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喜事而喝的酒,图的是热闹和一份纪念意义。
大凡办喜筵,主人事先要算一笔账,一桌酒菜的价值,办多少桌而不亏,请多少人才能够本,等等,不可不算。从市场行情,到烟酒开支,需全面而到位。档次低了,人家会有意见,落下议论不值得;高了,又担心超支,赔本的生意是没人干的。为这预算一事,主家往往要花费不少心血。
然后是请客。请客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该请的一定要请齐,不该请的绝不能请,可请又可不请的分寸算是最难掌握的了,总是要绞尽脑汁。若是该请的漏了,留下后遗症不说,弄不好喜事会变成坏事,诸如闹堂的、打架的、掀翻酒桌的等不快事情常有发生,“宁愿漏请一村,不能漏请一人”就是这个道理。若是不该请的而又请了,别人自然会猜度这其中的奥秘,留下让人议论的话题。
置办喜酒最忙的当然是主家,跑里跑外,要迎要陪要送,礼数要周到,还得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茶水烟糖等细枝末节的小事都得慎重。并且还要时刻提防别人不小心把盘子砸了,把酒杯摔了,等等,都是租借来的,少了得赔。好多办过喜筵的人,一场喜酒过后,像害一场大病,连歇三五天都缓不过神来,也是常见。
酒席好办,客人难请。被人请一次,如抽一次血,少则要送上百元,够意思够朋友或者来往比较密切的,就难说了。一个月工资苦死累死巴头盼尾挣来的几百块钱,经不住两次喜酒,就所剩无几了。一家老小全靠这点收入,被自己过了两次嘴瘾就得节衣缩食,提心吊胆地度日,怕再见到请柬。有人叹气说,早知道现在一家一家地还礼这么难,当初自己结婚时一定不大办。
被请到的,只能是苦在肚里,笑在脸上,表面上说着恭喜恭喜,届时一定前去庆贺,而内心却别有一番滋味,想的多是这份礼该从什么地方挤出来,这个月开支计划要取消哪些项目,如果再有个诸如头疼脑热的事情,还要向谁拆借。而那些没被请的,往往又都是等人家办完了喜酒以后才愤愤然地说,看不起我怎的?得找个日子补上。嘴里这么说,心里却很庆幸没被请,又省了一笔。
喝喜酒的日子大都很集中,好像是凑好了似的,金九月,银十月;要想走,三六九,春暖花开四五六;逢八娶进来,吉利大发财,等等。每遇这些黄道吉日,卖请柬的最走俏,饭店里最忙乎,鞭炮声最震耳,新郎、新娘最多。一天被三五家邀请,忙得全家老少全出去喝喜酒甚至还喝不过来的事屡见不鲜,有的不得不请亲戚朋友代喝。至于喝错了喜酒,出错了礼,跑错了方向的事儿也常发生。没办法的事,打肿脸也得充胖子,国人最丢不起的就是脸面,豁出去了,请到了就不能装。
礼出了,喜酒就得喝好,要对得起自己的血汗钱,尽可能地等价吃回。于是,就出现了席间狂吃猛咽,不管胃如何,尽数吃下,省人菜,惹人怪,菜量酒量都大得惊人。于是,就出现喝多了酒醉倒路边的、吐酒的、闹事的、吃坏肚子的、撑得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
有来有往是国人的美德,你请了人家,人家自然就要回请你,问题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人也常来请你,就不能不让人咂嘴摇头了。比如我的朋友就曾收到一张请帖,请帖上写着的新郎、新娘的名字他一个也不认识,想了一天,又问了父母,这才知道这是他远得不能再远了的表妹结婚,算来算去,竟拐了七八个弯,上辈人都无任何来往了。而且我还听过一则趣闻,有个女人收到一张请柬,害得她哭了一天一夜,原因是那张请柬是请她丈夫的,而她的丈夫五年前就去世了。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数,喜酒办得过度不是好事,给菜贩子、酒店拉生意,给自己找麻烦,给别人带来负担。外国人结婚,新郎、新娘往教堂一站,第二年照样生孩子。都说一辈子就这一次,不轰轰烈烈、不热闹一下对不起自己,却往往忽视了喜酒的社会负效应。有人把请柬比作红色炸弹,比作饭票,比作催款通知单,就足以说明了这些。
编者:看了本文,深有感悟,看来喜酒的麻烦还真是不少。中国传统的酒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新人更应该提倡新风尚。关于“喜酒如何办得更文明”,欢迎您来信出主意、参与讨论。
