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蒙太奇,源自法文montage,原义指构成、装配。后来随着运用的广泛,在电影艺术里越发流行,与电影剪辑、拼接、组合联系在一起。这种巧妙的艺术组合与恰切拼接,在写作叙事、抒情、论证等众多层面,呈现出独特而鲜活的表现意蕴,让作文在前后勾连起来的精妙表达中,又兼具形象的画面之美。以近3年江苏卷中考满分作文为例,围绕蒙太奇手法运用的多样范式,作如下阐释。
【路径指引】
一、并列式蒙太奇,主旨之下的勾连
并列式蒙太奇,即是将不同情境下的画面、不同空间的场景,或者不同地域的故事,进行剪辑与组合,随后以并列对举的形式呈现在作文之中,从而使得作文生发摇曳多姿、灵动变化的美感力。这种并列式蒙太奇手法,在中考作文中运用得最为普遍。
以2018年苏州卷中考满分作文《什么是个好》为例,加以阐释。
第二眼
那是初春的早晨,被她轻柔的爱抚所唤醒。睁开蒙眬的双眼,看到她亲切的爱,像儿时最喜欢的糖粥,清冽而又直暖人心。
她是庄稼人,每年靠着家里的几亩地,凭借着勤劳的双手,自给自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她用被子和棉绳为我编织了一根坚实的背带。将我背在背上,我将脸埋在她温暖的后背,闻着空气中泥土的香甜。
……
第三眼
秋风涌动,一曲酣歌,唱出了秋收的喜悦。那时候,她的背带已容不下我,我却总爱跟着她探寻秋的脚步。我坐在田埂上,目送她一步一步地迈进稻田里,目光紧紧的,怕她消失不见。秋风吹过,稻田里波翻浪涌,几乎淹没了她的身影。我焦急地寻找着,期盼那稻秆偶尔歪一歪身子,让我看一眼我依赖的身影。
该篇作文,将“母亲在春天播种的样子”“母亲在秋日收割的背影”两个画面进行组合,巧妙地呈现出多样形态下的情景内容,读来新奇而有层次,丰富而有韵味。并且,该篇作文在勾连母亲“初春播种”“秋日收割”两个情景内容过程中,有效地将两者统摄在共同的主旨之下,随即自然而然地对“什么是个好”这一命题作出了回应。有趣的是,2018年一篇同题满分作文,也是运用了蒙太奇手法。
金桂飘香 温暖四溢
秋风阵阵吹,吹得树叶“沙沙”地响,吹得我瑟瑟发抖。一夜之间吹开了几树金桂。
外婆乐呵呵地拉着我去摇桂花,在树下铺了几张毯子,自个儿首先站上去抱着树干使劲地摇。我因为怕冷,站在一旁不愿意加入。经外婆几番劝说,终于上前,我抱着桂花树粗大的枝干用尽气力摇,金桂纷纷落下,落了满身,落了满地,仿佛一阵突如其来的桂花雨。
银杏落地 温暖降临
秋日里,家门前的两棵银杏树落得一地金黄。
母亲同我一样喜爱大自然。她似乎比我更喜欢那片“金黄色的地”。严寒的秋日里,我与母亲裹着棉衣行走在银杏叶中,我们时而坐下,时而依靠着树,时而背靠着背坐在软软的落叶上。有时母亲会讲起落叶的故事,有时我们会一起数树上剩下的叶子,秋风肆意地刮着,而我的身心都已不再寒冷。
作者将“金桂飘香 温暖四溢”“银杏落地 温暖降临”定格的两个瞬间,单独刻画并勾连整合。前者叙述“我”与外婆一同摇桂花的事情,进而展现金桂飘香时节的温暖画面;后者则是记录“我”与母亲在银杏落地时的相处故事,两处特写镜头极为生动而温馨,巧妙地实现了蒙太奇手法引人入胜与强烈代入感的效果。也正是借助于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作者能够有效地衔接起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所思,并进而抵达“什么是个好”这一作文主题。
二、顺承式蒙太奇,叙事内在的衔接
顺承式蒙太奇手法,讲究以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进行剪裁、拼接、整合,这与注重空间顺序线索的对比式蒙太奇手法有显著不同。该种方法常基于时间线索或者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有序呈现出作文内在发展的轨迹与图景。并且,顺承式蒙太奇手法往往借助联想、想象、回忆、虚实结合等策略,实现作文叙事内在的组合与衔接。
比如,2018年南通卷中考满分作文《善,润了年华》,即运用了顺承式蒙太奇手法。
一阵雨落在我的额头。那一年我五岁,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游戏,我仰望着放晴的天空。“快救救这些蚯蚓!”有人突然紧张地叫道,“如果它们爬不回土里,会被太阳晒干的。”我和小伙伴们心生善意,准备把蚯蚓送回土里。胆子小的拿着两片树叶把蚯蚓夹在中间,小心翼翼地把它们送回去,胆子大的就徒手抓起蚯蚓把它们送回土里。不一会儿,地上的蚯蚓几乎不见了。那迟到的太阳,或许是老天的笑脸吧!我们咧开嘴笑了。或许那时,善的种子已在我们幼小的心里萌芽。
又一阵雨打湿我的眼睛。那时我上小学了,年轻善良的女老师讲述着雷锋叔叔的故事。那动人的话语似阵阵春雨,飘洒在心田。我们的眼睛湿润了。那时,稚嫩的日记里抄写的都是雷锋叔叔的故事,写了许多做好事的打算。“善”就是多做好事,多么淳朴的念头啊!
