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定邻域的理想整合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活动的成效如何。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活动主题的不同,采用多种活动组织方式。分组的方式对课堂的效果的达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当前贵阳市初中综合实践课堂的分组方式为例展示学生分组方式的利弊。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学生分组;利弊分析;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课程,小组活动是其实施中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定邻域的理想整合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活动的成效如何。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活动主题的不同,采用多种活动组织方式。是否分组取决于活动的需要,如一些任务比较简单的、相对独立的、比较有个性、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主题,可以由学生独立承担。主题综合性较强、任务比较复杂、具有共性、各小组配合才能完成的主题,需要进行分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分组更合理?当前贵阳市初中课堂分组一般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
一、现状分析
1.学生自由组合
老师只是大体上规定出每个小组的人数,由学生自行组合。这样的小组组合方式能够很大限度上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同学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或者熟悉的朋友作为合作伙伴,小组成员之间的熟悉程度和活动的配合默契较高,小组合作的效果较好。但是这样分组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体现在每个班级不可便面会有几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困难户”学生,经常出现这几个学生不受其他同学小组的欢迎,被迫组合成为一组的情况。他们内部不团结,更失去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属于被课堂边缘化的群体,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2.教师强制随机安排
老师根据学生的花名册或者学号随机安排学生组成小组,这样也就杜绝了少数学习困难学生被边缘化的困境,不会出现某个或者某几个学生不被其他小组接纳的情况,便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增加了平时较陌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熟悉,有利于和谐班集体的建构。但是由于学生之间之前不熟悉,相互间的配合默契较低。正值青春期的学生有的叛逆心理极强,有的同学之间的相处不协调,容易产生矛盾。老师的安排经常会有少数学生求着调换小组或者希望把某个学生移出小组。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同小组同学性格不合或交往困难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3.按照座位分组
老师按照同学们所坐的位置,安排小组。位置靠近的学生成为同一小组成员的可能性要高很多。这样做可以减少学生课堂讨论的走动。贵阳市的初中尤其是优质中小学的课堂容量很大,教室显得狭窄拥挤。学生的快速低噪声通行很困难,中小学的学生课堂基本上小组讨论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移动以凑到一起,桌椅的移动还会发出刺耳的声音影响课堂教学。按照座位分组充分考虑到了作为相邻学生之间的交流便利,不需大的移动便能灵活地进行小组研讨。缺点是有的小组讨论的兴趣和热情过高,在老师明确停止小组讨论开始课堂学习时还会禁不住讲话,影响课堂教学和课堂纪律。另外,由于中学的座位长时间不调整,小组组合也就长时间的不到更新和调整,不利于思维的碰撞和新想法的产生。熟悉的小组也容易造成主要由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同学主导讨论,其他同学充当配角的情况。
4.寝室组合
在寄宿制学校尤为普遍,按照一个寝室为一个小组或者几个寝室组成一个小组。方便了学生的日常讨论交流和沟通,小组学习的时间和地点较为便利,但是不利于同学们的交流,而且单一寝室的组合限制了异性别同学的交流参与,使得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够多样化。
二、建议措施
根据对以上几种综合实践课分组方式的利弊分析,依据笔者所学的教育基本理论,结合实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合理分组:
1.既要依据学生共同的爱好、特长等个性倾向,也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到扬长补短,人尽其才。
2.根据个性差异来合理调配,让每个人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使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增值。教師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在民主的基础上还应有所调整,以达到结构的合理性。
3.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教师对组内成员过多或单个人的组进行适度地调整,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当然,这要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微调。各组以自己的方式选出组长,起出组名;组长要有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要有领导能力,带领全组成员一道学习研究,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有领导艺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组可以根据组内活动的情况更换或换当组长,使大家都有锻炼的机会。组内成员要服从组长的安排,支持组长的工作,把自己融合在组内成员之中。
4.分组遵循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5.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这里的动态首先是指根据不同活动主题或内容,学生分组情况不同;其次,动态也指组内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而且也可提高合作学习的爱好。既然是小组、就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评价、比赛、竞争,比赛、竞争可以是组内也可以是组间进行,这样可以增加组员之间的了解、凝聚力。
