峰先生的事迹:“先生明末人也,精于枪法,人呼为神,而先生犹有虑焉,以为:‘吾处乱世出可操枪以自卫,若太平之日,刀枪入鞘,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于是变枪法为拳法,而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名其拳曰六合拳。”姬公是枪术高手,那么,姬公的枪法还有吗?在哪里?什么样?有些拳术传承者在
期刊
2009年8月23日,HBO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市丰田中心,举行了一场NAB0超轻量级(140磅)空缺拳王争夺战,前三届世界轻量级拳王胡安·迪亚兹(职业战绩为三十五胜二负,十七场击倒取胜)在家乡以场上无争议的点数评判,战胜了来自纽约的意大利裔前超轻量级拳王保罗·梅里吉纳吉(职业战绩为二十六胜三负,五场击倒取胜),获得了争夺更高级别世界拳王王冠的资格。  但是,梅里吉纳吉坚信自己控制了比赛节奏,技
期刊
四角防卫术是截拳道中基本的一种防卫技术,用于对付街头的袭击。四角防卫术是一套针对人体上部四个身体反应区的攻防反应而采用的针对性的防卫技术。虽然咏春拳和截拳道中都有这样的防卫技术,但是各具特色。而且咏春拳中强调的是阻挡和反击同时进行,而截拳道提倡的是阻截对手的进攻。  截拳道的四角防卫术关键是以自然姿态和打斗姿态进行防卫。自然姿态是最理想的姿势。例如,遇到常见的挑衅:“嘿,干嘛盯着我的女友看?”这种
期刊
广大民众遭遇暴力分子,一般很难形成对抗的态势。因为暴力分子在某一特定环境及时期内,其处在绝对的强势,我方则处在相对的弱势。在这种情形下,有的人听天由命,消极被动地任暴力分子胡作非为;有的人失去所有反抗,没有正义,出卖个人尊严;有的人盲目对抗,尽做无用功。暴力分子是建设小康社会中一种不和谐声音的制造者,当我们遭遇暴力犯罪分子时,只要人人都挺身而出,用浩然正气去抵制一切邪恶之气,才能维护好我们现在难得
期刊
大多数防身自卫技术训练内容都会包括像如何对付持枪歹徒的袭击,而很少有教练传授你当自己的亲人或朋友遭受威胁时,你应该如何出手相助。事实上,第三方遭受威胁的情况常常出现,确实需要学习相关的防卫技术。  我这样说是因为我个人就有过多次这样的亲身经历。我之所以决定跟达唯·列维尼学习以色列军警格斗术是因为在我早年时候曾经遭受过歹徒的持枪抢劫。当时虽然我没有学过军警格斗术,但是我当时非常愤怒(当时是真生气),
期刊
序曲一  “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故治强易为谋,弱乱难为计。故用于秦者,十变而谋希失;用于燕者,一变而计希得。非用于秦者必智,用于燕者必愚也,盖治乱之资异也。”韩非子在这里说的是条件越优越就越容易把事情做好。对于一个强盛的国家就很容易给它出主意,而对那些衰弱混乱的小国家就难以给它想办法。  传统二胡的选料比较讲究,选用较贵重的红木和优质蟒皮,红木边材谈黄褐色或灰黄褐色并带
期刊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总能获得智慧和灵感,赢得他人的尊重。虽然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力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大了,肌肉不如以前那样有力了,但是随着人年龄的变老,人们对现实的理解更加深入了。年轻人很快也会走上这条道路。  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功夫高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能力最终是会日益受到局限的。年龄会影响你各方面的能力,影响你的行动和反应能力。可能最重要的是,年龄会影响人个性的发展,即便是优秀的武术家,从内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