大凡办喜筵,主人事先要算一笔账,一桌酒菜的价值,办多少桌而不亏,请多少人才能够本,等等,不可不算。从市场行情,到烟酒开支,需全面而到位。档次低了,人家会有意见,落下议论不值得;高了,又担心超支,赔本的生意是没人干的。为这预算一事,主家往往要花费不少心血。
然后是请客。请客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该请的一定要请齐,不该请的绝不能请,可请又可不请的分寸算是最难掌握的了,总是要绞尽脑汁。若是该请的漏了,留下后遗症不说,弄不好喜事会变成坏事,诸如闹堂的、打架的、掀翻酒桌的等不快事情常有发生,“宁愿漏请一村,不能漏请一人”就是这个道理。若是不该请的而又请了,别人自然会猜度这其中的奥秘,留下让人议论的话题。
置办喜酒最忙的当然是主家,跑里跑外,要迎要陪要送,礼数要周到,还得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茶水烟糖等细枝末节的小事都得慎重。并且还要时刻提防别人不小心把盘子砸了,把酒杯摔了,等等,都是租借来的,少了得赔。好多办过喜筵的人,一场喜酒过后,像害一场大病,连歇三五天都缓不过神来,也是常见。
酒席好办,客人难请。被人请一次,如抽一次血,少则要送上百元,够意思够朋友或者来往比较密切的,就难说了。一个月工资苦死累死巴头盼尾挣来的几百块钱,经不住两次喜酒,就所剩无几了。一家老小全靠这点收入,被自己过了两次嘴瘾就得节衣缩食,提心吊胆地度日,怕再见到请柬。有人叹气说,早知道现在一家一家地还礼这么难,当初自己结婚时一定不大办。
被请到的,只能是苦在肚里,笑在脸上,表面上说着恭喜恭喜,届时一定前去庆贺,而内心却别有一番滋味,想的多是这份礼该从什么地方挤出来,这个月开支计划要取消哪些项目,如果再有个诸如头疼脑热的事情,还要向谁拆借。而那些没被请的,往往又都是等人家办完了喜酒以后才愤愤然地说,看不起我怎的?得找个日子补上。嘴里这么说,心里却很庆幸没被请,又省了一笔。
喝喜酒的日子大都很集中,好像是凑好了似的,金九月,银十月;要想走,三六九,春暖花开四五六;逢八娶进来,吉利大发财,等等。每遇这些黄道吉日,卖请柬的最走俏,饭店里最忙乎,鞭炮声最震耳,新郎、新娘最多。一天被三五家邀请,忙得全家老少全出去喝喜酒甚至还喝不过来的事屡见不鲜,有的不得不请亲戚朋友代喝。至于喝错了喜酒,出错了礼,跑错了方向的事儿也常发生。没办法的事,打肿脸也得充胖子,国人最丢不起的就是脸面,豁出去了,请到了就不能装。
礼出了,喜酒就得喝好,要对得起自己的血汗钱,尽可能地等价吃回。于是,就出现了席间狂吃猛咽,不管胃如何,尽数吃下,省人菜,惹人怪,菜量酒量都大得惊人。于是,就出现喝多了酒醉倒路边的、吐酒的、闹事的、吃坏肚子的、撑得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
有来有往是国人的美德,你请了人家,人家自然就要回请你,问题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人也常来请你,就不能不让人咂嘴摇头了。比如我的朋友就曾收到一张请帖,请帖上写着的新郎、新娘的名字他一个也不认识,想了一天,又问了父母,这才知道这是他远得不能再远了的表妹结婚,算来算去,竟拐了七八个弯,上辈人都无任何来往了。而且我还听过一则趣闻,有个女人收到一张请柬,害得她哭了一天一夜,原因是那张请柬是请她丈夫的,而她的丈夫五年前就去世了。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数,喜酒办得过度不是好事,给菜贩子、酒店拉生意,给自己找麻烦,给别人带来负担。外国人结婚,新郎、新娘往教堂一站,第二年照样生孩子。都说一辈子就这一次,不轰轰烈烈、不热闹一下对不起自己,却往往忽视了喜酒的社会负效应。有人把请柬比作红色炸弹,比作饭票,比作催款通知单,就足以说明了这些。
编者:看了本文,深有感悟,看来喜酒的麻烦还真是不少。中国传统的酒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新人更应该提倡新风尚。关于“喜酒如何办得更文明”,欢迎您来信出主意、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