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远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教师培训的问题,一直是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不仅关系到农村教师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农村教育未来的发展。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技能过硬并且能够自觉有效利用现代教育资源的教师队伍,是保障农村中小学农远工程实施的关键。主要从农远工程中教师培训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对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 农远工程;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030-03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促进城乡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在2003年继续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我国针对城乡发展不均衡,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流通不畅、优质资源短缺、教师数量不足、培训不够、质量不高等问题,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将外部的优质资源以多种方式输送到农村中小学,同时实现远距离教师培训,以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所在。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使其成为适合农远工程实施所要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1 农远工程中教师培训的现状
2007年是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实施的最后一年。该项目的重点已经从硬件环境建设转向为强调提高资源的有效应用,达到高效的教学目标。然而决定高效教学的一切决定因素在于教师[1]。农远工程正在为我国中小学搭建信息化的硬件平台和资源平台,教师培训则将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学习和提高应用现有信息技术和资源的能力,提升科研能力。2003年至今,农远工程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技术基础,但农远工程的有效实施,最终要回归到教育层面,也就是说,农远工程质量的提升,取决于教师通过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实现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保证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但是长期以来[2],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国一直存在农村发展落后于城市的失衡现象。纵观对农村教师培训的研究,基本上还是套用城市教师培训的模式。特别是对农远工程教师培训的研究,研究者虽然意识到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培训的显著不同,却缺少对农村教师培训的系统论证,有效的可操作的农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机制与策略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目前,农远工程开展的教师培训已经形成国家级培训、审计培训、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的多级培训网络,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农远教项目学校的教师进行各种培训,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教师培训的状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现行农远培训主要采取分级式集中培训模式,即由省级培训中心制定培训计划与方案,从各市县抽取教师进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再由各骨干教师回去后对当地学校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实践中发现,现行培训模式存在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培训时间短、内容密度大、培训内容不能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等问题。再者,大多数培训的重点基本放在了计算机基本操作、软件使用及卫星IP接收与管理的内容上,并且当前的培训只是针对设备的安装使用有一个短期的培训计划,基本没有在资源应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方面进行相应的培训,也没有后续的培训计划。这就使得农远工程中的教师培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时也得到了相反的效果。
我国教师培训的一般方法就是强调全员参加[3],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同时面对各种学科、各种岗位和各种层次的教师,强调从理论入手,通过各种讲座,先在教师头脑中建立诸多的学术概念,然后教师带着这些概念去实践、探索和创新。过于规范的学术表达往往会禁锢甚至淹没教师的思想,教师在培训中只能看到自己与专家的差距。长期困扰下去,使得教师缺少动力和进取心,对培训失去信任,当教师对培训形成消极情感和较低的工作满意度时,必然降低内心对参与培训的热情,并随着培训的进行而变得疲惫、紧张,有时甚至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甚至与预期背道而驰。这就使得农远工程在实施发展上受到了阻碍,是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
2 基于农远工程的教师培训现存的问题[4-5]
随着农远工程的发展,建立一批具有先进理论和扎实教育技能的教师队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为此,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开始在各地蓬勃发展。在教师培训方面,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构思和解决方法,并且已经在很多地方实施。但是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还存在大量的问题。综合当前的研究,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资金问题 由于农远工程试点一般是东西部偏远的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国家投入的资金多用于三种模式的硬件设备建设,而转向培训的资金相对来说较少,无法进行全员的、长期的培训。再者,农村学校经济条件太差,没有多余的资金放在教师培训上,并且教师收入不高、素质较低,教师培训需求太大,而有关教师培训投入明显不足,为此农村学校的普通教师从来没有接受过教师培训。
时间问题 因为农村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素质低,知识水平不够,收入不高等,使得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不高。然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需要长期的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但是长期频繁的培训务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投入以及教学的效果。
