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深度融合 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速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y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北京签署了《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下简称《框架协议》),提出两地携手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率先形成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级新经济区域。
  分析人士认为,《框架协议》的签署,将推动粤港合作进入深度融合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望提速。
  
  明确九大领域具体合作内容
  
  广东金融学院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磊认为,《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及其后出台的《关于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的决定》的具体化,其内容更加详尽,更具可操作性。例如,在金融合作方面,《框架协议》明确提出了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逐步扩大香港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和融资业务,这既为香港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创造了条件,也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框架协议》非常全面、具体。不仅有具体项目的微观计划,同时也有制度建设、资金来源的宏观指导,将成为粤港合作的指导性纲领。”参与《框架协议》制定的广东省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品安向记者表示。
  《框架协议》确定了两地在跨界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及科技创新、营商环境、优质生活圈、教育与人才、重点合作区、区域合作规划、机制安排等九大领域的合作内容。
  跨界基础设施方面,《框架协议》提出,加快建设跨界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及配套工程,建设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完善珠三角五大机场联席会议机制,构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直升机短途运输网路,研究打造国际物流中心等。
  现代服务业方面,《框架协议》提出,继续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及适时扩大参与试点的地区、银行和企业范围,逐步扩大香港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和融资业务。此外,支持粤港金融机构跨境互设分支机构等。
  制造业和科技创新方面,《框架协议》提出,支持港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港资企业拓展内地市场,落实CEPA及服务业开放在广东“先行先试”政策措施等。
  此外,在优化和提升区域营商环境方面,《框架协议》还提出一系列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便捷互通。
  
  粤港合作实现互利双赢
  
  “除了更加具体化之外,《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在金融、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及产业合作等领域都取得了一些突破。”中山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向记者表示,例如在跨界基础设施方面,粤港双方将通过共同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信息网络、水利、电力及能源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把粤港打造成一个陆海空一体、纵横交错、发达便利的“一小时生活圈”。
  “《框架协议》的签订将使粤港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表示,对于香港而言,粤港深度合作不仅没有动摇其三大中心的地位,同时还将拓展香港的发展腹地。
  《框架协议》中明确了将巩固香港三大中心的地位,提出“形成以香港为国际航运中心;支持香港机场巩固国际航空中心地位;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作为国际服务中心,与内地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香港的服务业离不开内地第二产业的支撑,通过加强广东的合作,对香港经济的推动有重要意义。”乐正表示。
  对广东而言,粤港深度合作的意义同样重要。广东省社科院珠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成建三认为,粤港合作将促进广东产业结构的升级。
  “目前广东迫切需要树立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三大产业经济形态,而这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香港的帮助。”成建三表示。
  从长远来看,粤港深化合作还将推动广东省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医疗、教育、行政的管理和服务上都可以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
  
