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岁半的圆圆,6岁的元宝和7岁的小涛是一个冰球训练班的小朋友。上周的一次训练中,孩子们发生了一场冲突。
事情是这样的:教练安排3个孩子练习抢球和射门。圆圆年纪小、力量也弱,一直也抢不到球,这时候教练安排站位就给了4岁半的圆圆一点小便利,7岁的小涛因为觉得自己是哥哥,理应让着弟弟,所以很平和。但6岁的元宝就心里不舒服了,虽然他的技术最好,但他并不能接受教练这样“偏心”,虽然嘴巴不说,但孩子其实已经很不高兴了。所以,当哨声响起,元宝像在发泄他的不满,动作幅度很大,没两下就把圆圆撞倒了,但因为用力过猛,自己也倒了,结果却是小涛进球成功。元宝很生气去责怪圆圆没站稳摔倒绊了他,而且也不服气小涛进了球,要求单独和小涛加赛一球,可是小涛是大哥哥,他觉得这样是在欺负弟弟,所以没有应战。于是,元宝妈妈就对小涛妈妈说:“元宝的意思是要比拼一下,接受挑战也是公平竞争嘛。”小涛妈妈说:“我是觉得这就是孩子们一个日常训练,没必要太较真,而且我儿子他可能就是不想以大胜小。”妈妈们这边的沟通气氛开始变得有点微妙。
接下来,元宝把进攻的目标放在了刚刚没有“应战”的小涛哥哥身上,俩人一来二去的,球就滑到了球门口的圆圆脚下,圆圆直接射门进球了。这下元宝彻底崩溃了,在球场上号啕大哭,委屈地和妈妈说:“我再也不想打冰球了!所有人都欺负我,教练也欺负我,不给我好的位置,还有刚才这个球,明明就应该是我进的,应该是我的!”他妈妈也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对着孩子吼:“谁让你没射门,你传球也没有用,谁射门算谁的!哭什么哭,想让别人觉得你厉害,那你就不能给任何人机会,让所有人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个球就是你自己一个人进的!”
圆圆妈妈的思考
說实话,听到元宝妈妈这个回答,我很疑惑。如果我是元宝,我可能会非常难过。失了球没人安慰,还要被妈妈当众训斥。而且冰球本来就是一个集体项目,讲求团队协作,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射门呢?给队友有力的助攻也很棒啊!元宝妈妈也许是太盼望孩子成功了,一旦孩子的表现让她不满意,她的反应比孩子还要大。我也担心,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不会让元宝以后更无法面对挫折。
洞察:孩子的危机已是“雪上加霜”
案例中的元宝遭遇了4次“危机”。第一次,他觉得教练偏心,照顾年龄小的,不公平,导致自己被绊倒。第二次,他向哥哥发起挑战,没想到人家不应战,导致自己没面子。第三次,只顾着发泄情绪的元宝弄巧成拙,错失机会,让弟弟渔翁得利趁机进球。第四次,当他伤心委屈诉苦时,被妈妈当众数落,自尊心严重受损,坏心情雪上加霜。
整个过程中,元宝妈妈的说话方式和内容让人印象深刻。首先,替孩子下“战书”。如果说元宝还只是以行为、动作表达了自己的不爽,元宝妈妈则针对小涛妈妈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虽然包裹了所谓的冰球规则、运动精神,但显而易见的是,号召应战是假,发泄情绪才是真。其次,这位妈妈当众数落孩子,句句戳中孩子的痛点,加之元宝之前数次的不爽和憋闷,终于号啕大哭。元宝妈妈当着大家的面,指责元宝傻、为他人做嫁衣,实则是在指责其他人欺负了元宝、不讲原则。原本一场以锻炼身体,培养孩子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为目的的体育活动,演变成人人自危,彼此伤害的消耗。
观点:做情绪稳定型家长,才能陪孩子走出危机
透过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元宝妈妈的情绪最不稳定,甚至比孩子还要激动。她急于出场替孩子出头,按捺不住去干预孩子间的互动,当众指责孩子,还指桑骂槐,好在其他两位妈妈都比较理性,控制情绪,恰当应对,避免了更尴尬的局面出现。其实父母想要化解孩子的危机,首先要以自己恰当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孩子,否则不仅会加剧孩子的焦虑不安,还为孩子接下来去应对处理危机做了错误示范。 这里给父母几个建议:
●准确觉察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时调节
