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高位截瘫的军人,他的乐观赢得一位纯情姑娘的倾慕,一场恶作剧催生了恋情发展,家人反对声中懵懂少女携爱私奔,面对闲话和质疑,面对娘家父母的伤心拒绝,她义无反顾地选择用爱情来成全他生命里的阳光。他们的生活让常人不可思议,但他们自己却过得快乐开心。这个不平凡的婚恋故事背后折射出的爱情的伟大和人性的高贵令人钦佩,有积极意义。
2007年2月10日,河北电视台《非常帮助》栏目迎来了离家8年的河北女儿史喜芬和她的丈夫秦华,坐在轮椅上的秦华向岳父史桂所敬上了一杯回门茶,这场迟来的回门仪式庄重、温情,让台上台下的人满含热泪。
按照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携同新郎一起回娘家省亲,称之为“回门”,而史喜芬和丈夫秦华却是在8年后完成了这一仪式,这迟来的回门背后的故事令人感叹。
和谐相处:配合默契的游戏就是生活的重要内容
人们常说:爱情不是游戏。可史喜芬却说:我们的爱情就像一个游戏。
“黄毛丫头,你晓不晓得青蛙是如何打败大象的?”
“不晓得。”史喜芬一边笑着摇头,一边在衣柜里为丈夫找替换的衣服。秦华每天的必修课是到楼下的茶馆打点小麻将。史喜芬每天都得把他打扮得光光鲜鲜的,然后背他下楼去茶馆。
“哈哈!青蛙钻进大象鼻子,大象不能呼吸,就投降了。就像你,为何能打败我?就是因为你钻进了我的心里;没有你我就不能生活,所以,我就向你投降啦……”见老婆被自己考住了,秦华开心得像个孩子。这就是他们的游戏之一。
34岁的秦华像蛇一样蜷缩在床上,他常常叫老婆史喜芬“黄毛丫头”。他逗史喜芬很有招数:讲各种笑话,唱跑调歌曲,做滑稽动作……其实史喜芬心里清楚答案,秦华也知道她晓得,但这样的游戏让他们彼此开心,他们很默契地相互玩着游戏,说着笑话。
秦华是个爱看书的人。他经常将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意大利作家卜伽丘的《十日谈》以及很多报刊杂志上的一些搞笑情节记下,讲给史喜芬听,逗她笑,哄她乐,让大家都开心。秦华说这叫做“游戏”。
说到“游戏”,史喜芬一脸严肃:“以前是游戏;但现在已经组成了家庭,不再是游戏了,是责任。我爱他。”
史喜芬今年24岁。她比秦华小整整10岁,可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得多,风华正茂的她脸上已有了皱纹,一双大手黝黑而粗糙。挂在卧室墙中央照片中的那个史喜芬,高挑、大眼、微微上翘的嘴唇、细腻白嫩的皮肤,那是8年前的她,青春逼人,难掩美丽,和眼前的史喜芬判若两人。
史喜芬认识秦华时,秦华还是个军人,不过他已经站不起来了——一次工伤让他腰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
初次相逢:他是她心目中的保尔
史喜芬是河北省涞源县人。1998年6月,她的父亲因患脑血栓住进了他们乡附近某部队医院,15岁的史喜芬天天来医院护理。
每天,她都能听见走廊尽头一间病房里时不时传出欢快爽朗的笑声。好奇心驱使着她去探个究竟。“当时秦华在病房里用一次性输液管给病人编织鱼、猫这些小动物。”史喜芬回忆当时两人见面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一个瘫痪了的人居然这么开心?史喜芬不由得对这个军人多了几分好奇,有空的时候,她也凑到病房来,看秦华下棋,听秦华摆那些她闻所未闻的龙门阵。就这样,他们认识了,秦华称史喜芬“黄毛丫头”。
秦华是重庆市忠县洋渡镇人,1995年,23岁的他响应号召,参军到河北涞源。1997年10月在执行架设通讯线路任务中,他从10米高的大树上坠下,摔断了腰。当他醒来时,已经无法站起来了。躺在病床上的秦华,看着父母、战友、亲戚等为自己担心操劳,就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要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为榜样,绝不能做他们的累赘!
