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同生活有极为紧密的联系。可以说 小学阶段的所有计算内容都可以在生产、生活中找到影子。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按照这一理念,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努力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解计算的知识产生与形成过程,增强数学计算应用意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一、教学中要营造鲜活、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数学课堂亦是如此,在这个演绎人生的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沟通、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难道我们就不该走进孩子那五彩缤纷、瑰丽神奇的情感生活,去体验、欣赏他们心中的数学世界,去理解、感受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吗?
如《10以内的减法》的教学片断:
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微笑着提问学生:“树上有8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问现在还有几只?”
有一个学生举手说道:“还有7只”, 其中还有3、4个学生也附和着。
此时有学生说:“应该是一只也没有了,因为全都吓跑了”。其中有94%的学生赞同的点着头。
应该“还有6只小鸟。”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嘈杂声说道。
其他学生纷纷反对。“怎么会是3只呢?不对,不对”。
此时老师要用温柔的语调鼓励着这个学生,“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还有6只小鸟吗”?
学生答道:“因为这8只小鸟是一家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走了鸟妈妈,所以还有6只不会飞的鸟宝宝”。
多么精彩的回答啊!老师和全班同学禁不住为他鼓起掌来。
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的回答是不是在你的“标准答案”内,请微笑地、轻轻地问声“你是怎么想的呢?”;当孩子的做法出乎你的意料时,请耐心的讲解后,再悄悄地说句“你为什么这样做的呀?”。相信在这样的数学课堂氛围里,我们才一定能听到“1001”与《一千零一夜》合奏出的美妙旋律,也一定能看到“7”与“北斗七星”连缀出的斑斓夜空。也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孩子们才会深刻地铭记住:6只可怜的鸟宝宝,以及它们那被打死的鸟爸爸和被吓走的鸟妈妈!
二、在教学中创造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与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习的情感。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源于生活,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神秘,而是与自己的生活同在,这能使学生注意思考生活中处处存在的数学问题,激发他们联系实际大胆探索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背景下进行学习,更能调动各种感官的主动参与。因为生活中自己看到或尝试过的事是一种积极的体验过程,它将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情感认可和构建质量。我们从教材中可以发现,从一年级数的认识到六年级的分数乘除计算,不管是例题也好,还是练习题也好,都紧紧联系生活中存在(允许存在)的现象,努力激起学生去搜寻生活中的已有经验,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如果不认真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仅仅为计算而讲计算、练计算,不仅学生感觉厌烦,教师也会觉得乏味。
在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学习方法,改变以往古板的教学模式,增强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单纯计算的旧式教学方法,呆板乏味,容易导致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应寓教于乐,采取激励机制,如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小竞赛以及开展一些考察学生计算能力的智力游戏,常见的有“摆扑克”、“掷骰子”等。通过此类活动,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热爱计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课堂教学中设计生活化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应用数学知识
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重要来源,所以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设计生活化的数学练习,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毕竟较短,空间也有一定的限制,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大。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开设一些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
如学习“千克和克”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去调查物品的质量:比如:一本书、一瓶饮料、一个书包、一支笔、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一个电饭煲等等。并根据自身对千克、克的理解掌握、分清孰轻孰重;又如学习了“认识钟表”后可以让学生在周末记录整点时自己在家的活动,记录在校一堂课(40分钟)下课时指针应该指示到什么位置;学习“统计知识”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家中所拥有物品,如:家用电器、线织物品、陶瓷、玻璃杯、书本、饮料……的数量情况,为父母整理家务时提供数据参考……这样的科学训练,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以致用的空间。此时,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主动探索,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要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与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最后把数学知识用于生活并享受数学中的人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同生活有极为紧密的联系。可以说 小学阶段的所有计算内容都可以在生产、生活中找到影子。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按照这一理念,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努力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解计算的知识产生与形成过程,增强数学计算应用意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一、教学中要营造鲜活、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数学课堂亦是如此,在这个演绎人生的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沟通、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难道我们就不该走进孩子那五彩缤纷、瑰丽神奇的情感生活,去体验、欣赏他们心中的数学世界,去理解、感受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吗?
如《10以内的减法》的教学片断:
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微笑着提问学生:“树上有8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问现在还有几只?”
有一个学生举手说道:“还有7只”, 其中还有3、4个学生也附和着。
此时有学生说:“应该是一只也没有了,因为全都吓跑了”。其中有94%的学生赞同的点着头。
应该“还有6只小鸟。”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嘈杂声说道。
其他学生纷纷反对。“怎么会是3只呢?不对,不对”。
此时老师要用温柔的语调鼓励着这个学生,“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还有6只小鸟吗”?
学生答道:“因为这8只小鸟是一家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走了鸟妈妈,所以还有6只不会飞的鸟宝宝”。
多么精彩的回答啊!老师和全班同学禁不住为他鼓起掌来。
在这种情况下,当学生的回答是不是在你的“标准答案”内,请微笑地、轻轻地问声“你是怎么想的呢?”;当孩子的做法出乎你的意料时,请耐心的讲解后,再悄悄地说句“你为什么这样做的呀?”。相信在这样的数学课堂氛围里,我们才一定能听到“1001”与《一千零一夜》合奏出的美妙旋律,也一定能看到“7”与“北斗七星”连缀出的斑斓夜空。也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孩子们才会深刻地铭记住:6只可怜的鸟宝宝,以及它们那被打死的鸟爸爸和被吓走的鸟妈妈!
二、在教学中创造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与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习的情感。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源于生活,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神秘,而是与自己的生活同在,这能使学生注意思考生活中处处存在的数学问题,激发他们联系实际大胆探索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背景下进行学习,更能调动各种感官的主动参与。因为生活中自己看到或尝试过的事是一种积极的体验过程,它将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情感认可和构建质量。我们从教材中可以发现,从一年级数的认识到六年级的分数乘除计算,不管是例题也好,还是练习题也好,都紧紧联系生活中存在(允许存在)的现象,努力激起学生去搜寻生活中的已有经验,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如果不认真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仅仅为计算而讲计算、练计算,不仅学生感觉厌烦,教师也会觉得乏味。
在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学习方法,改变以往古板的教学模式,增强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单纯计算的旧式教学方法,呆板乏味,容易导致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应寓教于乐,采取激励机制,如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小竞赛以及开展一些考察学生计算能力的智力游戏,常见的有“摆扑克”、“掷骰子”等。通过此类活动,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热爱计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课堂教学中设计生活化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应用数学知识
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重要来源,所以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该设计生活化的数学练习,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毕竟较短,空间也有一定的限制,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大。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开设一些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
如学习“千克和克”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去调查物品的质量:比如:一本书、一瓶饮料、一个书包、一支笔、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一个电饭煲等等。并根据自身对千克、克的理解掌握、分清孰轻孰重;又如学习了“认识钟表”后可以让学生在周末记录整点时自己在家的活动,记录在校一堂课(40分钟)下课时指针应该指示到什么位置;学习“统计知识”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家中所拥有物品,如:家用电器、线织物品、陶瓷、玻璃杯、书本、饮料……的数量情况,为父母整理家务时提供数据参考……这样的科学训练,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以致用的空间。此时,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主动探索,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要让学生成为积极的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与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最后把数学知识用于生活并享受数学中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