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的三个梦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l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想天开侠客梦


  1989年,我还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一位老先生在我家门口摆摊出租小人书。我家在镇上,临街。因为和爷爷很熟,老先生每次收摊后就把五个大書箱寄存在我家。作为答谢,他允许我随便取阅他的宝贝,于是我“拥有”了一座小小的图书馆。在那个贫乏的年代,很少有孩子能享受这种待遇。我的记忆——确切地说是我的阅读记忆,从此发端。
  记得第一次拿到的是《隋唐演义》。那是一套连环画,精致圆润的笔触,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为我打开了一个陌生而奇特的世界。我尤其喜欢里面英雄排行榜上的十八条好汉,到现在还记得排名第一的是李世民的弟弟李元霸,他使一对重逾800斤的擂鼓瓮金锤。看完一本,我就跟小伙伴炫耀,讲李元霸和宇文成都比武,讲秦琼卖马、程咬金的三板斧……玩伴们崇拜的目光激励我半图半字地看完了《隋唐演义》《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聊斋志异》和《西游记》。很快,我不再满足于看连环画,反倒觉得全是文字的大书看着更有劲。
  不到一年,五个大书箱里的书我差不多看完了。这时班里转来一个城市户口的同学,她经常带一些童话故事书来学校看,我就蹭着看。印象比较深的是《洋葱头历险记》和《安徒生童话》。这些西方的童话故事为我打开另一个世界,让我看到了中国之外还有别的国家,还有别样精彩的故事。
  正当我为书摊没有新书可读而懊恼之时,老先生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套金庸的武侠小说。这是一套四本的《射雕英雄传》,比其他书受欢迎,常常是看了上一本等不到下一本。
  武侠对男孩子可能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更早一些,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在我们这代人心中播下了对武术好奇的种子,每个男孩子的心都躁动起来,一心想要成为武林高手。金庸武侠小说的流行,则给这颗种子提供了适宜的温度,让它在我们心底生根、发芽。再晚一点,根据金庸武侠小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占领了我们学校以外的生活,男孩子们开口闭口黄药师、洪七公,动不动就比划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乐此不疲。
  回想起来,少年时代做过的最荒唐的事也跟武侠小说有关。
  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候的事儿。那个时候,小学升初中无须择校,也没有升学压力,只要每个学期的期末成绩单不要太难看,父母一般不会太在意。这种宽松的环境让我们的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我们一帮男孩子不知是谁从家里翻到一本《少林拳谱》,我们如获至宝,于是商量要练成这门功夫。一番议论之后,大家决定每天晚上11点等父母睡着以后到河边练功。具体怎么练的我已记不清了,无非就是腿上绑上沙袋练轻功,按照拳谱练招式,还要学挨打——就是站在那里被同伴用脚踹,以不倒为上。这件事最后暴露了,因为我们每天上课都打瞌睡,老师找了家长,每个人回家挨了一顿打。挨打之后我们明白了一件事:即使武功再高,爸妈打你还是一样得挨,而且一样会疼。

难以抗拒明星梦


  遭遇这次失败之后,武侠梦很快被我抛之脑后。升入初中,有一件新事物吸引了我,那就是流行歌曲。
  随着牛仔裤、口香糖的风靡,流行歌曲势如破竹,占领了中学生的课余生活。当时《新白娘子传奇》正在热播,于是时不时会在校园里听到“千年等一回,等一回啊……”;四大天王如日中天,于是到处都是印着刘德华、郭富城头像的贴纸和笔记本;《雪山飞狐》好看,《雪中情》的歌词就传抄起来。就连我们的班会课也会变成这样:先由学习委员把歌词抄在黑板上,大家争分夺秒、奋笔疾书地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再由文艺委员教大家唱。一个班唱开了,其他班也毫不示弱,嗓门更大,于是偌大一个校园在这一刻变成了一个盛大的合唱比赛场地。
  爱屋及乌,对流行歌曲的喜爱自然延伸到对歌星的喜爱。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喜欢小虎队、四大天王、周慧敏,会在笔记本上抄写当时最流行的歌曲歌词,在寝室贴明星海报,连送朋友的礼物都是有明星头像的笔记本。更有甚者,开始模仿明星的一切:男生不再满意板寸,而是蓄起头发将其三七分开,这样最酷;女生也不再扎辫子,纷纷剪了短发,向港台的女星们看齐,大胆一点的还偷偷烫了发,这样最潮。学生中最受欢迎的往往是模仿明星最像的人,从邓丽君到林忆莲,从悲情王子到四大天王,凡是港台的明星,几乎个个都有追随者。在每个少年的心中,都有一个成为偶像、成为明星的梦。
  也许是流行歌曲的歌词太浅白,不够耐人寻味,在别人都还沉迷流行歌曲、做着那个年龄特有的不切实际的明星梦时,我却开始移情别恋。不知从何时起,我又开始对宋词感兴趣,起因是有同学从家里带来一本《宋词鉴赏辞典》。之前读的金庸小说里就有很多诗词:《射雕英雄传》里岳飞慷慨激昂的《满江红》,《神雕侠侣》中元好问柔肠百结的《摸鱼儿》和苏轼如泣如诉的《江城子》,《侠客行》里李白那首荡气回肠的《侠客行》……这些诗词在我读小说的时候不知不觉扎下了根,以至于每当我看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就会想到风流倜傥的陈家洛;想起瑛姑,脑中就会浮现“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的句子;读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眼前就是阿九那幽怨的眼神……可以说,武侠小说为我进一步阅读诗词打下了一个底子。当时流行的琼瑶小说也颇爱引用诗词,两位作家把我对宋词的兴趣激发到了顶点,自此一发不可收。我找来一个笔记本,把自己喜欢的诗词一首首抄下来,半个学期下来,竟也抄了大半本!当别人继续追星、大唱流行歌曲时,我却一门心思扑在诗词上。

