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人类的情感与审美的凝聚。但是长久以来,因为考试分值比较低,所以诗歌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常常不受重视,加上初中诗歌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笔者在此想从初中诗歌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上,探讨一下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吟咏、品析、玩味,初中语文诗歌三步走
1.吟咏
诗歌的学习离不开诵读,只有在不断的诵读之中学生才能对诗歌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但是诵读并非只是机械的朗读与背诵,必须和科学的认知步骤结合起来。初步接触诗歌,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就是朗读和背诵为主,这一阶段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所有学生都可以熟练地背诵诗词的内容。这时老师的作用主要是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经历,还有诗词中的生僻字。再读诗歌。这一阶段的学习是要让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诗词,老师要起到一个启发的作用,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致橡树》为例,这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致橡树内容的问题:“同学们觉得《致橡树》中哪一句是名句”,“找出《致橡树》中的比喻”,“简要的介绍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细读诗歌中的每一句,找到诗歌中的重点句子。吟咏诗歌。诗歌的韵律与美感在于语调语气的抑扬顿挫,教师可以在学生精读之后,让同学带着感情去吟咏诗歌,将情感注入到诗歌之中,让同学们加深对诗词语句的体会。
2.品析
诗歌的美感,意境的美感,含蓄隽永,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发现。首先,想象还原。诗词的意境凝聚在诗词字句之中,一句之中就有无限的遐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想象之中还原诗词的情景,体会在那种情景之下的感情。其次,凝词练句。诗歌的凝练,在遣词造句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字眼都需要学生们细细地品味。这一阶段的学习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找到诗词中的好词妙句,把最好的诗句摘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以《再别康桥》为例,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最妙的一句诗,然后每个人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大家一起评选出最好的诗句,让大家一起学习与玩味。比如说有人觉得“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大家就可以感悟一下这句诗所包含的格局,让同学再举出几个例子来印证诗人说的是否是对的。最后,体悟情思。诗词的情感丰富而且让人动容,但是初中生的情感经历较少,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才能结合自身的生活,去体会作者在诗词中所饱含的感情。以《乡愁》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想象,如果你是一个离家千里的浪子,年迈的老妈妈独自在家,你是否会有像他一样的愁思。结合自己的经历去体会“乡愁”的那份感情,这样就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乡愁会是“一张小小的船票”了。
3.玩味
诗歌的美感需要学生们思考与玩味。首先,比较不同作者的写作特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诗歌的整体认识,让同学们比较不同风格的作者他们作品的差异。例如,教师在讲解完戴望舒与闻一多的作品之后,让同学们去思考为什么他们的诗风格迥然不同,让同学去思考作者写作的目的与写作背景。让同学了解闻一多与戴望舒的不同遭遇,认识到诗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其次,比较作者不同境遇中的不同写作特点。例如,教师可以讲解不同时期作者的写作特点,并让同学去思考为什么作者年轻时的诗句和老年时截然不同,由此去了解作者的一生,了解作者背后的时代的故事。最后,体会诗歌背后的情感。诗词的情感不仅仅是字面上的,也包含着作者的境遇与人生思考。以闻一多的《死水》为例,表面是一篇描写死水的诗,但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就可以看出《死水》是在对当时了黑暗社会的揭露与批判。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诗歌教学生动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给语文诗歌教学更大的可能性,传统的诗歌教学方式不仅单一,而且常常由于学生注意力的涣散而效率低下,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将诗歌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起来,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的形式,将材料更多维地呈现到学生面前,利用情景将学生带入到教学之中。举例说来,在《再别康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相关的课件,在课堂上播放康桥的美景,并配上舒缓的音乐,这個时候作者笔下的康桥就在多媒体技术下变得立体了,学生会被屏幕上的画面深深吸引,并对康桥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教师将作者跟康桥的故事说给学生,也将作者的写作背景告诉学生,同学们就会对康桥和作者之间产生深深的联想,在学生们开始对《再别康桥》的阅读之前就已经被带入到了康桥畔,这时诗歌中的美学符号,就能够被学生接受与认同。
