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223-01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来势急,疼痛剧烈,尤其是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休息、睡眠、精神状态等。笔者在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刺结合药物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标准拟定:①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痘,簇集成群,疱壁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②皮损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烧灼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③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疱疹消退后遗疼痛。皮疹消退以后,其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且持续1个月以上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即PHN。表现为局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的灼痛、跳痛、刀割痛、刺痛。
1.2一般资料32例患者均为本人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病程最短3天,最长20天,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疱疹。其中:肋间神经分布区25例,颈神经分布区3例,三叉神经分布区4例。
2治疗方法
2.1针刺方法均根据疱疹部位取穴。操作:围绕疱疹头、尾、两侧各刺1针,均选用1~2寸30号毫针斜刺,进针得气后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2.2药物治疗用阿昔洛韦针剂0.5g,加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记录患者疼痛缓解及疱疹吸收时间。
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有关文献中相关标准拟定:痊愈:疱疹全部消退,疼痛消失。显效:疱疹消退大于等于70%,疼痛基本消失。有效:疱疹消退30%~69%,疼痛减轻。无效:疱疹无明显消退,或加重,疼痛未减轻。
3.2治疗结果痊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治疗时间最短8天,最长25天。总有效率:10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病情加重及其他不良反应。
4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70岁,农民,于2012年5月8日主因“左侧颈部、胸肋部散在疱疹伴疼痛二周”以“带状疱疹”收住入我科。患者于入院前二周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颈部、胁肋部出现多发疱疹,伴疼痛,呈烧灼样疼痛,无发热,无胸闷气短,口干苦,睡眠差,二便如常。就诊于我院内科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疱疹明显消退,但疼痛更加剧烈,为进一步治疗故来我科就诊,以“带状疱疹”收住入我科。入院症见:左侧颈部、左胸肋部散在疱疹,局部呈阵发性烧灼样、刀割样疼痛。无发热,口干苦,睡眠差,二便如常。入院查体:T:36.5℃,神清,精神差, 左侧颈部、左胸肋部散在疱疹,疼痛剧按。化验回报示:血、尿常规无明显异常。治疗以阿昔洛韦针剂0.5g,加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针刺根据疱疹部位取穴,围绕疱疹头、尾、两侧围刺,采用捻转泻法治疗两次疼痛明显减轻,睡眠好转,经1疗程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疱疹完全消退,遂诊1月未复发。
5讨论
带状疱疹属中医缠腰火丹、蛇串疮范畴,是由水痘-带疱疹病毒引起,累及神经及皮肤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据报导,带状疱疹发病率为人群的1.4‰~4.8‰之间,约有20%的患者遗留有神经痛。50岁以上老年人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人群,约占受累人数的75%左右。该病是医学界的疼痛难题,是中老年人健康潜在的杀手。神经痛是其主要特征,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的亲神经性侵袭神经末梢造成的,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少儿不明显,青年人略轻,老年人较重。疼痛以胸段肋间神经和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多见。阿昔洛韦对神经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对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但对神经痛的改善效果较差,笔者在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进行围刺止痛治疗,止痛效果消除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收稿日期2013-06-14)(编辑马纳提别克·哈力)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来势急,疼痛剧烈,尤其是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休息、睡眠、精神状态等。笔者在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刺结合药物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标准拟定:①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痘,簇集成群,疱壁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②皮损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烧灼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③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疱疹消退后遗疼痛。皮疹消退以后,其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且持续1个月以上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即PHN。表现为局部阵发性或持续性的灼痛、跳痛、刀割痛、刺痛。
1.2一般资料32例患者均为本人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病程最短3天,最长20天,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疱疹。其中:肋间神经分布区25例,颈神经分布区3例,三叉神经分布区4例。
2治疗方法
2.1针刺方法均根据疱疹部位取穴。操作:围绕疱疹头、尾、两侧各刺1针,均选用1~2寸30号毫针斜刺,进针得气后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2.2药物治疗用阿昔洛韦针剂0.5g,加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记录患者疼痛缓解及疱疹吸收时间。
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有关文献中相关标准拟定:痊愈:疱疹全部消退,疼痛消失。显效:疱疹消退大于等于70%,疼痛基本消失。有效:疱疹消退30%~69%,疼痛减轻。无效:疱疹无明显消退,或加重,疼痛未减轻。
3.2治疗结果痊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治疗时间最短8天,最长25天。总有效率:10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病情加重及其他不良反应。
4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70岁,农民,于2012年5月8日主因“左侧颈部、胸肋部散在疱疹伴疼痛二周”以“带状疱疹”收住入我科。患者于入院前二周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颈部、胁肋部出现多发疱疹,伴疼痛,呈烧灼样疼痛,无发热,无胸闷气短,口干苦,睡眠差,二便如常。就诊于我院内科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疱疹明显消退,但疼痛更加剧烈,为进一步治疗故来我科就诊,以“带状疱疹”收住入我科。入院症见:左侧颈部、左胸肋部散在疱疹,局部呈阵发性烧灼样、刀割样疼痛。无发热,口干苦,睡眠差,二便如常。入院查体:T:36.5℃,神清,精神差, 左侧颈部、左胸肋部散在疱疹,疼痛剧按。化验回报示:血、尿常规无明显异常。治疗以阿昔洛韦针剂0.5g,加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针刺根据疱疹部位取穴,围绕疱疹头、尾、两侧围刺,采用捻转泻法治疗两次疼痛明显减轻,睡眠好转,经1疗程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疱疹完全消退,遂诊1月未复发。
5讨论
带状疱疹属中医缠腰火丹、蛇串疮范畴,是由水痘-带疱疹病毒引起,累及神经及皮肤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据报导,带状疱疹发病率为人群的1.4‰~4.8‰之间,约有20%的患者遗留有神经痛。50岁以上老年人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人群,约占受累人数的75%左右。该病是医学界的疼痛难题,是中老年人健康潜在的杀手。神经痛是其主要特征,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的亲神经性侵袭神经末梢造成的,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少儿不明显,青年人略轻,老年人较重。疼痛以胸段肋间神经和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多见。阿昔洛韦对神经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对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但对神经痛的改善效果较差,笔者在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进行围刺止痛治疗,止痛效果消除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收稿日期2013-06-14)(编辑马纳提别克·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