秦华的乐观和善良让史喜芬对他的感觉由惊奇变为崇拜。
“叔叔,你真是个称职的军人,我打心眼里佩服你。”
“是吗?叔叔现在不能冲锋陷阵,躺在床上可是残兵败将哟……”
“你虽不能冲锋陷阵,但我觉得你挺像一个人!”
“谁?”
“保尔·柯察金!”
秦华的脸红了。在一个小姑娘的眼里,他居然能与奥斯特洛夫斯基媲美。他乐观生活的烈焰上被一位小姑娘浇了一勺油!燃起了熊熊大火。
彼此相恋:恶作剧成就真爱
1998年11月底,史喜芬辞别父母,到北京一家糖葫芦厂打工。其间,她一直和秦华保持通信。
1999年4月1日,史喜芬回到老家。第二天,她在两个好姐妹陪同下提着水果到医院看望秦华。那天,他们说了整整一天的话。史喜芬回到家,两个好姐妹便一脸坏笑。她们想开涮一下秦华:以史喜芬的名义给秦华写封示爱信,看他如何反应。史喜芬一开始不同意,觉得这样开玩笑对人不礼貌、太捉弄人。但经不住好友的再三央求,加上年少贪玩,便同意与她们合谋。
4月3日,史喜芬又来到医院,走时留下一封信,嘱咐秦华一定等她走后再拆开。
刚回到家,史喜芬便接到秦华的电话。一向能说会道的秦华竟在电话里支吾了许久没说出一句话,好不容易才憋出句“你……在信里说的……是不是真的……”那一刻,史喜芬低着头,只感觉满心愧疚,觉得不该捉弄这个善良的残疾人。她决定当面向他道歉,二人约好当天下午在医院见面。
见面时,双方都很尴尬。平时妙语连珠、口若悬河的秦华居然口吃了。史喜芬更不知道从何说起。
还是秦华先开口:“我看你给我的那封信时一是心跳加快二是脸都红了。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你这样一个漂亮女孩子会喜欢我。说实话,我希望是真的,却又害怕是真的……这个时候,我的心情很复杂。”
史喜芬把好姐妹开玩笑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秦华。最后,她用一句地道的重庆话对秦华说:“对不起,我不是恶意涮你的坛子。”这话倒把秦华逗笑了,气氛一下子和缓了。两人都感觉到:他们之间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亲情,友情,爱情?一时难以说清楚。
恶作剧结束后,那种别样的感觉却一直存在。史喜芬说:“我想见到他又害怕见到他,甚至不敢看他,一看就脸红。”这种感觉是那样的折磨人,一来二往,两人在一起真有了种坠入爱河的感觉。
长相厮守:拆不散的爱情历经波折矢志不渝
秦华和史喜芬的恋情传开后,遭到了史喜芬父母的强烈反对。在得知女儿爱上一个残疾人后,父亲史桂所当即就给了女儿一记响亮的耳光。
史喜芬是个非常孝顺的乖乖女,她不想让父母生气,更不愿意违背他们的意愿。她流着眼泪一口答应了父母“立即和秦华分手”。但第二天,她就离家出走了。
两周后,急坏了的史桂所来到他曾经住过的部队医院,在秦华的病房找到了正在给秦华洗脚的女儿。他拉起女儿就要走。殊不知,史喜芬情急之下拿起一块玻璃就要割腕,史桂所只得无奈离去。
1999年6月,得到秦华退伍的消息后,年仅16岁的史喜芬坚定地对秦华说:“你带我私奔吧!我愿意随你回到家乡……”
一听这话,秦华吓了一跳。不是不爱她,而是觉得自己无法给她幸福,只能拖累她。可她态度坚决,秦华无奈之下便同意了。
当月20日,史喜芬向父母谎称继续到北京的糖葫芦厂打工。她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后离开了家,跑到火车站,随秦华悄悄地来到忠县。
半个月后,史喜芬接到糖葫芦厂一个好姐妹打来的电话后就晕过去了。“我妈妈出车祸去世了,我要回去。”这是她醒来后对秦华说的第一句话。
史喜芬回家奔丧了,秦华的心里充满了痛苦,一方面为史喜芬失去母亲悲痛,另一方面,他觉得史喜芬不会再回来了。而史喜芬却因为对亲人的愧疚而决定按乡下的风俗为母亲守“百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相信史喜芬不会回来了,而他的心一想到这个就一阵阵绞痛,他离不开她!从来没哭过,即使瘫痪了也是笑对人生的秦华哭了好几回。哭过之后,理智的他又为史喜芬祝福,他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她应该有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这一百天里,史喜芬也在反思。她知道当初的选择是一种年轻的冲动甚至反叛,那么,现在呢,她应该离开秦华吗?如果离开,她有充分的理由,她相信秦华也是理解的。可是,她的心怎么会那么痛?那些和秦华在一起的快乐情景一幕幕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浮现,她年轻的心里经受着激烈的斗争,她相信,如果她不回到他身边,秦华不会快乐,她也不会快乐。她感觉自己欺骗了他,这让她的心也受不了,当一百天过去后,她再次不顾父亲反对,毅然拎着简单的行李回到了秦华身边。
