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工具。教学语言是连接教与学的主要媒介,是教学中知识传递、信息反馈、情感交流的桥梁。它不同于一般的日常用语和工作用语,具有艺术和审美特征。因此,高校教师对课堂教学语言的掌握尤为重要。
现代教学艺术论的开创者之一赫修特指出,如果一个人善于交流表达,即使他是二流学者,也可能是个优秀的教师。虽然现在都在提倡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但是教师教学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掌握。由此可见,当代新课程教学的语言表达艺术对高校课堂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一、新课程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一)言传身教,授课育人,注重思想性
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用精练、准确、完整的语言启迪学生的智慧,塑造学生的心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
(二)叙事说理,言之有据,尊重科学性
新课程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指的是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精练,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学语言表达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教学语言要符合语法逻辑及修辞的规范。第二,教师的语言要干净利落。第三,要求用学科的专业术语讲授。
(三)传道授业,解惑释疑,符合逻辑性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语言从教学内容到讲授方法都要讲求逻辑性,遵循逻辑思维规律并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区别对象,因材施教,强调针对性
新课程课堂教学语言的针对性,最根本的表现为教学语言与教学对象的一致性、吻合性。
(五)情真词切,寓教于乐,富于情趣性
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陶冶情操。
二、新课程教学语言的特征
(一)思维的逻辑性
教师教学语言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要把这种具备内在固有层次和条理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的语言表达没有相应严格的逻辑思维结构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和数学相关的学科。
(二)用词的精确性
用词精确同样基于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科学性。所谓精确,一是准确,二是精练,准确是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精练也就是凝练,言简意赅。
(三)阐述的生动性
美国密执安大学教学研究中心专家罗伯特说:“讲课最主要的缺点就在于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方式”,而这个缺点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容易使学生产生精神疲倦。因此,成功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吸引力和生动性。
(四)内涵的创造性
教学内容讲授的独创性,靠讲授所表现的思想高度和知识的深度及广度来反映。
(五)方式的启发性
新课程课堂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现代教学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关键在于把握“引而教”和“求而学”。教学方式的启发性得以实现的途径有五个:一是巧问,就教学内容的展开提出各种问题;二是巧点,恰当地点拨;三是巧停,在关键的地方故意停顿;四是巧示,巧妙地暗示;五是巧例,精当地举例。
三、教学语言的风格
(一)质朴无华,朴实浅近
教学语言的质朴无华,是崇尚实事求是,不刻意雕琢和修饰。
(二)清新秀丽,情深意浓
这种教学语言以清词丽句、新颖雅致、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为特点。
(三)庄重典雅,意蕴深邃
典雅的教学语言风格,以讲求语言凝重、严谨不苟、意蕴深远、韵味醇厚为特点。
(四)通俗易懂,清新流畅
通俗是指口语表达的大众化,用语通俗,一听就懂;意义通俗,深入浅出。
(五)机智风趣,诙谐幽默
这种教学语言风格用词既巧妙有趣,又含义深刻,人们笑过后又能悟到其中道理。
综上所述,新课程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总的要求是:叙事说理,言之有据,把握科学性;吐字清晰,措辞精当,力求准确性;描人状物,逼真细腻,具有形象性;节奏跌宕,声情并茂,富于感染性;巧譬善喻,旁征博引,加强趣味性;简洁洗练,明了易懂,达到通俗性;语畅词达,讲普通话,提高规范性;解惑释疑,弦外有音,富有启发性。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现代教学艺术论的开创者之一赫修特指出,如果一个人善于交流表达,即使他是二流学者,也可能是个优秀的教师。虽然现在都在提倡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但是教师教学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掌握。由此可见,当代新课程教学的语言表达艺术对高校课堂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一、新课程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一)言传身教,授课育人,注重思想性
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用精练、准确、完整的语言启迪学生的智慧,塑造学生的心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
(二)叙事说理,言之有据,尊重科学性
新课程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指的是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精练,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教学语言表达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教学语言要符合语法逻辑及修辞的规范。第二,教师的语言要干净利落。第三,要求用学科的专业术语讲授。
(三)传道授业,解惑释疑,符合逻辑性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语言从教学内容到讲授方法都要讲求逻辑性,遵循逻辑思维规律并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区别对象,因材施教,强调针对性
新课程课堂教学语言的针对性,最根本的表现为教学语言与教学对象的一致性、吻合性。
(五)情真词切,寓教于乐,富于情趣性
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陶冶情操。
二、新课程教学语言的特征
(一)思维的逻辑性
教师教学语言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要把这种具备内在固有层次和条理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的语言表达没有相应严格的逻辑思维结构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和数学相关的学科。
(二)用词的精确性
用词精确同样基于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科学性。所谓精确,一是准确,二是精练,准确是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精练也就是凝练,言简意赅。
(三)阐述的生动性
美国密执安大学教学研究中心专家罗伯特说:“讲课最主要的缺点就在于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方式”,而这个缺点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容易使学生产生精神疲倦。因此,成功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吸引力和生动性。
(四)内涵的创造性
教学内容讲授的独创性,靠讲授所表现的思想高度和知识的深度及广度来反映。
(五)方式的启发性
新课程课堂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现代教学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关键在于把握“引而教”和“求而学”。教学方式的启发性得以实现的途径有五个:一是巧问,就教学内容的展开提出各种问题;二是巧点,恰当地点拨;三是巧停,在关键的地方故意停顿;四是巧示,巧妙地暗示;五是巧例,精当地举例。
三、教学语言的风格
(一)质朴无华,朴实浅近
教学语言的质朴无华,是崇尚实事求是,不刻意雕琢和修饰。
(二)清新秀丽,情深意浓
这种教学语言以清词丽句、新颖雅致、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为特点。
(三)庄重典雅,意蕴深邃
典雅的教学语言风格,以讲求语言凝重、严谨不苟、意蕴深远、韵味醇厚为特点。
(四)通俗易懂,清新流畅
通俗是指口语表达的大众化,用语通俗,一听就懂;意义通俗,深入浅出。
(五)机智风趣,诙谐幽默
这种教学语言风格用词既巧妙有趣,又含义深刻,人们笑过后又能悟到其中道理。
综上所述,新课程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总的要求是:叙事说理,言之有据,把握科学性;吐字清晰,措辞精当,力求准确性;描人状物,逼真细腻,具有形象性;节奏跌宕,声情并茂,富于感染性;巧譬善喻,旁征博引,加强趣味性;简洁洗练,明了易懂,达到通俗性;语畅词达,讲普通话,提高规范性;解惑释疑,弦外有音,富有启发性。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