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让刚刚学习英语的小学生对英语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变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呢?互动式教学方式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难题。英语课堂互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互动
一、互动的基本概念
课堂中的互动是指师生间就学习话题进行讨论,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学习者而言,语言既是互动媒介,又是学习对象。就教师而言,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何掌握使用的语言而不超过学生接受能力,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互动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在语言学习中,互动起着关键作用,语言学习就是通过互动来实现的。互动的本质是意义协商,也就是通过互动实现意义的交流。
A:so, you live in Boston?
B:Well, not really.
A:What do you mean by not really?
B:Well, it’s near Boston.
从上面的一问一答可知,B未给出清楚而准确的答案,B模糊的回答刺激A进行下一步的提问,A试图理解B的“not really”究竟是指自己回答正确只是不够具体,还是回答完全不正确,这种问答的实质就是实现意义的互通。
二、互动的功能
1.引入话题。导入作为一堂课的开端,大约占3?4分钟,时间较短,但重要性不容小觑,它甚至决定了一堂课的质量。例如,一堂英语课上,教师要教有关动物的词汇,可能会从单词的读音、词性、词义、搭配、变形、造句等方面着手;可能会扮演成各种动物的样子,做动作让学生猜测;可能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动物的图片,或者播放相关的歌曲、音频等。后两者可以作为较新颖的导入模式,营造了一种活泼开放的课堂情境。
2.讨论话题。无论是课堂口语辩论,还是短文写作,学生间、师生间总会碰到因某个话题争论不下、各持己见的情况。通过交流讨论,可以交换彼此的思想,增进彼此的理解。正是在讨论中,学生对自我语言表达取长补短,从同龄人、教师那里收获更多东西。
3.语言知识的呈现与讲解。在授课中,教师画出动物的样貌,扮演各种动物,模仿动物的声音,播放音频,学生通过形象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词汇,理解新的知识点。教师呈现语言知识,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无疑是一举两得。
4.操练语言。熟能生巧恰到好处地表达了练习与训练对新技能、新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裨益。互动型课堂一定会是讨论活跃的课堂。在讨论中,学生更善于使用新技能、新知识表达个人观点,特别是在一轮辩论中,学生需要借助新知识调用旧知识,完善自我的表达。
三、英语课堂互动中的常见问题
1.互动内容不真实。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往往避难趋易,其回答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这正是学生逃避生词、难词的捷径。长久的逃避使得学生学习思维能力下降,不乐于更不善于思考,专挑自己会的、浅显的词汇进行表达,导致思维受限,沟通不便。
2.互动语言不真实。 由于学生能力和知识范围有限,在课堂上大量存在“Chinglish”,例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译文,已经被毫无语法规则地认同为“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随着中国国际化的进程加快,很多中式表达越来越多被西方人接受,例如,“好久不见”口语中被译成“Long time no see”。不过,绝大部分英语还是严格遵循语法规则的。课堂上大量存在“Chinglish”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3.互动缺乏交际性。交际性教学是目前英语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方式之一,即在模拟逼真的情景中寓教学于交际中,实现教与学的完美融合。例如:(1)教师拿出一块手表,问:“What’s this?” 学生答:“It’s a watch.”(2)教师问:“Is it a clock?” 学生答:“No, it isn’t.” (3)教师将一个物品藏在手心里,让学生猜:“What’s this?” 前两种问答显而易见无需思考,更不会有进一步交流的必要。第三种情况,教师的行为刺激学生想弄清楚真相,于是会激发学生提问,交流的目的不自觉中实现了。
4.互动目的不清楚。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会质疑课堂互动的目的,他们认为将大量时间用于互动,使得教学内容难以按时完成,期中、期末检测也难以达标。学生对互动目的也是一头雾水,被动加入教师的互动环节,难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互动中为解决问题,学习者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表达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可能存在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动中。
参考文献:
[1]程淑华.论课堂教学的交互作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
[2]程晓樵 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策略[J] 教育评论, 2001(4).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互动
一、互动的基本概念
课堂中的互动是指师生间就学习话题进行讨论,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学习者而言,语言既是互动媒介,又是学习对象。就教师而言,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何掌握使用的语言而不超过学生接受能力,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互动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在语言学习中,互动起着关键作用,语言学习就是通过互动来实现的。互动的本质是意义协商,也就是通过互动实现意义的交流。
A:so, you live in Boston?
