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动词重叠表达的语法意义,众多学者提出很多不同的见解。本文从吸收借鉴前人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在不同的情况下,动词重叠式表达的语法意义,包括动量小、时量短、尝试义和委婉义等。
关键词:动词重叠式;时量;动量;尝试;委婉
[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71-02
动词重叠是汉语中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关于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的研究有很多,但这些研究对某些例句有一定的解释力,但难以解释另一部分例句,有明显的局限性。本文对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義的探讨,力图解释动词重叠式在不同条件下的语法意义,更为合理地解释动词重叠式的各种情况。
一、时量短
朱德熙先生认为,动词重叠式表示动作的量。所谓动作的量,有两层含义,其中之一是从动作延续时间的长短来看,称为时量。动词重叠式表示时量短,指动作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①你先睡,叫袭人陪我略坐坐。
②周炳提议到枇杷树下面,乘乘凉,胡杏也同意了。
③今天晚上是不是给大家放一天假,也好让大家休息休息。
可以看出,时量短是一个相对而又模糊的时间概念,不是绝对的时间长度。如上例②“乘乘凉”,可以是几分钟,也可以是几个钟头。例③“休息休息”,在说话人看来,“一天”对于“休息”来说是短暂的,很快就会过去。
(一)表示时量短的动词重叠式中的动作具有连续性的语义特征
纯粹表时量的重叠动词,尽管动作进行的时间短,但动作总是连续不间断的。例③“休息休息”是说“休息”也是持续进行的,不间断。而例①“坐坐”这一动作的连续更明显。
(二)表示时量短的动词重叠式都可以替换为“v 一会儿/ 一下”
①你先睡,叫袭人陪我略坐一会儿。
②今天晚上是不是给大家放一天假,也好让大家休息一下。
可以看出,变换句式之后,句子的意义没有发生改变,而“一下/一会儿”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因而动词重叠式表示动作时量短的语法意义时,可以替换为“v 一会儿/一下”的形式。
二、动量小
动作的量的另一层含义即是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看,称为动量。从动量来看,有些动词我们从心理上觉得是不能持续的,这时动词重叠式通常表明动量小。
①于是他绕到后门,敲敲厨房门,等了一会儿,又敲敲。门开了。
②老太太,你闻闻,有酒味没有?
③我怒不可遏,看看墙上的钟,已是夜里两点。
动词重叠式的动量小也是一个相对而又模糊的量的概念,比如“敲敲”敲了一下相对于十下来说它就是小,“敲了十下”,相对于一百下来说,它又转为小。
(一)动词重叠式表示动量小时动作具有间断性的语义特征
重叠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进行无连续性,所以是间断的。
①我看老杨呀,你点点头,我们干起来就算了。
②你就再让她一回吧,求求你。
③咱们必须立刻给群众做出一两件事隋来,安安群众的心。
例①“点点头”只要求老杨答应一声,点一下头就行。例②“求求你”是求一下你,“求”的动作可以反复进行,但它只在表示动作进行的次数(即动量)。例③“安安群众的心”是安一次或一回群众的心,安的动作非持续进行。
(二)动词重叠式表示动量小时一般可以用“v一下”来代替
①财神爷,灶王爷,都不保佑我,我干吗不试一下洋神仙呢?
②老太太,你闻一下,有酒味没有?
③我怒不可遏,看一下墙上的钟,已是夜里两点。
这里的“一下”一般表示动作的次数少,上面讲有的动词重叠式在表示时量短的时候也可以用“一下”来代替。原因是“一下”本身具有两个意义,一是数量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做一次或尝试做,二是表示时间短暂。当动词重叠式表示动量小的意义时,替换成“v 一下”的形式,这里的“一下”表示数量词。
三、“长时”和“多量”
有人认为动词重叠式有时也表示“长时”和“多量”。“长时”是指动作持续时间长,“多量”指动作重复的次数多。
①你狠狠批评批评他。
②我要好好回忆回忆那天的情况。
③多睡睡。
这样来说,和上而所说的重叠动词的语法意义不一致,有着明显的冲突。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观察:
第一,表“长时”和“多量”通常前有表长时和多量的附加成分。如上例中的“狠狠”“好好”“多”“常常”。第二,若将前而的附加成分去掉,剩余的单个的重叠动词不能表示“长时”和“多量”的意义。因此,动词重叠本身不表“长时”和“多量”,在有表“长时”和“多量”的句子里,其“长时”和“多量”是修饰语的意义加上去的。
四、尝试
朱德熙先生认为,由动词重叠式表示动作动量短的意义引申出“尝试义”。“尝试”指试做某一动作,看看能否取得某种预期的结果。例如:“你不妨说说试试”,说话人是预期对方说的结果,所以让对方说说试试。
①你到入夜的北京城走走看。
②你喝喝看,这茶苦不苦。
③你找个人商量商量。
④这个课题很有价值,你回去研究研究。
上面的例句都有尝试义,但可以分为两类。前两句归为一类,这些例句中都有表示尝试义的附加成分,比如“看”“试试”等。有人认为,尝试义就由这些附加成分来传达,尝试义是这些载体的意义。后两句归为一类,重叠动词后无附加成分,仍然有尝试义。
本文认为,动词重叠式是可以表达尝试义的。
第一,前四句中加了“表尝试义的附加成分”的句子,当去掉附加成分后,仍可以表达尝试的意义。 ①你到入夜的北京城走走。
②你喝喝,这茶苦不苦。
可以看出,这些句子去掉“看”“试试”等附加成分之后,仍可以表达尝试的意义。
第二,动词重叠式表达动量小的意义,动作重复的次数少,动作幅度小,由此可以引申出尝试义,并且这个尝试的量是比较轻微的。“商量商量”中商量的动量因为尝试所以比较小。“研究研究”也是说话人希望听话人尝试去研究。 五、委婉 朱德熙先生指出:因为重叠式动词表示短时少量,所以用在祈使句里,可以使语气显得缓和些。委婉,以及和它相近的缓和、轻松、随意,也被认为是重叠动词的语法意义。
祈使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命令、禁止,表示命令、禁止的祈使句一般带有强制性,口气僵硬、坚决。例如:
①快去捞饭!
