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此研究课题,作品为六件套蒸汽曲木胎的传统漆艺头饰作品。用简洁有力的现代设计语言与传统漆艺的极具特色的表面效果,呈现了“追溯传统的轨迹”的主题。最终成果证明排除传统工艺、材料的循规蹈矩生产方式与寻常的展示方式,其视觉效果与使用方式是完全可以用现代设计语言呈现的。不仅如此,长远来看,此类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制造加工和理论方法论可继续发展、深入探究的空间很大。
【关键词】:传统工艺;现代设计;蒸汽曲木;传统漆艺
当人类忽略文化遗产光辉时,就忽视了文化基础,忽视了人类文明进化历程的发展。传统手工艺不应该被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完全代替,高级定制产品的唯一性限制了大批量工业化产品的应用。有意义的人类文化遗产,应该在当今社会得到批判的、辩证的传承,从而将传统概念更多更有效的匹配于现代社会。
最贴合此设计思想的传统工艺即蒸汽曲木工艺与传统漆艺两者。不仅因为它们从材质到制作完全来自大自然,更是这二者颇具文化内涵的东西方工艺的结合令我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寻求一个能够结合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的平衡点。这不仅对于我是个挑战,也是对生存在当下社会环境中每位设计师的挑战。
传统漆艺从八世纪开始,随佛教文化和其他工艺品从中国最终传播到韩国日本东南亚和南亚,直到汉代唐代和宋代。现代社会,仍有很多优秀的漆艺匠人或生产商在日本、韩国、柬埔寨、缅甸专注于器皿与漆画的制作,其中我国在福建地区漆艺最为普及,从业者居多,但总体来看,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匠人在做漆雕塑作品。
传统工艺蒸汽曲木工艺自十六世纪以来,作为一项低能耗,低成本的环保加工木材的方法,在欧洲几百年来得到应用于发展。如今在科技技术快速发展中,此类应用也相应被削弱直至取代。这项木材加工工艺是将合适品种的木条放在蒸汽热箱中蒸汽加热再定型而成。水蒸气和热量足以使木头变得可以在模具作用上被弯曲做成一个具体的弧形。同时,被加工木头外层有一条金属条带一同夹起以防止木材纤维发生劈裂。
目前,蒸汽曲木工艺除了主要在家具家居行业中被使用,还有少量艺术家们应用到他们的作品中,在中国,并没有一家公开的使用这项技艺的工作室,僅有几个专注于生产曲木家居的品牌,独立设计师队伍中几乎无人用此工艺进行艺术创作。
近年,有个别帽饰设计师创作了独具现代风格的作品,在材料上使用了木材、树脂等,在工艺上采取了旋木工艺与3D打印技术。但尚未发现这些作品将工艺与材料结合的足够新颖与成熟。另外,作为当代艺术配饰作品中最重要的概念:人性化的细节、人与物间的互动,这两点并无过多体现在公开的设计案例中。
蒸汽曲木,传统漆艺,这两种工艺在本次创作中所主要使用。经资料显示,在产品设计中,尚未有人以艺术形式结合二者,在帽饰设计领域的二者工艺结合,在中外也无资料显示。可想而知,曲木工艺与漆艺在材料方面的局限性是阻碍两者混合的原因之一,材料局限性包括重量、设计方法、加工环境等因素。
这些提升都需要千百次的尝试与实验。工艺需要被创新改变,设计需要随着工艺改变等等,一切困难都是因为并没有人尝试并成功完美结合。
在设计环节,我的作品证明了头饰艺术品可以用寻常难以想象的木材来制作,传统漆艺胎底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材质,以区别与产品设计师的惯性思维—用木头做家具,用漆艺做器皿。我的创作是一个集材质、工艺、设计的跨界结合与创新,甚至可以说是时尚产业中新的尝试。以上因素是我认为此主题具有极大创新意义与值得更深入探究的原因。
根据我所看到的参考文献与图片资料中,尚未发现漆艺在头饰中以表面装饰方法的形式呈现。蒸汽曲木技艺更未能与帽饰产业中结合,当然,漆艺与蒸汽曲木产品的结合也没有发现在过往的产品中。无论是原创设计或方法论,不仅是实践性的、更是作为具有极大潜力的新研究方向,值得深入探究的。
最终成果验证了我的研究方向有意义且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也证明了传统工艺与常规材料在恰当的设计与制作中可以以更新的艺术方式呈现,迸出更精彩的火花。进而,长远来看,传统工艺材料与创新设计的结合应该深入到不同学科内,就我的主题来说,也可以在配饰、艺术品类中进行更深入的尝试与创作。
