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标教学的深入,历史教学已经从研究如何“启发”学生接受和理解历史,发展到研究如何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学习“历史”。情境教学是从教学需要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发展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怎么营造情景课堂呢?
一、借助图片,实物讲述当时情境
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材料的展示与解说,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也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拨主动地学习。历史叙述的是过去的社会生活的现象,教师的叙述无论怎样形象生动,如国学生没有视觉上的感受,印象就不会深。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再现历史现象,就显的十分重要。如讲授“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情节时,教师展示相关图片,让學生能身临其境,深刻认识到日本侵华的侵略性、残酷性、野蛮性。
二、借助历史电影再现历史情境
历史具有一次性的特征,逝去便不会回头。后人要认识历史,首要的任务是将它还原。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就是创设一个一个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供探究的空间。如讲授<<火烧圆明园时>>,可以播放同名影片。通过圆明园火烧前后对比,让学生进入创设的历史情境,感受历史事件的过程。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学生进而行成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因同学们看过电视《唐明皇》,所以讲得有声有色,滔滔不绝,而后,教师用谈话法讲述本课。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唐玄宗对唐朝由盛而转衰的历史责任”,通过这样的学习、讨论,学生对本课了解的非常深刻,记忆得非常牢固。
三、通过音乐,渲染历史氛围
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尉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音乐是为了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都是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创作出来的,具有时代的气息。如讲“九一八事变”时,可先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要学生体会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听歌,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东北人民对故乡的眷恋和被迫背井离乡的悲痛之情,完全陷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并对东北三省的沦亡,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就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四、通过表演切身体验历史
初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可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自己扮演历史人物。这样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不断的追求新知识的欲望。如学习唐蕃和同为一家时,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松赞干布派使者向唐太宗求婚的细节。随着活动的展开,学生不仅了解了当时唐蕃双方情况,而且通过提供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潜能的场所,使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满足,激发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求知欲。
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师借助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空洞的历史变成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由此而使教学内容具有直观可感性,这种新鲜`强烈的刺激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兴趣。如讲述"南京大屠杀''时,通过一段短短的影片再现历史,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重返历史,将日军的残暴罪行触目惊心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也使学生对日军的残暴罪行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
六、用编儿歌、顺口溜、做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0课“杯酒释兵权”这一同时,老师先解释“杯酒释兵权”中“释”就是解除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看课文,这是哪位大臣给宋太祖赵匡胤提出的建议,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几位同学走出座位,指定其中一位扮演宋太祖,其他几位扮演石守信等朝中大将,把课文中小字部分的内容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游戏,此时,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本课的“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这个重点内容抓住了,且对后面用同样的手段解除了地方节度使的兵权都轻而易举的记住了。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有目的`有意识的语言设计,个人情感的真实投入,创造了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就会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就为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仓白无力的教育。单纯的知识传授不能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健全的国民。情境教学的好处是教材用活了,让学生变活了,使课堂生动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体现出来了,因此“情境教学”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有效的探索。相信,经过不断的尝试和革新,情境教学法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它的运用将会给历史教学注入持久的活力。以上只是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思考,其中也有很多不能经常实现的因素。但我相信只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用新理念指导教学,让自己和新课程同行,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有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总之,学习方法不是凭空造出来的,是在不断的学习、摸索、思考、尝试中,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只有善于思考、找捷径,才能在竞争中战胜对方,成为佼佼者。用功并非全部值得称赞,死用功,既浪费精力、物力,又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在科技发达,抢时间、争效率的今天,谁在短时间内做得更多、更好,谁就是优胜者,我们不妨放弃死记硬背,在实际学习中去有选择的吸收一些别人的有益经验,创造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不能全盘否定用功,但在用功的同时要善于探索总结、找捷径。常言说的好:实践出真知。能力在于培养,方法在于探索。
一、借助图片,实物讲述当时情境
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材料的展示与解说,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知识;也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拨主动地学习。历史叙述的是过去的社会生活的现象,教师的叙述无论怎样形象生动,如国学生没有视觉上的感受,印象就不会深。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再现历史现象,就显的十分重要。如讲授“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情节时,教师展示相关图片,让學生能身临其境,深刻认识到日本侵华的侵略性、残酷性、野蛮性。
二、借助历史电影再现历史情境
历史具有一次性的特征,逝去便不会回头。后人要认识历史,首要的任务是将它还原。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就是创设一个一个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供探究的空间。如讲授<<火烧圆明园时>>,可以播放同名影片。通过圆明园火烧前后对比,让学生进入创设的历史情境,感受历史事件的过程。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学生进而行成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因同学们看过电视《唐明皇》,所以讲得有声有色,滔滔不绝,而后,教师用谈话法讲述本课。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讨论“唐玄宗对唐朝由盛而转衰的历史责任”,通过这样的学习、讨论,学生对本课了解的非常深刻,记忆得非常牢固。
三、通过音乐,渲染历史氛围
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尉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音乐是为了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都是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创作出来的,具有时代的气息。如讲“九一八事变”时,可先播放<<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要学生体会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听歌,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东北人民对故乡的眷恋和被迫背井离乡的悲痛之情,完全陷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并对东北三省的沦亡,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就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四、通过表演切身体验历史
初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可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自己扮演历史人物。这样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不断的追求新知识的欲望。如学习唐蕃和同为一家时,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松赞干布派使者向唐太宗求婚的细节。随着活动的展开,学生不仅了解了当时唐蕃双方情况,而且通过提供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潜能的场所,使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满足,激发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求知欲。
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师借助多种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空洞的历史变成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由此而使教学内容具有直观可感性,这种新鲜`强烈的刺激反过来又会激发学生兴趣。如讲述"南京大屠杀''时,通过一段短短的影片再现历史,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重返历史,将日军的残暴罪行触目惊心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也使学生对日军的残暴罪行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
六、用编儿歌、顺口溜、做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0课“杯酒释兵权”这一同时,老师先解释“杯酒释兵权”中“释”就是解除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看课文,这是哪位大臣给宋太祖赵匡胤提出的建议,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几位同学走出座位,指定其中一位扮演宋太祖,其他几位扮演石守信等朝中大将,把课文中小字部分的内容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游戏,此时,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本课的“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这个重点内容抓住了,且对后面用同样的手段解除了地方节度使的兵权都轻而易举的记住了。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有目的`有意识的语言设计,个人情感的真实投入,创造了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就会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就为学习成绩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仓白无力的教育。单纯的知识传授不能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健全的国民。情境教学的好处是教材用活了,让学生变活了,使课堂生动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体现出来了,因此“情境教学”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有效的探索。相信,经过不断的尝试和革新,情境教学法将会有更大的突破,它的运用将会给历史教学注入持久的活力。以上只是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思考,其中也有很多不能经常实现的因素。但我相信只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用新理念指导教学,让自己和新课程同行,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有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总之,学习方法不是凭空造出来的,是在不断的学习、摸索、思考、尝试中,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只有善于思考、找捷径,才能在竞争中战胜对方,成为佼佼者。用功并非全部值得称赞,死用功,既浪费精力、物力,又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在科技发达,抢时间、争效率的今天,谁在短时间内做得更多、更好,谁就是优胜者,我们不妨放弃死记硬背,在实际学习中去有选择的吸收一些别人的有益经验,创造总结出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不能全盘否定用功,但在用功的同时要善于探索总结、找捷径。常言说的好:实践出真知。能力在于培养,方法在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