快去捞捞饭!
②带我走!
带我走走!
③你说话!
你说说话!
一类是请求、劝阻,表示请求、劝阻的祈使句,语调往往相对平缓。例如:
④您喝水吧,赵大爷! 您喝喝水吧,赵大爷!
⑤您还是请里面休息吧!
您还是请里面休息休息吧
可以看出,动词重叠式只出现在表示命令和请求的祈使句中,表示禁止、劝阻的祈使句中的动词不能重叠。当动词重叠式出现在表示命令和请求的祈使句中,可以使语气更加委婉、缓和、轻松、随意。
六、結语
综上所述,重叠式动词的动作具有连续性时,一般表示时量短;重叠式动词表示的动作具有间断性时,一般表示动量小。与时量短、动量小相悖的观点“长时”和“多量”是附加修饰语的意义产生的。由动词重叠式表达动作的时量短、动量小引巾出轻微、不经意的尝试的意义,在语气上更加轻松、随意,引申出委婉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人鉴.《关于动词重叠》[J].中国语文,1964(04).
[2]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商务印书馆,1979.
[3]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商务印书馆,1979.
[4]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6(01).
[5]石毓智.《试论汉语的句法重叠》[J].语言研究,1996(02).
[6]朱景松.《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J].中国语文,1998(05).
[7]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8]邢福义.《汉语语法三百问》[M].商务印书馆,2002.
[9]李珊.《动词重叠式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10]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2010.
[1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2]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关键词:动词重叠式;时量;动量;尝试;委婉
[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71-02
动词重叠是汉语中十分常见的语言现象。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关于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的研究有很多,但这些研究对某些例句有一定的解释力,但难以解释另一部分例句,有明显的局限性。本文对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義的探讨,力图解释动词重叠式在不同条件下的语法意义,更为合理地解释动词重叠式的各种情况。
一、时量短
朱德熙先生认为,动词重叠式表示动作的量。所谓动作的量,有两层含义,其中之一是从动作延续时间的长短来看,称为时量。动词重叠式表示时量短,指动作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①你先睡,叫袭人陪我略坐坐。
②周炳提议到枇杷树下面,乘乘凉,胡杏也同意了。
③今天晚上是不是给大家放一天假,也好让大家休息休息。
可以看出,时量短是一个相对而又模糊的时间概念,不是绝对的时间长度。如上例②“乘乘凉”,可以是几分钟,也可以是几个钟头。例③“休息休息”,在说话人看来,“一天”对于“休息”来说是短暂的,很快就会过去。
(一)表示时量短的动词重叠式中的动作具有连续性的语义特征
纯粹表时量的重叠动词,尽管动作进行的时间短,但动作总是连续不间断的。例③“休息休息”是说“休息”也是持续进行的,不间断。而例①“坐坐”这一动作的连续更明显。
(二)表示时量短的动词重叠式都可以替换为“v 一会儿/ 一下”
①你先睡,叫袭人陪我略坐一会儿。
②今天晚上是不是给大家放一天假,也好让大家休息一下。
可以看出,变换句式之后,句子的意义没有发生改变,而“一下/一会儿”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因而动词重叠式表示动作时量短的语法意义时,可以替换为“v 一会儿/一下”的形式。
二、动量小
动作的量的另一层含义即是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看,称为动量。从动量来看,有些动词我们从心理上觉得是不能持续的,这时动词重叠式通常表明动量小。
①于是他绕到后门,敲敲厨房门,等了一会儿,又敲敲。门开了。
②老太太,你闻闻,有酒味没有?