在文献研究过程中,我获得了大量的蒸汽曲木书面指导。后再苏格兰在采访到两位极具经验的英国蒸汽曲木匠人后,通过总结他们表达的制作经验,收获了大量工艺细节的实践指导,这是我在文献中永远获取不到的宝贵经验。
在实践过程中,我大量练习了蒸汽曲木不同技法,在失败与思考中,逐渐的从毫无头绪到可掌控一切曲木因素。另一方面,即便我在本科学习中已掌握一部分传统漆艺技法,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我尝试了更多具有现代审美的材料与恰到好处的创意方法。
传统漆艺的工艺之美在于它自身的重复工序带来极慢的工艺进程,在此不可逆的过程中体会到材料、人、天气多种因素的互相制约与影响。作为高品质作品,需要50层以上的反复刷涂,每一层漆面都需要在无尘、湿度、温度合适的状态下干燥1-2天。传统漆艺可以用在很大范围的底胎材质。最合适的操作环境要求,大漆在75%—80%的高湿度环境、24摄氏度的温暖环境进行涂刷与干燥。无论是漆面太厚、不平均、干燥太快或太慢等因素,都会彻底报废一件作品。每层漆面需要手工打磨再涂刷,每一步骤所产生的几乎肉眼无从查觉的细微变化,都丰富了作品工艺、材料的奥妙与生机。
随着对曲木工艺的不断练习,传统工艺细节也在随着我的设计需求改变着。最初,我使用开水热浸胶合板(5层),然后把它们固定在一起并使用夹具使其形成弯曲形态。后来,我发现胶合板并非用来蒸烘的最好选择,不仅由于它是人工合成材料,还因为它于我的作品而言不够稳定,胶合板会产生较大幅度的弯曲回弹。因此,最终选用了实木木方进行替换,并试验在不同品种的木头上,例如橡木、桦木、白蜡木、梣树、山毛榉、藤条、竹子等等天然材料,将梣树作为最佳材质进行后续创作。
《轮回》本次实践探究作品之一 2015 苏芸菲
在此创作过程中,由于工艺、材料的因素,6件作品全部主要使用实践总结的研究方法。也可以说是对两种成熟工艺的追溯与回归,并产生了新的发展与深入探究的价值。由此而得,这项主题不仅是材料本身的组合、变幻、延伸,更通过每件作品形、意的递进而表达工艺与设计的更多传承与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反复实践来证明我的观点,此项研究是合理、有价值、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
【关键词】:传统工艺;现代设计;蒸汽曲木;传统漆艺
当人类忽略文化遗产光辉时,就忽视了文化基础,忽视了人类文明进化历程的发展。传统手工艺不应该被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完全代替,高级定制产品的唯一性限制了大批量工业化产品的应用。有意义的人类文化遗产,应该在当今社会得到批判的、辩证的传承,从而将传统概念更多更有效的匹配于现代社会。
最贴合此设计思想的传统工艺即蒸汽曲木工艺与传统漆艺两者。不仅因为它们从材质到制作完全来自大自然,更是这二者颇具文化内涵的东西方工艺的结合令我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寻求一个能够结合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的平衡点。这不仅对于我是个挑战,也是对生存在当下社会环境中每位设计师的挑战。
传统漆艺从八世纪开始,随佛教文化和其他工艺品从中国最终传播到韩国日本东南亚和南亚,直到汉代唐代和宋代。现代社会,仍有很多优秀的漆艺匠人或生产商在日本、韩国、柬埔寨、缅甸专注于器皿与漆画的制作,其中我国在福建地区漆艺最为普及,从业者居多,但总体来看,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匠人在做漆雕塑作品。
传统工艺蒸汽曲木工艺自十六世纪以来,作为一项低能耗,低成本的环保加工木材的方法,在欧洲几百年来得到应用于发展。如今在科技技术快速发展中,此类应用也相应被削弱直至取代。这项木材加工工艺是将合适品种的木条放在蒸汽热箱中蒸汽加热再定型而成。水蒸气和热量足以使木头变得可以在模具作用上被弯曲做成一个具体的弧形。同时,被加工木头外层有一条金属条带一同夹起以防止木材纤维发生劈裂。
