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对于饮食要求日益提高,猪肉由于其做法繁多、营养丰富等优点深受人们喜爱,因此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在满足人们饮食需求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非洲猪瘟仍是生猪养殖产业的瓶颈,本文我们将展开对非洲猪瘟的特点及其关键防控措施的研究,旨在促进生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非洲猪瘟;特点;关键防控
非洲猪瘟的传播范围较大、传染性较强、传播速度较快,作为一类接触性较强的疫病,对生猪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亟待投入较多的人力与物力开展防治处理[1]。由于非洲猪瘟具有极易变异的自身基因组,因此,该病的防控困难比较大,单一的防控措施已经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需要开展多项防控措施的综合防治。
1 非洲猪瘟特点
对于非洲猪瘟病毒,家猪与野猪均存在较高感染几率[2],其主要传染源是感染或者机体携带此病毒的猪,而病猪以日常排泄物、机体分泌物等方式进行病毒的播散。非洲猪瘟病毒播散方式多样,常见的是利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尿液等方法播散,播散方式与生猪饲养密切相关,如喂养的饲料、水、水槽等均能造成病毒播散,病毒的存活时间由感染方式决定。此外,非洲猪瘟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抵抗力强,存活时间较久,因此,应谨慎处置扑灭的病猪。
非洲猪瘟病毒有十分庞大的基因组,且相互之间区别很大。不同毒株基因保守区的左右两端的巨大差别,也是造成非洲猪瘟病毒侵袭性有显著差别的原因。值得关注的是,非洲猪瘟病毒、虹彩病毒及痘病毒都是在细胞浆内繁殖病毒,这种特殊繁殖方式导致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极易变异[3]。
2 诊断方法
2.1 症状观察
非洲猪瘟与猪丹毒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可分成3型:(1)急性发病型:感染初期的病猪可能会表现出食欲不振,体温急剧升高,血液检查可看到,病猪的炎细胞计数明显降低,察看其肺部可见显著水肿,且淋巴结出现坏死性改变。感染后期的病猪鼻腔中会产生大量黏液,部分病猪鼻子会出血,此外病猪还可能表现出呼吸困难、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状,少数病猪上腹部、四肢等部位可察看到紫色斑点。如果病猪处于妊娠期,则会流产。(2)亚急性发病型:此类型的表现与急性发病型类似,但其对机体的损害程度要明显低于急性发病型,病程时间一般较长,但死亡率不高,部分病猪可以逐渐痊愈,部分则可能衍变为隐性感染型。(3)隐性感染型:此类型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血液检查的变化,一过性的血小板计数降低及炎细胞计数降低,存在隐性感染的病猪浅表皮肤可出现红斑或溃疡,其体重较轻、发育滞缓,虽然也能痊愈,但病猪长期携带病毒[4]。
2.2 实验室检查
由于非洲猪瘟与猪丹毒、猪霍乱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临床多选择症状观察作为初步诊断措施,最终确诊需依赖于实验室检查结果。目前,实验室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措施有两类,血清学实验与病原鉴定,前者主要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荧光抗体实验,而后者主要运用LAMP、荧光定量PCR及单纯PCR等方法。具体的措施选择要根据各级实验室的操作条件。
3 防控措施
3.1 强化检疫管理,规避疫区生猪的转移
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较久,且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管理人员会面临诸多假象,很可能因粗心而造成疫区生猪跨区域转移,致使疫情的传播。因此,在非洲猪瘟病毒严重感染时期,管理人员应强化对生猪的运输管控,对已经感染的生猪或疑似感染的生猪,要强化对运输的控制;对于运输感染的生猪、疑似感染的生猪交通工具,务必严格遵循有关消毒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彻底消毒患,必要时销毁。此外,对于感染病毒的生猪,应强化原地处置能力,完善对生猪、猪肉副产品实施无害化处置的软硬件实施,相关技术人员也需要定期参加安全操作学习,确保其熟练掌握无害化处置设施[5]。
3.2 控制人员,出入消毒