又是一阵雨洒落心田。那年我十五岁。一次家人结伴旅游,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一座寺庙的上山道边,看到一群乞丐破衣烂衫,而且都有点残疾,他们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我便缠着家人要给他们施舍。爷爷说,他们是骗人的……当我把钱恭恭敬敬地递给他们时,他们的眼眶湿润了。我想,假如我们的社会和游人多一份善心,他们的脸庞就会多一些笑容。
作者由“那一年我五岁”到“那时我上小学了”,再到“那年我十五岁”,在3个有序转换的更迭时间中,讲述了“善,润了年华”这一主题下的故事。在作文叙述过程中,内在逻辑也清晰而深刻,起初“我”在别人的呼唤声中萌发善意的种子,后来在女老师讲述雷锋故事之中坚定做好事的念头,再到通过自我的辨析呼吁他们传递善良,這样就让3个分散的镜头均指向作文的核心主旨,并且3个镜头又在叙事之中前后衔接,让行文顺序清晰而恰切。此外,作者在3处开头均以“一阵雨”来叙写,也让作文内容更富有画面感与意境美。
三、对比式蒙太奇,比较之中的映衬
蒙太奇,源自法文montage,原义指构成、装配。后来随着运用的广泛,在电影艺术里越发流行,与电影剪辑、拼接、组合联系在一起。这种巧妙的艺术组合与恰切拼接,在写作叙事、抒情、论证等众多层面,呈现出独特而鲜活的表现意蕴,让作文在前后勾连起来的精妙表达中,又兼具形象的画面之美。以近3年江苏卷中考满分作文为例,围绕蒙太奇手法运用的多样范式,作如下阐释。
【路径指引】
一、并列式蒙太奇,主旨之下的勾连
并列式蒙太奇,即是将不同情境下的画面、不同空间的场景,或者不同地域的故事,进行剪辑与组合,随后以并列对举的形式呈现在作文之中,从而使得作文生发摇曳多姿、灵动变化的美感力。这种并列式蒙太奇手法,在中考作文中运用得最为普遍。
以2018年苏州卷中考满分作文《什么是个好》为例,加以阐释。
第二眼
那是初春的早晨,被她轻柔的爱抚所唤醒。睁开蒙眬的双眼,看到她亲切的爱,像儿时最喜欢的糖粥,清冽而又直暖人心。
她是庄稼人,每年靠着家里的几亩地,凭借着勤劳的双手,自给自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她用被子和棉绳为我编织了一根坚实的背带。将我背在背上,我将脸埋在她温暖的后背,闻着空气中泥土的香甜。
……
第三眼
秋风涌动,一曲酣歌,唱出了秋收的喜悦。那时候,她的背带已容不下我,我却总爱跟着她探寻秋的脚步。我坐在田埂上,目送她一步一步地迈进稻田里,目光紧紧的,怕她消失不见。秋风吹过,稻田里波翻浪涌,几乎淹没了她的身影。我焦急地寻找着,期盼那稻秆偶尔歪一歪身子,让我看一眼我依赖的身影。
该篇作文,将“母亲在春天播种的样子”“母亲在秋日收割的背影”两个画面进行组合,巧妙地呈现出多样形态下的情景内容,读来新奇而有层次,丰富而有韵味。并且,该篇作文在勾连母亲“初春播种”“秋日收割”两个情景内容过程中,有效地将两者统摄在共同的主旨之下,随即自然而然地对“什么是个好”这一命题作出了回应。有趣的是,2018年一篇同题满分作文,也是运用了蒙太奇手法。
金桂飘香 温暖四溢
秋风阵阵吹,吹得树叶“沙沙”地响,吹得我瑟瑟发抖。一夜之间吹开了几树金桂。
外婆乐呵呵地拉着我去摇桂花,在树下铺了几张毯子,自个儿首先站上去抱着树干使劲地摇。我因为怕冷,站在一旁不愿意加入。经外婆几番劝说,终于上前,我抱着桂花树粗大的枝干用尽气力摇,金桂纷纷落下,落了满身,落了满地,仿佛一阵突如其来的桂花雨。
银杏落地 温暖降临
秋日里,家门前的两棵银杏树落得一地金黄。
