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纳德·蒙哥马利(1887~1976)是英国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伦敦肯宁顿区圣马克教区一个牧师家庭。其父是主教,其母也热心于宗教活动。
蒙哥巴利14岁入伦敦圣保罗学校读书,20岁考入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官学校,21岁被选送到驻扎在印度北部边疆的英军白沙瓦第一营,2年后回国。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入坎伯利参谋学院进修过;当过一段旅参谋长,又分别在坎伯利参谋学院和巴基斯坦奎达参谋学院任教官。自1937年起,历任旅长、师长、军长和军区司令。
1942年8月,55岁的蒙哥马利担任了英国驻北非第8集团军司令,指挥阿莱曼等战役,击溃了号称“沙漠之狐”的德军元帅隆美尔的德意集团军,并将其赶出埃及,从此名扬天下。接着,他又迫使德军在突尼斯投降,从而保证了盟军顺利攻入西西里,开赴意大利,进入法兰西,登陆诺曼底。因其战功卓著,遂晋升为陆军元帅,受封子爵。其后,他于1946~1948年任英帝国参谋总长,1951年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盟军副总司令。
蒙哥马利于1958年退休。这时,他71岁。
退休后,蒙哥马利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由于他在二战中大名鼎鼎,也有许多国家邀请他前去访问。于是,他陆续出访了德国、美国、南非和印度,1959年又访问了苏联。在苏联,他开始意识到:未来世界和平的关键可能在中国,因而产生了访华的念头。但是,他在1958年出版的回忆录中,曾不加掩饰地攻击过中国,还骂中国“侵略朝鲜”等等。所以,又不免有些顾虑。毛泽东主席却谅解了他,并表示:“非常欢迎他在适当的时候访问中国”。
1960年5月,蒙哥马利第一次踏上了新中国的土地,还先后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见了面。尤其是毛主席,接见他时的第一句话便是:“你知道你在同一个侵略者谈话吗?你在同一个侵略者谈话。在联合国,我国被扣上这样的称号。你是否在乎同一个侵略者谈话呢?”如此一来,两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许多。他们谈得很亲切,话题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几乎是包罗万象。毛主席的风度、才华、对各类问题的洞察力,以及时而表现出的幽默感,令他极为钦佩。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按照原计划,蒙哥马利的这次访华为期5天。5天期满后,他自悔时间太短,又提出1961年9月5日至26日再次访问中国。中方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
在他第二次访华期间,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主任李达上将专程赴广州迎接他,并陪他到京;陈毅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宴会;熊向晖同志以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的名义陪他到各地参观;周恩来总理、刘少奇主席和毛泽东主席又先后会见了他。
当时,毛主席正住在武汉的东湖客舍。在那儿,他请蒙哥马利共进午餐,并对蒙哥马利的提问,谈及了自己的接班人问题、对核武器的看法问题等等。当谈到下午5点时,毛主席邀请他坐船去看自己畅游长江。
随后,蒙哥马利换了身鲜红的衬衫,和毛主席一起到了龟山脚下。他站在韶山轮的甲板上,注视着毛主席披波斩浪的英姿,从而又对毛主席雄健的体魄赞叹不已。
晚上,鉴于蒙哥马利次日将结束这次访问而归国,其随从人员忙着为他整理起行装来。正在这时,毛主席突然来到了他的房间,送给他一件礼物:这便是他亲笔题写的自己1956年6月写的《水调歌头·游泳》,其上题写道:“赠蒙哥马利元帅”。蒙哥马利知道,毛主席亲笔写下自己的诗词送给外国客人,在过去可能还没有过。自己能享此殊荣,实在是幸中之幸。他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连连道谢,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蒙哥马利回国后,不时地将毛主席送他的亲笔题词向人显示,同时称颂毛主席的伟大和英明。他还发表文章说:中国军队给他的印象是“太深刻了”,谁若入侵中国一定“要大倒其霉”。他还表示:“克劳塞维茨的学说是,战争继和平而来;但也可以反过来:和平继战争而来。”
但是,在英国政府眼中,蒙哥马利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在世界各地周游,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天长日久会惹是生非;不过,慑于他的显赫声名,以及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威望,又实在拿他没有办法。正为难,他却又气喘吁吁地访埃归来。他自称:这次去埃及,累得他减掉了一年的寿命。并表示以后不再出访了。英国当局见他这么说,才暗自松了一口气。
蒙哥马利是位晚婚的典型:他38岁以前,对任何异性从来不感兴趣;所认识的女人,也寥寥无几。39岁结婚后,妻子又不久便离开了人世。从此,他一直孤身一人,直至生命的结束。他的同事们在他结婚之前,曾开玩笑地说:军队就是他的妻;在他妻子去世后,又普遍认为他的生活是严肃的,是令人佩服的。
1976年,蒙哥马利因心力衰竭,以89岁高龄告别了人世。据说,他临终时病榻旁仍挂着毛主席写给他的那首诗。
为此,有人写道:
横刀立马气如虎,
拜帅封爵更威武。
临终忆及平生事,
更念极目楚天舒!
《中外100名人晚年生活》李春光著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1.1 定价: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