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对世界实体经济产生了深度影响,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尤为深刻。金融危机已转变为全球经济危机。中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口退税,拉动内需等系列的措施来应对,这对改善当前中国经济状况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对策
中图分樊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10-0059-01
1金融危机向全球经济危机转变
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向各大经济体扩散,对世界经济的伤害深入骨髓。从目前可获得的各种数据来看,世界经济正陷入衰退,此次危机已转变为全球经济危机。 2008年12月9日,世界银行披露的《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的预测显示,2008年全球GDP增长率为2.5%,2009年则进一步回落至0.9%,均大大低于2007年3.7%的增速。报告预计发展中国家2008年、2009年两年的增长率分别是6.3%和4.5%,也低于2007年7 9%的增速。按照低于3%的增长被视为全球衰退,则2008年全球经济发展已进入低迷衰退期。
进入2009年以来。主要国家实体经济的表现远不如先前各路专家学者的预测。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进入到一个明显的下降通道。2008年季度GDP增长情况分别为:10.6%、10.1%、9.0%、6.8%。而2009年第一季发的GDP增长率则为6.1%,这表明中国经济处于持续低迷状态。但是,中国要给城镇居民,甚至是进城务工人员提供足够多的就业机会,GDP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人认为这个增长速度的底线是8%。如果低于8%,中国的就业压力将相当大,经济放缓的社会成本大大超过其经济成本。因为自1990年以来,只要中国GDP实际增长率高于10%的年份,新增城镇就业机会超过900万个,反之,则低于900万个。而在1999年实际GDP增长率为7.6%,当年的新增城镇就业机会也不足200万个。
受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欧美日地区出现严重问题,赖以推动经济增长的消费出现了极大的萎缩,危机前的过渡超前消费已经无以为继。而现在这些国家居民储蓄率上升,人们的消费观念趋于理性。由于当前经济已经跨域国界,在全球范围达到均衡。而危机发生后,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端即发达国际的消费断裂了,均衡被打破。这样发达国家的消费萎缩。势磐造成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大大的减少,以致这些国家产能过剩,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进而经济衰退。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下降5%~6%。海关数据也显示,2008年来中国对美、欧和日本的出口同比增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2危机根源探究
发生在2008年的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此次全球经济危机。它将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此次全球范围的危机以及衰退,对于人类社会亦或是单个企业而言,都将是一部很好的教材。人们为之付出了昂贵的学费。此次危机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此次危机表面看来是由于美国的次债危机引起的。一方面美国人民长期过度消费,储蓄率极低。在这个发展模式下,为了满足消费需要大量的资金,华尔街的金融专家们在开发自由,监管松散的美国金融制度下大力进行金融创新。无节制的使用杠杆、大举开发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产品。这其中就包括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最终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在职业和监管不当的金融环境下疯狂向全球扩散,并终酿苦果。
其次,本次危机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周期性的波动,而是结构上的震荡。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金融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经济逐步发展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随着美国国内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利用金融手段鼓励消费,开始逐渐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式。同时,相关产品或生产环节被转移到了更为低廉的区域,从而迅速形成了国际分工的新格局,而美元的中心货币地位,更使得美国牢牢掌握了国际分工格局变化的主导权。美国提供的巨大消费市场,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了支持。两个互补结构的耦合,形成了一种“非稳态的均衡”,同时也大大放大了各自的失衡度。但是这种均衡时不可持续的。当美国的资产泡沫破灭之后。世界经济一片萧条,危机大行其道。
3前政策评析与建议
3.1政策评析
中国推出了庞大的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意图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来维持GDP的增长速度。还有一系列的产业振兴计划以及拉动内需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经济状况,不能标本兼治。四万亿的巨大财政刺激政策,大部分都给了国有大型企业,况且投资基础设施有过度的嫌疑。银行面临巨大的信贷压力必将放松审查,导致部分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楼市,进一步吹起资产泡沫。
巨大的财政刺激政策,有可能阻碍中国经济改革的步伐,没有让落后产能得以淘汰,低端的,重复的生产力也将继续存在,政策并没有考虑到中国大量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状况,他们才是解决大部分国民就业的主力军中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任重道远。粗放的靠投资和出口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不会改变。
3.2建议
(1)一步推动世界货币金融体系改革,弱化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世界多元货币体系。虽然这个目标在短期内还不大可能实现。也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这确实是可以起根本作用的方案,是长期努力的方向。
(2)大力拓宽民营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放松管制使资本技术更大程度的流通实现生产力的优胜劣汰。为此可以考虑成立财政资金为主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鼓励发展。创新。调低创业板门槛。让更多的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获取资金。
(3)提高个税起征点,大幅降低个人所得税,补贴居民。降低企业税鱼以减轻其成本压力。并通过一定的财政补贴制度支持企业的产业升级。