分组的合理为活动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学生是活动的参与主体,教师在指导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只有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喜好、了解他们的收获和困难,为学生量身定做一套充满兴趣、激励、理解、支持的分组机制,时时以“学生”为出发点,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获得更好的综合实践课学习效果。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学生分组;利弊分析;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课程,小组活动是其实施中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定邻域的理想整合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活动的成效如何。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活动主题的不同,采用多种活动组织方式。是否分组取决于活动的需要,如一些任务比较简单的、相对独立的、比较有个性、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主题,可以由学生独立承担。主题综合性较强、任务比较复杂、具有共性、各小组配合才能完成的主题,需要进行分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分组更合理?当前贵阳市初中课堂分组一般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
一、现状分析
1.学生自由组合
老师只是大体上规定出每个小组的人数,由学生自行组合。这样的小组组合方式能够很大限度上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同学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或者熟悉的朋友作为合作伙伴,小组成员之间的熟悉程度和活动的配合默契较高,小组合作的效果较好。但是这样分组的缺点也很明显,主要体现在每个班级不可便面会有几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困难户”学生,经常出现这几个学生不受其他同学小组的欢迎,被迫组合成为一组的情况。他们内部不团结,更失去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属于被课堂边缘化的群体,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2.教师强制随机安排
老师根据学生的花名册或者学号随机安排学生组成小组,这样也就杜绝了少数学习困难学生被边缘化的困境,不会出现某个或者某几个学生不被其他小组接纳的情况,便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增加了平时较陌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熟悉,有利于和谐班集体的建构。但是由于学生之间之前不熟悉,相互间的配合默契较低。正值青春期的学生有的叛逆心理极强,有的同学之间的相处不协调,容易产生矛盾。老师的安排经常会有少数学生求着调换小组或者希望把某个学生移出小组。也有部分学生因为同小组同学性格不合或交往困难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3.按照座位分组
老师按照同学们所坐的位置,安排小组。位置靠近的学生成为同一小组成员的可能性要高很多。这样做可以减少学生课堂讨论的走动。贵阳市的初中尤其是优质中小学的课堂容量很大,教室显得狭窄拥挤。学生的快速低噪声通行很困难,中小学的学生课堂基本上小组讨论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移动以凑到一起,桌椅的移动还会发出刺耳的声音影响课堂教学。按照座位分组充分考虑到了作为相邻学生之间的交流便利,不需大的移动便能灵活地进行小组研讨。缺点是有的小组讨论的兴趣和热情过高,在老师明确停止小组讨论开始课堂学习时还会禁不住讲话,影响课堂教学和课堂纪律。另外,由于中学的座位长时间不调整,小组组合也就长时间的不到更新和调整,不利于思维的碰撞和新想法的产生。熟悉的小组也容易造成主要由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同学主导讨论,其他同学充当配角的情况。
4.寝室组合
在寄宿制学校尤为普遍,按照一个寝室为一个小组或者几个寝室组成一个小组。方便了学生的日常讨论交流和沟通,小组学习的时间和地点较为便利,但是不利于同学们的交流,而且单一寝室的组合限制了异性别同学的交流参与,使得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够多样化。
二、建议措施
根据对以上几种综合实践课分组方式的利弊分析,依据笔者所学的教育基本理论,结合实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合理分组:
1.既要依据学生共同的爱好、特长等个性倾向,也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到扬长补短,人尽其才。
2.根据个性差异来合理调配,让每个人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使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增值。教師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在民主的基础上还应有所调整,以达到结构的合理性。
3.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教师对组内成员过多或单个人的组进行适度地调整,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当然,这要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微调。各组以自己的方式选出组长,起出组名;组长要有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要有领导能力,带领全组成员一道学习研究,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有领导艺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组可以根据组内活动的情况更换或换当组长,使大家都有锻炼的机会。组内成员要服从组长的安排,支持组长的工作,把自己融合在组内成员之中。
4.分组遵循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5.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这里的动态首先是指根据不同活动主题或内容,学生分组情况不同;其次,动态也指组内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而且也可提高合作学习的爱好。既然是小组、就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评价、比赛、竞争,比赛、竞争可以是组内也可以是组间进行,这样可以增加组员之间的了解、凝聚力。
分组的合理为活动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开端,学生是活动的参与主体,教师在指导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只有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喜好、了解他们的收获和困难,为学生量身定做一套充满兴趣、激励、理解、支持的分组机制,时时以“学生”为出发点,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获得更好的综合实践课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