母亲同我一样喜爱大自然。她似乎比我更喜欢那片“金黄色的地”。严寒的秋日里,我与母亲裹着棉衣行走在银杏叶中,我们时而坐下,时而依靠着树,时而背靠着背坐在软软的落叶上。有时母亲会讲起落叶的故事,有时我们会一起数树上剩下的叶子,秋风肆意地刮着,而我的身心都已不再寒冷。
作者将“金桂飘香 温暖四溢”“银杏落地 温暖降临”定格的两个瞬间,单独刻画并勾连整合。前者叙述“我”与外婆一同摇桂花的事情,进而展现金桂飘香时节的温暖画面;后者则是记录“我”与母亲在银杏落地时的相处故事,两处特写镜头极为生动而温馨,巧妙地实现了蒙太奇手法引人入胜与强烈代入感的效果。也正是借助于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作者能够有效地衔接起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所思,并进而抵达“什么是个好”这一作文主题。
二、顺承式蒙太奇,叙事内在的衔接
顺承式蒙太奇手法,讲究以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进行剪裁、拼接、整合,这与注重空间顺序线索的对比式蒙太奇手法有显著不同。该种方法常基于时间线索或者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有序呈现出作文内在发展的轨迹与图景。并且,顺承式蒙太奇手法往往借助联想、想象、回忆、虚实结合等策略,实现作文叙事内在的组合与衔接。
比如,2018年南通卷中考满分作文《善,润了年华》,即运用了顺承式蒙太奇手法。
一阵雨落在我的额头。那一年我五岁,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游戏,我仰望着放晴的天空。“快救救这些蚯蚓!”有人突然紧张地叫道,“如果它们爬不回土里,会被太阳晒干的。”我和小伙伴们心生善意,准备把蚯蚓送回土里。胆子小的拿着两片树叶把蚯蚓夹在中间,小心翼翼地把它们送回去,胆子大的就徒手抓起蚯蚓把它们送回土里。不一会儿,地上的蚯蚓几乎不见了。那迟到的太阳,或许是老天的笑脸吧!我们咧开嘴笑了。或许那时,善的种子已在我们幼小的心里萌芽。
又一阵雨打湿我的眼睛。那时我上小学了,年轻善良的女老师讲述着雷锋叔叔的故事。那动人的话语似阵阵春雨,飘洒在心田。我们的眼睛湿润了。那时,稚嫩的日记里抄写的都是雷锋叔叔的故事,写了许多做好事的打算。“善”就是多做好事,多么淳朴的念头啊!
又是一阵雨洒落心田。那年我十五岁。一次家人结伴旅游,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一座寺庙的上山道边,看到一群乞丐破衣烂衫,而且都有点残疾,他们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我便缠着家人要给他们施舍。爷爷说,他们是骗人的……当我把钱恭恭敬敬地递给他们时,他们的眼眶湿润了。我想,假如我们的社会和游人多一份善心,他们的脸庞就会多一些笑容。
作者由“那一年我五岁”到“那时我上小学了”,再到“那年我十五岁”,在3个有序转换的更迭时间中,讲述了“善,润了年华”这一主题下的故事。在作文叙述过程中,内在逻辑也清晰而深刻,起初“我”在别人的呼唤声中萌发善意的种子,后来在女老师讲述雷锋故事之中坚定做好事的念头,再到通过自我的辨析呼吁他们传递善良,這样就让3个分散的镜头均指向作文的核心主旨,并且3个镜头又在叙事之中前后衔接,让行文顺序清晰而恰切。此外,作者在3处开头均以“一阵雨”来叙写,也让作文内容更富有画面感与意境美。
三、对比式蒙太奇,比较之中的映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