(4)放开产业准入门槛,开放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部门。包括能源,金融。市政工程等。这样可以极大的拉动民间投资,促进资本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本运行效率。
[关键词]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对策
中图分樊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10-0059-01
1金融危机向全球经济危机转变
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向各大经济体扩散,对世界经济的伤害深入骨髓。从目前可获得的各种数据来看,世界经济正陷入衰退,此次危机已转变为全球经济危机。 2008年12月9日,世界银行披露的《2009年全球经济展望》的预测显示,2008年全球GDP增长率为2.5%,2009年则进一步回落至0.9%,均大大低于2007年3.7%的增速。报告预计发展中国家2008年、2009年两年的增长率分别是6.3%和4.5%,也低于2007年7 9%的增速。按照低于3%的增长被视为全球衰退,则2008年全球经济发展已进入低迷衰退期。
进入2009年以来。主要国家实体经济的表现远不如先前各路专家学者的预测。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进入到一个明显的下降通道。2008年季度GDP增长情况分别为:10.6%、10.1%、9.0%、6.8%。而2009年第一季发的GDP增长率则为6.1%,这表明中国经济处于持续低迷状态。但是,中国要给城镇居民,甚至是进城务工人员提供足够多的就业机会,GDP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人认为这个增长速度的底线是8%。如果低于8%,中国的就业压力将相当大,经济放缓的社会成本大大超过其经济成本。因为自1990年以来,只要中国GDP实际增长率高于10%的年份,新增城镇就业机会超过900万个,反之,则低于900万个。而在1999年实际GDP增长率为7.6%,当年的新增城镇就业机会也不足200万个。
受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欧美日地区出现严重问题,赖以推动经济增长的消费出现了极大的萎缩,危机前的过渡超前消费已经无以为继。而现在这些国家居民储蓄率上升,人们的消费观念趋于理性。由于当前经济已经跨域国界,在全球范围达到均衡。而危机发生后,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端即发达国际的消费断裂了,均衡被打破。这样发达国家的消费萎缩。势磐造成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大大的减少,以致这些国家产能过剩,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进而经济衰退。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下降5%~6%。海关数据也显示,2008年来中国对美、欧和日本的出口同比增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2危机根源探究
发生在2008年的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此次全球经济危机。它将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此次全球范围的危机以及衰退,对于人类社会亦或是单个企业而言,都将是一部很好的教材。人们为之付出了昂贵的学费。此次危机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此次危机表面看来是由于美国的次债危机引起的。一方面美国人民长期过度消费,储蓄率极低。在这个发展模式下,为了满足消费需要大量的资金,华尔街的金融专家们在开发自由,监管松散的美国金融制度下大力进行金融创新。无节制的使用杠杆、大举开发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产品。这其中就包括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最终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在职业和监管不当的金融环境下疯狂向全球扩散,并终酿苦果。
其次,本次危机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周期性的波动,而是结构上的震荡。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金融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经济逐步发展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随着美国国内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利用金融手段鼓励消费,开始逐渐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模式。同时,相关产品或生产环节被转移到了更为低廉的区域,从而迅速形成了国际分工的新格局,而美元的中心货币地位,更使得美国牢牢掌握了国际分工格局变化的主导权。美国提供的巨大消费市场,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了支持。两个互补结构的耦合,形成了一种“非稳态的均衡”,同时也大大放大了各自的失衡度。但是这种均衡时不可持续的。当美国的资产泡沫破灭之后。世界经济一片萧条,危机大行其道。
3前政策评析与建议
3.1政策评析
中国推出了庞大的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意图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来维持GDP的增长速度。还有一系列的产业振兴计划以及拉动内需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经济状况,不能标本兼治。四万亿的巨大财政刺激政策,大部分都给了国有大型企业,况且投资基础设施有过度的嫌疑。银行面临巨大的信贷压力必将放松审查,导致部分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楼市,进一步吹起资产泡沫。
巨大的财政刺激政策,有可能阻碍中国经济改革的步伐,没有让落后产能得以淘汰,低端的,重复的生产力也将继续存在,政策并没有考虑到中国大量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状况,他们才是解决大部分国民就业的主力军中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任重道远。粗放的靠投资和出口驱动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不会改变。
3.2建议
(1)一步推动世界货币金融体系改革,弱化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作用,丰富和发展世界多元货币体系。虽然这个目标在短期内还不大可能实现。也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这确实是可以起根本作用的方案,是长期努力的方向。
(2)大力拓宽民营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放松管制使资本技术更大程度的流通实现生产力的优胜劣汰。为此可以考虑成立财政资金为主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鼓励发展。创新。调低创业板门槛。让更多的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来获取资金。
(3)提高个税起征点,大幅降低个人所得税,补贴居民。降低企业税鱼以减轻其成本压力。并通过一定的财政补贴制度支持企业的产业升级。
(4)放开产业准入门槛,开放民间资本进入垄断部门。包括能源,金融。市政工程等。这样可以极大的拉动民间投资,促进资本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本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