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过去20年间,我国膜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水资源、新能源、传统工业技术改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有水处理过程中膜老化增速快、再利用难,为准确评估膜的服役寿命以确定经济可行的更换周期和后处置计划,综述了影响膜老化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表征方法和性能参数,探讨了膜性能因素、膜的化学/物理特性、分析方法及其相互联系。实验室模拟与实际运行不一致的研究结果表明,膜老化过程的研究不仅需要考虑膜材料和化学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0192,51778618); 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20年间,我国膜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水资源、新能源、传统工业技术改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有水处理过程中膜老化增速快、再利用难,为准确评估膜的服役寿命以确定经济可行的更换周期和后处置计划,综述了影响膜老化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表征方法和性能参数,探讨了膜性能因素、膜的化学/物理特性、分析方法及其相互联系。实验室模拟与实际运行不一致的研究结果表明,膜老化过程的研究不仅需要考虑膜材料和化学清洗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必须考虑膜与其表面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由于膜老化过程的复杂性,将生命周期分析用于评估膜老化的影响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以SBS橡胶为基料,制备了一种环保广告字专用透明免钉胶。研究了溶剂体系、增黏树脂、触变剂等因素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溶剂组成在m(6#溶剂油)∶m(乙酸甲酯)=5∶1~2的比例时,可避免溶剂对亚克力基材的腐蚀;m(氢化C9树脂)∶m(PαMS树脂)∶m(氢化C5树脂)=2∶1∶2时,所得胶液具有优异的粘接性能;气相白炭黑LM-150和流变助剂PLUS作为复合触变剂使用时,胶条的下垂度、
国网张掖供电公司结合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十四五"规划、企业数字化建设及生产经营提质增效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遵循省公司"大培训体系"基本思路,秉承"以实为本,以效为重"的原则,把岗位需求和员工发展相结合,充分考虑员工全生涯能力发展规划,构建"标准化、层级化、实训化、样板化、落地化"的配电运检技能人员全生涯能力发展培训课程资源体系,探索专业能力提升通道,推进配电运检技能人才队伍高质量建设。
深度学习强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是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深度学习也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基本途径,须知素养是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获得的。历史教学的价值在于运用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内容多课时少”的教学矛盾下,如果没有新的教学观和知识观,历史学习大概率会“用记忆替代思考,用背诵代替对现象本质的清晰理解和观察”,因此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历史大概念,学界研究甚多,说法各异,可将历史学科大概念作简单解释:历史大概念是对学习主题具体知识的核心内容之概括,它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词或是词组、短语,也可是一句或是几句话,既能突出反映历史学科本质,又能统摄或包含本学习主题的重点知识和核心内容,并能解读理解该学习主题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或者说,历史大概念跟学习主题相比,它不仅仅包含了学习主题所凝练的历史知识内容,更承
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历史教学应使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历史思维能力,尤其是历史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并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1]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设问是一门艺术,好的设问让课堂灵动且富有生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探究问题的能力,引领深度学习。然而,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或多或少会留下些许问题和困惑,以下是笔者对平时教学
“学习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在任务驱动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寻求问题解决的一种学习体验活动。该教学法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情境的创设和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既是一种授课模式,更是一种学习模式。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面对培养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和大概念、结构化的教材特点,采用“学习任务型”教学法有诸多优势,但也给课堂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在教学《中外
尼克·曼德拉(Nikki Mandell)指出,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的宗旨是掌握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事件的专业探究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亦有同样的要求“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与深度。”基于此,笔者尝试以“广佛英雄引领近代革命”为主题,指导学生通过探访广佛地区的革命遗迹,让
作为一项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导向、以教师为引导的创新启发式教育,“项目化学习”已成为上海重点推行、普遍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参与学术严谨的项目,学生会在收获深度知识的同时掌握21世纪的成功素养:批判性地思考、分析信息的可靠性、与不同的伙伴协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1]人们愈发意识到,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利于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不断提出问题时自发形成决策。
历史是一门以真实性为导向、重证据的人文社会学科,为人们展现了过去存在过的人和发生过的事。而这些“过去”真实性如何呢?需要人们去探索、分析、分辨。初中生刚刚接触历史这一新学科,历史素养尚且不足,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待提高。史料就是帮助中学生认识历史、研究历史、分辨历史的工具。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史料的呈现也并非越多越好,所以史料的选取尤为重要。笔者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为例
随着工业革命4.0时代的到来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全面部署和推进,国家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掌握新时代技术和具有先进技术理念的专业人才,而高等教育中的工科专业则是人才培养环节中的中坚力量。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抓住改革转型机遇,尤其是在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要做好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针对大数据专业在跨学院、跨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可行性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