案例中元宝妈妈始终被沮丧和失望的情绪笼罩着,她认为教练偏心,其他小伙伴又多了一丝运气成分,元宝没能有出色的表现,所以她恼怒、焦躁,甚至语言也带有攻击性。如果元宝妈妈能够意识到比分和输赢并不是体育运动项目唯一衡量标准,不带着沮丧和失望的情绪去看待它,那么她的情绪就会有所缓解。如果能够进一步认识到,小挫折也是一种磨炼,陪孩子走出困境,比一时的输赢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她还可以充分利用眼前的机会,锻炼元宝的意志和精神力量。
●父母情绪稳定是孩子强大的精神后盾
父母情绪激烈,在刺激面前魂不守舍、言行失控,甚至做出失态、失度之事,是对孩子的最大伤害。孩子面对挑战时会心理失衡、情绪失控,而此时情绪稳定的父母,犹如烈火中的及时雨、疾风暴雨中的压舱石,让孩子心有所依,情有所靠,回归稳定,走出阴霾。人生路上,父母不可能随时帮孩子逢凶化吉,也不可能为他扫除所有困苦,但父母可以用冷静、稳定、坚实的内心陪伴孩子,这样的陪伴可以帮助孩子塑造抗逆力最为核心的部分——积极的心理品质。
●在与人为善中建构孩子的社会连接
父母能够陪伴的只是孩子人生中的一段旅程,在孩子更长远的人生中,是需要他们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沟壑坎坷。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懂得与人为善,善于与人合作,不简单地计较谁吃亏谁占便宜,不为眼前的利益患得患失。孩子步入社会后,更广阔、更大的保护因素来源于社会连接。拥有牢固的社会支持网络,才会有人在危难中伸出援手,在低谷时助其爬坡。所以父母应以与人为善的信念和价值观,为孩子身先示范。
延伸:不可忽视的家庭抗逆力
弗洛姆·沃尔什(Froma Walsh)是一位专攻家庭抗逆力研究的美国社会学家。她认为家人的互动方式是决定家庭抗逆力高低的关键要素之一,而家庭抗逆力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抗逆力生长。说话是亲子互动最频繁、最常见的形式,父母跟孩子说话时的语气、姿态和措辞,以及和孩子在不同场合的交流方式,既反映着家庭的结构关系,也映射出家庭的信念和价值观,孩子的抗逆力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家庭价值观中推进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风险、危机和挑战是必然存在的,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保护因素。而孩子抗逆力的培养正是在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两种力量的交锋和博弈中进行的。因此,当孩子面对逆境,父母首先应该准确地判断当下情境,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言行,并校正认知,再帮助孩子疏解情绪,以建设性方式应对和处理当下,这既是培养抗逆力的过程,也是抗逆力训练的结果。
事情是这样的:教练安排3个孩子练习抢球和射门。圆圆年纪小、力量也弱,一直也抢不到球,这时候教练安排站位就给了4岁半的圆圆一点小便利,7岁的小涛因为觉得自己是哥哥,理应让着弟弟,所以很平和。但6岁的元宝就心里不舒服了,虽然他的技术最好,但他并不能接受教练这样“偏心”,虽然嘴巴不说,但孩子其实已经很不高兴了。所以,当哨声响起,元宝像在发泄他的不满,动作幅度很大,没两下就把圆圆撞倒了,但因为用力过猛,自己也倒了,结果却是小涛进球成功。元宝很生气去责怪圆圆没站稳摔倒绊了他,而且也不服气小涛进了球,要求单独和小涛加赛一球,可是小涛是大哥哥,他觉得这样是在欺负弟弟,所以没有应战。于是,元宝妈妈就对小涛妈妈说:“元宝的意思是要比拼一下,接受挑战也是公平竞争嘛。”小涛妈妈说:“我是觉得这就是孩子们一个日常训练,没必要太较真,而且我儿子他可能就是不想以大胜小。”妈妈们这边的沟通气氛开始变得有点微妙。
接下来,元宝把进攻的目标放在了刚刚没有“应战”的小涛哥哥身上,俩人一来二去的,球就滑到了球门口的圆圆脚下,圆圆直接射门进球了。这下元宝彻底崩溃了,在球场上号啕大哭,委屈地和妈妈说:“我再也不想打冰球了!所有人都欺负我,教练也欺负我,不给我好的位置,还有刚才这个球,明明就应该是我进的,应该是我的!”他妈妈也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对着孩子吼:“谁让你没射门,你传球也没有用,谁射门算谁的!哭什么哭,想让别人觉得你厉害,那你就不能给任何人机会,让所有人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个球就是你自己一个人进的!”