半途而废作家梦


  20世纪90年代初,中专要比大学吃香,因为中专学制短,出来就可以工作,而且多是包分配;读高中则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大学对农村人来说更是遥不可及。我庆幸自己选择了后面一条道路,顺利升入了县一中。
  文理分科时,我选择了文科,原因自然是兴趣偏好。宋词和武侠小说这看似毫不相关的两样东西,因为机缘巧合,在我身上融合在了一起。它们不仅使我领略了文字之美,还让我看到了大千世界里纷繁复杂的人和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情。
  读文科需要很大的阅读量,幸好学校的图书室满足了我的这个需求。从《黑骏马》到《平凡的世界》,从《红楼梦》到《史记》,从《牛虻》到《红与黑》,借到哪本读哪本,一路读下来,阅读量竟也颇为可观。   读的书多了,我对写作越来越感兴趣,开始尝试第一次写诗,第一次交筆友,第一次向杂志社投稿,第一次参加征文比赛……不安分的心又有了一个小小的梦想——如果我自己能写书该有多好!算起来我尝试着写过两本书——如果也算得上是书的话——一本是小说,另一本是一首长诗。
  小说只开了头,没有完成。那是一本武侠小说。当时古龙小说打破了传统,俨然与金庸小说分庭抗礼,文科班里也是金庸和古龙各有拥趸,常为谁更高明吵得不亦乐乎,甚至有古派粉丝自己写了一本武侠小说。虽说篇幅不长,但模仿古龙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班里还有一个人被热血冲昏了头脑,发誓也要写一本金派风格的小说,那个人就是我。我记得从书名到主角再到故事,着实费了点心思,还给它起了一个无比豪气的名字——《风华绝代》。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原因是古派那个同学的大作《剑花·烟雨·江南》被同学发现其实就是古龙的作品,于是我的小说再也没有了下文。
  诗倒是写完了。说起写诗这件事,它其实和两个事件有关:一是那时刚读完拜伦的诗体小说《唐璜》,二是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上映。《唐璜》不仅满足了一个少年所有的诗意情怀和冒险想象,也让我对十四行诗如痴如醉,恨不得把见到的所有文字都换成十四行诗。《泰坦尼克号》在当时轰动一时,不知引发了多少情窦初开的少年的浪漫幻想。就影响力来看,说它是那个时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恐怕不会有人反对。在这两个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我突发奇想,有了将电影改写成十四行诗的念头。凭着记忆,我将一个个场景从画面转换为文字,再从文字转换为诗行,同时还要考虑押韵和字数。在我写作的时候,《唐璜》中海黛与唐璜相见的情景与电影里杰克和露丝相见的场景重合叠加,让我难以区分。就这样凭着一腔热情,大约一个月后,我完成了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
  作家梦在繁重的学业负担和高考压力下不堪一击。高中生活其实是紧张而忙碌的。我所在的学校是封闭式管理,加之周末补课,我们每个月只能回家一次。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老师们在分科之后就在我们耳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个词——大学。从这个词里,我朦朦胧胧地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压力虽不小,但也产生了无穷的动力——对未来的憧憬让人跃跃欲试,我产生了想要去看看外面更大更精彩的世界的冲动,至于外面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根本没有想过。改变现状的路只有高考,于是,年轻的心有了新的梦想——大学梦。
  当然,这是另外的故事了。
其他文献
少年:  写这封信给你,请不要诧异我不留名,你并不认识我。我是你的同级校友,你的地址是我从人人网里翻到的。三年多来,我有太多话想对你说。  从哪里开始说好呢?  我第一次见到你,是在高一开学刚刚足月,全世界都处在癫狂兴奋与好奇之中的时候。  自习下课前三分钟,我溜出教室来到楼梯口边的小前厅,记录各班值日情况的长黑板在此。我打算神不知鬼不觉地抹掉“今日迟到”栏里自己的名字,正在紧张伸手的时候,你风风
说出来今天的人根本不会信,我的初中英文老师李女士在上课的时候打毛衣。正如相声演员于谦拥有“抽烟、喝酒、烫头”三大人生爱好一样,李女士上课打毛衣只是她的教学三件套之一,另外两样是让女生帮她盘头,找个她认为声音好的男生起来朗诵课文。在盘头、打毛衣的同时,她眯着眼睛欣赏男低音。  我到今天回想起来也觉得不可思议,要不是她当时没有贴面膜,否则她来课堂授课简直和去会所做SPA没有任何区别。认真说起来,SPA