严格把控工作人员、车辆的出入,避免不必要的碰触;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务必完成早晚的消毒工作,做到全方位多角度消毒。养殖场的大门应该关闭,一方面防御外来野生动物的侵犯,另一方面是隔断空气播散的媒介。养殖场需设置独立的消毒区域,方便员工多次消毒,确保无外来病毒播散。消毒剂的选择不是随机的,首先要掌握非洲猪瘟病毒的习性,选择科学有效的消毒剂。
3.3 外来猪引进
非洲猪瘟病毒不但会严重阻碍我国农业、畜牧业的良性发展,该病毒的播散还会威胁公众健康。自人类发现非洲猪瘟后,迄今为止,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均爆发过疫情,特别是欧洲国家,我国作为猪肉输入大国,对猪肉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要严格把控外来猪的品质。对从国外采购的外来猪,首先注意实施分圈隔离,严格消毒并密切观察2个月,确保无感染后再投入市场[6]。
3.4 强化监管生猪养殖环节
生猪的饲养要严格把控饲料粮草的品质,禁止运用泔水或者垃圾来饲养生猪。科学计算饲料粮草中的营养成分及含量,同时要注重对食物的消毒。成品饲料经过高温、熏蒸后,可一定程度达到消毒目的。而对生猪饮用水的把控也不容忽视,养殖人员应定期加强对饮用水的检测,观察其是否符合安全水质标准,确保水源的品质过关。
我国餐厨剩余物产量丰富,且富含有机质,为了最大程度节约养殖成本,养殖者往往会把餐厨剩余物添加到生猪饲料中,以增加料肉比,如果猪肉制品加工不规范,可能会将病毒扩散,因此应从源头上把控餐厨剩余物的品质;此外,在运输餐厨剩余物的过程中也应该强化管理,降低运输环节上的漏洞。当然,还应该善于借鉴国外优秀經验,弘扬中华民族不浪费的良好美德。
3.5 病死猪处理
在猪舍中因为感染疫病死亡的猪,应立即隔离、消毒;猪场应建立运送病死猪的专项通道,而后将猪舍实施全面消毒清洁,对可能污染的食物及排泄物等都应立即销毁,规避利用此途径播散病毒。同舍的生猪要注意隔离,以免有其他感染的猪将病毒播散到邻近猪舍。此外,还要重视猪舍的通风状况,要确保猪舍的干净整洁避免滋生其他病毒[7]。 3.6 充分运用屠宰副产物,降低污染物排放
养殖者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养殖资金消耗,经常会将猪血及猪血制品当做生猪饲料,但此类副产物也是非洲猪瘟病毒播散的重要媒介,因此,对于此类屠宰副产物均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置,如集中处置病毒感染区的猪血,及利用猪血高蛋白的特质,创造出氨基酸肽肥。
3.7 其他措施
欧洲国家在防控非洲猪瘟病毒方面经验丰富,我国应学习欧洲国家优秀经验,提升防治效果。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西班牙作为首个提出防控非洲猪瘟病毒的国家,率先组建了流动兽医团队网络系统,由团队对猪舍开展卫生监管、血液样本检测与流行病学检测,然后运用特异性高、精确度高、操作方便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实施血清学实验,并且为了减少非洲猪瘟病毒的播散,该计划还受到国家财政的扶持,致力于改进饲养设备及场所的卫生环境;此外,将感染猪瘟病毒的生猪全部安乐死,以铲除所有爆发源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止,西班牙再未爆发过非洲猪瘟[8]。
4 结语
综上可知,对于非洲猪瘟疾病防控的措施中,首先养殖者应该主动参与防控计划中来,这对于是否能成功防治非洲猪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应该严格遵循养殖场规章制度,务必实现清洁消毒目标,避免猪群集体感染风险;强化养殖场人员出入的管控工作,消毒设施完备,生猪的饲养坚持重点消毒,降低生猪患病几率,有效阻断非洲猪瘟的播散,改进猪舍卫生环境,确保猪群的健康,将非洲猪瘟病毒遏制在外,可防可控。
参考文献
[1] 殷叔义.非洲猪瘟的特点及其关键防控措施[J].畜牧业环境,2020(10):57.
[2] 屠赞梅,万茂圣,鲁锋.非洲猪瘟的特点及其关键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8):167.
[3] 陈冬亮.非洲猪瘟的特点及其关键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6):123-125.
[4] 公保才仁.非洲猪瘟的特点及其关键防控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5):235.
[5] 陈丙乾.非洲猪瘟的概况特点及春夏之际关键防控措施[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20(4):44-45.
[6] 赵武,陈忠伟,何颖,等.非洲猪瘟知识点和我区猪场当前关键防控应对措施概述[J].广西畜牧兽医,2018,34(6):298-300.
[7] 张端付,魏杨,曹永萍,等.非洲猪瘟的危害及防控措施[J].畜禽業,2018,29(10):91-93.