虽然,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比较薄弱的部分,但是只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效果也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进与提高。
一、吟咏、品析、玩味,初中语文诗歌三步走
1.吟咏
诗歌的学习离不开诵读,只有在不断的诵读之中学生才能对诗歌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但是诵读并非只是机械的朗读与背诵,必须和科学的认知步骤结合起来。初步接触诗歌,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就是朗读和背诵为主,这一阶段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所有学生都可以熟练地背诵诗词的内容。这时老师的作用主要是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经历,还有诗词中的生僻字。再读诗歌。这一阶段的学习是要让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诗词,老师要起到一个启发的作用,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致橡树》为例,这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致橡树内容的问题:“同学们觉得《致橡树》中哪一句是名句”,“找出《致橡树》中的比喻”,“简要的介绍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细读诗歌中的每一句,找到诗歌中的重点句子。吟咏诗歌。诗歌的韵律与美感在于语调语气的抑扬顿挫,教师可以在学生精读之后,让同学带着感情去吟咏诗歌,将情感注入到诗歌之中,让同学们加深对诗词语句的体会。
2.品析
诗歌的美感,意境的美感,含蓄隽永,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发现。首先,想象还原。诗词的意境凝聚在诗词字句之中,一句之中就有无限的遐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想象之中还原诗词的情景,体会在那种情景之下的感情。其次,凝词练句。诗歌的凝练,在遣词造句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字眼都需要学生们细细地品味。这一阶段的学习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找到诗词中的好词妙句,把最好的诗句摘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以《再别康桥》为例,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最妙的一句诗,然后每个人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大家一起评选出最好的诗句,让大家一起学习与玩味。比如说有人觉得“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大家就可以感悟一下这句诗所包含的格局,让同学再举出几个例子来印证诗人说的是否是对的。最后,体悟情思。诗词的情感丰富而且让人动容,但是初中生的情感经历较少,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才能结合自身的生活,去体会作者在诗词中所饱含的感情。以《乡愁》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想象,如果你是一个离家千里的浪子,年迈的老妈妈独自在家,你是否会有像他一样的愁思。结合自己的经历去体会“乡愁”的那份感情,这样就能很好地理解为什么乡愁会是“一张小小的船票”了。
3.玩味
诗歌的美感需要学生们思考与玩味。首先,比较不同作者的写作特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诗歌的整体认识,让同学们比较不同风格的作者他们作品的差异。例如,教师在讲解完戴望舒与闻一多的作品之后,让同学们去思考为什么他们的诗风格迥然不同,让同学去思考作者写作的目的与写作背景。让同学了解闻一多与戴望舒的不同遭遇,认识到诗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其次,比较作者不同境遇中的不同写作特点。例如,教师可以讲解不同时期作者的写作特点,并让同学去思考为什么作者年轻时的诗句和老年时截然不同,由此去了解作者的一生,了解作者背后的时代的故事。最后,体会诗歌背后的情感。诗词的情感不仅仅是字面上的,也包含着作者的境遇与人生思考。以闻一多的《死水》为例,表面是一篇描写死水的诗,但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就可以看出《死水》是在对当时了黑暗社会的揭露与批判。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诗歌教学生动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给语文诗歌教学更大的可能性,传统的诗歌教学方式不仅单一,而且常常由于学生注意力的涣散而效率低下,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将诗歌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起来,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的形式,将材料更多维地呈现到学生面前,利用情景将学生带入到教学之中。举例说来,在《再别康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相关的课件,在课堂上播放康桥的美景,并配上舒缓的音乐,这個时候作者笔下的康桥就在多媒体技术下变得立体了,学生会被屏幕上的画面深深吸引,并对康桥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教师将作者跟康桥的故事说给学生,也将作者的写作背景告诉学生,同学们就会对康桥和作者之间产生深深的联想,在学生们开始对《再别康桥》的阅读之前就已经被带入到了康桥畔,这时诗歌中的美学符号,就能够被学生接受与认同。
虽然,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比较薄弱的部分,但是只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效果也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进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