目前,蒸汽曲木工艺除了主要在家具家居行业中被使用,还有少量艺术家们应用到他们的作品中,在中国,并没有一家公开的使用这项技艺的工作室,僅有几个专注于生产曲木家居的品牌,独立设计师队伍中几乎无人用此工艺进行艺术创作。
近年,有个别帽饰设计师创作了独具现代风格的作品,在材料上使用了木材、树脂等,在工艺上采取了旋木工艺与3D打印技术。但尚未发现这些作品将工艺与材料结合的足够新颖与成熟。另外,作为当代艺术配饰作品中最重要的概念:人性化的细节、人与物间的互动,这两点并无过多体现在公开的设计案例中。
蒸汽曲木,传统漆艺,这两种工艺在本次创作中所主要使用。经资料显示,在产品设计中,尚未有人以艺术形式结合二者,在帽饰设计领域的二者工艺结合,在中外也无资料显示。可想而知,曲木工艺与漆艺在材料方面的局限性是阻碍两者混合的原因之一,材料局限性包括重量、设计方法、加工环境等因素。
这些提升都需要千百次的尝试与实验。工艺需要被创新改变,设计需要随着工艺改变等等,一切困难都是因为并没有人尝试并成功完美结合。
在设计环节,我的作品证明了头饰艺术品可以用寻常难以想象的木材来制作,传统漆艺胎底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材质,以区别与产品设计师的惯性思维—用木头做家具,用漆艺做器皿。我的创作是一个集材质、工艺、设计的跨界结合与创新,甚至可以说是时尚产业中新的尝试。以上因素是我认为此主题具有极大创新意义与值得更深入探究的原因。
根据我所看到的参考文献与图片资料中,尚未发现漆艺在头饰中以表面装饰方法的形式呈现。蒸汽曲木技艺更未能与帽饰产业中结合,当然,漆艺与蒸汽曲木产品的结合也没有发现在过往的产品中。无论是原创设计或方法论,不仅是实践性的、更是作为具有极大潜力的新研究方向,值得深入探究的。
最终成果验证了我的研究方向有意义且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也证明了传统工艺与常规材料在恰当的设计与制作中可以以更新的艺术方式呈现,迸出更精彩的火花。进而,长远来看,传统工艺材料与创新设计的结合应该深入到不同学科内,就我的主题来说,也可以在配饰、艺术品类中进行更深入的尝试与创作。
在文献研究过程中,我获得了大量的蒸汽曲木书面指导。后再苏格兰在采访到两位极具经验的英国蒸汽曲木匠人后,通过总结他们表达的制作经验,收获了大量工艺细节的实践指导,这是我在文献中永远获取不到的宝贵经验。
在实践过程中,我大量练习了蒸汽曲木不同技法,在失败与思考中,逐渐的从毫无头绪到可掌控一切曲木因素。另一方面,即便我在本科学习中已掌握一部分传统漆艺技法,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我尝试了更多具有现代审美的材料与恰到好处的创意方法。
传统漆艺的工艺之美在于它自身的重复工序带来极慢的工艺进程,在此不可逆的过程中体会到材料、人、天气多种因素的互相制约与影响。作为高品质作品,需要50层以上的反复刷涂,每一层漆面都需要在无尘、湿度、温度合适的状态下干燥1-2天。传统漆艺可以用在很大范围的底胎材质。最合适的操作环境要求,大漆在75%—80%的高湿度环境、24摄氏度的温暖环境进行涂刷与干燥。无论是漆面太厚、不平均、干燥太快或太慢等因素,都会彻底报废一件作品。每层漆面需要手工打磨再涂刷,每一步骤所产生的几乎肉眼无从查觉的细微变化,都丰富了作品工艺、材料的奥妙与生机。
随着对曲木工艺的不断练习,传统工艺细节也在随着我的设计需求改变着。最初,我使用开水热浸胶合板(5层),然后把它们固定在一起并使用夹具使其形成弯曲形态。后来,我发现胶合板并非用来蒸烘的最好选择,不仅由于它是人工合成材料,还因为它于我的作品而言不够稳定,胶合板会产生较大幅度的弯曲回弹。因此,最终选用了实木木方进行替换,并试验在不同品种的木头上,例如橡木、桦木、白蜡木、梣树、山毛榉、藤条、竹子等等天然材料,将梣树作为最佳材质进行后续创作。
《轮回》本次实践探究作品之一 2015 苏芸菲
在此创作过程中,由于工艺、材料的因素,6件作品全部主要使用实践总结的研究方法。也可以说是对两种成熟工艺的追溯与回归,并产生了新的发展与深入探究的价值。由此而得,这项主题不仅是材料本身的组合、变幻、延伸,更通过每件作品形、意的递进而表达工艺与设计的更多传承与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反复实践来证明我的观点,此项研究是合理、有价值、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