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时,我们希望在旅行中可以中断每天周而复始的人和事然而,在转换的空间里,他们却让我们的心情轮回。
亚细亚的孤儿
多年前,朋友第一次踏上印度的土地,触发他旅行的原因就是罗大佑那首让很多人疯狂的歌曲——《亚细亚的孤儿》,“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
在那个年代,人们对政治有着莫名的热衷,而关于流行歌曲却充满陌生。而对自由,我们尚不确定,更无从言语。当他透过海峡对面的歌手唱出这样的诗句,无疑像击中了大脑一般,被这种激亢的情绪感染。亚细亚,这片辽阔的、陌生的,神秘同时又熟悉的土地,引起了身体内原生的荒凉感,正是这种荒凉,让他更想去贴近和触摸。印度成为他最早的异域旅行,并深深为之着迷。
他曾给我看他的旅行日记,里面全是关于印度那烟尘泛滥的街道描述,那里的工业增长和环境恶化,那里带着浓重宗教情结的人们。他这样描述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家住达哈维贫民窟,这个堪称世界一流规模的贫民窟里每天拥挤着臭水和数不尽的苍蝇,像他那样的小孩成群结队,一般都是去马路乞讨或者抢游客的东西。若时机不好,他会挨很多揍——警察的和父亲的。当然,那天时机不算差,因为他抢了我的钱包后被抓,我请他吃饭。我仔细观看他的黑色眼珠,里面有一些惊慌,可是没有恐惧。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可避免地想起了《亚细亚的孤儿》,然后感到一种心疼。”
当《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获得了八项小金人以后,印度在我脑中再次成为了亚细亚的代名词。那个电影中的小孩也出奇地与记忆一致。更重要的是,电影中不断重复的lt’s the desting,充满了意味深长的悬疑。总有一些东西是你不知道的,总有一些东西是注定的你不知道,而上帝知道。这很神秘,同时充满戏剧的美感。“It is written,是命运与宿命的差别。宿命是没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换言之你的一生没有剧本。这样的宿命论叫人恐惧,人生充满没有确据的惊慌。但lt is written给你一份稳妥,一个应许。听到这个词,你就知道这辈子已预订了一桌简陋而丰盛的筵席。“这一理论让我终于明白了印度给闯入者们奉送的药丸——这里结合了痛苦、迷恋、香料、纱丽、肮脏、喧嚣;结合了人与牛相安无事共处的信仰,结合了世俗现实与童话电影的剧情;结合了永恒的孩子与母亲的对话。这或许也是一切企图去印度寻找到什么的人们心里的根本信律。
流浪歌手依然还在地铁的通道里翻唱着:“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亲爱的孩子你为何哭泣,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而印度,也在这样矛盾的世界里按照自己的规则行进。古往今来,千里迢迢,不管是坚毅的朝圣者还是散漫的旅行人,他们来到印度都只为了问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早就在《亚细亚的孤儿》的最后提出:“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真理?”
亚细亚的孤儿
多年前,朋友第一次踏上印度的土地,触发他旅行的原因就是罗大佑那首让很多人疯狂的歌曲——《亚细亚的孤儿》,“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
在那个年代,人们对政治有着莫名的热衷,而关于流行歌曲却充满陌生。而对自由,我们尚不确定,更无从言语。当他透过海峡对面的歌手唱出这样的诗句,无疑像击中了大脑一般,被这种激亢的情绪感染。亚细亚,这片辽阔的、陌生的,神秘同时又熟悉的土地,引起了身体内原生的荒凉感,正是这种荒凉,让他更想去贴近和触摸。印度成为他最早的异域旅行,并深深为之着迷。
他曾给我看他的旅行日记,里面全是关于印度那烟尘泛滥的街道描述,那里的工业增长和环境恶化,那里带着浓重宗教情结的人们。他这样描述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家住达哈维贫民窟,这个堪称世界一流规模的贫民窟里每天拥挤着臭水和数不尽的苍蝇,像他那样的小孩成群结队,一般都是去马路乞讨或者抢游客的东西。若时机不好,他会挨很多揍——警察的和父亲的。当然,那天时机不算差,因为他抢了我的钱包后被抓,我请他吃饭。我仔细观看他的黑色眼珠,里面有一些惊慌,可是没有恐惧。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可避免地想起了《亚细亚的孤儿》,然后感到一种心疼。”
当《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获得了八项小金人以后,印度在我脑中再次成为了亚细亚的代名词。那个电影中的小孩也出奇地与记忆一致。更重要的是,电影中不断重复的lt’s the desting,充满了意味深长的悬疑。总有一些东西是你不知道的,总有一些东西是注定的你不知道,而上帝知道。这很神秘,同时充满戏剧的美感。“It is written,是命运与宿命的差别。宿命是没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换言之你的一生没有剧本。这样的宿命论叫人恐惧,人生充满没有确据的惊慌。但lt is written给你一份稳妥,一个应许。听到这个词,你就知道这辈子已预订了一桌简陋而丰盛的筵席。“这一理论让我终于明白了印度给闯入者们奉送的药丸——这里结合了痛苦、迷恋、香料、纱丽、肮脏、喧嚣;结合了人与牛相安无事共处的信仰,结合了世俗现实与童话电影的剧情;结合了永恒的孩子与母亲的对话。这或许也是一切企图去印度寻找到什么的人们心里的根本信律。
流浪歌手依然还在地铁的通道里翻唱着:“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亲爱的孩子你为何哭泣,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而印度,也在这样矛盾的世界里按照自己的规则行进。古往今来,千里迢迢,不管是坚毅的朝圣者还是散漫的旅行人,他们来到印度都只为了问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早就在《亚细亚的孤儿》的最后提出:“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