③我怒不可遏,看看墙上的钟,已是夜里两点。
动词重叠式的动量小也是一个相对而又模糊的量的概念,比如“敲敲”敲了一下相对于十下来说它就是小,“敲了十下”,相对于一百下来说,它又转为小。
(一)动词重叠式表示动量小时动作具有间断性的语义特征
重叠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进行无连续性,所以是间断的。
①我看老杨呀,你点点头,我们干起来就算了。
②你就再让她一回吧,求求你。
③咱们必须立刻给群众做出一两件事隋来,安安群众的心。
例①“点点头”只要求老杨答应一声,点一下头就行。例②“求求你”是求一下你,“求”的动作可以反复进行,但它只在表示动作进行的次数(即动量)。例③“安安群众的心”是安一次或一回群众的心,安的动作非持续进行。
(二)动词重叠式表示动量小时一般可以用“v一下”来代替
①财神爷,灶王爷,都不保佑我,我干吗不试一下洋神仙呢?
②老太太,你闻一下,有酒味没有?
③我怒不可遏,看一下墙上的钟,已是夜里两点。
这里的“一下”一般表示动作的次数少,上面讲有的动词重叠式在表示时量短的时候也可以用“一下”来代替。原因是“一下”本身具有两个意义,一是数量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做一次或尝试做,二是表示时间短暂。当动词重叠式表示动量小的意义时,替换成“v 一下”的形式,这里的“一下”表示数量词。
三、“长时”和“多量”
有人认为动词重叠式有时也表示“长时”和“多量”。“长时”是指动作持续时间长,“多量”指动作重复的次数多。
①你狠狠批评批评他。
②我要好好回忆回忆那天的情况。
③多睡睡。
这样来说,和上而所说的重叠动词的语法意义不一致,有着明显的冲突。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观察:
第一,表“长时”和“多量”通常前有表长时和多量的附加成分。如上例中的“狠狠”“好好”“多”“常常”。第二,若将前而的附加成分去掉,剩余的单个的重叠动词不能表示“长时”和“多量”的意义。因此,动词重叠本身不表“长时”和“多量”,在有表“长时”和“多量”的句子里,其“长时”和“多量”是修饰语的意义加上去的。
四、尝试
朱德熙先生认为,由动词重叠式表示动作动量短的意义引申出“尝试义”。“尝试”指试做某一动作,看看能否取得某种预期的结果。例如:“你不妨说说试试”,说话人是预期对方说的结果,所以让对方说说试试。
①你到入夜的北京城走走看。
②你喝喝看,这茶苦不苦。
③你找个人商量商量。
④这个课题很有价值,你回去研究研究。
上面的例句都有尝试义,但可以分为两类。前两句归为一类,这些例句中都有表示尝试义的附加成分,比如“看”“试试”等。有人认为,尝试义就由这些附加成分来传达,尝试义是这些载体的意义。后两句归为一类,重叠动词后无附加成分,仍然有尝试义。
本文认为,动词重叠式是可以表达尝试义的。
第一,前四句中加了“表尝试义的附加成分”的句子,当去掉附加成分后,仍可以表达尝试的意义。 ①你到入夜的北京城走走。
②你喝喝,这茶苦不苦。
可以看出,这些句子去掉“看”“试试”等附加成分之后,仍可以表达尝试的意义。
第二,动词重叠式表达动量小的意义,动作重复的次数少,动作幅度小,由此可以引申出尝试义,并且这个尝试的量是比较轻微的。“商量商量”中商量的动量因为尝试所以比较小。“研究研究”也是说话人希望听话人尝试去研究。 五、委婉 朱德熙先生指出:因为重叠式动词表示短时少量,所以用在祈使句里,可以使语气显得缓和些。委婉,以及和它相近的缓和、轻松、随意,也被认为是重叠动词的语法意义。
祈使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命令、禁止,表示命令、禁止的祈使句一般带有强制性,口气僵硬、坚决。例如:
①快去捞饭!
快去捞捞饭!
②带我走!
带我走走!
③你说话!
你说说话!
一类是请求、劝阻,表示请求、劝阻的祈使句,语调往往相对平缓。例如:
④您喝水吧,赵大爷! 您喝喝水吧,赵大爷!
⑤您还是请里面休息吧!
您还是请里面休息休息吧
可以看出,动词重叠式只出现在表示命令和请求的祈使句中,表示禁止、劝阻的祈使句中的动词不能重叠。当动词重叠式出现在表示命令和请求的祈使句中,可以使语气更加委婉、缓和、轻松、随意。
六、結语
综上所述,重叠式动词的动作具有连续性时,一般表示时量短;重叠式动词表示的动作具有间断性时,一般表示动量小。与时量短、动量小相悖的观点“长时”和“多量”是附加修饰语的意义产生的。由动词重叠式表达动作的时量短、动量小引巾出轻微、不经意的尝试的意义,在语气上更加轻松、随意,引申出委婉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人鉴.《关于动词重叠》[J].中国语文,1964(04).
[2]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商务印书馆,1979.
[3]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商务印书馆,1979.
[4]李宇明.《论词语重叠的意义》[J].世界汉语教学,1996(01).
[5]石毓智.《试论汉语的句法重叠》[J].语言研究,1996(02).
[6]朱景松.《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J].中国语文,1998(05).
[7]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8]邢福义.《汉语语法三百问》[M].商务印书馆,2002.
[9]李珊.《动词重叠式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10]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2010.
[1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2]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