培训者的因素 由于农远工程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培训者的特殊性。但是在当前的农村教师培训中,大部分培训讲师是来自各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专家,他们虽然理论知识扎实,思想先进,但是最大的不足是不了解农村各地区、各学校及教师的具体情况。再者这些专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师因材施教。由于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导致参加培训的教师无法完全掌握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并且能参加培训的教师人员有限,再有他们直接开展的校内培训会使培训的效果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而农村教师培训需要的是教育理论素养过硬、农村教育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但是这样的教师资源少之又少。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单一 由于农村客观条件所限,一般都是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但是这种培训方式的缺点是培训内容过多,难以兼顾教师的个体差异,脱离了教师的教学实践,无法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再者就是培训的侧重点偏离了培训的主要内容,培训往往侧重在硬件的使用上,在软件等其他方面的相关培训则很少涉及。农村培训的受训者一般都是成年学习者,而成年学习者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培训必须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但是现在农村的培训还是采取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这往往导致了培训过程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并且教师在教师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很难得到解决。这种满堂灌的讲座培训方式不能够满足教师的需求以及个性差异,这就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积极性。并且这种方式忽略了成年学习者的特征,导致部分教师“吃不饱”,而另一些“消化不了”。虽然一些学校针对培训中遇到的问题专门聘请专家来解决,但是这样的代价太大,得不偿失。
培训的评价、反馈机制不规范 目前对于农远工程的教师培训还没有专门的评价反馈机制。缺乏评价和反馈的培训是不完整的培训,不能从培训中反映出教师的个性化成长,以及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使培训更加完整。
培训的绩效不高 因为培训的目的模糊,培训内容脱离教师工作实际,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实用性,使得培训的绩效不高。再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培训缺乏反馈,使得许多教师是培训时会了、懂了,回到学校不久就又忘了。这样使得培训的目标基本没有达到,绩效没有完成。
3 基于农远工程的教师培训问题对策
随着农远工程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入地意识到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差距归根到底就是教师的差距。纵观我国教师培训的现状,国家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把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育的四大重点之一。通过上述教师培训的现状以及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解决方法。
针对培训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1)跟政府协商,加大对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从原来的注重硬件投入转变为对教师能力的提高的投入;2)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以及本学校的优势,可以尽可能地引入外部资金,可以是企业,也可能是个人,特别是那些从本学校本地区毕业的成功人士,这样就可以增加学校的资金,来加强教师的培训。再者也可以通过对成功学子的邀请,来开展免费的教师培训。
针对培训的时间问题,不仅是培训者时间的问题,也是受训者的时间问题。首先对于培训者来说,可以通过在培训过程中录制光盘,这样培训者就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用来重复相同问题的讲解,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解决农村教师的实际问题。其次对于受训者来说,可以重复回忆培训的内容,从中受益,还有即使不参加培训也会让更多的人从中学到知识。这样一来时间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也不会占用农村教师太多的时间来进行培训。
培训者尽量使用那些充分了解农村教师情况、教学环境并且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的学者,如果没有,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放在教育技术专业等在校本科生身上。这些本科生既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扎实的信息技能,并且他们大多数人来自农村,自己也经历农村的教育方式,对于当代农村教学方式、教学环境都非常熟悉了解。再者年轻化可以使他们很快很好地和受训者打成一片,彻底打破培训者和受训者的对立关系,使他们达到一种和谐探讨的合作关系。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时间上,在校本科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教师培训,能够很好地解决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专业教师的指导,能够充分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达到培训的绩效。同时,在校大学生可以跟踪培训,对参加过培训的受训者进行评价并且收集反馈,不断改进培训内容,争取达到培训内容典型化和针对性强的目的。
培训者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应该有所改变。笔者认为应该改变以往的集中式培训方法,应当对教师培训者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充分了解清楚培训者的现状及情况,针对培训者需求进行分类,然后设定相应的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可以适当根据情况,改变灌输式的大课堂传授方法,以个案教学、微格教学、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培训,从而发现受训者的问题所在,更好地受训者的问题,提高教师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能力,并且能够缩小教师和专家之间的距离,使农村教师充实信心,对现代化信息教学充满兴趣以及学习的动力,使教师的观念发生转变,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观念的转变就会使得培训的主动性发生改变,自然而然的,受训者学习激情、学习心境就有所不同,培训就会很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要非常注重培训的完整性,尤其是培训机构,要设置专门的培训评价机构以及反馈机构。例如,可以举行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比赛从而掌握受训者的掌握程度,并对其有一定的评价激励,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起教师的学习激情。最后要对培训进行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访谈法对受训者进行回访反馈,来不断改进培训方式以及培训内容等各个可以提高的方面。尤其要在培训前设置完整的培训方案,争取达到或者超过预期的培训目标。
4 结语
笔者认为,基于农远工程中教师培训所存在的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案,应当是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寻找解决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培训过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师完全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能力,成为一批批优秀的理论扎实和技能娴熟的教师队伍,为农远工程的实施与发展铺好道路,使农远工程更好更快地可持续发展,从而推进全国的农村教育的发展。而政府应该为农远工程作进一步的规划,在全国各高校增加类似于教育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并开设专门针对于农远工程三种模式的专业课程,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解决农远工程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小琴.基于农远工程的教师培训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2]汪颖.回归生态的农远工程教师培训[J].中国电化教育,
2009(1).
[3]汪颖.“农远工程”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必要性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37-40.
[4]王跃生,李兴平,白然.从教育技术专业的视角探究农远工程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7(9).
[5]张国强.以“农远工程”为基础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
[6]王跃生,张国强,马欣.基于农远工程的校本培训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5).