史喜芬回来了!这消息再次让小镇热闹起来,人们再次议论纷纷,原先有些人认为史喜芬以前是人小不懂事,现在他们认为“她是好吃懒做之人,跟秦华就是图他拿国家的钱”,甚至有的人还告诫秦华父母要小心,说她是骗子,嫁不出去才来这里。“好女孩会选择秦华吗?这么年轻漂亮的姑娘能和一个残废人生活下去吗?”这些话传进史喜芬和秦华的耳朵里,史喜芬总是咬着嘴唇默不作声,秦华心里更是难受。
2003年,刚满20岁的史喜芬就主动提出与秦华领取结婚证。史喜芬用行动抗击流言,而父亲在接到这一消息后,却提出断绝父女关系,史喜芬和秦华都很难受。
幸福相伴:
无性婚姻坚守“爱更是一种责任”
生活是现实的。和秦华生活在一起后,史喜芬才真正体会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史喜芬是北方人,她不习惯重庆的生活。由于从小被父母宠爱,她甚至不会做饭。如今,由于中枢神经中断,秦华的双腿萎缩成皮包骨,没有半点自理能力,全靠史喜芬照料他。夏天是最麻烦的时候,长期躺在床上或是坐在轮椅上,秦华的屁股上长了很多褥疮,史喜芬坚持天天给他擦洗身子,她每天要背着秦华下楼出去散步,每天为他从肛门里抠出大便……这些事,做一天不难,但她一做就是8年,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8个冬去春来,史喜芬的辛酸苦乐,只有她自己知道。为了照顾秦华的生活起居,史喜芬不知背过、抱过他多少次。她的真情不仅抚平了秦华心灵的创伤,同样感动了周围的人们。“现在这样的女子实在是少了。”当地群众都对这个河北女子竖起了大拇指。
曾经的流言蜚语变成了由衷的称赞,更多的是同情。因为她和秦华的婚姻是无性婚姻,这注定她过不上平常女子的正常生活。“打着灯笼都找不到这样的好媳妇。”秦华的母亲罗成玉说,儿子不能让史喜芬做一个真正的女人,这也是她这个做母亲最内疚的事。史喜芬享受不到床笫之欢,也没有办法做母亲。
说起孩子,一直笑呵呵的秦华陷入深深的沉默。他说:“我也曾劝她离开过,觉得自己是害了她,但是她对我确实好,我也舍不得。” 半晌,他自言自语地说:“这8年,她像老了20岁……我不知道该怎样报答她,只好等来生了。”秦华微闭双眼,眼角湿润了,但瞬间,他又笑着对家人唱起了“太阳出来我爬山坡,爬上了山顶我想唱歌,歌声唱给我那妹妹听,听到那歌声她笑呵呵……”
结婚近4年,正值青春的史喜芬从来没有抱怨过,但是一直没有孩子,却成了史喜芬的一块心病。“我想给他生个孩子,虽然他从没说过,但我知道他想要,我也想做他孩子的母亲……”
史喜芬说,她想通过人工授精为丈夫生个试管婴儿。“为他生个孩子也是一种爱的责任,对吧?谁让我们相爱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辅助生育中心的医生得知后表示:试管婴儿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秦华和史喜芬夫妇需要做相关手术,他们一定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创造条件。
2007年2月,河北电视台《非常帮助》节目组得知秦华和史喜芬的故事后,以《迟来的回门》为题,帮助史喜芬和秦华圆了回门梦。8年了,父亲终于被倔强的女儿打动了,他敞开心扉,接受了女婿的回门之礼。
8年的风雨见证了史喜芬和秦华的爱情,她不怨,他无悔,他们用真情照亮了彼此的生活,共同谱写了一曲爱情神话。
(责编/金玲)
E-mail:[email protected]
2007年2月10日,河北电视台《非常帮助》栏目迎来了离家8年的河北女儿史喜芬和她的丈夫秦华,坐在轮椅上的秦华向岳父史桂所敬上了一杯回门茶,这场迟来的回门仪式庄重、温情,让台上台下的人满含热泪。
按照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携同新郎一起回娘家省亲,称之为“回门”,而史喜芬和丈夫秦华却是在8年后完成了这一仪式,这迟来的回门背后的故事令人感叹。
和谐相处:配合默契的游戏就是生活的重要内容
人们常说:爱情不是游戏。可史喜芬却说:我们的爱情就像一个游戏。
“黄毛丫头,你晓不晓得青蛙是如何打败大象的?”