  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在整合珠三角经济圈的基础上纳入香港、澳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是广东省规划的宏伟目标,随着《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广东朝着这个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框架协议》提出,到本世纪二十年代,粤港区域基本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要素便捷流动的现代流通经济圈、生活工作便利的优质生活圈,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和新经济区域。
  “《框架协议》的签订将推动合作区域内要素的自由流动、城市之间的可达性和便利性,将加快珠三角城市群的融合。”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朱文晖表示,珠三角区域目前在产业、基建、资金、市场、服务诸方面已经具备向世界级都会区发展的动力和资源,有望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级城市群。
  广发证券策略小组认为,《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最大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加强产业合作方面,例如,提出建设以香港金融体系为龙头,广州、深圳等珠江三角洲城市金融资源和服务为支撑的具有更大空间和更强竞争力的金融合作区域。
  不过,专家们也指出,《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只是政府为两地合作搭建的一个平台,能否实现跨越性突破还需面临许多市场挑战。“广东发展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实现贸易和服务的升级?如何调结构?在这个问题上,粤港怎么合作,双方似乎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陆磊向记者表示,《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具体化的第一步,之后政府还需要陆续推出更多细化的方案来促进协议的落实。
其他文献
继2009年年报业绩大幅下滑后,哈空调(600202.sh)2010年首季经营情况也让人失望。  昨日(4月20日)哈空调披露了2010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在今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3.16亿元,同比减少约13%;实现净利润4789万元,同比减少17.62%;第一季度每股收益为0.1249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121元。  哈空调昨日复牌后直接跳空低开,并被砸到跌停板
期刊
4月23日,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如期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拉开帷幕。与往届一样,本次车展备受业内外关注。  《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获悉,陕汽集团将重点推出福家微车系列。微车市场前景如何?自然也就成了业内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  “2009年的国家汽车下乡政策成为汽车业一个新的节点,微车市场受到人们追捧,并渐次成为国内汽车行业新的赢利点。”全国汽车服务高科技产业化委员会汽车咨询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张志勇
期刊
针对违法建设高尔夫球场问题和宅基地违法占地问题,国土资源部正在酝酿新政策,对现行问题加以严管。  5月4日,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向记者透露上述政策动向。  根据今年一季度国土执法统计情况,全国共发现违法用地行为7661件,涉及土地面积3.1万亩,其中耕地1.06万亩,同比分别下降13.99%、上升1.01%、下降24.62%,比2009年四季度分别下降63.47%、84.36%、89.0
期刊
随着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皮卡市场也在悄然升温。关于皮卡市场的政策、技术和发展趋势问题,也吸引了汽车企业的关注和热议。    市场看涨增强车企信心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皮卡总销量达到25.58万辆,创出了皮卡历史最高记录,其中长城皮卡销售7.1万辆,占据市场份额的28%,排在前三位的皮卡品牌还有日产、中兴,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5.4%、13.5%。特别是在2
期刊
“这次的楼市调控政策严厉吗?不。我认为还是很温和的。”地产专家李开发对《中国联合商报》坦言。    房地产业仍为支柱产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之前的谈话中表态,本届政府任期内,要解决住房问题,而在更早之前,温家宝曾三次在视察中提及控制投机性购房。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进一步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但在全国两会结束后第一天,北京地王纪
期刊
国际新城规划以及地铁的建设对于通州来说就像是一针兴奋剂,刺激着通州的经济发展。然而在通州比经济增长更疯狂的则非通州的房价莫属。作为北京的郊区,通州新楼盘的房价直逼30000元/平方米大关,而二手房房价也是水涨船高。而伴随着国务院打压房价政策的出台,通州的楼盘也纷纷亮出打折和购房优惠的招牌。然而新通州楼盘价格的降价到底是因为政策真的奏效了还根本就是开发商为了促销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呢?    二手房市场
期刊
一个汽车产业,往往带动100多个产业的发展。从上游看,汽车可带动钢铁、机械、橡胶、有色金属、石化、电子、纺织等几十个大产业特别是加工业的发展;从下游看,可带动保险、金融、销售、租赁、培训、维修、加油站、餐饮等众多服务业。在日本,生产一辆汽车,仅在制造业内的关联系数就达2.67;而在美国,60%的工业机器人40%的机床、70%天然橡胶、11%的钢材、20%的玻璃、20%的铝用于汽车生产,汽车产业的波
期刊
■核心提示  金融危机时期,中国汽车业在扩大内需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金融危机渐行渐远,在后危机时代,面对产业链的节节紧逼与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中国车市该如何应对显然成为一道待解的题。    近日,国家发改委上调了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汽柴油涨幅均为320元/吨,汽油约0.24元/升,柴油约0.27元/升。  “又涨价了!”一位汽车经销商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从去年3月25日开始,国家
期刊
数据显示,2010年的一季度中国进口汽车市场,增长幅度大大超出预期,同比增长92.3%。其中主要是豪华品牌销售快速增长。从需求角度看,消费结构升级明显,且用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改变,进口车需求增加。    进口车增速高于国产车    随着整体经济形势继续回升向好,国产汽车今年一季度产销同比增长双双超过70%,分别达到455.45万辆和461.06万辆,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在此背景
期刊
近日据媒体报道,人大常委会预工委和财政部正在研究环境税立法工作,这一新进展意味着我国开征环境税的步伐再次加快。从2010年初至今,各方面关于环境税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那么,环境税究竟是汽车行业发展的阻碍还是动力?是单纯增加税种的“只收不治”还是多种税费的整合?该不该收?该怎么收?该按什么标准收?     车界看法不一    今年年初,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张燕友在该市人代会上称,机动车环境税尚无征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