[7]谭东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的教师培训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8]陈丽.远程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 农远工程;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030-03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促进城乡优质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在2003年继续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我国针对城乡发展不均衡,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流通不畅、优质资源短缺、教师数量不足、培训不够、质量不高等问题,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将外部的优质资源以多种方式输送到农村中小学,同时实现远距离教师培训,以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所在。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使其成为适合农远工程实施所要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1 农远工程中教师培训的现状
2007年是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实施的最后一年。该项目的重点已经从硬件环境建设转向为强调提高资源的有效应用,达到高效的教学目标。然而决定高效教学的一切决定因素在于教师[1]。农远工程正在为我国中小学搭建信息化的硬件平台和资源平台,教师培训则将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学习和提高应用现有信息技术和资源的能力,提升科研能力。2003年至今,农远工程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技术基础,但农远工程的有效实施,最终要回归到教育层面,也就是说,农远工程质量的提升,取决于教师通过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实现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保证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但是长期以来[2],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国一直存在农村发展落后于城市的失衡现象。纵观对农村教师培训的研究,基本上还是套用城市教师培训的模式。特别是对农远工程教师培训的研究,研究者虽然意识到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培训的显著不同,却缺少对农村教师培训的系统论证,有效的可操作的农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机制与策略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目前,农远工程开展的教师培训已经形成国家级培训、审计培训、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的多级培训网络,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农远教项目学校的教师进行各种培训,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教师培训的状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现行农远培训主要采取分级式集中培训模式,即由省级培训中心制定培训计划与方案,从各市县抽取教师进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再由各骨干教师回去后对当地学校教师进行二级培训。实践中发现,现行培训模式存在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培训时间短、内容密度大、培训内容不能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等问题。再者,大多数培训的重点基本放在了计算机基本操作、软件使用及卫星IP接收与管理的内容上,并且当前的培训只是针对设备的安装使用有一个短期的培训计划,基本没有在资源应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方面进行相应的培训,也没有后续的培训计划。这就使得农远工程中的教师培训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时也得到了相反的效果。
我国教师培训的一般方法就是强调全员参加[3],专家讲座、学术报告同时面对各种学科、各种岗位和各种层次的教师,强调从理论入手,通过各种讲座,先在教师头脑中建立诸多的学术概念,然后教师带着这些概念去实践、探索和创新。过于规范的学术表达往往会禁锢甚至淹没教师的思想,教师在培训中只能看到自己与专家的差距。长期困扰下去,使得教师缺少动力和进取心,对培训失去信任,当教师对培训形成消极情感和较低的工作满意度时,必然降低内心对参与培训的热情,并随着培训的进行而变得疲惫、紧张,有时甚至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就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时甚至与预期背道而驰。这就使得农远工程在实施发展上受到了阻碍,是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
2 基于农远工程的教师培训现存的问题[4-5]
随着农远工程的发展,建立一批具有先进理论和扎实教育技能的教师队伍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为此,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开始在各地蓬勃发展。在教师培训方面,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构思和解决方法,并且已经在很多地方实施。但是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中还存在大量的问题。综合当前的研究,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资金问题 由于农远工程试点一般是东西部偏远的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国家投入的资金多用于三种模式的硬件设备建设,而转向培训的资金相对来说较少,无法进行全员的、长期的培训。再者,农村学校经济条件太差,没有多余的资金放在教师培训上,并且教师收入不高、素质较低,教师培训需求太大,而有关教师培训投入明显不足,为此农村学校的普通教师从来没有接受过教师培训。
时间问题 因为农村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素质低,知识水平不够,收入不高等,使得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不高。然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需要长期的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但是长期频繁的培训务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投入以及教学的效果。
培训者的因素 由于农远工程的特殊性,就决定了培训者的特殊性。但是在当前的农村教师培训中,大部分培训讲师是来自各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专家,他们虽然理论知识扎实,思想先进,但是最大的不足是不了解农村各地区、各学校及教师的具体情况。再者这些专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师因材施教。由于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导致参加培训的教师无法完全掌握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并且能参加培训的教师人员有限,再有他们直接开展的校内培训会使培训的效果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而农村教师培训需要的是教育理论素养过硬、农村教育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但是这样的教师资源少之又少。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单一 由于农村客观条件所限,一般都是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但是这种培训方式的缺点是培训内容过多,难以兼顾教师的个体差异,脱离了教师的教学实践,无法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再者就是培训的侧重点偏离了培训的主要内容,培训往往侧重在硬件的使用上,在软件等其他方面的相关培训则很少涉及。农村培训的受训者一般都是成年学习者,而成年学习者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培训必须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但是现在农村的培训还是采取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这往往导致了培训过程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并且教师在教师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很难得到解决。这种满堂灌的讲座培训方式不能够满足教师的需求以及个性差异,这就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积极性。并且这种方式忽略了成年学习者的特征,导致部分教师“吃不饱”,而另一些“消化不了”。虽然一些学校针对培训中遇到的问题专门聘请专家来解决,但是这样的代价太大,得不偿失。