[8] 王涛.非洲猪瘟防控及疫苗研发:挑战与对策[J].生物工程学报,2018(12):1931-1942.
关键词:非洲猪瘟;特点;关键防控
非洲猪瘟的传播范围较大、传染性较强、传播速度较快,作为一类接触性较强的疫病,对生猪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亟待投入较多的人力与物力开展防治处理[1]。由于非洲猪瘟具有极易变异的自身基因组,因此,该病的防控困难比较大,单一的防控措施已经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需要开展多项防控措施的综合防治。
1 非洲猪瘟特点
对于非洲猪瘟病毒,家猪与野猪均存在较高感染几率[2],其主要传染源是感染或者机体携带此病毒的猪,而病猪以日常排泄物、机体分泌物等方式进行病毒的播散。非洲猪瘟病毒播散方式多样,常见的是利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尿液等方法播散,播散方式与生猪饲养密切相关,如喂养的饲料、水、水槽等均能造成病毒播散,病毒的存活时间由感染方式决定。此外,非洲猪瘟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抵抗力强,存活时间较久,因此,应谨慎处置扑灭的病猪。
非洲猪瘟病毒有十分庞大的基因组,且相互之间区别很大。不同毒株基因保守区的左右两端的巨大差别,也是造成非洲猪瘟病毒侵袭性有显著差别的原因。值得关注的是,非洲猪瘟病毒、虹彩病毒及痘病毒都是在细胞浆内繁殖病毒,这种特殊繁殖方式导致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极易变异[3]。
2 诊断方法
2.1 症状观察
非洲猪瘟与猪丹毒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可分成3型:(1)急性发病型:感染初期的病猪可能会表现出食欲不振,体温急剧升高,血液检查可看到,病猪的炎细胞计数明显降低,察看其肺部可见显著水肿,且淋巴结出现坏死性改变。感染后期的病猪鼻腔中会产生大量黏液,部分病猪鼻子会出血,此外病猪还可能表现出呼吸困难、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状,少数病猪上腹部、四肢等部位可察看到紫色斑点。如果病猪处于妊娠期,则会流产。(2)亚急性发病型:此类型的表现与急性发病型类似,但其对机体的损害程度要明显低于急性发病型,病程时间一般较长,但死亡率不高,部分病猪可以逐渐痊愈,部分则可能衍变为隐性感染型。(3)隐性感染型:此类型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血液检查的变化,一过性的血小板计数降低及炎细胞计数降低,存在隐性感染的病猪浅表皮肤可出现红斑或溃疡,其体重较轻、发育滞缓,虽然也能痊愈,但病猪长期携带病毒[4]。
2.2 实验室检查
由于非洲猪瘟与猪丹毒、猪霍乱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临床多选择症状观察作为初步诊断措施,最终确诊需依赖于实验室检查结果。目前,实验室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措施有两类,血清学实验与病原鉴定,前者主要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荧光抗体实验,而后者主要运用LAMP、荧光定量PCR及单纯PCR等方法。具体的措施选择要根据各级实验室的操作条件。
3 防控措施
3.1 强化检疫管理,规避疫区生猪的转移
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较久,且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管理人员会面临诸多假象,很可能因粗心而造成疫区生猪跨区域转移,致使疫情的传播。因此,在非洲猪瘟病毒严重感染时期,管理人员应强化对生猪的运输管控,对已经感染的生猪或疑似感染的生猪,要强化对运输的控制;对于运输感染的生猪、疑似感染的生猪交通工具,务必严格遵循有关消毒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彻底消毒患,必要时销毁。此外,对于感染病毒的生猪,应强化原地处置能力,完善对生猪、猪肉副产品实施无害化处置的软硬件实施,相关技术人员也需要定期参加安全操作学习,确保其熟练掌握无害化处置设施[5]。
3.2 控制人员,出入消毒
严格把控工作人员、车辆的出入,避免不必要的碰触;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务必完成早晚的消毒工作,做到全方位多角度消毒。养殖场的大门应该关闭,一方面防御外来野生动物的侵犯,另一方面是隔断空气播散的媒介。养殖场需设置独立的消毒区域,方便员工多次消毒,确保无外来病毒播散。消毒剂的选择不是随机的,首先要掌握非洲猪瘟病毒的习性,选择科学有效的消毒剂。
