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亮相】
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听沙沙松涛,听呦呦鹿鸣,听楼台笙歌,听夜半私语……你是否学会了倾听?又倾听到了什么?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角度自选,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做到文从字顺;(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50分)
【技法指导】
认真审题,明确立意。本次写作训练看似非常简单,但还会有不少同学会无意中把大量的笔墨花费在不重要的地方。
其实,“倾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地说,“倾听”就是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语言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广义的“倾听”既包括言语方面的传递和接收,也包括抽象感情的传递和接收,如亲情、友情等。
“倾听”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了对任何一方的描写。
多角度立意,全方位“倾听”。相信不少同学在拿到作文题的时候,脑海里最先闪过的立意就是自己倾听同学或他人的倾诉,这是一个最常见的写作角度。
其实,同学们不妨从“倾听”的狭义和广义的解释入笔。当然,除了言语方面的倾听外,也可以多“倾听”如情感、社会边缘人物等的声音,不要将写作内容局限于最初的想法;也不要急于下笔,而是要多思考。相信,同学们定能“倾听”到与众不同的“声音”。
少年心事
戏 声
林芸亦
我坐在窗边,隐约听见远处有唱戏的声音,不禁回忆起了以前听戏的日子。
儿时的生活是绚丽多彩的,因为常常去阿婆家玩。那时,村子里常会举办些活动,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唱戏。
开戏前,公告栏上就会贴出通知,我总是第一个知道的,然后飞快跑回家中,把这个消息告诉家里人。当村里开始搭建戏台时,我早已做好看戏的准备了。看戏的时间往往在节假日,所以我基本每次都能赶上,现在想来,我也算是忠实粉丝了。
一个很大的棚子,一个不算大的舞台以及许多板凳,戏台就算搭成了。等到当天唱戏时,我会早早地过去,带上阿婆给我准备好的干粮及几个空矿泉水瓶,挑个靠前的好位置,然后把矿泉水瓶分散开摆在身旁,表示我旁边已经有人了。我就这样坐在那里,等待好戏开场。
等唱戏的人缓缓地走上舞台时,戏就开场了。
伶人的声音总是尖尖的,有些音调我至今仍学不来。其实,我听不懂他们到底在唱些什么,毕竟那时的我还小,但却总能陶醉在他们的唱腔中。有些唱腔听多了,以至于我都能背下来,回到家里,就“咿咿呀呀”地学着,惹得众人发笑。
听戏也算我当时最大的樂趣之一,而且能一直坐在那里,听着唱戏的人连唱几个小时,都不会觉得烦躁。
后来,我上了学,许久未去阿婆家,再去的时候,却听说已经没有唱戏这个活动了,戏台也不再搭建,只留下一块空地。
自那以后,唱戏的人,唱戏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而这块空地,也就变得清净了许多。
唱戏的声音消失了,唱戏的人也没有了,但那段听戏的时光,却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浙江乐清市乐成镇第一中学)
模拟评分:50分
得分理由:这是一篇很有现实意义的作文。开篇四段,小作者写了唱戏前期戏台的搭建;而在第六段中,小作者又着重写了“我”记忆中的戏声,简笔勾勒出了“我”对儿时看戏的回忆。
最后几段抒情性的文字,将整篇作文的“倾听”定义为对往昔听戏时光的“倾听”,使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的“倾听”得到了很好的结合,读后令人回味。
人生感悟
听
王心悦
终于听到声音了。
小原伫立在马路的一边,来往的车辆并不是很多。