圆圆妈妈的思考
說实话,听到元宝妈妈这个回答,我很疑惑。如果我是元宝,我可能会非常难过。失了球没人安慰,还要被妈妈当众训斥。而且冰球本来就是一个集体项目,讲求团队协作,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射门呢?给队友有力的助攻也很棒啊!元宝妈妈也许是太盼望孩子成功了,一旦孩子的表现让她不满意,她的反应比孩子还要大。我也担心,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不会让元宝以后更无法面对挫折。
洞察:孩子的危机已是“雪上加霜”
案例中的元宝遭遇了4次“危机”。第一次,他觉得教练偏心,照顾年龄小的,不公平,导致自己被绊倒。第二次,他向哥哥发起挑战,没想到人家不应战,导致自己没面子。第三次,只顾着发泄情绪的元宝弄巧成拙,错失机会,让弟弟渔翁得利趁机进球。第四次,当他伤心委屈诉苦时,被妈妈当众数落,自尊心严重受损,坏心情雪上加霜。
整个过程中,元宝妈妈的说话方式和内容让人印象深刻。首先,替孩子下“战书”。如果说元宝还只是以行为、动作表达了自己的不爽,元宝妈妈则针对小涛妈妈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虽然包裹了所谓的冰球规则、运动精神,但显而易见的是,号召应战是假,发泄情绪才是真。其次,这位妈妈当众数落孩子,句句戳中孩子的痛点,加之元宝之前数次的不爽和憋闷,终于号啕大哭。元宝妈妈当着大家的面,指责元宝傻、为他人做嫁衣,实则是在指责其他人欺负了元宝、不讲原则。原本一场以锻炼身体,培养孩子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为目的的体育活动,演变成人人自危,彼此伤害的消耗。
观点:做情绪稳定型家长,才能陪孩子走出危机
透过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元宝妈妈的情绪最不稳定,甚至比孩子还要激动。她急于出场替孩子出头,按捺不住去干预孩子间的互动,当众指责孩子,还指桑骂槐,好在其他两位妈妈都比较理性,控制情绪,恰当应对,避免了更尴尬的局面出现。其实父母想要化解孩子的危机,首先要以自己恰当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孩子,否则不仅会加剧孩子的焦虑不安,还为孩子接下来去应对处理危机做了错误示范。 这里给父母几个建议:
●准确觉察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时调节
案例中元宝妈妈始终被沮丧和失望的情绪笼罩着,她认为教练偏心,其他小伙伴又多了一丝运气成分,元宝没能有出色的表现,所以她恼怒、焦躁,甚至语言也带有攻击性。如果元宝妈妈能够意识到比分和输赢并不是体育运动项目唯一衡量标准,不带着沮丧和失望的情绪去看待它,那么她的情绪就会有所缓解。如果能够进一步认识到,小挫折也是一种磨炼,陪孩子走出困境,比一时的输赢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她还可以充分利用眼前的机会,锻炼元宝的意志和精神力量。
●父母情绪稳定是孩子强大的精神后盾
父母情绪激烈,在刺激面前魂不守舍、言行失控,甚至做出失态、失度之事,是对孩子的最大伤害。孩子面对挑战时会心理失衡、情绪失控,而此时情绪稳定的父母,犹如烈火中的及时雨、疾风暴雨中的压舱石,让孩子心有所依,情有所靠,回归稳定,走出阴霾。人生路上,父母不可能随时帮孩子逢凶化吉,也不可能为他扫除所有困苦,但父母可以用冷静、稳定、坚实的内心陪伴孩子,这样的陪伴可以帮助孩子塑造抗逆力最为核心的部分——积极的心理品质。
●在与人为善中建构孩子的社会连接
父母能够陪伴的只是孩子人生中的一段旅程,在孩子更长远的人生中,是需要他们自己面对生活中的沟壑坎坷。父母要帮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懂得与人为善,善于与人合作,不简单地计较谁吃亏谁占便宜,不为眼前的利益患得患失。孩子步入社会后,更广阔、更大的保护因素来源于社会连接。拥有牢固的社会支持网络,才会有人在危难中伸出援手,在低谷时助其爬坡。所以父母应以与人为善的信念和价值观,为孩子身先示范。
延伸:不可忽视的家庭抗逆力
弗洛姆·沃尔什(Froma Walsh)是一位专攻家庭抗逆力研究的美国社会学家。她认为家人的互动方式是决定家庭抗逆力高低的关键要素之一,而家庭抗逆力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抗逆力生长。说话是亲子互动最频繁、最常见的形式,父母跟孩子说话时的语气、姿态和措辞,以及和孩子在不同场合的交流方式,既反映着家庭的结构关系,也映射出家庭的信念和价值观,孩子的抗逆力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家庭价值观中推进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风险、危机和挑战是必然存在的,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保护因素。而孩子抗逆力的培养正是在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两种力量的交锋和博弈中进行的。因此,当孩子面对逆境,父母首先应该准确地判断当下情境,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言行,并校正认知,再帮助孩子疏解情绪,以建设性方式应对和处理当下,这既是培养抗逆力的过程,也是抗逆力训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