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刚步入小学高段的学生写作能力有待提高,而这个阶段的写作要求也在字数、语言、内容等方面都有所提高,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很多学生一听到写作就抓耳挠腮,他们缺乏观察和素材,不知道怎样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那么想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就要将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进行融合,引导学生在写作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在评改习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及听评课的实践,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一些思考。
一、依托信息技术,巧用前置研究
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单一,上课时教师进行讲授,学生在下面听,然后学生似懂非懂地开始写作,却无从下手,导致了“不愿意写、不会写”的情况。而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新鲜、灵活的学习方式可以成功地将写作与趣味相连,让写作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
因此,笔者尝试利用网络在课前下功夫,巧妙运用前置研究,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点燃写作热情。“前置研究”其实是一种思维的热身,可以让每个学生有准备地进入写作课堂,开拓思路,积累习作素材,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完成相应表格,并将相关材料上传至班级学习论坛中进行展示,还需要至少浏览两位同学上传的资源,进行评论和点赞,而教师也可在课前进行干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学定教”。
二、依托信息技术,深入观察思考
习作需要细致、持续的观察和思考。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丰盛而不枯竭。”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思考,在生活中用心捕捉灵感、积累素材,作文便不再枯燥复杂。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生活范围小、见闻少,且对周围的事物大多走马观花,很少细致、持续地观察事物,积累的少量素材难以完成一篇生动的习作。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所需素材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和思考,发现源泉,捕捉灵感。
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第七单元的习作“____即景”中要求: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按照一定顺序写出短时间内发生的动态变化。针对此种情况,教师提前布置课前研究,请学生选择一种自然景观或自然现象,通过拍照、搜集资料、填写表格的形式提前观察。但是由于学生自主观察往往不够细致,记录的内容比较粗略,这些内容还不足以支撑学生将景物的动态变化很好的呈现出来。
因此,笔者在课堂上通过电子白板出示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直观的动态变化视频。先利用特写镜头出示下雨前天空、树叶、鱼儿、蜻蜓等事物的颜色、状态等,并配上文字,说明雨前的空气潮湿、温度较高,让人感到闷热。再运用快镜头展示出下雨前到马上下雨时的动态变化过程,接着利用特写镜头和慢镜头等功能,展示下雨时雨在空中的形状、数量,雨落在地上、湖面上、树叶上等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将重点的细节进行定格、重复播放,让学生能够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思考,在脑中形成画面,捕捉写作素材与灵感,最后呈现雨变小和雨停后景象。将细微的、难以观察的东西无限放大,使观察对象鲜明、富有生命力,同时调动学生的聽觉、视觉,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除此之外,教师还会播放“日落”、“晨曦中的公园”的精彩视频。在细致地观察过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观察所得,想怎样展开描写。全班交流后,学生思如泉涌般地动笔写起来,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样一节充满趣味的写作课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深入地观察和思考。
三、依托信息技术,妙用趣味评改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所以,作文的批改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增强写作信心、激发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依托信息技术可以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及时的、不同方式的评价,并且能够保存数据,激发写作兴趣,保持写作热情。
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习作“漫画”老师时:笔者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挑选出优秀的习作和具有代表性问题的习作,运用希沃助手将学生的习作拍下来,并且同步到班中的大屏幕中,这种方式迅速便捷,一目了然。师生共同评改作文,发现问题,取长补短,受到启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更学会了给别人、给自己的习作进行调整、评改,对今后的写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除了利用希沃进行评改作文,课后教师还运用了班级优化大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加分,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在“我的班级光荣榜”中查看。另外,每次的优秀习作还将专门展示在班级学习平台中,让其他同学们进行欣赏、学习。赞美是阳光、是水,更是一片沃土,巧用多种方式、趣味的评改,会时时滋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论:
