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明文的教学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在进行说明文教学的时候,适当的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接下来,笔者将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详细探讨一下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的方法。
关键字:初中语文 说明文 教学方法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具体阐述事物的原理或者特征的文体,在初中于文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但是,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学生们大都偏爱记述文、散文,讨厌学习说明文,很多老师也反应学习说明文太枯燥、乏味。下面分析一下,如何提高说明文的艺术特色,进一步提高初中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一、选好突破口,巧妙地创设学习情境
现阶段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旺盛时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说,在进行初中语文说明文的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积极的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也可以看到说明文的闪光点和有趣之处。从而可以产生极大的积极性,投入到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去。比如说,在学习《中国的石拱桥》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在大屏幕上呈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图片,学生们这一座座巧夺天工的石桥吸引了,在欣赏这些图片的时候,老师提问学生四个小拱与大拱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学生们就纷纷的回答:在大拱的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拱,或者是大拱的顶部分别有两个小拱……这时候学生急切的想知道确切的答案是什么。这时候老师就让学生们翻开课本进行仔细阅读,体会一下“肩”与“各有”这两个字的准确性。老师要逐渐的改变抽象性的教学方法,根据课文的内容找到一个突破口,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会大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采用直观教具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
初中说明文的题材内容,不仅包括宏观的世界还包括微观的世界。有一部分比较的抽象、难以理解。所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从感性知识开始入手,然后采用直观教具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传统的说明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老师要不断的创造具体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们能够利用听觉、视觉等途径进行感知。在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的同时,激发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欲望。比如说,在学习“看云识天气”这一节课时,老师可以事先把八种云的挂图挂在黑板上。让学生们通过课文中对云彩的描述,来对这八种云彩图对号入座。这样学生们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来。
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实物、录音、教学片段或者视频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呈现出事物的具体形态,从而可以让学生们一目了然的了解到事物的特征,然后更加具体的了解到课文中的知识。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达到生动性与直观性的统一。
三、通过体验说明文语言的美学特征,来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欲
说明文的语言很美,但是往往被掩盖在它的实用性与科学性之下。所以说,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体会到说明文的语言之美。说明文的语言有生动、准确、通俗、周密、富有情趣、形象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它的语言之美归结为四个特点:智性之美、简洁之美、明晰之美、通俗之美。用这四种美学特征作为指引,与学生们一起品味、体验说明文的语文,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情趣。
说明文说明的事物或者现象,大都是人们不容易亲眼看到的。所以,理解起来比较的困难。这就是要老师们能够巧妙的把深奥的知识通俗化,把陌生的知识亲近化。比如说,宇宙、银河、太阳系都是非常遥远和神秘的,单纯的从学生的认识角度来出发比较的困难和抽象。比如说,在学习“宇宙里有些什么”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先让学生们认真阅读课文,并且找出说明地球、太阳、银河关系的句子,通过“美丽的环”、“铁饼形状”、“套在地球上”这些语言的描写,学生就会特别同意的将深奥、陌生、遥远的银河系跟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如此的贴近,如此的熟悉,一抬头就可以在在茫茫的夜色中找到它,完全的体现出了说明文的语言通俗之美。
在学习“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这一节课的时候。在课文一开始,老师就要抓住“雄伟壮丽”这个从特点。文章的命题、取材,以及局部与整体的处理上,都紧紧的围绕这个中心点,逻辑清晰、富于变化、条理分明,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从整体上把握人民大会堂的特征,思路清晰、语言简洁。
四、多角度、多方位的进行比较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辨识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跟认识事物是一样的,只有在相互的比较和联系之中,才可以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将比较的方法引入到初中说明文的课堂中去,将两个以上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同时比较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们积极地思考,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说明文的“比较教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单向的比较。把相似的事物、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们认清事物之间的差别,从而更好的把握好事物的本质特征。对同一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事物发言的一般规律。还有一种是多向的比较,也就是说从多个层面、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老师应该善于创设各种条件,揭示出比较的鲜明点。通过多方面的比较,来提高学生们的思路。通过对不同的说明文的写作方法的比较,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对于说明文的学习和掌握。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语言、结构的特点,从四个大的方面:选好突破口,巧妙地创设学习情境;采用直观教具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通过体验说明文语言的美学特征,来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欲;多角度、多方位的进行比较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辨识能力和观察能力,详细论述了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少旭.说明义异体比较教学法探析-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宋茜.浅谈中学语文中说明文之教学方法-快乐作文