“不晓得。”史喜芬一边笑着摇头,一边在衣柜里为丈夫找替换的衣服。秦华每天的必修课是到楼下的茶馆打点小麻将。史喜芬每天都得把他打扮得光光鲜鲜的,然后背他下楼去茶馆。
“哈哈!青蛙钻进大象鼻子,大象不能呼吸,就投降了。就像你,为何能打败我?就是因为你钻进了我的心里;没有你我就不能生活,所以,我就向你投降啦……”见老婆被自己考住了,秦华开心得像个孩子。这就是他们的游戏之一。
34岁的秦华像蛇一样蜷缩在床上,他常常叫老婆史喜芬“黄毛丫头”。他逗史喜芬很有招数:讲各种笑话,唱跑调歌曲,做滑稽动作……其实史喜芬心里清楚答案,秦华也知道她晓得,但这样的游戏让他们彼此开心,他们很默契地相互玩着游戏,说着笑话。
秦华是个爱看书的人。他经常将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意大利作家卜伽丘的《十日谈》以及很多报刊杂志上的一些搞笑情节记下,讲给史喜芬听,逗她笑,哄她乐,让大家都开心。秦华说这叫做“游戏”。
说到“游戏”,史喜芬一脸严肃:“以前是游戏;但现在已经组成了家庭,不再是游戏了,是责任。我爱他。”
史喜芬今年24岁。她比秦华小整整10岁,可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得多,风华正茂的她脸上已有了皱纹,一双大手黝黑而粗糙。挂在卧室墙中央照片中的那个史喜芬,高挑、大眼、微微上翘的嘴唇、细腻白嫩的皮肤,那是8年前的她,青春逼人,难掩美丽,和眼前的史喜芬判若两人。
史喜芬认识秦华时,秦华还是个军人,不过他已经站不起来了——一次工伤让他腰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
初次相逢:他是她心目中的保尔
史喜芬是河北省涞源县人。1998年6月,她的父亲因患脑血栓住进了他们乡附近某部队医院,15岁的史喜芬天天来医院护理。
每天,她都能听见走廊尽头一间病房里时不时传出欢快爽朗的笑声。好奇心驱使着她去探个究竟。“当时秦华在病房里用一次性输液管给病人编织鱼、猫这些小动物。”史喜芬回忆当时两人见面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一个瘫痪了的人居然这么开心?史喜芬不由得对这个军人多了几分好奇,有空的时候,她也凑到病房来,看秦华下棋,听秦华摆那些她闻所未闻的龙门阵。就这样,他们认识了,秦华称史喜芬“黄毛丫头”。
秦华是重庆市忠县洋渡镇人,1995年,23岁的他响应号召,参军到河北涞源。1997年10月在执行架设通讯线路任务中,他从10米高的大树上坠下,摔断了腰。当他醒来时,已经无法站起来了。躺在病床上的秦华,看着父母、战友、亲戚等为自己担心操劳,就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要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为榜样,绝不能做他们的累赘!
秦华的乐观和善良让史喜芬对他的感觉由惊奇变为崇拜。
“叔叔,你真是个称职的军人,我打心眼里佩服你。”
“是吗?叔叔现在不能冲锋陷阵,躺在床上可是残兵败将哟……”
“你虽不能冲锋陷阵,但我觉得你挺像一个人!”
“谁?”