B:Well, not really.
A:What do you mean by not really?
B:Well, it’s near Boston.
从上面的一问一答可知,B未给出清楚而准确的答案,B模糊的回答刺激A进行下一步的提问,A试图理解B的“not really”究竟是指自己回答正确只是不够具体,还是回答完全不正确,这种问答的实质就是实现意义的互通。
二、互动的功能
1.引入话题。导入作为一堂课的开端,大约占3?4分钟,时间较短,但重要性不容小觑,它甚至决定了一堂课的质量。例如,一堂英语课上,教师要教有关动物的词汇,可能会从单词的读音、词性、词义、搭配、变形、造句等方面着手;可能会扮演成各种动物的样子,做动作让学生猜测;可能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动物的图片,或者播放相关的歌曲、音频等。后两者可以作为较新颖的导入模式,营造了一种活泼开放的课堂情境。
2.讨论话题。无论是课堂口语辩论,还是短文写作,学生间、师生间总会碰到因某个话题争论不下、各持己见的情况。通过交流讨论,可以交换彼此的思想,增进彼此的理解。正是在讨论中,学生对自我语言表达取长补短,从同龄人、教师那里收获更多东西。
3.语言知识的呈现与讲解。在授课中,教师画出动物的样貌,扮演各种动物,模仿动物的声音,播放音频,学生通过形象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词汇,理解新的知识点。教师呈现语言知识,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无疑是一举两得。
4.操练语言。熟能生巧恰到好处地表达了练习与训练对新技能、新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裨益。互动型课堂一定会是讨论活跃的课堂。在讨论中,学生更善于使用新技能、新知识表达个人观点,特别是在一轮辩论中,学生需要借助新知识调用旧知识,完善自我的表达。
三、英语课堂互动中的常见问题
1.互动内容不真实。学生面对教师的提问往往避难趋易,其回答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这正是学生逃避生词、难词的捷径。长久的逃避使得学生学习思维能力下降,不乐于更不善于思考,专挑自己会的、浅显的词汇进行表达,导致思维受限,沟通不便。
2.互动语言不真实。 由于学生能力和知识范围有限,在课堂上大量存在“Chinglish”,例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译文,已经被毫无语法规则地认同为“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随着中国国际化的进程加快,很多中式表达越来越多被西方人接受,例如,“好久不见”口语中被译成“Long time no see”。不过,绝大部分英语还是严格遵循语法规则的。课堂上大量存在“Chinglish”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3.互动缺乏交际性。交际性教学是目前英语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方式之一,即在模拟逼真的情景中寓教学于交际中,实现教与学的完美融合。例如:(1)教师拿出一块手表,问:“What’s this?” 学生答:“It’s a watch.”(2)教师问:“Is it a clock?” 学生答:“No, it isn’t.” (3)教师将一个物品藏在手心里,让学生猜:“What’s this?” 前两种问答显而易见无需思考,更不会有进一步交流的必要。第三种情况,教师的行为刺激学生想弄清楚真相,于是会激发学生提问,交流的目的不自觉中实现了。
4.互动目的不清楚。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会质疑课堂互动的目的,他们认为将大量时间用于互动,使得教学内容难以按时完成,期中、期末检测也难以达标。学生对互动目的也是一头雾水,被动加入教师的互动环节,难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互动中为解决问题,学习者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表达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可能存在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动中。
参考文献:
[1]程淑华.论课堂教学的交互作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
[2]程晓樵 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策略[J] 教育评论, 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