这是一条普通的路,一边是淌了几十年的小溪,一边是一家孤儿院。聋哑儿童小原在这里生活了八年。每天,那个匆忙的午后,她都会站在马路的一边,等上好久。直到黄铜色的余晖油油地照到她的脚尖时,她才落寞地回去,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孤儿院的大门对面是一排长椅,常有老人来这儿晒太阳,他们孤苦、衰老的面颊上看不到光彩。有一个穿着米白色大衣的老太太不知从哪天起,就坐在这里了。
“很精神的老太太,她好像在看我呢。”小原想着,害羞地低下了头。
“多好啊,一个小姑娘。”老太太想。
小原涨红了脸,尴尬地站在那里,直到……
一个午后,小原又站在那儿。阳光有些炫目,她抬起头,一缕秀发顺着她的耳际划过脸颊。抬眸间,她们的目光相撞了。老人痴痴地望着眼前的女孩,想到数十年前的自己也还是个小姑娘。此刻,安静了数年的女孩的耳畔蓦地响起了老人清晰却微弱的声音——“孩子”。小原先是不敢相信,看了一眼老人,而老人则投以温暖的微笑,小原也再一次听到了“孩子”那亲切的称呼。
她拼尽全力想向老人问好,却只发出了几个含糊的字眼,涨红了那两只小小的耳朵。老妇却像没听到般站在马路的对面,就那么安静地看着小原。小原有些疑惑,突然间,心变得温暖起来,耳畔再次传来了老人断断续续的声音……
瞬间即永恒。原来,老人就是她要等的人。
若干年后,小原白发苍苍、颤颤巍巍地坐在那排长椅上,望着对面站着的一个胆怯的女孩,倾听她从心底发出的声音。
原来,我们要等的,就是自己;听到的,其实正是自己的声音。
(浙江乐清市乐成镇第一中学)
模拟评分:46分
得分理由:习作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女孩是如何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的,因为坐在对面的老人给了她莫大的勇气。作文开头,先以一个简单的场景温暖人心,老人与女孩是一种生命的传递,而这生命的本质,正是声音。此外,心理描写的运用也为本文增色不少,字里行间将小原从胆怯、害羞到感恩的心路历程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读后令人反思。
失分理由:1.作文开篇可以再简化些,让切入点变得更精准。
2.文中可适当地增加一些景物描写,从侧面反衬出小原的胆怯和“听”到老妇人的声音后雀跃的心理。
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听沙沙松涛,听呦呦鹿鸣,听楼台笙歌,听夜半私语……你是否学会了倾听?又倾听到了什么?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角度自选,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做到文从字顺;(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50分)
【技法指导】
认真审题,明确立意。本次写作训练看似非常简单,但还会有不少同学会无意中把大量的笔墨花费在不重要的地方。
其实,“倾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地说,“倾听”就是凭借听觉器官接受语言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广义的“倾听”既包括言语方面的传递和接收,也包括抽象感情的传递和接收,如亲情、友情等。
“倾听”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因此,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了对任何一方的描写。
多角度立意,全方位“倾听”。相信不少同学在拿到作文题的时候,脑海里最先闪过的立意就是自己倾听同学或他人的倾诉,这是一个最常见的写作角度。
其实,同学们不妨从“倾听”的狭义和广义的解释入笔。当然,除了言语方面的倾听外,也可以多“倾听”如情感、社会边缘人物等的声音,不要将写作内容局限于最初的想法;也不要急于下笔,而是要多思考。相信,同学们定能“倾听”到与众不同的“声音”。
少年心事
戏 声
林芸亦
我坐在窗边,隐约听见远处有唱戏的声音,不禁回忆起了以前听戏的日子。
儿时的生活是绚丽多彩的,因为常常去阿婆家玩。那时,村子里常会举办些活动,但印象最深的还是唱戏。