3.3 外来猪引进
非洲猪瘟病毒不但会严重阻碍我国农业、畜牧业的良性发展,该病毒的播散还会威胁公众健康。自人类发现非洲猪瘟后,迄今为止,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均爆发过疫情,特别是欧洲国家,我国作为猪肉输入大国,对猪肉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要严格把控外来猪的品质。对从国外采购的外来猪,首先注意实施分圈隔离,严格消毒并密切观察2个月,确保无感染后再投入市场[6]。
3.4 强化监管生猪养殖环节
生猪的饲养要严格把控饲料粮草的品质,禁止运用泔水或者垃圾来饲养生猪。科学计算饲料粮草中的营养成分及含量,同时要注重对食物的消毒。成品饲料经过高温、熏蒸后,可一定程度达到消毒目的。而对生猪饮用水的把控也不容忽视,养殖人员应定期加强对饮用水的检测,观察其是否符合安全水质标准,确保水源的品质过关。
我国餐厨剩余物产量丰富,且富含有机质,为了最大程度节约养殖成本,养殖者往往会把餐厨剩余物添加到生猪饲料中,以增加料肉比,如果猪肉制品加工不规范,可能会将病毒扩散,因此应从源头上把控餐厨剩余物的品质;此外,在运输餐厨剩余物的过程中也应该强化管理,降低运输环节上的漏洞。当然,还应该善于借鉴国外优秀經验,弘扬中华民族不浪费的良好美德。
3.5 病死猪处理
在猪舍中因为感染疫病死亡的猪,应立即隔离、消毒;猪场应建立运送病死猪的专项通道,而后将猪舍实施全面消毒清洁,对可能污染的食物及排泄物等都应立即销毁,规避利用此途径播散病毒。同舍的生猪要注意隔离,以免有其他感染的猪将病毒播散到邻近猪舍。此外,还要重视猪舍的通风状况,要确保猪舍的干净整洁避免滋生其他病毒[7]。 3.6 充分运用屠宰副产物,降低污染物排放
养殖者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养殖资金消耗,经常会将猪血及猪血制品当做生猪饲料,但此类副产物也是非洲猪瘟病毒播散的重要媒介,因此,对于此类屠宰副产物均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置,如集中处置病毒感染区的猪血,及利用猪血高蛋白的特质,创造出氨基酸肽肥。
3.7 其他措施
欧洲国家在防控非洲猪瘟病毒方面经验丰富,我国应学习欧洲国家优秀经验,提升防治效果。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西班牙作为首个提出防控非洲猪瘟病毒的国家,率先组建了流动兽医团队网络系统,由团队对猪舍开展卫生监管、血液样本检测与流行病学检测,然后运用特异性高、精确度高、操作方便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实施血清学实验,并且为了减少非洲猪瘟病毒的播散,该计划还受到国家财政的扶持,致力于改进饲养设备及场所的卫生环境;此外,将感染猪瘟病毒的生猪全部安乐死,以铲除所有爆发源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止,西班牙再未爆发过非洲猪瘟[8]。
4 结语
综上可知,对于非洲猪瘟疾病防控的措施中,首先养殖者应该主动参与防控计划中来,这对于是否能成功防治非洲猪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应该严格遵循养殖场规章制度,务必实现清洁消毒目标,避免猪群集体感染风险;强化养殖场人员出入的管控工作,消毒设施完备,生猪的饲养坚持重点消毒,降低生猪患病几率,有效阻断非洲猪瘟的播散,改进猪舍卫生环境,确保猪群的健康,将非洲猪瘟病毒遏制在外,可防可控。
参考文献
[1] 殷叔义.非洲猪瘟的特点及其关键防控措施[J].畜牧业环境,2020(10):57.
[2] 屠赞梅,万茂圣,鲁锋.非洲猪瘟的特点及其关键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8):167.
[3] 陈冬亮.非洲猪瘟的特点及其关键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6):123-125.
[4] 公保才仁.非洲猪瘟的特点及其关键防控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5):235.
[5] 陈丙乾.非洲猪瘟的概况特点及春夏之际关键防控措施[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20(4):44-45.
[6] 赵武,陈忠伟,何颖,等.非洲猪瘟知识点和我区猪场当前关键防控应对措施概述[J].广西畜牧兽医,2018,34(6):298-300.
[7] 张端付,魏杨,曹永萍,等.非洲猪瘟的危害及防控措施[J].畜禽業,2018,29(10):91-93.
[8] 王涛.非洲猪瘟防控及疫苗研发:挑战与对策[J].生物工程学报,2018(12):1931-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