信息技术可以以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丰富作文教学,让作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习作的全过程中。功在平时,笔者还需多多学习,创新使用信息技术,从多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做有准备的人,善于取长补短的人,乐于提笔写作的人,让观察与评价交融,写作与趣味相连,以此提高学生的习作素养和语文综合素养。
一、依托信息技术,巧用前置研究
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单一,上课时教师进行讲授,学生在下面听,然后学生似懂非懂地开始写作,却无从下手,导致了“不愿意写、不会写”的情况。而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新鲜、灵活的学习方式可以成功地将写作与趣味相连,让写作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
因此,笔者尝试利用网络在课前下功夫,巧妙运用前置研究,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点燃写作热情。“前置研究”其实是一种思维的热身,可以让每个学生有准备地进入写作课堂,开拓思路,积累习作素材,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完成相应表格,并将相关材料上传至班级学习论坛中进行展示,还需要至少浏览两位同学上传的资源,进行评论和点赞,而教师也可在课前进行干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学定教”。
二、依托信息技术,深入观察思考
习作需要细致、持续的观察和思考。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丰盛而不枯竭。”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思考,在生活中用心捕捉灵感、积累素材,作文便不再枯燥复杂。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生活范围小、见闻少,且对周围的事物大多走马观花,很少细致、持续地观察事物,积累的少量素材难以完成一篇生动的习作。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所需素材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和思考,发现源泉,捕捉灵感。
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第七单元的习作“____即景”中要求:观察某种自然现象或某处自然景观,重点观察景物的变化,写下观察所得,按照一定顺序写出短时间内发生的动态变化。针对此种情况,教师提前布置课前研究,请学生选择一种自然景观或自然现象,通过拍照、搜集资料、填写表格的形式提前观察。但是由于学生自主观察往往不够细致,记录的内容比较粗略,这些内容还不足以支撑学生将景物的动态变化很好的呈现出来。
因此,笔者在课堂上通过电子白板出示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直观的动态变化视频。先利用特写镜头出示下雨前天空、树叶、鱼儿、蜻蜓等事物的颜色、状态等,并配上文字,说明雨前的空气潮湿、温度较高,让人感到闷热。再运用快镜头展示出下雨前到马上下雨时的动态变化过程,接着利用特写镜头和慢镜头等功能,展示下雨时雨在空中的形状、数量,雨落在地上、湖面上、树叶上等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将重点的细节进行定格、重复播放,让学生能够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思考,在脑中形成画面,捕捉写作素材与灵感,最后呈现雨变小和雨停后景象。将细微的、难以观察的东西无限放大,使观察对象鲜明、富有生命力,同时调动学生的聽觉、视觉,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除此之外,教师还会播放“日落”、“晨曦中的公园”的精彩视频。在细致地观察过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观察所得,想怎样展开描写。全班交流后,学生思如泉涌般地动笔写起来,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样一节充满趣味的写作课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深入地观察和思考。
三、依托信息技术,妙用趣味评改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所以,作文的批改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增强写作信心、激发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依托信息技术可以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及时的、不同方式的评价,并且能够保存数据,激发写作兴趣,保持写作热情。
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习作“漫画”老师时:笔者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挑选出优秀的习作和具有代表性问题的习作,运用希沃助手将学生的习作拍下来,并且同步到班中的大屏幕中,这种方式迅速便捷,一目了然。师生共同评改作文,发现问题,取长补短,受到启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更学会了给别人、给自己的习作进行调整、评改,对今后的写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除了利用希沃进行评改作文,课后教师还运用了班级优化大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加分,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在“我的班级光荣榜”中查看。另外,每次的优秀习作还将专门展示在班级学习平台中,让其他同学们进行欣赏、学习。赞美是阳光、是水,更是一片沃土,巧用多种方式、趣味的评改,会时时滋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论:
信息技术可以以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丰富作文教学,让作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习作的全过程中。功在平时,笔者还需多多学习,创新使用信息技术,从多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做有准备的人,善于取长补短的人,乐于提笔写作的人,让观察与评价交融,写作与趣味相连,以此提高学生的习作素养和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