摘 要:全日制教育专硕这一学位设置的目的是为中小学培养更高素质的教师和管理人才。通过对H大学全日制教育专硕的教学能力及培养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全日制教育专硕(教育学院除外)教学设计能力较弱;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高师院校教师教学示范性不足;教育实践环节薄弱。针对发现的问题,文章就高师院校如何通过更新教学模式和重构课程体系展开论述,为进一步增强全日制教育专
摘要:一直以来,留守儿童问题都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引发了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自2016年开始,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借助“春兰计划”志愿送教服务,通过丰富课余兴趣活动关爱留守儿童。要想“精准”“有效”丰富留守儿童课余兴趣生活,最根本的就是要结合当地实际,将留守儿童最需要的、最优质的兴趣活动教育资源送到他们身边,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课余兴趣活动;精准扶贫;志愿服务  中图分
清露无尘,念故地,尚存余温。离家已久,免不了一种淡淡的思乡情,这种情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也说不清。  曾看到杜甫那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或许对故乡就是这般偏爱吧。在白露节气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明明世间只有一轮月,却偏说故乡看到的月才是最明亮的,明明是自己的幻想,却偏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直到后来碰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才明白,其实更多的时候念起故乡是无奈、感伤的。宋
院子里有一棵朴树,明显是从什么地方移植过来的,已经显出了苍老之相。小区里有不少树如此,并非土生土长,而是辗转再三,从出生地挪到一个地方集中,由懂得植物生存道理的人砍去某些枝条先种起来,需要时挖出来,移到需要处种下。  有的主人不滿意这个树种,又会雇人挖起来,种到一个空地上,反复折腾几次,幸运者算是能够安定下来,开始休养生息,让根系亲和陌生的土质。为了防止倒伏,工人们在树干上钉了许多大钉子,以便木桩
摘 要:一个教师的成长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成功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个人的主动成长。没有主动成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建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意义的追寻中主动成长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文章论述了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主动成长,收获最好的自己以及教师主动成长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教师;主动成长;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
01  你见过麻雀吗?那些小如铁蛋,不会迈步走动,只会双脚跳跃,蹦蹦跶跶,叽叽喳喳吵闹不休,或扑棱棱飞来飞去的麻雀,你肯定见过。我想说,你见过谷地里的麻雀吗?我见过。是在生产队那方六十多亩的谷地,我的队长爹勒令我这个愣头青去谷地看谷子,我那个乐啊,觉得这是个打着灯笼都挑拣不来的轻巧活儿,不曾想,累得够呛。  本来,麻雀是散落在各个地块里吃虫子的,玉米地、高粱地、大豆地、谷子地、芝麻地、花生地、红薯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那一片密集的橄榄树林,停立在黄褐色的山坡上,树梢上似乎挂着几片低低的灰色浮云。虽值冬令,但树叶儿仍是青苍葱郁。然而在那油绿的叶片背后,秋天缀满了枝头的尖尖的小果,早已被采摘得一干二净,连一颗也不曾剩下,我愿走遍这橄榄林找到它。  可是,我知道,我是再也不可能找到他了。因为“我没有看见过他的脸,也没有听见过他的声音,我只听见过他轻蹑的足音,从我房前走过”。我到哪儿去寻觅他呢?我连他的模样也记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