“保尔·柯察金!”
秦华的脸红了。在一个小姑娘的眼里,他居然能与奥斯特洛夫斯基媲美。他乐观生活的烈焰上被一位小姑娘浇了一勺油!燃起了熊熊大火。
彼此相恋:恶作剧成就真爱
1998年11月底,史喜芬辞别父母,到北京一家糖葫芦厂打工。其间,她一直和秦华保持通信。
1999年4月1日,史喜芬回到老家。第二天,她在两个好姐妹陪同下提着水果到医院看望秦华。那天,他们说了整整一天的话。史喜芬回到家,两个好姐妹便一脸坏笑。她们想开涮一下秦华:以史喜芬的名义给秦华写封示爱信,看他如何反应。史喜芬一开始不同意,觉得这样开玩笑对人不礼貌、太捉弄人。但经不住好友的再三央求,加上年少贪玩,便同意与她们合谋。
4月3日,史喜芬又来到医院,走时留下一封信,嘱咐秦华一定等她走后再拆开。
刚回到家,史喜芬便接到秦华的电话。一向能说会道的秦华竟在电话里支吾了许久没说出一句话,好不容易才憋出句“你……在信里说的……是不是真的……”那一刻,史喜芬低着头,只感觉满心愧疚,觉得不该捉弄这个善良的残疾人。她决定当面向他道歉,二人约好当天下午在医院见面。
见面时,双方都很尴尬。平时妙语连珠、口若悬河的秦华居然口吃了。史喜芬更不知道从何说起。
还是秦华先开口:“我看你给我的那封信时一是心跳加快二是脸都红了。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你这样一个漂亮女孩子会喜欢我。说实话,我希望是真的,却又害怕是真的……这个时候,我的心情很复杂。”
史喜芬把好姐妹开玩笑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秦华。最后,她用一句地道的重庆话对秦华说:“对不起,我不是恶意涮你的坛子。”这话倒把秦华逗笑了,气氛一下子和缓了。两人都感觉到:他们之间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亲情,友情,爱情?一时难以说清楚。
恶作剧结束后,那种别样的感觉却一直存在。史喜芬说:“我想见到他又害怕见到他,甚至不敢看他,一看就脸红。”这种感觉是那样的折磨人,一来二往,两人在一起真有了种坠入爱河的感觉。
长相厮守:拆不散的爱情历经波折矢志不渝
秦华和史喜芬的恋情传开后,遭到了史喜芬父母的强烈反对。在得知女儿爱上一个残疾人后,父亲史桂所当即就给了女儿一记响亮的耳光。
史喜芬是个非常孝顺的乖乖女,她不想让父母生气,更不愿意违背他们的意愿。她流着眼泪一口答应了父母“立即和秦华分手”。但第二天,她就离家出走了。
两周后,急坏了的史桂所来到他曾经住过的部队医院,在秦华的病房找到了正在给秦华洗脚的女儿。他拉起女儿就要走。殊不知,史喜芬情急之下拿起一块玻璃就要割腕,史桂所只得无奈离去。
1999年6月,得到秦华退伍的消息后,年仅16岁的史喜芬坚定地对秦华说:“你带我私奔吧!我愿意随你回到家乡……”
一听这话,秦华吓了一跳。不是不爱她,而是觉得自己无法给她幸福,只能拖累她。可她态度坚决,秦华无奈之下便同意了。
当月20日,史喜芬向父母谎称继续到北京的糖葫芦厂打工。她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后离开了家,跑到火车站,随秦华悄悄地来到忠县。
半个月后,史喜芬接到糖葫芦厂一个好姐妹打来的电话后就晕过去了。“我妈妈出车祸去世了,我要回去。”这是她醒来后对秦华说的第一句话。
史喜芬回家奔丧了,秦华的心里充满了痛苦,一方面为史喜芬失去母亲悲痛,另一方面,他觉得史喜芬不会再回来了。而史喜芬却因为对亲人的愧疚而决定按乡下的风俗为母亲守“百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相信史喜芬不会回来了,而他的心一想到这个就一阵阵绞痛,他离不开她!从来没哭过,即使瘫痪了也是笑对人生的秦华哭了好几回。哭过之后,理智的他又为史喜芬祝福,他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她应该有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这一百天里,史喜芬也在反思。她知道当初的选择是一种年轻的冲动甚至反叛,那么,现在呢,她应该离开秦华吗?如果离开,她有充分的理由,她相信秦华也是理解的。可是,她的心怎么会那么痛?那些和秦华在一起的快乐情景一幕幕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浮现,她年轻的心里经受着激烈的斗争,她相信,如果她不回到他身边,秦华不会快乐,她也不会快乐。她感觉自己欺骗了他,这让她的心也受不了,当一百天过去后,她再次不顾父亲反对,毅然拎着简单的行李回到了秦华身边。