培训的评价、反馈机制不规范 目前对于农远工程的教师培训还没有专门的评价反馈机制。缺乏评价和反馈的培训是不完整的培训,不能从培训中反映出教师的个性化成长,以及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使培训更加完整。
培训的绩效不高 因为培训的目的模糊,培训内容脱离教师工作实际,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实用性,使得培训的绩效不高。再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培训缺乏反馈,使得许多教师是培训时会了、懂了,回到学校不久就又忘了。这样使得培训的目标基本没有达到,绩效没有完成。
3 基于农远工程的教师培训问题对策
随着农远工程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入地意识到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差距归根到底就是教师的差距。纵观我国教师培训的现状,国家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把教师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育的四大重点之一。通过上述教师培训的现状以及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解决方法。
针对培训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1)跟政府协商,加大对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从原来的注重硬件投入转变为对教师能力的提高的投入;2)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以及本学校的优势,可以尽可能地引入外部资金,可以是企业,也可能是个人,特别是那些从本学校本地区毕业的成功人士,这样就可以增加学校的资金,来加强教师的培训。再者也可以通过对成功学子的邀请,来开展免费的教师培训。
针对培训的时间问题,不仅是培训者时间的问题,也是受训者的时间问题。首先对于培训者来说,可以通过在培训过程中录制光盘,这样培训者就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用来重复相同问题的讲解,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解决农村教师的实际问题。其次对于受训者来说,可以重复回忆培训的内容,从中受益,还有即使不参加培训也会让更多的人从中学到知识。这样一来时间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也不会占用农村教师太多的时间来进行培训。
培训者尽量使用那些充分了解农村教师情况、教学环境并且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的学者,如果没有,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放在教育技术专业等在校本科生身上。这些本科生既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扎实的信息技能,并且他们大多数人来自农村,自己也经历农村的教育方式,对于当代农村教学方式、教学环境都非常熟悉了解。再者年轻化可以使他们很快很好地和受训者打成一片,彻底打破培训者和受训者的对立关系,使他们达到一种和谐探讨的合作关系。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时间上,在校本科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教师培训,能够很好地解决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专业教师的指导,能够充分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达到培训的绩效。同时,在校大学生可以跟踪培训,对参加过培训的受训者进行评价并且收集反馈,不断改进培训内容,争取达到培训内容典型化和针对性强的目的。
培训者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应该有所改变。笔者认为应该改变以往的集中式培训方法,应当对教师培训者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充分了解清楚培训者的现状及情况,针对培训者需求进行分类,然后设定相应的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可以适当根据情况,改变灌输式的大课堂传授方法,以个案教学、微格教学、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培训,从而发现受训者的问题所在,更好地受训者的问题,提高教师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能力,并且能够缩小教师和专家之间的距离,使农村教师充实信心,对现代化信息教学充满兴趣以及学习的动力,使教师的观念发生转变,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观念的转变就会使得培训的主动性发生改变,自然而然的,受训者学习激情、学习心境就有所不同,培训就会很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要非常注重培训的完整性,尤其是培训机构,要设置专门的培训评价机构以及反馈机构。例如,可以举行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比赛从而掌握受训者的掌握程度,并对其有一定的评价激励,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起教师的学习激情。最后要对培训进行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或者访谈法对受训者进行回访反馈,来不断改进培训方式以及培训内容等各个可以提高的方面。尤其要在培训前设置完整的培训方案,争取达到或者超过预期的培训目标。
4 结语
笔者认为,基于农远工程中教师培训所存在的问题,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案,应当是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寻找解决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培训过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师完全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能力,成为一批批优秀的理论扎实和技能娴熟的教师队伍,为农远工程的实施与发展铺好道路,使农远工程更好更快地可持续发展,从而推进全国的农村教育的发展。而政府应该为农远工程作进一步的规划,在全国各高校增加类似于教育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并开设专门针对于农远工程三种模式的专业课程,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解决农远工程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小琴.基于农远工程的教师培训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2]汪颖.回归生态的农远工程教师培训[J].中国电化教育,
2009(1).
[3]汪颖.“农远工程”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必要性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37-40.
[4]王跃生,李兴平,白然.从教育技术专业的视角探究农远工程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7(9).
[5]张国强.以“农远工程”为基础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
[6]王跃生,张国强,马欣.基于农远工程的校本培训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5).
[7]谭东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的教师培训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8]陈丽.远程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