开戏前,公告栏上就会贴出通知,我总是第一个知道的,然后飞快跑回家中,把这个消息告诉家里人。当村里开始搭建戏台时,我早已做好看戏的准备了。看戏的时间往往在节假日,所以我基本每次都能赶上,现在想来,我也算是忠实粉丝了。
一个很大的棚子,一个不算大的舞台以及许多板凳,戏台就算搭成了。等到当天唱戏时,我会早早地过去,带上阿婆给我准备好的干粮及几个空矿泉水瓶,挑个靠前的好位置,然后把矿泉水瓶分散开摆在身旁,表示我旁边已经有人了。我就这样坐在那里,等待好戏开场。
等唱戏的人缓缓地走上舞台时,戏就开场了。
伶人的声音总是尖尖的,有些音调我至今仍学不来。其实,我听不懂他们到底在唱些什么,毕竟那时的我还小,但却总能陶醉在他们的唱腔中。有些唱腔听多了,以至于我都能背下来,回到家里,就“咿咿呀呀”地学着,惹得众人发笑。
听戏也算我当时最大的樂趣之一,而且能一直坐在那里,听着唱戏的人连唱几个小时,都不会觉得烦躁。
后来,我上了学,许久未去阿婆家,再去的时候,却听说已经没有唱戏这个活动了,戏台也不再搭建,只留下一块空地。
自那以后,唱戏的人,唱戏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而这块空地,也就变得清净了许多。
唱戏的声音消失了,唱戏的人也没有了,但那段听戏的时光,却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浙江乐清市乐成镇第一中学)
模拟评分:50分
得分理由:这是一篇很有现实意义的作文。开篇四段,小作者写了唱戏前期戏台的搭建;而在第六段中,小作者又着重写了“我”记忆中的戏声,简笔勾勒出了“我”对儿时看戏的回忆。
最后几段抒情性的文字,将整篇作文的“倾听”定义为对往昔听戏时光的“倾听”,使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的“倾听”得到了很好的结合,读后令人回味。
人生感悟
听
王心悦
终于听到声音了。
小原伫立在马路的一边,来往的车辆并不是很多。
这是一条普通的路,一边是淌了几十年的小溪,一边是一家孤儿院。聋哑儿童小原在这里生活了八年。每天,那个匆忙的午后,她都会站在马路的一边,等上好久。直到黄铜色的余晖油油地照到她的脚尖时,她才落寞地回去,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孤儿院的大门对面是一排长椅,常有老人来这儿晒太阳,他们孤苦、衰老的面颊上看不到光彩。有一个穿着米白色大衣的老太太不知从哪天起,就坐在这里了。
“很精神的老太太,她好像在看我呢。”小原想着,害羞地低下了头。
“多好啊,一个小姑娘。”老太太想。
小原涨红了脸,尴尬地站在那里,直到……
一个午后,小原又站在那儿。阳光有些炫目,她抬起头,一缕秀发顺着她的耳际划过脸颊。抬眸间,她们的目光相撞了。老人痴痴地望着眼前的女孩,想到数十年前的自己也还是个小姑娘。此刻,安静了数年的女孩的耳畔蓦地响起了老人清晰却微弱的声音——“孩子”。小原先是不敢相信,看了一眼老人,而老人则投以温暖的微笑,小原也再一次听到了“孩子”那亲切的称呼。
她拼尽全力想向老人问好,却只发出了几个含糊的字眼,涨红了那两只小小的耳朵。老妇却像没听到般站在马路的对面,就那么安静地看着小原。小原有些疑惑,突然间,心变得温暖起来,耳畔再次传来了老人断断续续的声音……
瞬间即永恒。原来,老人就是她要等的人。
若干年后,小原白发苍苍、颤颤巍巍地坐在那排长椅上,望着对面站着的一个胆怯的女孩,倾听她从心底发出的声音。
原来,我们要等的,就是自己;听到的,其实正是自己的声音。
(浙江乐清市乐成镇第一中学)
模拟评分:46分
得分理由:习作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女孩是如何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的,因为坐在对面的老人给了她莫大的勇气。作文开头,先以一个简单的场景温暖人心,老人与女孩是一种生命的传递,而这生命的本质,正是声音。此外,心理描写的运用也为本文增色不少,字里行间将小原从胆怯、害羞到感恩的心路历程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读后令人反思。
失分理由:1.作文开篇可以再简化些,让切入点变得更精准。
2.文中可适当地增加一些景物描写,从侧面反衬出小原的胆怯和“听”到老妇人的声音后雀跃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