史喜芬回来了!这消息再次让小镇热闹起来,人们再次议论纷纷,原先有些人认为史喜芬以前是人小不懂事,现在他们认为“她是好吃懒做之人,跟秦华就是图他拿国家的钱”,甚至有的人还告诫秦华父母要小心,说她是骗子,嫁不出去才来这里。“好女孩会选择秦华吗?这么年轻漂亮的姑娘能和一个残废人生活下去吗?”这些话传进史喜芬和秦华的耳朵里,史喜芬总是咬着嘴唇默不作声,秦华心里更是难受。
2003年,刚满20岁的史喜芬就主动提出与秦华领取结婚证。史喜芬用行动抗击流言,而父亲在接到这一消息后,却提出断绝父女关系,史喜芬和秦华都很难受。
幸福相伴:
无性婚姻坚守“爱更是一种责任”
生活是现实的。和秦华生活在一起后,史喜芬才真正体会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史喜芬是北方人,她不习惯重庆的生活。由于从小被父母宠爱,她甚至不会做饭。如今,由于中枢神经中断,秦华的双腿萎缩成皮包骨,没有半点自理能力,全靠史喜芬照料他。夏天是最麻烦的时候,长期躺在床上或是坐在轮椅上,秦华的屁股上长了很多褥疮,史喜芬坚持天天给他擦洗身子,她每天要背着秦华下楼出去散步,每天为他从肛门里抠出大便……这些事,做一天不难,但她一做就是8年,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8个冬去春来,史喜芬的辛酸苦乐,只有她自己知道。为了照顾秦华的生活起居,史喜芬不知背过、抱过他多少次。她的真情不仅抚平了秦华心灵的创伤,同样感动了周围的人们。“现在这样的女子实在是少了。”当地群众都对这个河北女子竖起了大拇指。
曾经的流言蜚语变成了由衷的称赞,更多的是同情。因为她和秦华的婚姻是无性婚姻,这注定她过不上平常女子的正常生活。“打着灯笼都找不到这样的好媳妇。”秦华的母亲罗成玉说,儿子不能让史喜芬做一个真正的女人,这也是她这个做母亲最内疚的事。史喜芬享受不到床笫之欢,也没有办法做母亲。
说起孩子,一直笑呵呵的秦华陷入深深的沉默。他说:“我也曾劝她离开过,觉得自己是害了她,但是她对我确实好,我也舍不得。” 半晌,他自言自语地说:“这8年,她像老了20岁……我不知道该怎样报答她,只好等来生了。”秦华微闭双眼,眼角湿润了,但瞬间,他又笑着对家人唱起了“太阳出来我爬山坡,爬上了山顶我想唱歌,歌声唱给我那妹妹听,听到那歌声她笑呵呵……”
结婚近4年,正值青春的史喜芬从来没有抱怨过,但是一直没有孩子,却成了史喜芬的一块心病。“我想给他生个孩子,虽然他从没说过,但我知道他想要,我也想做他孩子的母亲……”
史喜芬说,她想通过人工授精为丈夫生个试管婴儿。“为他生个孩子也是一种爱的责任,对吧?谁让我们相爱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辅助生育中心的医生得知后表示:试管婴儿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秦华和史喜芬夫妇需要做相关手术,他们一定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创造条件。
2007年2月,河北电视台《非常帮助》节目组得知秦华和史喜芬的故事后,以《迟来的回门》为题,帮助史喜芬和秦华圆了回门梦。8年了,父亲终于被倔强的女儿打动了,他敞开心扉,接受了女婿的回门之礼。
8年的风雨见证了史喜芬和秦华的爱情,她不怨,他无悔,他们用真情照亮了彼此的生活,共同谱写了一曲爱情神话。
(责编/金玲)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