[3].杨旭.以读为主提取信息扎实训练——谈说明文的教学方法-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关键字:初中语文 说明文 教学方法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具体阐述事物的原理或者特征的文体,在初中于文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但是,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学生们大都偏爱记述文、散文,讨厌学习说明文,很多老师也反应学习说明文太枯燥、乏味。下面分析一下,如何提高说明文的艺术特色,进一步提高初中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一、选好突破口,巧妙地创设学习情境
现阶段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旺盛时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说,在进行初中语文说明文的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积极的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也可以看到说明文的闪光点和有趣之处。从而可以产生极大的积极性,投入到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去。比如说,在学习《中国的石拱桥》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在大屏幕上呈现出中国石拱桥的图片,学生们这一座座巧夺天工的石桥吸引了,在欣赏这些图片的时候,老师提问学生四个小拱与大拱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学生们就纷纷的回答:在大拱的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拱,或者是大拱的顶部分别有两个小拱……这时候学生急切的想知道确切的答案是什么。这时候老师就让学生们翻开课本进行仔细阅读,体会一下“肩”与“各有”这两个字的准确性。老师要逐渐的改变抽象性的教学方法,根据课文的内容找到一个突破口,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会大大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采用直观教具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
初中说明文的题材内容,不仅包括宏观的世界还包括微观的世界。有一部分比较的抽象、难以理解。所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从感性知识开始入手,然后采用直观教具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传统的说明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老师要不断的创造具体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们能够利用听觉、视觉等途径进行感知。在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的同时,激发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欲望。比如说,在学习“看云识天气”这一节课时,老师可以事先把八种云的挂图挂在黑板上。让学生们通过课文中对云彩的描述,来对这八种云彩图对号入座。这样学生们的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来。
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实物、录音、教学片段或者视频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呈现出事物的具体形态,从而可以让学生们一目了然的了解到事物的特征,然后更加具体的了解到课文中的知识。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达到生动性与直观性的统一。
三、通过体验说明文语言的美学特征,来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欲
说明文的语言很美,但是往往被掩盖在它的实用性与科学性之下。所以说,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体会到说明文的语言之美。说明文的语言有生动、准确、通俗、周密、富有情趣、形象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它的语言之美归结为四个特点:智性之美、简洁之美、明晰之美、通俗之美。用这四种美学特征作为指引,与学生们一起品味、体验说明文的语文,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情趣。
说明文说明的事物或者现象,大都是人们不容易亲眼看到的。所以,理解起来比较的困难。这就是要老师们能够巧妙的把深奥的知识通俗化,把陌生的知识亲近化。比如说,宇宙、银河、太阳系都是非常遥远和神秘的,单纯的从学生的认识角度来出发比较的困难和抽象。比如说,在学习“宇宙里有些什么”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先让学生们认真阅读课文,并且找出说明地球、太阳、银河关系的句子,通过“美丽的环”、“铁饼形状”、“套在地球上”这些语言的描写,学生就会特别同意的将深奥、陌生、遥远的银河系跟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如此的贴近,如此的熟悉,一抬头就可以在在茫茫的夜色中找到它,完全的体现出了说明文的语言通俗之美。
在学习“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这一节课的时候。在课文一开始,老师就要抓住“雄伟壮丽”这个从特点。文章的命题、取材,以及局部与整体的处理上,都紧紧的围绕这个中心点,逻辑清晰、富于变化、条理分明,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从整体上把握人民大会堂的特征,思路清晰、语言简洁。
四、多角度、多方位的进行比较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辨识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跟认识事物是一样的,只有在相互的比较和联系之中,才可以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将比较的方法引入到初中说明文的课堂中去,将两个以上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同时比较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们积极地思考,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说明文的“比较教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单向的比较。把相似的事物、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们认清事物之间的差别,从而更好的把握好事物的本质特征。对同一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事物发言的一般规律。还有一种是多向的比较,也就是说从多个层面、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老师应该善于创设各种条件,揭示出比较的鲜明点。通过多方面的比较,来提高学生们的思路。通过对不同的说明文的写作方法的比较,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对于说明文的学习和掌握。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语言、结构的特点,从四个大的方面:选好突破口,巧妙地创设学习情境;采用直观教具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通过体验说明文语言的美学特征,来激发学生们的审美欲;多角度、多方位的进行比较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辨识能力和观察能力,详细论述了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少旭.说明义异体比较教学法探析-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宋茜.浅谈中学语文中说明文之教学方法-快乐作文
[3].杨旭.以读为主提取信息扎实训练——谈说明文的教学方法-教学与管理(小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