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倦了浦东的高层商品房,晓秋和先生想搬到浦西的老公寓里。抱着这一愿望 ,二人得闲时常在徐汇区骑车转悠,一座落成于1920年代初的5层小楼就这样进人了他们的视线。小楼位于复兴西路和高邮路交界处的三角地,顺着地块呈熨斗形设计,每层仅有一户人家,玲珑又精致。从中介处得知楼中有吉屋待售,夫妻俩挺惊喜,从历史档案里追溯到房子的身世后,他们更是心仪。“小楼最初由客居上海的犹太人投资修建,屋主一家住在顶层,楼下的单位对外出租。这回碰上的正是顶层房源,太罕见了!”
没多久,夫妇俩便敲定了这处位于旧法租界核心位置的公寓,准备翻新入住。二人寻觅设计师的过程也充满了奇妙的机缘:男主人最早在搜索网站上:大海捞针式地翻看案例图片,靠着按图索骥的方法找到了《安邸AD)》的老朋友、设计师小贝(Baptiste Bohu),见了面才发现双方还有相熟的共同好友,于是顺理成章交付给他,展开了翻新的计划。
“公寓的布局很特别,呈‘U’字形,起居室位于中心,两个房间和两个浴室则分部在双翼。”小贝介绍道。住宅三面临空,还有着稍稍向外延伸的大飘窗,组成了270的开阔视野,在灰蒙蒙的雨天也不显阴沉。为了进一步提升空间通透感,小贝舍弃了密实的墙壁隔断,用嵌有玻璃的对开式木门取而代之:将i敞开便能形成贯通的动线;若有客人短住,灵活的隔断也能为主、客提供各自的私密空间。公寓面积不算大,从头脑风暴到最终完工却耗时一年有余,足见在细节之中下足了功夫。“老房子的地面有些沉降,找平就花了不少时间;所有的窗户也都是定制的,等比例再现了原装钢窗的设计。”男主人介绍道。怀着对老房子的依恋,晓秋夫妇和设计师对住宅原本的设计做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和援引,最终的成果兼有现代化的舒适和日时光的况味。
在这个家,自然和异域元素在每一个角落铺展一单 是起居室的壁纸,就用了棕榈和蕉叶两款。广厅和厨房的摩洛哥拼花瓷砖、东南亚风情的藤编衣柜饰面、用印度老货改造而来的家具。星主夫妇对热带阳光充沛的风土情有独钟。“我们跟小贝说,《走出非洲》)看过没?就要那个。”回忆起最初跟小贝介绍概念的情景,晓秋笑着说道。我们有些意外,这个家犹如一处丛林度假屋,主人俩却说自己比较“宅”,他们对旅行探险类文学及电影深度着迷,但对旅游不感冒。‘我们喜欢《情人》《印度支那》和《走出非洲》电影里的环境,热力快要冲出画面,我们就是奔那个方向去的。”男主人说道。周末的夜晚,晓秋夫妇时常回味异域老电影,配上红酒和小食,足不出户便能享受“野奢”。
从高层搬进老公寓,夫妻俩感觉家里变得挺“接地气”,蜷坐在客厅的沙发里,稍稍抬头,便能瞧见街上随风摇动的梧桐树叶,窗外的绿意触手可及。“在这儿住了半年,我感觉自己明显安静了下来,很放松很踏实,不像以前那么焦虑了,这挺不容易的。”晓秋说道。迁入旧法租界后,夫妻俩的生活方式也低碳了不少,以前出广门离不开车,如今爱上了步行,沿着种满了梧桐树的街道走走停停,常常能在路过的面包屋、咖啡馆、冷肉店发现新乐趣。令晓秋夫妇格外惊喜的是,家里的三只猫在搬家后也更开心了,趴在窗边发呆,有了看不完的新奇事物,被叶子、行人、藏在树里的鸟巢吸弓时,还会激动得“自言自语”。以前住在浦东的高层里,可享受不到這样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